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C-AMF联合对水稻根际Cd固定的趋向调控机制 被引量:1
1
作者 赵廷 杨基先 +3 位作者 汤丁丁 薛强 刘东斌 王立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21,共11页
为探究外源添加物如何影响水稻根际微环境,进而对水稻Cd积累过程产生影响,采用生物炭(BC)和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 fungi,AMF)作为非生物与生物制剂的代表,联合添加修饰水稻根际环境应对土壤Cd污染。结果表明:生物炭和AMF... 为探究外源添加物如何影响水稻根际微环境,进而对水稻Cd积累过程产生影响,采用生物炭(BC)和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 fungi,AMF)作为非生物与生物制剂的代表,联合添加修饰水稻根际环境应对土壤Cd污染。结果表明:生物炭和AMF的添加均促使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提高,且对土壤有效磷、速效钾质量分数以及土壤碳、氮固定具有积极的影响,同时缓解了Cd胁迫对土壤脲酶的活性抑制作用,使土壤DTPA-Cd占比从58.95%提高到64.42%;Cd胁迫影响了水稻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丰富度和多样性,而生物炭和AMF的添加促使土壤中变形菌门的丰度由29.7%恢复到33.1%;土壤Cd质量分数为1 mg/kg时,BC+AMF处理组较CK处理组Bacillus群落丰度提高88.5%;在5 mg/kg土壤Cd胁迫下,生物炭和AMF的联合施加使水稻根系Cd积累量占比由CK处理组的60.4%提高到联合处理组的77.1%,而籽实Cd积累量占比由4.4%降低到1.6%;生物炭和AMF的施加可通过提高水稻根际土壤的营养条件和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促进Cd在水稻根系的固定,减少了向地上部籽实的迁移。这一结果为联合生物和非生物因子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环境的改善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根际固定 丛枝菌根真菌 秸秆生物炭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歇性投加Fe(Ⅱ)协同MBR强化生物脱氮除磷的研究
2
作者 任宝玉 钱超鸿 《水处理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8-113,共6页
为考察间歇性投加亚铁(Fe(Ⅱ))对陶瓷膜膜生物反应器(MBR)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以合成废水作为原水,系统考察了当Fe(Ⅱ)的投加量为Fe(Ⅱ)/P=1和2(摩尔比)时,MBR的出水水质、微生物群落结构及相关功能基因拷贝数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投加... 为考察间歇性投加亚铁(Fe(Ⅱ))对陶瓷膜膜生物反应器(MBR)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以合成废水作为原水,系统考察了当Fe(Ⅱ)的投加量为Fe(Ⅱ)/P=1和2(摩尔比)时,MBR的出水水质、微生物群落结构及相关功能基因拷贝数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投加Fe(Ⅱ)可有效去除出水总磷(TP)和总氮(TN),与对照组相比,当投加量为Fe(Ⅱ)/P=1和2时,TP的去除率分别提高了14.40%和18.60%,TN的去除率分别提高了2.30%和6.50%。实验进一步研究了Fe(Ⅱ)对优势菌群和相关功能基因的影响,投加Fe(Ⅱ)可以通过提高脱氮(Dechloromonas、Hyphomicrobium、Nitrospira、Zoogloea和Acinetobacter)和除磷(Candidatus Accumulibacter)微生物的相对丰度、脱氮相关功能基因拷贝数(AOB-amoA、narG、nirK/nirS、norB和norZ)强化生物脱氮除磷效能。采用PICRUSt功能预测分析表明,在Fe(Ⅱ)/P=2条件下,Fe(Ⅱ)可以通过促进反硝化过程的酶(NR、NIR、NOR和N2OR)的相对丰度提高脱氮性能。综上,当投加量为Fe(Ⅱ)/P=2时,可通过影响脱氮除磷过程中关键功能基因拷贝数及生物群落结构,强化陶瓷膜MBR系统生物脱氮除磷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BR 亚铁 生物脱氮除磷性能 群落结构 脱氮功能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爬高型堰塞坝漫顶溃决机理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赵天龙 岳亮 +3 位作者 李方芳 付长静 张川 李泓鑫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10-920,共11页
