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l_(2)O_(3)/SiO_(2)/ZrO_(2)三元复合气凝胶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徐长伟 杨鑫 +1 位作者 张忠伦 王明铭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1-107,共7页
以六水合氯化铝(AlCl_(3)·6H_(2)O)、正硅酸乙酯(TEOS)和八水合氧氯化锆(ZrOCl_(2)·8H_(2)O)为混合前驱体,以环氧丙烷(PO)作为凝胶网络诱导剂,乙醇和水作为溶剂,采用溶胶-凝胶工艺和二氧化碳超临界干燥技术制备出了Al_(2)O_(3... 以六水合氯化铝(AlCl_(3)·6H_(2)O)、正硅酸乙酯(TEOS)和八水合氧氯化锆(ZrOCl_(2)·8H_(2)O)为混合前驱体,以环氧丙烷(PO)作为凝胶网络诱导剂,乙醇和水作为溶剂,采用溶胶-凝胶工艺和二氧化碳超临界干燥技术制备出了Al_(2)O_(3)-SiO_(2)-ZrO_(2)三元复合气凝胶。研究了不同PO添加量、醇水体积比和Al/Si/Zr摩尔比对其性能和结构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比表面积分析仪和多功能粉体物理特性测试仪对气凝胶的凝胶形态、微观形貌及孔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PO添加量为88mL,醇水体积比为8∶9,Al/Si/Zr摩尔比为12∶3∶1和12∶4∶1时制备出的气凝胶结构性能良好,且凝胶时间在较合适的范围内,具有较低的密度为0.125g/cm^(3)和0.143g/cm^(3),较高的比表面积为683.14m^(2)/g和684.56m^(2)/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铝锆复合气凝胶 凝胶时间 微观形貌 孔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酸钠为前驱体的SiO_(2)气凝胶制备及性能研究
2
作者 徐长伟 孙沈涵 +1 位作者 张忠伦 王明铭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4-21,共8页
本实验以硅酸钠为硅源,采用常压干燥的方式来制备SiO_(2)气凝胶。主要探究不同硅酸钠质量分数、化学干燥剂掺入量对SiO_(2)气凝胶振实密度、比表面积、孔容孔径、微观结构等指标的影响。通过水洗法去除其中的Na^(+),确定了最佳的水洗效... 本实验以硅酸钠为硅源,采用常压干燥的方式来制备SiO_(2)气凝胶。主要探究不同硅酸钠质量分数、化学干燥剂掺入量对SiO_(2)气凝胶振实密度、比表面积、孔容孔径、微观结构等指标的影响。通过水洗法去除其中的Na^(+),确定了最佳的水洗效率,并分析Na^(+)对气凝胶性能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硅酸钠质量分数为7wt%时,制备出的气凝胶性能较为优异,具体表现为凝胶时间较短(3 min),振实密度可低至0.209 g/cm^(3),孔隙率较高(90.5%)。当n(DCCA)∶n(Si)=2∶1时,气凝胶有着较大的比表面积(531.69 m^(2)/g)与较高的总孔体积(2.51 ml/g),且孔结构也最为均匀。水洗去除Na^(+)时,应将水洗温度控制在50℃左右,用水量控制在15倍体积水左右,洗四次即可去除97.24%的Na^(+)。最后发现残留的Na^(+)会对SiO_(2)气凝胶的密度和导热系数产生负面影响,因此除Na^(+)工艺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O_(2)气凝胶 化学干燥剂 水洗工艺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隧道位移监测的菱形布设新方法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文彪 石义虎 +5 位作者 刘伟浩 高云龙 张聪瑞 豆海涛 SAMI Kakar 张忠伦 《爆破》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8-185,195,共9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弱光栅传感器特性的监测方法,用于长期监测运营期盾构地铁隧道中存在的不均匀沉降和管片水平错动位移。