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折叠》:中国化科幻的叙事与现实 被引量:11
1
作者 马予华 《出版广角》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92-94,共3页
中国科幻作家郝景芳的小说《北京折叠》获得2016年第74届雨果奖最佳中短篇小说奖,这篇中篇小说在创作层面颇具艺术价值:其故事架构在未来的北京城,三个空间的社会建构,确立了中国化科幻的必要元素;其叙事非戏剧性,以纪实的、隐忍的笔法... 中国科幻作家郝景芳的小说《北京折叠》获得2016年第74届雨果奖最佳中短篇小说奖,这篇中篇小说在创作层面颇具艺术价值:其故事架构在未来的北京城,三个空间的社会建构,确立了中国化科幻的必要元素;其叙事非戏剧性,以纪实的、隐忍的笔法向读者描述了未来社会的一种可能,传递出作者的悲观、对科技的不信任以及对人性的不信任;作者对未来社会的乌托邦架构,体现出作者对社会结构的深层思考,并对贫富不均进行了现实隐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折叠 悲观叙事 科技 人性 贫富不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功能翻译理论下的《简·爱》翻译 被引量:2
2
作者 林桂红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X期97-98,共2页
《简·爱》是十九世纪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非常重要的作品之一,作者在这部作品中倾入了很多的心血,这部小说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作者自己的一个写照。在我国,对于这部小说的译本也非常多,其中祝庆英的译本是非常具有代表... 《简·爱》是十九世纪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非常重要的作品之一,作者在这部作品中倾入了很多的心血,这部小说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作者自己的一个写照。在我国,对于这部小说的译本也非常多,其中祝庆英的译本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而对于文学作品的翻译来说,适当地使用功能翻译理论就一定能够使得其整体的翻译特色更为明显,对于翻译的最终目的的实现也会有比较突出的作用,而在这整个译本中,对于功能翻译理论的使用是比较明显的。下面笔者将从功能翻译理论的角度对于《简·爱》翻译进行具体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洛蒂·勃朗特 功能翻译理论 《简·爱》翻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都柏林人》的语言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申军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Z期73-74,共2页
《都柏林人》是20世纪爱尔兰小说家詹姆斯·乔伊斯的著作之一,这部小说从外在形式上看是短篇小说,而从宏观主体结构上看是长篇小说。其中作家乔伊斯为了突出作品中的人类精神瘫痪主题,特意运用了语言意象艺术表达方法,更加深化了主... 《都柏林人》是20世纪爱尔兰小说家詹姆斯·乔伊斯的著作之一,这部小说从外在形式上看是短篇小说,而从宏观主体结构上看是长篇小说。其中作家乔伊斯为了突出作品中的人类精神瘫痪主题,特意运用了语言意象艺术表达方法,更加深化了主题,也凸显了作品中主人公在精神瘫痪后的顿悟。这种表达方法贯穿整个作品,体现在每一个情节中,恰当反映作品主题,为作品增添了文学魅力,进一步奠定了乔伊斯在当代文学中不可忽视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乔伊斯 《都柏林人》 意识形态小说 语言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语义表征和语篇衔接 被引量:1
4
作者 魏琳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Z期79-80,共2页
本文对认知语言学中语义理论进行简要阐述,介绍了现代语义学的三个发展阶段及主要流派的观点,再对语义学中的词汇表征进行详细分析,最后在介绍语篇概念和特征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语篇衔接和连贯在认知语义学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 认知语义学 研究目标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密欧与朱丽叶》的人物语言解读
5
作者 马予华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Z期65-66,共2页
莎士比亚戏剧读来像诗一样,剧中人物均以现实社会中真实人物为摹本。莎士比亚擅长用生动的口语和诗歌语言,将作品中人物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这也正是莎翁戏剧的魅力所在,具有极强的语言张力和表现力。本文将以莎翁著作《罗密欧与... 莎士比亚戏剧读来像诗一样,剧中人物均以现实社会中真实人物为摹本。莎士比亚擅长用生动的口语和诗歌语言,将作品中人物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这也正是莎翁戏剧的魅力所在,具有极强的语言张力和表现力。本文将以莎翁著作《罗密欧与朱丽叶》为例,分析剧中多种语言形式,让读者深刻感受莎翁戏剧的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剧语言 比喻修辞 矛盾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洛姆坎普电影创作的生态立场探究
6
作者 魏琳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75-77,共3页
美国导演尼尔·布洛姆坎普因《第九区》而声名大噪,其后推出的《极乐空间》和《超能查派》,也都取得了不错的票房和口碑。生态立场是现代科幻影片的一个重要标识,布洛姆坎普的电影也是如此。但他却并未如许多影片那样,着眼于人与自... 美国导演尼尔·布洛姆坎普因《第九区》而声名大噪,其后推出的《极乐空间》和《超能查派》,也都取得了不错的票房和口碑。生态立场是现代科幻影片的一个重要标识,布洛姆坎普的电影也是如此。但他却并未如许多影片那样,着眼于人与自然的矛盾,而是将视线转向人类自身,以"小人物"而非"大英雄"的视角,表明其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批判态度。文章从生态视角、生态空间以及生态反思三个方面,解读布洛姆坎普电影创作的生态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尔·布洛姆坎普 电影 生态立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