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职业教育与新质生产力的耦合:逻辑基点、现实堵点和实践构想 被引量:17
1
作者 李思玲 周紫玲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3-10,19,共9页
职业教育与新质生产力的关系,本质是教育与生产力关系问题的深推。教育与生产力必然存在耦合交织。从耦合关系的逻辑基点看,二者具有价值归旨的互融互通、资源要素的相辅相成、实践过程的同频共振,具有理论耦合的合理性。然而现实中,职... 职业教育与新质生产力的关系,本质是教育与生产力关系问题的深推。教育与生产力必然存在耦合交织。从耦合关系的逻辑基点看,二者具有价值归旨的互融互通、资源要素的相辅相成、实践过程的同频共振,具有理论耦合的合理性。然而现实中,职业教育与新质生产力之间存在耦合堵点,存在着职业教育人才在理论上被“需要”但实际上被“低视”的人力资源供给矛盾,产教协同发展“合而不深”的多元群体利益壁垒,职业教育研发能力与生产力发展需要难以匹配而导致成果产出不足等困境。据此,大力推动职业教育与新质生产力的耦合,需要真正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通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强化产学研用一体部署,构建“立地式”研发生态,破解二者耦合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新质生产力 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机制的构建
2
作者 丁胜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36-39,共4页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关键路径。立足新时代育人任务,需以系统思维为指导,构建协同育人机制,包括纵向贯通各学段思政教育目标、内容与方法,横向联动课程体系与育人主体。在师...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关键路径。立足新时代育人任务,需以系统思维为指导,构建协同育人机制,包括纵向贯通各学段思政教育目标、内容与方法,横向联动课程体系与育人主体。在师资建设方面,构建师资队伍培育机制,解决各学段教师培育孤立、缺乏协同等问题;在评价考核方面,构建多维评价机制,完善评价指标、主体和方法;在支撑保障体系方面,构建统筹保障机制,涵盖政策支撑、育人协同、资源共享等维度。通过多维机制构建,推动形成“大思政”育人新格局,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筑牢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 协同育人 机制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学生学习力问题审视:表征、实质和突破 被引量:6
3
作者 李思玲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1-51,共11页
从当前高职学生学习力的“错位之困”入手,通过量化调研与质性访谈,考察高职学生学习力问题的表征、实质和突破之道。研究发现,高职学生学习力从表象上看有几个显著标签:“没什么心思主动学习”“和本科孩子比较,学习能力偏弱”“学习... 从当前高职学生学习力的“错位之困”入手,通过量化调研与质性访谈,考察高职学生学习力问题的表征、实质和突破之道。研究发现,高职学生学习力从表象上看有几个显著标签:“没什么心思主动学习”“和本科孩子比较,学习能力偏弱”“学习时难以抵抗诱惑”“实践能力特别可以”。通过对标签背后的生成机理与实质深描,发现高职学生在学习动力上“长期效能感匮乏”与“高度兴趣依赖”凸显,学习能力上“操作性控制薄弱”与“解决问题能力突出”并存,学习毅力上“低目标感”引致“抵抗逆性”,学习转化力上“实践态度”与“实践能力”相悖。据此,尝试从外部条件和内部动能为切入点,以期寻得高职学生学习力从“低人一等”到“大有可为”的突破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学生 学习力 表征 实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培育的时代价值与实施策略 被引量:2
4
作者 陈军绘 贺熊鹏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44-46,共3页
生态文明意识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产物,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依托,是生态文明素养的核心要素。从时代价值看,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培育,有利于牢牢掌握高校生态意识形态的主动权、推动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意识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产物,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依托,是生态文明素养的核心要素。从时代价值看,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培育,有利于牢牢掌握高校生态意识形态的主动权、推动生态文明教育融入高校育人体系以及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从实施策略看,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培育,需要坚持思想引领,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坚持课程教学,优化生态文明内容供给;坚持实践贯穿,增强生态文明行动自觉;坚持文化浸润,提升生态文化育人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生态文明意识 培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智化赋能高职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模式创新探赜 被引量:4
5
作者 丁胜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5期39-43,共5页
数智时代的高职理想信念教育面临从“被动适应”到“主动迎接”,从“认知”到“应用”,从“技术叠加”到“技术与教学融合”的发展诉求。数智化赋能高职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模式创新,通过搭建理想信念教育空间,有助于增强“阐释力”;通过... 数智时代的高职理想信念教育面临从“被动适应”到“主动迎接”,从“认知”到“应用”,从“技术叠加”到“技术与教学融合”的发展诉求。数智化赋能高职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模式创新,通过搭建理想信念教育空间,有助于增强“阐释力”;通过拓展理想信念教育向度,有助于增强“理解力”;通过整合理想信念教育数据,有助于增强“领悟力”;通过搭建理想信念教育桥梁,有助于增强“感染力”。理想信念教育的“系统进化”“迭代升级”“虚实结合”“互构互嵌”为数智化赋能高职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模式创新提供了基本逻辑。基于此,探索构建了“一核心”“双驱动”“四维度”“五步骤”的高职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数智化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智化 高职学生 理想信念教育 模式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域特色文化融入高职院校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在逻辑、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以广东文化为例 被引量:3
6
作者 丁胜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8-31,共4页
地域特色文化与高职院校理想信念教育具有共同的文化基因、价值指向和目标追求。将地域特色文化融入高职院校理想信念教育具有独特的文化传承价值和以文化人功能,是实现“以文增职”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以职促信”的根本要求,是实现地... 地域特色文化与高职院校理想信念教育具有共同的文化基因、价值指向和目标追求。将地域特色文化融入高职院校理想信念教育具有独特的文化传承价值和以文化人功能,是实现“以文增职”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以职促信”的根本要求,是实现地域特色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迫切需求。以广东地域文化为例,地域特色文化融入高职院校理想信念教育,应搭建文化载体,整合文化资源;拓展教育渠道,丰富学生情感体验;构建长效机制,全面增强学生理想信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理想信念教育 地域特色文化 人生理想 职业理想 社会主义信念 文化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学生学习力的价值意蕴、现实挑战与突破路径 被引量:3
7
作者 李思玲 向琼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81-88,共8页
学习者是教育质量的主体,高职学生学习力水平是高职教育质量的综合体现和重要监控指标。学习力具有本质“人本性”、内涵“复合性”、要素“系统性”等特性,对高职学生学习力开展研究,有助于使学习生态回归“以学为中心”的初心,彰显“... 学习者是教育质量的主体,高职学生学习力水平是高职教育质量的综合体现和重要监控指标。学习力具有本质“人本性”、内涵“复合性”、要素“系统性”等特性,对高职学生学习力开展研究,有助于使学习生态回归“以学为中心”的初心,彰显“育人为本”的教育本体功能,重构“学习成效”的价值判断,回应“知行合一”的应然审视。现实中,高职学生学习力实践面临着如何纳入教育接受方的视角、评估操作受现实局限、难以精准对接社会适用和政策指引相对匮乏的现实挑战。可探索内部观念、教育生态、转化耦合、体制机制四位一体的突破路径,从价值起点、深度滋养、迭代条件、实践保障等方面共同推动高职学生学习力困境的破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学生 学习力 价值意蕴 现实挑战 突破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