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高层建筑顶升模架系统的优化设计及智能建造 被引量:16
1
作者 王凝 曾凡奎 +3 位作者 高宇甲 杜广辉 胡兆文 黄华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9-76,共8页
为研究超高层建筑顶升模架系统优化设计与现场智能化施工的数字化融合,提高材料使用效率和结构合理性,以西安某超高层建筑中所使用的顶模钢框架结构为对象,采用SIMP插值模型法,约束次桁架悬挑端竖向位移,以减少顶模钢框架结构钢材用量... 为研究超高层建筑顶升模架系统优化设计与现场智能化施工的数字化融合,提高材料使用效率和结构合理性,以西安某超高层建筑中所使用的顶模钢框架结构为对象,采用SIMP插值模型法,约束次桁架悬挑端竖向位移,以减少顶模钢框架结构钢材用量为目标进行优化,依据优化结果对顶模钢框架结构进行设计。应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研究成果,以拓扑优化设计、系统化安装、智能化施工为实施框架,通过拓扑优化设计结合智能化控制操作等工具,实现基于智能建造的优化型顶模钢框架结构;系统梳理智能建造各阶段应用,利用施工管理平台,实现基于信息化模型的工程管控。结果表明:优化后顶模钢框架结构在满足约束条件情况下,在提升结构承载能力、刚度的同时,使钢框架自身重量减轻20%,降低了顶模钢框架结构用钢量,提升了钢材的使用效率,加强了拓扑优化设计与现场智能化施工的数字化融合,推动了智能化施工装备的施工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拓扑优化设计 智能建造 SIMP插值模型法 超高层建筑顶升模架系统 钢框架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潜心探索 服务现实——葛家澍在建立和完善中国企业会计准则方面的学术探索及其启示
2
作者 刘常青 刘霄乐 《中国注册会计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7-123,共7页
葛家澍教授潜心学术,著作等身,在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和咨询机构的建立和构成、会计准则体系的构成层次、基本会计准则的命名及构成内容、具体会计准则的通用内容等诸多方面做出了学术探索和贡献。我们得到的最大启示就是“潜心探... 葛家澍教授潜心学术,著作等身,在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和咨询机构的建立和构成、会计准则体系的构成层次、基本会计准则的命名及构成内容、具体会计准则的通用内容等诸多方面做出了学术探索和贡献。我们得到的最大启示就是“潜心探索,服务现实”。如今,人力资产、大数据、环境保护等问题不断呈现,需要我们更加“潜心探索,服务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家澍 中国企业会计准则 学术探索 学术贡献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混组合梁斜拉桥非对称张拉施工控制的拉索索力统计敏感性分析
3
作者 程振清 徐宙元 +2 位作者 汪志昊 高宇甲 赵展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5-91,共7页
针对非对称张拉施工斜拉桥存在的主梁和桥塔线形控制难题,以某大跨度钢混组合梁斜拉桥施工控制为例,开展了拉索索力统计敏感性分析研究。以斜拉索索力为设计参数,综合采用均匀试验和正交试验设计方法以及多元线性回归和极差分析显著性... 针对非对称张拉施工斜拉桥存在的主梁和桥塔线形控制难题,以某大跨度钢混组合梁斜拉桥施工控制为例,开展了拉索索力统计敏感性分析研究。以斜拉索索力为设计参数,综合采用均匀试验和正交试验设计方法以及多元线性回归和极差分析显著性检验方法,对成桥和施工阶段主梁和桥塔截面的内力、位移进行统计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提出的索力统计敏感性分析方法可准确获得成桥和施工阶段的敏感性索力参数;对于成桥阶段,S10、MS10、S9号斜拉索索力为结构线形的敏感性参数;非对称张拉施工时,S10、MS10、S9、MS9、S8、MS8、S5、MS5号斜拉索索力为影响主梁和塔顶截面位移的敏感性参数;若采用对称张拉施工,S10、MS10、S8、MS8、S9、MS9、S7、MS7号斜拉索索力则为影响主梁和塔顶截面位移的敏感性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混组合梁斜拉桥 非对称张拉 施工控制 试验设计 显著性检验 统计敏感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桩长对GFRP复合桩竖向承载性能影响研究
4
作者 边汉亮 马宇豪 +2 位作者 张建伟 瑜璐 樊亚龙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7-185,共9页