我国西南地区频发的地质构造活动和极端自然灾害诱发了大量的堰塞坝,属于堰塞坝的高发地,其形成的堰塞坝具有突然性强、危险性大的特点,严重威胁所在流域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深入研究爬高型堰塞坝溃坝过程可为除险减灾提供科学理论支撑... 我国西南地区频发的地质构造活动和极端自然灾害诱发了大量的堰塞坝,属于堰塞坝的高发地,其形成的堰塞坝具有突然性强、危险性大的特点,严重威胁所在流域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深入研究爬高型堰塞坝溃坝过程可为除险减灾提供科学理论支撑。为此,以土颗粒级配、背水面坡度、爬高型堰塞坝坝顶形状为影响堰塞坝漫顶溃决的主要因素,从漫顶溃决过程、溃口流量过程、溃口演变过程、溃后残留坝体及下游淤积情况等方面,分析了爬高型堰塞坝漫顶溃决演化过程。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土石料级配变宽,坝体整体稳定性增强溃决历时延长,洪峰流量减小,峰现时间较晚,残留溃口上宽小坝体体积大,距坝趾泥沙输移长度短且距坝趾1 m处泥沙厚度薄;背水坡面越陡,水流获得的动能越大,加速了整个坝体溃决过程,溃口扩展得到充足发育,洪峰流量增大,峰现时间提前,残留溃口上宽较大坝体体积小,距坝趾泥沙输移长度长且距坝趾1 m处泥沙厚度较厚;宽深比越大,则溃口相对位置越高,冲蚀阶段所具有的水头差大,加速了坝体冲刷进程,溃口扩展得到充分发育,残留溃口上宽尺度大坝体总量小,距坝趾泥沙输移距离远且距坝趾1 m处泥沙厚度较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爬高型堰塞坝 溃决过程 漫顶溃决机理 物理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东湖有压深隧淤积数值模拟研究
4
作者 卢新华 程卓 +1 位作者 汤丁丁 陈燕平 《泥沙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17,共8页
基于Godunov型有限体积法建立了能模拟有压管道冲淤的一维水动力-固体物输移-管道冲淤数学模型,并基于该模型模拟预测了大东湖深隧有压管道内的固体物淤积过程,探讨了深隧淤积后的水力冲刷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深隧按现状条件下运行时,... 基于Godunov型有限体积法建立了能模拟有压管道冲淤的一维水动力-固体物输移-管道冲淤数学模型,并基于该模型模拟预测了大东湖深隧有压管道内的固体物淤积过程,探讨了深隧淤积后的水力冲刷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深隧按现状条件下运行时,管道长期使用基本不会发生淤积,但当遇到极端情况致使固体物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管道发生明显淤积。当管道最大淤积厚度达到30 cm时,采用水力冲刷将前期淤积物全部冲刷完所需的时间约为16~24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压管道 管道冲淤 HLLC求解器 深隧 窄缝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氟废水中氟化钙颗粒结晶行为及其可浮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张雨茜 次曲 +4 位作者 李军霄 孔令豪 钱玉鹏 黄鸶云 刘东斌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1-126,共6页
为解决氟资源加工利用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并提高含氟废水中氟资源的综合利用率,系统研究了含氟酸性废水中形成的氟化钙结晶颗粒的沉降行为和粒度特征,探索了氟化钙结晶颗粒的浮选特性,并结合Visual MINTEQ软件模拟氟化钙化学沉淀形... 为解决氟资源加工利用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并提高含氟废水中氟资源的综合利用率,系统研究了含氟酸性废水中形成的氟化钙结晶颗粒的沉降行为和粒度特征,探索了氟化钙结晶颗粒的浮选特性,并结合Visual MINTEQ软件模拟氟化钙化学沉淀形成过程,利用XRD表征结晶颗粒的物相组成,采用Zeta电位测试分析Na OL与氟化钙颗粒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用氯化钙处理含氟酸性废水时,在强酸条件下,无法形成氟化钙结晶颗粒;在p H>5时,能获得稳定的氟化钙结晶沉淀产物,且废水中F^(-)浓度越高,结晶颗粒数量越多,粒度越大,所获得氟化钙结晶纯度高,几乎不含其他杂质;油酸钠在p H为5~9时,能够吸附在氟化钙结晶颗粒表面,使其具备良好的可浮性,且油酸钠用量与废水中F^(-)浓度呈等比例关系,浮选回收效果良好。该研究结果可为处理含氟废水和回收氟化钙资源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氟酸性废水 氟化钙 结晶行为 可浮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RPIR+磁混凝沉淀”组合工艺处理城镇废水的稳定运行效能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曾磊 刘畅 +3 位作者 阮超 黄凯 李进 熊珍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8-142,146,共6页
