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季节性河流及其生态环境治理的理论与技术 被引量:1
1
作者 褚俊英 原康琦 +4 位作者 周祖昊 张云富 蒋云钟 王英 唐佐槐 《水资源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6-54,共9页
在对季节性河流的基本概念、空间分布和主要分类系统阐释的基础上,揭示了季节性河流水量、环境和生态等多要素的动态变化特征;探讨了季节性河流生态环境治理的基础理论,即生态平衡理论、群落演替理论以及生态系统调控理论;给出了季节性... 在对季节性河流的基本概念、空间分布和主要分类系统阐释的基础上,揭示了季节性河流水量、环境和生态等多要素的动态变化特征;探讨了季节性河流生态环境治理的基础理论,即生态平衡理论、群落演替理论以及生态系统调控理论;给出了季节性河流生态环境治理的基本原则,即问题导向、三方联动和多水统筹;提出了季节性河流生态环境治理“3+6+1”集成化方案的总体框架:“3”为水域、岸带和陆域联动体,“6”为技术层面的6类措施,即配置节约、控源截污、岸线提升、内源治理、织网连通和生态修复,“1”为智慧管理体系建设。基于该框架,提出了季节性河流生态环境治理技术与管理的具体方案,识别了其重点方向和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性河流 流量过程 生态环境治理 集成化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熵权贝叶斯模型的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及其应用
2
作者 于新哲 周祖昊 +3 位作者 褚俊英 王坤 原康琦 饶杰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65-170,共6页
为克服传统综合指标法存在主观性强等问题,提出基于熵权贝叶斯模型的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对水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确定物理、化学和生物等综合指标,集成贝叶斯推理和信息熵方法,从而提高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利用该方法... 为克服传统综合指标法存在主观性强等问题,提出基于熵权贝叶斯模型的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对水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确定物理、化学和生物等综合指标,集成贝叶斯推理和信息熵方法,从而提高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利用该方法对太湖流域2009—2020年的水生态系统健康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太湖水生态健康综合评分位于55.57~68.41,蓝藻密度、湖泊更新周期、总磷和鱼类保有指数是影响太湖水生态健康的主要因素,尤其是蓝藻应引起重视。太湖流域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治理效果,但整体仍然处于亚健康状态,仍需进一步采取措施。该研究成果量化分析了各指标对水生态系统健康的贡献,提高了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为水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态健康 熵权法 生态指标 贝叶斯模型 太湖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废弃物再生骨料替代天然骨料碳减排核算方法学 被引量:4
3
作者 朱蕾 孙金婷 +3 位作者 贾鸿涛 侯磊 李烁 郭新晨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42-650,共9页
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具有较显著的碳减排效果和低碳示范效应,但相关减排项目开发缺少适用方法学。本研究旨在开发建筑废弃物再生骨料替代天然骨料的碳减排核算方法学。在界定适用范围为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厂的项目活动后,方法学构... 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具有较显著的碳减排效果和低碳示范效应,但相关减排项目开发缺少适用方法学。本研究旨在开发建筑废弃物再生骨料替代天然骨料的碳减排核算方法学。在界定适用范围为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厂的项目活动后,方法学构建采用障碍分析法识别并论证基准线情景,采用基准线排放与项目排放差额对比法及碳排放因子法核算减排量。监测方法规定了设计阶段和实施阶段所需的参数和数据,其中实施阶段应重点监测资源化利用生产线的各类能源消耗、废弃物处理量及再生骨料产出量。以江苏省某实际项目为案例,研究验证了方法学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研究结果不仅填补了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领域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方法学的空白,也从碳减排核算的角度丰富了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利用的市场化行动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废弃物 再生骨料 天然骨料 碳减排核算 方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底栖动物快速生物评价指数在城市河流生态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23
4
作者 渠晓东 陈军 +4 位作者 陈皓阳 张敏 彭文启 朱磊 雷璇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4-22,共9页
为提供更加全面和有效的生态评估方法用以指导城市河流修复和保护,2017年3-4月选择深圳典型城市化区域河流,设置21个监测样点,开展大型底栖动物快速生物评价指数的适用性研究。分别选择生物多样性指数、群落结构指数、敏感性指数和耐污... 为提供更加全面和有效的生态评估方法用以指导城市河流修复和保护,2017年3-4月选择深圳典型城市化区域河流,设置21个监测样点,开展大型底栖动物快速生物评价指数的适用性研究。分别选择生物多样性指数、群落结构指数、敏感性指数和耐污性指数,在评估不同指数适用性的基础上,筛选和构建用于城市河流健康评价的大型底栖动物快速生物评价综合指数。龙岗河大型底栖动物共采集到28科43种,寡毛类是龙岗河的主要优势类群。基于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对6个大型底栖动物快速生物评估指数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其中3种指数较适用于龙岗河城市河流健康评估。在考虑各参数离散度和相关性的前提下,可选择物种数、寡毛类相对丰度和科级耐污生物指数(Family Biotic Index,FBI)构建综合指数用于深圳市河流快速生物评价。健康评价的结果表明龙岗河2个样点为"理想状态",6个样点属于"亚健康"等级,其余13个样点处于"不健康"和"病态"。我国城市河流的有机污染总体较重,以大型底栖动物耐污类群或者敏感类群构建的快速生物评价指数能够较为灵敏地指示河流生态修复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底栖动物 快速生物评价 城市河流 耐污性 多参数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进展
