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日语阅读文本的改编策略研究——以高考全国卷阅读理解文本为例
1
作者 刘伟 李宁 《课程.教材.教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4-120,共7页
阅读理解是外语教学和测试的重要内容,筛选素材并根据需求对其进行改编以调控文本难度,是教师及命题人员的必备能力。通过对2011-2023年的高考日语全国卷进行调查研究及分析发现,改编策略主要有四种,频率由高到低分别为替换、删除、添... 阅读理解是外语教学和测试的重要内容,筛选素材并根据需求对其进行改编以调控文本难度,是教师及命题人员的必备能力。通过对2011-2023年的高考日语全国卷进行调查研究及分析发现,改编策略主要有四种,频率由高到低分别为替换、删除、添加和移动。这些策略在语言维度上实现了简单化,在形式维度上实现了规范化,在内容维度上实现了目标适切化,为评估考生的阅读能力和水平提供了公平的环境。教师可以利用改编策略进行难度定级、文本改编和效果评估,完成文本难度调控;综合运用改编策略,确保测试质量;灵活改编教材文本,提升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考日语 阅读文本 改编策略 难度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大单元教学的底层逻辑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3
2
作者 肖建忠 种青 +2 位作者 郑华威 屈冬林 李晓芸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4-108,共5页
为全面贯彻落实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大单元教学的要求,运用逻辑分析法、文献研究法等阐述了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大单元教学概念内涵、底层逻辑、实现路径等。研究认为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缺乏整体教学理念,碎片化、蜻蜓点水式的... 为全面贯彻落实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大单元教学的要求,运用逻辑分析法、文献研究法等阐述了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大单元教学概念内涵、底层逻辑、实现路径等。研究认为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缺乏整体教学理念,碎片化、蜻蜓点水式的教学问题突出等是义务教育大单元教学的逻辑基点;运动技能形成规律、系统化教学等是义务教育大单元教学的底层逻辑;正确把握大单元的时代要求、从学校层面进行科学谋划等是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大单元教学的实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体育 体育与健康 大单元教学 义务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北岩溶峰丛自然坡面土壤钙元素的空间分布 被引量:6
3
作者 李忠云 魏兴琥 +3 位作者 李保生 关共凑 徐喜珍 雷俐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6年第3期62-68,共7页
[目的]探讨综合要素影响下自然坡面土壤钙元素的分布特征,认识岩溶区土壤结构与演化。[方法]测定广东省英德市岩背镇典型峰丛坡面土壤的全钙、交换性钙、水溶性钙和有机质的含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峰丛坡面土壤的全钙、交换性钙... [目的]探讨综合要素影响下自然坡面土壤钙元素的分布特征,认识岩溶区土壤结构与演化。[方法]测定广东省英德市岩背镇典型峰丛坡面土壤的全钙、交换性钙、水溶性钙和有机质的含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峰丛坡面土壤的全钙、交换性钙、水溶性钙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4.172,1.050,0.026g/kg,交换性钙/全钙的平均值为22.29%,水溶性钙/全钙的平均值为0.56%。全钙、交换性钙和有机质的含量都随坡面海拔下降而逐渐减少,陡峭的坡面上部的全钙、交换性钙和有机质含量要明显高于中下部平缓坡面的含量,而水溶性钙的含量随坡面下降不显著。相关性分析表明,全钙和交换性钙与海拔、坡度、岩石裸露率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土层厚度是显著负相关,水溶性钙与这些地形因素相关性不显著。[结论]坡面的地形变化和土壤发育程度是影响土壤全钙和交换性钙含量变化的主要因素,但对于水溶性钙含量的影响不大。峰丛自然坡面的全钙和交换钙具有坡面迁移特征,但垂向迁移特征不明显,水溶性钙的坡面迁移和垂向迁移都不明显,对局部水文状况响应灵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面 土壤钙 地形 粤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北岩溶峰林不同地貌部位植被特征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魏兴琥 徐喜珍 +1 位作者 雷俐 周红艳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14年第4期441-448,共8页