目的探究不同桩长对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GFRP)桩竖向承载性能的影响。方法分别对普通钢筋混凝土(RC)桩和GFRP复合桩的竖向承载性能进行研究,开展室内模型实验,同时利用有限元软件模拟不同桩长对其竖向承载特性的影响。结果模型试验中,... 目的探究不同桩长对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GFRP)桩竖向承载性能的影响。方法分别对普通钢筋混凝土(RC)桩和GFRP复合桩的竖向承载性能进行研究,开展室内模型实验,同时利用有限元软件模拟不同桩长对其竖向承载特性的影响。结果模型试验中,GFRP复合桩的竖向承载力大于RC桩,在桩顶荷载6 kN时,GFRP复合桩侧摩阻力占桩顶荷载的34.1%,RC桩占24.7%,GFRP材料明显改变了桩身的粗糙程度,使桩身界面摩擦特性增强,从而在较高的竖向荷载作用下,产生较小的端阻力。有限元软件模拟中,与RC桩相比,GFRP布与土体的摩擦系数比混凝土与土体的摩擦系数大,有利于GFRP复合桩侧摩阻力的发挥,相同桩长的GFRP复合桩端阻力占比明显低于RC桩。对比桩长5,10,15 m,RC桩,侧摩阻力值占桩基极限承载力的35.69%,42.44%,50.54%,GFRP复合桩的桩身侧摩阻力分别占桩基极限承载力的42.44%,63.09%,75.69%,表明GFRP复合桩是通过增加侧摩阻力来提高竖向承载力的,且桩长越长,GFRP复合桩承载性能提升越明显。结论相同桩长的GFRP复合桩竖向承载力明显高于RC桩;随着桩长增大,GFRP复合桩桩侧摩阻力的发挥效果更好,对应的桩基极限承载力越高,GFRP桩-土的界面摩擦特性发挥越理想。试验结果可为GFRP复合桩的竖向承载力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FRP复合桩 竖向承载性能 模型试验 压实度 摩擦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ettle3D软件在半填半挖黄土路基变形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6
5
作者 史颜玲 霍继炜 +5 位作者 张俊然 赵金玓 高宇甲 姜彤 刘江江 朱云江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89-95,共7页
为揭示半填半挖黄土路基的变形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为高填方黄土路基稳定性的评估提供科学依据。以国道G310典型半填半挖黄土路基为例,运用Settle3D软件对不同工况条件下的黄土路基进行精确建模与系统分析。结果表明:自然条件下路基左右... 为揭示半填半挖黄土路基的变形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为高填方黄土路基稳定性的评估提供科学依据。以国道G310典型半填半挖黄土路基为例,运用Settle3D软件对不同工况条件下的黄土路基进行精确建模与系统分析。结果表明:自然条件下路基左右侧沉降量差别不大,而降雨条件下原状黄土侧的沉降大于压实黄土侧的沉降,土层交界处沉降差异显著;降雨条件下中心点的沉降曲线在原填土交界处发生转折,表明压实效果显著;各施工阶段间沉降量差值呈非线性减小趋势,但降雨条件下的稳定时间更长。因此施工中控制路基压实度和采取合理的路基防水排水措施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钻孔 黄土 半填半挖 降雨条件 压实度 排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方法对ATP孔道结构及Cr^(6+)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李红玑 周孝德 +1 位作者 高宏波 陈立军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9-33,63,共6页
凹凸棒石(ATP)作为天然二维纳米材料,因具有丰富孔道和较大比表面积被广泛用于水处理吸附剂,但其中含有大量杂质需提纯改性以期提高其吸附效率。文中研究焙烧、酸碱、水热、微波等一系列手段改性的凹凸棒石孔道结构变化及对水体中重金... 凹凸棒石(ATP)作为天然二维纳米材料,因具有丰富孔道和较大比表面积被广泛用于水处理吸附剂,但其中含有大量杂质需提纯改性以期提高其吸附效率。文中研究焙烧、酸碱、水热、微波等一系列手段改性的凹凸棒石孔道结构变化及对水体中重金属离子Cr^(6+)的去除效果。研究结果证明:不同提纯改性方法对ATP的官能团、价键及孔道结构均产生影响。ATP-0(天然矿物)、ATP-1(碱焙烧)产物的吸附脱附曲线符合Ⅰ型等温线,说明以微孔为主;ATP-2(酸水热活化)、ATP-3(酸水热+碱改活化)及ATP-4(酸微波+碱改活化)的吸附曲线逐渐向Ⅳ型等温线转化,存在滞后环,孔道大小顺序为ATP-4>APT-3>ATP-2。吸附过程一般24—48 h达到平衡,对Cr^(6+)吸附效率强弱顺序为:ATP-4>ATP-3>ATP-2>ATP-0>ATP-1,ATP-4吸附效率达89.62%,吸附容量为18.32 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凹凸棒石 提纯改性 孔道结构 吸附 六价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桩顶约束下桥梁大直径能量桩热力响应现场试验 被引量:7