5
作者 曾明骁 王众 +4 位作者 刘希平 李站峰 夏训峰 刘雪瑜 刘勇丽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669-1678,共10页
黑水作为生活污水中有机物、氮磷等营养物质和病原体的主要提供者,未经过适当处理而排放会导致严重的环境和健康问题。在过去的20多年里,越来越多的学者参与到黑水处理技术的研发中,并注意到黑水资源化利用的巨大潜力。采用可视化软件... 黑水作为生活污水中有机物、氮磷等营养物质和病原体的主要提供者,未经过适当处理而排放会导致严重的环境和健康问题。在过去的20多年里,越来越多的学者参与到黑水处理技术的研发中,并注意到黑水资源化利用的巨大潜力。采用可视化软件分析黑水处理及资源化的发展趋势,重点概括黑水处理技术(物化和生物技术)与黑水资源化利用(磷、氮、碳回收)的研究进展,最后总结黑水处理及资源化面临的挑战及研究潜力,为黑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的发展提供科学和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水 处理技术 资源化利用 厌氧消化 氮磷回收 甲烷收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雄安新区城市水系结构规划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王英 王浩 +1 位作者 龚家国 汪梦涵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99-208,共10页
合理的水系结构是维持城市健康绿色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之一。雄安新区起步区内没有天然水系,当前迫切需要规划科学合理的城市水系。选取河道宽度、河段长度、河网密度、水面率、河网发育系数等水系结构重要指标,在现有典型城区城市水系... 合理的水系结构是维持城市健康绿色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之一。雄安新区起步区内没有天然水系,当前迫切需要规划科学合理的城市水系。选取河道宽度、河段长度、河网密度、水面率、河网发育系数等水系结构重要指标,在现有典型城区城市水系相似性分析的基础上,确定起步区城市水系平面结构,然后利用SWMM模型对水系垂向结构和防洪安全进行检验,对规划水系进行溢流风险识别,设置水系调蓄空间。结果表明:(1)城市三级河流的分布受研究区降雨的影响较大,降雨量越大,所需三级河流的密度就越高,起步区的三级河流水系密度取值0.5,主要分布在起步区北部;起步区南部是溢流高风险区,地势低洼,设置调蓄湖泊。(2)起步区规划水系的结构稳定性较高,二、三级河流的河网发育系数分别为1.030和0.872,数值均趋近于1,避免河网主干化;一、二级河流断面为复式断面,上部为梯形浅滩,下部为矩形深槽,三级河流选为矩形断面,不设浅滩。(3)起步区水系的水面积率为7.28%,与区域和城市定位要求相一致。研究结果可为雄安新区构建健康安全的城市水系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雄安新区 城市水系 水系结构 SWMM模型 溢流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洋淀生境空间格局演变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夏慧琪 龚家国 +2 位作者 王浩 杨苗 王英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34-143,共10页
【目的】科学合理的生境空间格局是浅水湖泊发挥生态功能的基础。【方法】在景观生态研究尺度上引入水位从而实现年内尺度基于生境格局的动态变化研究,结合地形、历史土地利用数据和相关规划对白洋淀动植物适宜生境进行八种生境空间分类... 【目的】科学合理的生境空间格局是浅水湖泊发挥生态功能的基础。【方法】在景观生态研究尺度上引入水位从而实现年内尺度基于生境格局的动态变化研究,结合地形、历史土地利用数据和相关规划对白洋淀动植物适宜生境进行八种生境空间分类,分析1980-2017年、2030年规划情景等不同时期白洋淀生境空间格局变化和演变趋势。【结果】结果表明:(1)白洋淀生境空间之间的转化受水位驱动,其中在2000-2010年期间,类型四向类型一和类型二的转换强度最大,而在2030年规划情景下,类型二退出,将全部向以类型七为主的其他生境空间转换。(2)1980-2017年,整体生境空间破碎化程度逐渐加剧,生境空间的优势度减弱,空间异质性增强。在2030年规划情景下,整体生境空间的异质性进一步增强,聚集度下降,而各生境空间内部的空间连通性增强,类型七生境空间将成为主要优势类型。(3)未来情景下,整体水陆比将接近13∶2,生境空间格局合理性相对提高。【结论】水位是白洋淀生境空间转化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未来生境空间异质性呈上升趋势,有利于白洋淀生态系统在更精细时间尺度上维持健康状态。研究成果能够为开展白洋淀生态修复保护与环境精准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洋淀 生境空间 格局演变 适宜栖息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大智物云”的土壤与地下水修复智慧平台设计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孙同 何梦溪 +1 位作者 何理 金涛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711-1716,共6页
为顺应国家“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的要求,针对当前土壤与地下水修复存在的智能化水平不高、信息通信建设程度低、决策和施工不协调、工作效率低等问题,按照现存问题分析—总体架构设计—关键技术应用的思路,将新信息技... 为顺应国家“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的要求,针对当前土壤与地下水修复存在的智能化水平不高、信息通信建设程度低、决策和施工不协调、工作效率低等问题,按照现存问题分析—总体架构设计—关键技术应用的思路,将新信息技术(IT)和操作技术(OT)相结合,充分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智能控制等技术解决现存工程问题,设计了基于“大智物云”的土壤与地下水修复智慧平台,可实现污染场地多源异构数据采集、大数据实时交换、云计算和虚拟工厂在线管理等功能,通过多层次数字化转型,助力土壤与地下水全流程修复的目标,推动行业智能化和低碳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物联网 5G 云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