文章选择粤北英德九龙镇典型峰林平原为研究区,在不同地貌部位调查了生态环境的岩石裸露率和土壤厚度,以及植物物种、生物量、盖度等指标,运用物种α多样性指数和Jaccard相似性系数分析了植物多样性与相似性,结果表明:(1)不同地貌部位... 文章选择粤北英德九龙镇典型峰林平原为研究区,在不同地貌部位调查了生态环境的岩石裸露率和土壤厚度,以及植物物种、生物量、盖度等指标,运用物种α多样性指数和Jaccard相似性系数分析了植物多样性与相似性,结果表明:(1)不同地貌部位的岩石裸露率、土层厚度差异较大,峰壁岩石裸露率显著大于峰顶、坡麓和洼地,而洼地的土层厚度显著大于峰顶、峰壁和坡麓;(2)峰顶、峰壁、坡麓和峰间洼地的群丛依次为乔栯榕-竹叶椒+檵木-纤毛鸭嘴草、乔栯榕-红背山麻杆+檵木-五节芒、黄连木-灰白毛莓-纤毛鸭嘴草和长毛八角枫-藤金合欢+粉单竹-纤毛鸭嘴草,优势种与层片结构有一定差异;(3)岩溶植物具有对环境的高度适应性,使不同地貌部位植被能够保持较高的覆盖度,但地势平缓、土层相对较厚的峰顶与峰间洼地的生物量要显著大于坡麓及峰壁;(4)岩石裸露率与土层厚度、土层厚度与生物量间都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5)峰顶与峰间洼地的物种数显著少于峰壁与坡麓,峰顶的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Pielou指数都显著低于其他部位,而峰壁的几项多样性指数均显著高于其他部位植被,岩溶环境地貌部位的多样性有助于提高生物多样性;(6)Jaccard相似性系数分析表明峰林空间异质性造成物种分布的差异,空间位置远近和地貌部位差异大小对物种分布影响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北 峰林平原 地貌 植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北岩溶山地土壤地下漏失程度评价指标构建探讨 被引量:3
5
作者 魏兴琥 刘淑娟 +3 位作者 徐喜珍 雷俐 周红艳 梁钊雄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00-1008,共9页
为了弥补岩溶区地下土壤漏失程度评价指标体系空白,基于在粤北岩溶区连南县多个岩溶山地采矿断面、公路修建断面实地调查获得的56条裂隙、40个漏斗和多个孔穴的调查数据,以及粤北岩溶丘陵、峰林区英德市岩背镇、九龙镇等40多个样方的地... 为了弥补岩溶区地下土壤漏失程度评价指标体系空白,基于在粤北岩溶区连南县多个岩溶山地采矿断面、公路修建断面实地调查获得的56条裂隙、40个漏斗和多个孔穴的调查数据,以及粤北岩溶丘陵、峰林区英德市岩背镇、九龙镇等40多个样方的地表景观实地调查资料,探讨构建岩溶地下土壤漏失程度评价指标与标准。首先,充分考虑了土壤漏失途径、阶段、各指标的关联性、断面调查数据及数据采集的可操作性等,将定性指标与量化指标结合,采用裂隙、洞穴、漏斗3个一级指标和与溶洞连通度、断面比、密度,洞穴类型、数量、位置,漏斗深宽比、形状、周边裂隙发育情况9个二级指标,构建了岩溶区地下漏失无漏失、轻度漏失、中度漏失、重度漏失分级标准;其次,将基岩、地貌、地形、岩石裸露率、植被结构、类型、盖度和土壤深度等地表景观特征作为地下漏失程度的辅助参考指标,使地下漏失评价与地表石漠化程度评价能够有机结合,共同形成岩溶环境评价的整体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山地 土壤 地下漏失 粤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漠化对峰丛洼地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影响——以广东英德市岩背镇为例 被引量:8
6
作者 魏兴琥 徐喜珍 +2 位作者 雷俐 周红艳 李忠云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13年第4期371-376,共6页
为掌握石漠化对岩溶地表土壤碳量的影响,选择粤北英德市岩背镇塘边村岩溶峰丛不同石漠化程度样地进行系统调查,采用单位面积土壤有机碳指标分析石漠化过程对土壤有机碳储量影响。结果表明:(1)极重度石漠化使土壤厚度、地表生物量... 为掌握石漠化对岩溶地表土壤碳量的影响,选择粤北英德市岩背镇塘边村岩溶峰丛不同石漠化程度样地进行系统调查,采用单位面积土壤有机碳指标分析石漠化过程对土壤有机碳储量影响。结果表明:(1)极重度石漠化使土壤厚度、地表生物量显著减少,使岩石裸露率显著增加,但在潜在、轻度至中度石漠化中,差异不显著;(2)极重度石漠化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石漠化,中度石漠化土壤有机碳高于轻度石漠化,轻度高于潜在,但差异不显著;(3)10-20 cm 土层有机碳含量明显低于表层,岩石裸露及土壤主要在溶蚀缝隙中分布和发育是造成极重度和中度石漠化单位重量土壤有机碳增加的主要原因;(4)中度、轻度和潜在石漠化单位面积土壤有机碳分别是极重度的49.23倍、47.9倍和29.4倍;(5)岩石裸露率是影响岩溶地表生态的最主要因素,它和地表生物量之间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与单位面积土壤有机碳总量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和土壤厚度也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此外,岩溶植物的高度适应性可以削弱石漠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漠化 土壤 岩石裸露率 生物量 有机碳 广东英德市岩背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 被引量:3
7
作者 林增辉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56-57,共2页