7
作者 任连伟 韩志攀 +1 位作者 霍继炜 高宇甲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37-944,960,共9页
能量桩是一种绿色新技术,符合工程建设节能减排与绿色发展理念。为了研究大直径能量桩的热力学特性及结构响应,依托河南省三门峡灵宝市国道310底董桥台2×2群桩基础,在大直径灌注桩内埋设换热管形成能量桩。开展了无荷载夏季工况能... 能量桩是一种绿色新技术,符合工程建设节能减排与绿色发展理念。为了研究大直径能量桩的热力学特性及结构响应,依托河南省三门峡灵宝市国道310底董桥台2×2群桩基础,在大直径灌注桩内埋设换热管形成能量桩。开展了无荷载夏季工况能量桩热响应现场试验,实测能量桩运行期间出、入水口温度、应力、回温后残余温度、温度变化量-热致应力/轴力关系、桩顶位移等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三组不同流速试验下,流速增大,桩身温度、应力有小幅增大;停止试验后回温5 d后残余温度仍有16%~28%,7 d后回温残余温度约11%~17%;桩身最大应力约为3.5 MPa;能量桩桩顶累积变形-0.98 mm(约仅为桩径的0.81‰);桩顶在单桩无荷载、无荷载承台群桩约束、单桩逐级加载、恒载承台群桩约束的不同条件下,K值分别为28.6%、37.8%、43.2%和71.4%;试验流速为0.6、0.8 m/s,每平米桩-土接触面积换热量q分别是0.4 m/s流速下q的53%和1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群桩 能量桩 现场试验 桩顶约束 热响应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桩随机抽样检测概率特性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张磊 梁瑛 +1 位作者 张慧淼 魏红举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37-139,共3页
对当前基桩检测规范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建议采用检测合格率作为基桩质量的评估指标。基于概率理论推导出基桩检测合格率的先验分布服从标准的Beta分布,将先验分布的两个参数转化为基桩检测总体分布期望和方差,并利用Bayes统计和随机... 对当前基桩检测规范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建议采用检测合格率作为基桩质量的评估指标。基于概率理论推导出基桩检测合格率的先验分布服从标准的Beta分布,将先验分布的两个参数转化为基桩检测总体分布期望和方差,并利用Bayes统计和随机加权法较准确地估计出先验分布(Beta分布)的期望和方差,反算出先验分布中的两个参数,以准确确定基桩检测合格率的先验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桩检测 BETA分布 合格率 随机加权 BAYES统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频大地电磁法的优势渗流通道识别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闫永帅 霍继炜 +4 位作者 高宇甲 姜彤 张俊然 刘江江 朱云江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6-82,共7页
函谷关隧道工程是新国道G310(连云港—天水市)的重要连接工程,全线长1.99 km,最大埋深108 m。工程主体位于第四系黄土状粉土地层中,其上部存在一条易积水无防渗的地下暗渠。沿暗渠的潜在地下水优势渗流及其诱发的土体变形、塌陷是隧道... 函谷关隧道工程是新国道G310(连云港—天水市)的重要连接工程,全线长1.99 km,最大埋深108 m。工程主体位于第四系黄土状粉土地层中,其上部存在一条易积水无防渗的地下暗渠。沿暗渠的潜在地下水优势渗流及其诱发的土体变形、塌陷是隧道工程建设与安全运行面临的重要挑战。鉴于传统钻探方法难以连续、全面地揭示暗渠附近渗流体系的发育特征,结合高频大地电磁法(Eh4)与实地勘察,通过获取地下介质的电阻率特性,识别遗存暗渠位置并对比其实际位置,阐明始于暗渠演化形成的优势渗流通道的分布特征。同时,揭示Eh4在识别地下潜在入渗空间或通道领域的有效性。结果显示:在测线4高程525 m位置出现的系列高电阻率空腔与暗渠实际位置较吻合,测线4不同高程位置处出现的2处低电阻率区Y_(1)、Y_(2)良好对应了暗渠转向处的2口人工开挖竖井,均证实了利用Eh4识别优势渗流空间的有效性;测线1、2处的电阻率随水平距离的增加产生明显波动,发育2处低电阻率区,反映了该处地下水优势渗流通道呈分叉状。无强降雨或强地表流水冲蚀下,上述Eh4识别的优势渗流体系极可能始于暗渠转向处2口人工竖井,在重力驱动下历经暗渠水流的长期冲蚀进一步延伸发育而成,威胁隧道双向工程的稳定性。这些结论对掌握地下工程地质条件非常重要,为新国道G310函谷关隧道建设的安全、稳定、可控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大地电磁法(Eh4) 黄土 暗渠 优势渗流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门峡原状黄土的大型直剪试验及其尺寸效应 被引量:3