“A/RPIR+磁混凝沉淀”组合工艺具有运行能耗低,投资节省,占地少,运行稳定,出水水质好等优势,已在河道黑臭水体治理及市政污水处理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对某市政污水处理厂(A/RPIR+磁混凝沉淀工艺、设计规模10×10^(4)m^(3)/d)的... “A/RPIR+磁混凝沉淀”组合工艺具有运行能耗低,投资节省,占地少,运行稳定,出水水质好等优势,已在河道黑臭水体治理及市政污水处理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对某市政污水处理厂(A/RPIR+磁混凝沉淀工艺、设计规模10×10^(4)m^(3)/d)的稳定运行效能进行分析评估。结果表明,水厂出水水质全部稳定达标,年平均吨水电耗为0.196kWh,产出泥饼含水率相对稳定,平均为79.5%,日泥饼产量为74.1 t,污泥产率为1.14×10^(4)TDS/m^(3)。污水厂整体运行效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PIR 磁混凝沉淀 城镇废水 运行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歇性投加Fe(Ⅱ)控制陶瓷膜MBR膜污染的机理分析
7
作者 任宝玉 戴东宸 钱超鸿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2-370,共9页
以陶瓷膜膜生物反应器(MBR)为研究对象,考察了间歇性投加Fe(Ⅱ)对合成废水中营养物质的去除效果,并分析了膜污染的控制机理。当n_(Fe)∶n_(P)为2时,TP、TOC和TN的去除率最高,分别为99.2%、97.5%和87.2%,出水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 以陶瓷膜膜生物反应器(MBR)为研究对象,考察了间歇性投加Fe(Ⅱ)对合成废水中营养物质的去除效果,并分析了膜污染的控制机理。当n_(Fe)∶n_(P)为2时,TP、TOC和TN的去除率最高,分别为99.2%、97.5%和87.2%,出水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中一级A标准;当nFe∶nP为1和2时,出水Fe浓度分别为0.14μmol/L和0.16μmol/L(达到中水回用标准),膜过滤时间由12 d分别延长至92 d和41 d(跨膜压差30 kPa)。间歇性投加Fe(Ⅱ)可增大污泥粒径及减少污泥混合液中有机物含量,从而提高体系的过滤性能,有效降低膜污染阻力并缓解膜污染;n_(Fe)∶n_(P)为1时,含Fe不可逆污染层的阻力较小,膜污染控制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膜 膜生物反应器(MBR) Fe(Ⅱ) 膜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钢渣混合填料对低C/N比污水脱氮研究
8
作者 葛冠华 潘达鑫 +4 位作者 郑勇 熊兴军 林杉 王砚 胡荣桂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06-915,共10页
为探讨作物秸秆和钢渣对低C/N比污水脱氮的影响,本研究分别以空白(CK)、小麦秸秆(W组)、水稻秸秆(R组)、小麦秸秆+钢渣(WF组)、水稻秸秆+钢渣(RF组)、钢渣(F)为填料,在厌氧循环系统中对C/N比为0.23~0.93的污水进行处理,探究6种不同的填... 为探讨作物秸秆和钢渣对低C/N比污水脱氮的影响,本研究分别以空白(CK)、小麦秸秆(W组)、水稻秸秆(R组)、小麦秸秆+钢渣(WF组)、水稻秸秆+钢渣(RF组)、钢渣(F)为填料,在厌氧循环系统中对C/N比为0.23~0.93的污水进行处理,探究6种不同的填料-系统对NO3-N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W组、R组、WF组和RF组的NO_(3)^(-)-N去除率分别为94.99%、86.70%、98.75%和94.70%;相比于WF组和RF组填料系统,纯秸秆填料系统(W组和R组)对污水中NO_(3)^(-)-N的去除速度更快,但在处理过程中的可溶性有机碳(DOC)浓度更高;WF组和RF组钢渣中含铁化合物的释放及转化会消耗有机质,因此其DOC浓度保持在较低水平,避免了因DOC浓度过高而引起的二次污染问题。综合考虑,小麦秸秆+钢渣混合填料在脱氮过程中能够在保持高效脱氮的同时避免出水二次污染问题,更适用于低C/N比污水的脱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 钢渣 脱氮 反硝化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初期雨水径流管控技术研究进展
9
作者 刘东斌 孙志强 +8 位作者 薛强 吴贝 汤凯 刘军 张延军 邹静 刘佳 崔耀启 李敬贤 《绿色科技》 2024年第8期180-184,共5页