将缆状弱光栅传感器经过预拉伸后,呈菱形固定在盾构隧道的壁面,通过监测弱光栅传感器的形变量,可以判别隧道结构变形... 提出了一种基于弱光栅传感器特性的监测方法,用于长期监测运营期盾构地铁隧道中存在的不均匀沉降和管片水平错动位移。将缆状弱光栅传感器经过预拉伸后,呈菱形固定在盾构隧道的壁面,通过监测弱光栅传感器的形变量,可以判别隧道结构变形的不同模式并计算出隧道变形量,满足工程所需的实时性和精度要求。依据相似比原则,设计制造了1∶5的隧道位移模型,模拟隧道管片的局部伸缩、沉降、水平位移,将光栅传感器固定在壁面上,开展了弱光栅监测灵敏度试验、不同菱形布设角度下弱光栅监测结果对比试验和竖直沉降与水平位移试验,对比监测结果与实际位移量。研究结果表明:(1)在相同沉降情况下,弱光栅菱形布设时的光栅应变量要大于直线型布设时光栅的应变量,菱形布设方法对沉降量的变化敏感度优于传统直线型布设;(2)10°~20°为弱光栅菱形布设较优的倾斜角度区间,监测结果误差较低;(3)以光缆布设倾角为15°的试验数据为基础,建立了弱光栅波长变化与管片位移的反演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管片 位移变形 弱光栅传感器 菱形布设 地铁 运营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_(2)O_(3)-SiO_(2)复合纳米气凝胶材料耐高温性能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吴佳臻 徐长伟 +1 位作者 张忠伦 王明铭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7-74,共8页
以正硅酸四乙酯(TEOS)和六水合氯化铝(AlCl_(3)·6H_(2)O)作为混合前驱体,环氧丙烷作为网络诱捕剂,在不添加螯合剂情况下,采用溶胶-凝胶工艺与CO_(2)超临界干燥法制备出了不同摩尔比的Al_(2)O_(3)-SiO_(2)复合气凝胶。对样品分别进... 以正硅酸四乙酯(TEOS)和六水合氯化铝(AlCl_(3)·6H_(2)O)作为混合前驱体,环氧丙烷作为网络诱捕剂,在不添加螯合剂情况下,采用溶胶-凝胶工艺与CO_(2)超临界干燥法制备出了不同摩尔比的Al_(2)O_(3)-SiO_(2)复合气凝胶。对样品分别进行600℃、800℃、1000℃和1200℃热处理,并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仪、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比表面积分析仪、热重差热分析仪等仪器对Al_(2)O_(3)-SiO_(2)复合气凝胶的微观形貌、结构及热稳定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AlCl_(3)·6H_(2)O∶TEOS=8∶1时,Al_(2)O_(3)-SiO_(2)气凝胶样品在1000℃和1200℃热处理后的导热系数分别为0.0621 W/m·K和0.0803 W/m·K,在1000℃以上热处理后,孔径更加均匀,保留了较好的介孔结构;并且不同的热处理温度延缓了晶型转变,在常温和1200℃条件下,样品比表面积分别为617.14 m^(2)/g和102.9 m^(2)/g,为均匀的介孔结构(孔直径为8~32 nm),孔径低于常温下空气的平均自由程,在1200℃热处理后,样品总失重率为16.3%,具有较好的高温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铝复合气凝胶 热处理 微观结构 热稳定性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_(2)O_(3)-SiO_(2)复合气凝胶材料的制备及耐温性能
5
作者 侯建业 张忠伦 +2 位作者 付晓晴 王明铭 刘振森 《耐火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3-137,共5页