10
作者 朱云江 姜彤 +3 位作者 霍继炜 高宇甲 张俊然 赵金玓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第4期84-89,共6页
三门峡原状黄土富含大孔隙且垂直节理较为发育,在工程实践中对其本身的抗剪强度及变形特性有着重要影响。以往的黄土强度和变形试验多数采用常规直剪试验,导致试样避开了多数节理面和大孔隙,使试样的整体代表性降低。通过对三门峡原状... 三门峡原状黄土富含大孔隙且垂直节理较为发育,在工程实践中对其本身的抗剪强度及变形特性有着重要影响。以往的黄土强度和变形试验多数采用常规直剪试验,导致试样避开了多数节理面和大孔隙,使试样的整体代表性降低。通过对三门峡原状黄土进行一系列的大型直剪试验,并结合常规直剪试验分析了原状黄土抗剪强度的尺寸效应。试验结果表明:关于试样的剪应力-剪切位移关系曲线,在50、100 kPa垂直压力下呈现剪切软化现象,而在200、300 kPa垂直压力下呈现剪切硬化现象;在相同垂直压力条件下,大型直剪试验得出的试样抗剪强度低于常规直剪试验得到的,并且这种差异随着垂直压力的增大逐渐变得显著。工程实践中应充分考虑尺寸效应对黄土抗剪强度的影响,进一步提升工程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门峡原状黄土 大型直剪试验 抗剪强度 尺寸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陶粒泡沫混凝土性能与保温机理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李克亮 邢朝燕 +1 位作者 陈爱玖 李凯宁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75-78,86,共5页
试验制备了不同密度等级的页岩陶粒泡沫混凝土,并对其抗压强度、吸水率、抗冻性、干燥收缩、保温性能进行了研究,测试了模拟泡沫混凝土墙体的热工性能,并使用螺旋CT技术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页岩陶粒泡沫混凝土气孔分布情况,分析了保... 试验制备了不同密度等级的页岩陶粒泡沫混凝土,并对其抗压强度、吸水率、抗冻性、干燥收缩、保温性能进行了研究,测试了模拟泡沫混凝土墙体的热工性能,并使用螺旋CT技术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页岩陶粒泡沫混凝土气孔分布情况,分析了保温机理。结果表明,随着泡沫加入量的增多,泡沫混凝土干密度、抗压强度和导热系数逐渐降低,而吸水率不断增大。当泡沫体积为23%时,制备的陶粒泡沫混凝土28 d抗压强度可达到11.7 MPa,干燥收缩较小,且具有较好的抗冻性;模拟泡沫混凝土墙体具有良好的热工性能,具有较小的传热系数和较大的质量热容阻。螺旋CT技术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发现页岩陶粒泡沫混凝土含有大量的气孔,这些气孔与页岩陶粒内部的气孔共同作用,大幅度降低了混凝土导热系数,从而具有优良的保温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混凝土 页岩陶粒 性能 保温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系统中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应用 被引量:6
12
作者 袁翠翠 廖春华 《南方农机》 2018年第11期244-244,共1页
毋庸置疑,伴随着我国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其电子系统发展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实现电气自动化控制,通过这种方式来有效提升系统运行效率。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优势,然后重点对电力系统中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具体应用进... 毋庸置疑,伴随着我国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其电子系统发展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实现电气自动化控制,通过这种方式来有效提升系统运行效率。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优势,然后重点对电力系统中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具体应用进行探讨,希望对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电气自动化 控制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