管控城市初期雨水径流能够改善雨水水质、削减城市面源污染、提高雨水资源化利用率,对水环境保护、城市雨洪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我国在初期雨水径流管控的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制定、技术研究应用等方面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差距。... 管控城市初期雨水径流能够改善雨水水质、削减城市面源污染、提高雨水资源化利用率,对水环境保护、城市雨洪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我国在初期雨水径流管控的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制定、技术研究应用等方面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差距。源头削减、传输过程控制和末端治理等技术可以改善初期雨水水质,控制雨水径流污染,但仍需深入研究。为了更好地管控初期雨水径流,提出3点建议:(1)完善初期雨水径流控制评价体系,制定切合实际的政策法规和规范标准;(2)形成合理的从源头-传输-末端的初期雨水径流全流程治理体系;(3)在工程实践中选择适宜的初期雨水径流管控技术或多技术的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期雨水径流 管控技术 源头削减 传输过程控制 末端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明地区滇朴大苗移植技术
10
作者 何涛 杨金松 《现代园艺》 2024年第1期96-99,共4页
基于树势平衡原理,并结合在昆明市工程项目中的实践,对昆明地区滇朴大苗移植前、移植中及移植后的技术方法作了总结与探讨,以期为提高滇朴大苗移植成活率和景观效果提供参考。
关键词 滇朴 大树移植 全冠移植 保活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盐改性凹凸棒土颗粒制备优化及磷吸附特性 被引量:6
11
作者 陆谢娟 童山原 +3 位作者 冯璐 毛娟 吴晓晖 史诗乐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79-185,共7页
采用镁盐改性和煅烧改性的方法制备改性凹凸棒土颗粒(Mg-TAP),利用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优改性条件:MgCl2质量分数为40%,煅烧温度500℃,颗粒粒径1.0^(2).0 mm。通过XRF、XRD、FTIR等手段对制备的产品进行了表征,并结合等温吸附试验探讨了Mg-... 采用镁盐改性和煅烧改性的方法制备改性凹凸棒土颗粒(Mg-TAP),利用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优改性条件:MgCl2质量分数为40%,煅烧温度500℃,颗粒粒径1.0^(2).0 mm。通过XRF、XRD、FTIR等手段对制备的产品进行了表征,并结合等温吸附试验探讨了Mg-TAP对磷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镁盐改性可以增加凹凸棒土晶体中碱金属离子含量,提高离子交换能力;高温煅烧可使凹凸棒土脱除部分结晶水,增加比表面积,并形成MgO和CaO等活性金属氧化物,其与水中磷酸根可形成MgHPO_(4)和Ca_(3)(PO_(4))_(2)沉淀;Mg-TAP对磷的吸附为单分子层吸附,最大平衡吸附量为16.41 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盐改性 煅烧改性 凹凸棒土颗粒 除磷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型水库安全运行管理模式研究 被引量:16
12
作者 陈华 田冰茹 +8 位作者 闫鑫 陈燕平 朱迪 刘炳义 王俊 香天元 王兵兵 陈杰 王金星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74-178,183,共6页
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信息化程度低等问题导致我国小型水库效益衰减、安全隐患突出。在梳理小型水库安全运行管理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总结了我国小型水库安全运行管理的养护特点和监管重点,阐明了小型水库运行管理模式应遵循的四项原则... 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信息化程度低等问题导致我国小型水库效益衰减、安全隐患突出。在梳理小型水库安全运行管理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总结了我国小型水库安全运行管理的养护特点和监管重点,阐明了小型水库运行管理模式应遵循的四项原则,对小型水库安全运行的管理模式提出了几点建议,依据石家庄鹿泉区小型水库的管理模式得出物业化及信息化管理模式可以增强小型水库管理效率,为实现小型水库安全长效运行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型水库 管理模式 安全运行 多元化 信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列车激励下钢框架结构不同形式楼板振动特性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卢华喜 周领 +2 位作者 刘美豪 吴必涛 梁平英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21-227,共7页