为了提高SiO_(2)气凝胶在高温下的隔热性能,以溶胶-凝胶两步法制备SiO_(2)前驱体溶液,将遮光剂Fe_(2)O_(3)粉末添加到SiO_(2)前驱体溶液中,结合二氧化碳超临界干燥技术,制备出Fe_(2)O_(3)-SiO_(2)复合气凝胶,探究Fe_(2)O_(3)遮光剂的添... 为了提高SiO_(2)气凝胶在高温下的隔热性能,以溶胶-凝胶两步法制备SiO_(2)前驱体溶液,将遮光剂Fe_(2)O_(3)粉末添加到SiO_(2)前驱体溶液中,结合二氧化碳超临界干燥技术,制备出Fe_(2)O_(3)-SiO_(2)复合气凝胶,探究Fe_(2)O_(3)遮光剂的添加(Fe_(2)O_(3)外加质量分数分别为0、0.2%、0.5%、1.0%和3.0%)对气凝胶的影响。结果表明:1)Fe_(2)O_(3)添加到气凝胶中,不会影响气凝胶的形貌;Fe_(2)O_(3)的添加抑制了材料因高温造成的质量损失,提高了复合材料在高温下的稳定性。2)温度低于800℃时,Fe_(2)O_(3)外加量为0.5%(w)的试样,其热导率最低,隔热性能最好;而在800~1000℃温度下,Fe_(2)O_(3)外加量为1%(w)的试样,其热导率最低,仍保持较好的纳米多孔结构。3)通过控制Fe_(2)O_(3)外加量,可以得到适用于不同温度段的复合气凝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_(2)O_(3)-SiO_(2)复合气凝胶 遮光剂 孔结构 热导率 高温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改性剂对SiO_(2)气凝胶性能的影响
6
作者 温立玉 张忠伦 +2 位作者 侯建业 王明铭 刘振森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58-362,370,共6页
以正硅酸乙酯(TEOS-28)为硅源,以5种不同的改性剂(甲基三乙氧基硅烷MTES、二甲基二乙氧基硅烷DMDES、三甲基乙氧基硅烷ETMS、三甲基氯硅烷TMCS、六甲基二硅氮烷HMDZ),使用溶胶-凝胶法,通过超临界干燥工艺制备疏水SiO_(2)气凝胶。通过比... 以正硅酸乙酯(TEOS-28)为硅源,以5种不同的改性剂(甲基三乙氧基硅烷MTES、二甲基二乙氧基硅烷DMDES、三甲基乙氧基硅烷ETMS、三甲基氯硅烷TMCS、六甲基二硅氮烷HMDZ),使用溶胶-凝胶法,通过超临界干燥工艺制备疏水SiO_(2)气凝胶。通过比表面积分析仪、扫描电镜、热重分析仪等多种表征方法,全面揭示了SiO_(2)气凝胶的孔结构、微观形貌和热稳定性等性能。结果表明:改性后的SiO_(2)气凝胶比表面积900~1024m^(2)/g,密度0.092~0.128g/cm^(3),平均孔直径14.67~18.3nm,均显著优于未改性;SEM结果显示孔结构更加均匀,孔隙率更大;疏水性TMCS>HMDZ>ETMS>DMDES>MTES;改性后的SiO_(2)气凝胶的热稳定性更好,其中TMCS和HMDZ改性的热稳定性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O 2气凝胶 溶胶-凝胶 疏水性 超临界干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滑石作为润滑油(脂)添加剂的摩擦性能及其影响因素
7
作者 李桂金 张忠伦 白志民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8-55,共8页
水滑石应用于机械摩擦系统,展现出良好的减摩抗磨性能。本文系统总结水滑石作为润滑油(脂)添加剂的摩擦性能及其影响因素,重点分析制备方法、阳离子半径、二价与三价阳离子比例、层间无机阴离子种类、有机阴离子插层、结晶度等因素对水... 水滑石应用于机械摩擦系统,展现出良好的减摩抗磨性能。本文系统总结水滑石作为润滑油(脂)添加剂的摩擦性能及其影响因素,重点分析制备方法、阳离子半径、二价与三价阳离子比例、层间无机阴离子种类、有机阴离子插层、结晶度等因素对水滑石减摩抗磨性能的影响规律与作用机制,明确水滑石润滑材料结构成分设计基本原则与调控方向。基于研究现状,提出应深入加强水滑石润滑材料工业实验验证、水滑石对润滑油(脂)品质影响评价、水滑石与摩擦副表面交互作用基础研究等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滑石 减摩抗磨 影响因素 研究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