内容的呈现方式,是教师对教学内容处理的直接表现,是课堂教学中师生交流的核心。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采用合适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接受教学内容。笔者用《化学1》(人教版)的教学过程中的若干案例,... 内容的呈现方式,是教师对教学内容处理的直接表现,是课堂教学中师生交流的核心。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采用合适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接受教学内容。笔者用《化学1》(人教版)的教学过程中的若干案例,谈谈教学呈现方式的选择及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内容 呈现方式 化学 内容处理 师生交流 课堂教学 理解能力 知识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安全教育综合实践的开展 被引量:3
8
作者 李晓芸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2-73,共2页
一、开展安全教育综合实践的必要性 学生各类安全事故95%发生在校外,主要以溺水和交通事故为主,两类事故数量占事故总量的70%,造成学生死亡人数占死亡总人数的74%。学生安全意识淡薄是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52%的事故因学生安全... 一、开展安全教育综合实践的必要性 学生各类安全事故95%发生在校外,主要以溺水和交通事故为主,两类事故数量占事故总量的70%,造成学生死亡人数占死亡总人数的74%。学生安全意识淡薄是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52%的事故因学生安全意识淡薄而发生^[1]。溺水身亡是学生非正常死亡的头号杀手。广东省2010年学生死亡人数占比为:交通意外30%、溺水60%^[2]。另外,自然灾害也不容小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实践 安全教育 体育与健康课程 安全事故 死亡人数 安全意识 非正常死亡 2010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中化学中物质熔沸点内容的教学探讨
9
作者 林增辉 《化学教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88-91,共4页
在高中化学教学辅导书中,时常出现一些判断物质熔沸点的规律或判断熔沸点高低的题目。在分析、解决这类题目时,常常出现以偏概全的现象,抑或运用大学化学知识来进行解释,没有准确地定位教学的内容和难度。针对这种现象,在分析文献、课... 在高中化学教学辅导书中,时常出现一些判断物质熔沸点的规律或判断熔沸点高低的题目。在分析、解决这类题目时,常常出现以偏概全的现象,抑或运用大学化学知识来进行解释,没有准确地定位教学的内容和难度。针对这种现象,在分析文献、课程标准、教材和高考试题的基础上,提出定位物质熔沸点教学内容及难度的重要性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熔沸点 课程标准 教材 高考试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建模思维生成大概念的“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10
作者 梁银玲 谢燕芳 《生物学教学》 2023年第4期45-48,共4页
以农业文化遗产贵州省从江“稻-鱼-鸭”生态农业系统为教学情境,以四个核心问题为教学主线,通过任务驱动,建构生态系统三大功能模型;迁移应用,生成生物学大概念;整合模型,梳理功能关系、形成物质与能量观、信息观、系统观。本节课重视... 以农业文化遗产贵州省从江“稻-鱼-鸭”生态农业系统为教学情境,以四个核心问题为教学主线,通过任务驱动,建构生态系统三大功能模型;迁移应用,生成生物学大概念;整合模型,梳理功能关系、形成物质与能量观、信息观、系统观。本节课重视单元整体性,凸显概念逐级进阶,以传统文化境脉倡导生态文明理念,渗透劳动教育,培养学生必备品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模思维 大概念 单元整体教学 生态系统功能 高中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五构概念教学法的“细胞分化”教学设计
11
作者 徐阳 《生物学教学》 2022年第10期49-53,共5页
本课例基于五构概念教学法,通过“初构—解构—重构—创构—架构”概念这五个教学环节,在时空维度解构出串联细胞分化和细胞全能性的逻辑主线,通过连贯的探究推理活动,使学生认同结构与功能观及系统观,发展归纳演绎、抽象概括、分析综... 本课例基于五构概念教学法,通过“初构—解构—重构—创构—架构”概念这五个教学环节,在时空维度解构出串联细胞分化和细胞全能性的逻辑主线,通过连贯的探究推理活动,使学生认同结构与功能观及系统观,发展归纳演绎、抽象概括、分析综合等科学思维,进而建构出概念图谱,发展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构概念教学法 核心素养 细胞分化 高中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提高高三生物学复习有效性的认识
12
作者 邓立昉 《生物学教学》 2013年第6期80-80,M0003,共2页
本文从研读考试说明、构建知识网络、提升知能训练、重视考后分析和关注社会生活五个方面阐述了的提高高三生物学复习的有效性认识。
关键词 高三生物学复习 教学有效性 认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