为分析列车激励下钢框架结构3种不同楼板形式的振动差异,使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轨道-路基-土体-钢框架结构耦合振动分析模型,为方便建模及提升求解效率,以刚度等效为原则分别对3种楼板进行合理的等效简化,并使用模态分析方法验证楼板... 为分析列车激励下钢框架结构3种不同楼板形式的振动差异,使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轨道-路基-土体-钢框架结构耦合振动分析模型,为方便建模及提升求解效率,以刚度等效为原则分别对3种楼板进行合理的等效简化,并使用模态分析方法验证楼板等效模型的可靠性。通过瞬态动力分析得到列车激励下钢框架结构3种楼板形式的振动规律。结果表明:总体上组合楼板的振动位移峰值均大于另外2种楼板,但三者之间最大相差不超过2%;3个方向上组合楼板的加速度峰值总体上均大于另外两种楼板,在Y方向上,3种楼板的振动加速度峰值差距最大,最大达到15%左右;X、Y方向上3种楼板的振动加速度峰值随楼层的增加变化幅度较大,最大值均出现在顶层(第五层),Z方向上3种楼板的振动加速度峰值随着楼层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最大值出现于第四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列车激励 模态分析 振动特性 框架结构 楼板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间支撑冷弯薄壁型钢灌浆墙体抗剪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袁泉 王泽辉 +2 位作者 杨逸 索妮 朱洪磊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08-117,共10页
为了提高C形冷弯薄壁型钢墙体抗剪承载力和抗侧刚度,提出了一种新型中间“Z”字形支撑冷弯薄壁型钢灌浆墙体,并基于低周反复试验,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墙体模型,通过墙体破坏特征、荷载-位移曲线和墙体最大抗剪承载力三方面验证... 为了提高C形冷弯薄壁型钢墙体抗剪承载力和抗侧刚度,提出了一种新型中间“Z”字形支撑冷弯薄壁型钢灌浆墙体,并基于低周反复试验,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墙体模型,通过墙体破坏特征、荷载-位移曲线和墙体最大抗剪承载力三方面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进一步分析了“Z”字形斜撑、钢材厚度、横撑以及竖向荷载对墙体抗剪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墙体抗剪承载力主要由“Z”字形斜撑、填充材料、内墙板三部分承担,墙面板、填充材料与钢框架相互约束,共同工作;“Z”字形斜撑可以有效提高墙体抗剪承载力,在空框架墙体中作用尤其明显;随着钢材厚度的增大,墙体抗剪承载力逐渐提高,但影响程度随着钢材厚度的增加而减小;横龙骨和竖向荷载对墙体抗剪承载力的影响较小;竖向荷载的增大会降低墙体抗剪承载力,但较低幅度较小;推导出了适用于新型中间支撑冷弯薄壁型钢灌浆墙体的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并提出了墙体构造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弯薄壁型钢灌浆墙体 格构式钢龙骨 有限元分析 抗剪承载力 构造要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应力耐火钢⁃混凝土连续组合梁抗火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周焕廷 郑志远 +2 位作者 伍先兴 秦晗 张苏鹏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02-909,共8页
采用有限元软件对耐火钢预应力连续组合梁在高温下的抗弯性能进行参数研究,引入了材料非线性、几何非线性以及钢梁初始几何缺陷,考察了预应力组合梁在高温下的破坏形态,耐火极限,跨中挠度随温度及时间变化的曲线,分别得到了不同受火工... 采用有限元软件对耐火钢预应力连续组合梁在高温下的抗弯性能进行参数研究,引入了材料非线性、几何非线性以及钢梁初始几何缺陷,考察了预应力组合梁在高温下的破坏形态,耐火极限,跨中挠度随温度及时间变化的曲线,分别得到了不同受火工况与耐火钢使用截面位置对组合梁高温下抗弯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受火工况对普通组合梁和耐火钢组合梁的抗火性能有较大影响,组合梁在双侧受火工况下其挠度下降的幅度明显大于单侧受火工况下挠度下降的幅度,耐火时间也明显减短;在同一受火工况下,其他部分使用普通钢条件下,钢梁下翼缘使用耐火钢比腹板使用耐火钢更能有效提高组合梁在高温下的抗弯能力和耐火极限;当组合梁中钢梁下翼缘与腹板同时使用耐火钢时能显著提高组合梁的抗火性能,并达到与钢梁全截面使用耐火钢时同样的效果;仅在钢梁跨中区段内下翼缘和腹板上使用耐火钢时,耐火钢布置区段越长,则组合梁跨中挠度下降幅度越小,临界温度也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工程 抗火性能 有限元法 预应力连续组合梁 耐火钢 受火工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存钙离子对镧铝改性稻壳生物炭除磷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16
作者 阮华珍 高章龙 +7 位作者 陈玉婷 魏小婷 熊瑞涵 石稳民 刘冬啟 康建雄 李道圣 任拥政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279-1289,共11页
本研究利用稻壳制备高介孔率生物炭,然后用共沉淀法负载金属La、Al,制得镧铝改性稻壳基生物炭吸附剂.通过控制反应时间、磷浓度、共存阴离子、初始pH等条件,研究共存钙离子时对吸附剂除磷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La、Al在稻壳基生物炭上负... 本研究利用稻壳制备高介孔率生物炭,然后用共沉淀法负载金属La、Al,制得镧铝改性稻壳基生物炭吸附剂.通过控制反应时间、磷浓度、共存阴离子、初始pH等条件,研究共存钙离子时对吸附剂除磷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La、Al在稻壳基生物炭上负载后呈无定型态;吸附剂的除磷过程符合伪二阶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模型,且Ca2+的加入有利于提高磷的去除率,含Ca2+体系的最终除磷效果是无Ca2+时的2.6倍;含竞争阴离子时,Ca2+的加入会使F-对磷吸附的抑制作用减弱,使HCO3-对磷吸附的抑制作用略微增强;在pH值为2.0—8.0时,Ca2+能提高改性生物炭的吸附容量,而pH>8.0时主要是钙离子与磷酸盐的沉淀作用使体系中磷大量被去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壳基生物炭 改性 共存钙离子 除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装配式建筑安全文明施工费RS-LSSVM预测方法 被引量:9
17
作者 刘名强 李英攀 +3 位作者 陈晓 王芳 李瑞格 李晓喆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49-154,共6页
为准确测算装配式建筑安全文明施工费,开发一种基于粗糙集(RS)-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模型的预测方法。根据装配式建筑作业空间并行多维且以吊装施工为主的特点,分析影响费用的主要因素并通过RS属性约简算法确定其测算因子;引入... 为准确测算装配式建筑安全文明施工费,开发一种基于粗糙集(RS)-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模型的预测方法。根据装配式建筑作业空间并行多维且以吊装施工为主的特点,分析影响费用的主要因素并通过RS属性约简算法确定其测算因子;引入LSSVM,构建装配式建筑项目安全文明施工费测算模型,给出计算方法以及模型流程;以某城市群部分装配式项目的相关数据进行模型学习训练和仿真测算,以此为例完成实证检验和分析。结果表明:在样本数据较少、指标成多维非线性关系的情况下,用该方法测算所得结果与实际情况符合较好(平均相对误差为4.92%),比BP模型和回归分析等2种传统方法(11.78%和17.67%)测算结果更准确,效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建筑 安全文明施工费 粗糙集(RS)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市东西湖区主要湖泊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与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8
18
作者 龚杰 孙紫童 +3 位作者 冯璐 胡胜华 敖鸿毅 吴辰熙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04-210,共7页
人类活动对水环境影响巨大,同时水环境影响着人类的生产生活。采用地质累积指数法及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武汉市东西湖区主要湖泊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情况展开评价发现东西湖主要湖泊表层沉积物平均污染程度处于相对较低水平。地累积指数... 人类活动对水环境影响巨大,同时水环境影响着人类的生产生活。采用地质累积指数法及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武汉市东西湖区主要湖泊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情况展开评价发现东西湖主要湖泊表层沉积物平均污染程度处于相对较低水平。地累积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东大湖和金湖中Cd元素处于中度污染水平累积,墨水湖和上金湖中Cd元素为偏中度污染累积水平,其他湖泊沉积物中重金属均处于轻度或无污染水平。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金湖和东大湖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潜在风险处于重度生态风险水平,墨水湖、上金湖、下银湖处于中度风险水平,其余湖泊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潜在风险均处于低风险水平。主成分分析表明,Hg、Cr、Ni、Cu、Zn、Cd、Pb可能来自于工业和交通源的排放,而As可能与农药的使用有关。后期金湖、东大湖、墨水湖、上金湖和下银湖的内源污染治理过程中需考虑重金属的生态风险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城市湖泊 生态风险 污染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VM的装配式建筑吊装作业安全预警模型 被引量:21
19
作者 刘名强 李英攀 +3 位作者 王芳 陈晓 李瑞格 李晓喆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09-114,共6页
为提高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水平,准确判断吊装作业安全状况,建立基于相关向量机(RVM)的预警模型。根据装配式建筑吊装作业特点,对比传统施工模式,分析致使吊装事故发生的主要因素,按人-机-料-法-环(4M1E)5要素确定预警指标体系,并通... 为提高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水平,准确判断吊装作业安全状况,建立基于相关向量机(RVM)的预警模型。根据装配式建筑吊装作业特点,对比传统施工模式,分析致使吊装事故发生的主要因素,按人-机-料-法-环(4M1E)5要素确定预警指标体系,并通过粗糙集(RS)属性约简算法确定模型安全预警因子;选用混合核函数构建RVM预警模型,并通过改进粒子群算法(IPSO)寻优确定核参数,给出计算方法及模型流程;以华中地区5个项目的相关数据完成模型学习训练和预警仿真。结果表明:用该模型所得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判定正确率为94%、平均相对误差为3.667%,预警分析效果良好,较其他3种机器学习方法泛化拟合能力更强、效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建筑 塔机吊装作业 相关向量机(RVM) 安全预警模型 改进粒子群算法(IPS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熵权-未确知测度模型的城市污水深隧下穿既有铁路施工风险评价 被引量:8
20
作者 阮超 张延军 +3 位作者 李胡爽 侯伟涛 董德雄 田湖南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4-90,共7页
针对城市污水深隧下穿既有铁路施工风险评价多指标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将未确知测度理论与信息熵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熵权-未确知测度模型的施工风险评价方法。首先,根据城市污水隧道下穿既有铁路施工风险影响因素和分级标准,运... 针对城市污水深隧下穿既有铁路施工风险评价多指标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将未确知测度理论与信息熵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熵权-未确知测度模型的施工风险评价方法。首先,根据城市污水隧道下穿既有铁路施工风险影响因素和分级标准,运用未确知测度理论来构建单指标未确知测度函数;其次,引入信息熵理论来确定评价指标的客观权重,并将其耦合到评价指标的单指标测度评价向量中,构建基于改进熵权-未确知测度模型的城市污水深隧下穿既有铁路施工风险评价的多指标综合评价向量;最后,依据置信度识别准则来对施工风险等级进行评价,并结合工程实例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评价方法评价过程合理、结果可靠,为城市污水深隧下穿既有铁路施工风险评价提供了一条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深隧 既有铁路 风险评价 未确知测度理论 熵值法 置信度识别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