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甲综合医院心血管内科门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抑郁障碍的现患率及相关因素 被引量:6
1
作者 张现国 范强 +2 位作者 方强 景举真 宗玲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93-198,共6页
目的调查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心血管内科门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抑郁障碍的现患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5名精神科专业人员对876例心血管内科门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轴I精神障碍临床定式访谈中文版进行... 目的调查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心血管内科门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抑郁障碍的现患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5名精神科专业人员对876例心血管内科门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轴I精神障碍临床定式访谈中文版进行抑郁障碍的评估,并收集其社会人口学资料和临床特征因素。结果三甲医院门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抑郁障碍的现患率为16.6%(145/876),高血压患者抑郁障碍的危险因素为女性(OR=2.817,95%CI:1.161~6.885)、年龄65岁及以上[以35~49岁为参照(OR=1.747,95%CI:1.118~2.688)]、无婚姻关系(OR=2.023,95%CI:1.203~3.398)、三级高血压[以一级为参照(OR=1.776,95%CI:1.226~2.333)]和冠心病(OR=2.018,95%CI:1.427~2.587)。结论三甲医院心血管内科门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抑郁障碍患病率高,临床上需要予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抑郁障碍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首发年龄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3
2
作者 杨凡 徐沛琳 +14 位作者 黄悦勤 刘肇瑞 张婷婷 何燕玲 章杰 龚元东 刘燕 刘波 赵乐胜 吴国平 刘敏 王延军 王继才 高长青 卢瑾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24,共9页
目的:探讨不同首发年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社会人口学影响因素。方法:根据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的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选取15~70岁患者2016例,由精神科医生采用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精神症状维度评定量表(CRDP... 目的:探讨不同首发年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社会人口学影响因素。方法:根据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的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选取15~70岁患者2016例,由精神科医生采用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精神症状维度评定量表(CRDPSS)和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进行诊断和评估。以18岁和25岁作为精神分裂症早发、中发及晚发的分组界值。采用方差分析、多重相关分析和多重线性回归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早发型患者的PANSS量表总分(73.8±28.0)和CRDPSS量表总分(11.7±5.4)均为最高。女性、受教育程度高、汉族、首发年龄较早、起病形式较慢等特征与PANSS量表和CRDPSS量表总分及其各维度分数正关联(标化回归系数:0.04~0.47),收入水平和吸烟与PANSS量表和CRDPSS量表总分及其各维度分数负关联(标化回归系数:-0.04~-0.14)。结论:早发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状严重程度更高,女性、受教育水平高、早发病、慢性起病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严重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首发年龄 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 精神症状维度评定量表 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相Ⅰ型障碍和双相Ⅱ型患者人口学和临床特征的比较 被引量:3
3
作者 周莉 谢依玲 +14 位作者 张婷婷 黄悦勤 周亮 刘燕 刘波 章杰 龚元东 李中才 李弼 李志鹏 曾庆园 沈宗霖 陈文明 刘肇瑞 卢瑾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3-41,共9页
目的:比较双相Ⅰ型障碍和双相Ⅱ型障碍患者的人口学特征、临床特征、治疗特征和生理指标。方法:选取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双相障碍的患者381例,其中Ⅰ型302例(79.27%),Ⅱ型74例(19.42%),其他特定及相关障碍5例(1.... 目的:比较双相Ⅰ型障碍和双相Ⅱ型障碍患者的人口学特征、临床特征、治疗特征和生理指标。方法:选取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双相障碍的患者381例,其中Ⅰ型302例(79.27%),Ⅱ型74例(19.42%),其他特定及相关障碍5例(1.31%)。用自编临床资料访谈表收集人口学资料及临床特征数据。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因素分析。结果:与双相II型障碍相比,双相I型障碍患者更容易伴有精神病性特征(OR=5.75,95%CI:2.82~11.76),病程更长,接受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较多(OR=3.09,95%CI:1.02~9.35),尿酸、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浓度更高,汉族更常见(OR=11.50,95%CI:1.76~75.30)、受教育程度更低(OR=10.22,95%CI:1.16~89.77),更少有精神病家族史(OR=2.34,95%CI:1.01~5.42)。结论:双相Ⅰ型障碍和双相Ⅱ型障碍的人口学特征、临床特征、治疗情况和生理指标有差异,可为探讨双相障碍的发病机制提供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Ⅰ型障碍 双相Ⅱ型障碍 临床特征 生理指标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双相障碍患者自杀风险比较及相关因素 被引量:12
4
作者 罗传琳 李媛媛 +14 位作者 刘肇瑞 何燕玲 周亮 刘波 章杰 龚元东 刘燕 卢瑾 周艳萍 高长青 董青 蔡德芳 杨润许 张婷婷 黄悦勤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共8页
目的:描述和分析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双相障碍患者的自杀风险。方法:选取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诊断标准,来自住院、门诊或社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2016例、抑郁症患者903例和双相障碍患者381例,使用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诊断... 目的:描述和分析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双相障碍患者的自杀风险。方法:选取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诊断标准,来自住院、门诊或社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2016例、抑郁症患者903例和双相障碍患者381例,使用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诊断精神障碍并评估自杀风险,精神症状维度评定量表(CRDPSS)评估症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3类精神障碍患者自杀风险的差异及相关因素。结果:37例(1.8%)精神分裂症患者、516例(57.1%)抑郁症患者、102例(26.8%)双相障碍患者近1个月有自杀风险。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相比,抑郁症(OR=36.50)和双相障碍患者(OR=20.10)自杀风险增加。女性(OR=1.87)、目前吸烟(OR=1.76)、有自杀家族史(OR=5.09)、CRDPSS幻觉条目得分高(OR=1.80)、CRDPSS抑郁条目得分高(OR=1.54)是患者有自杀风险的危险因素。结论:抑郁症和双相障碍患者的自杀风险高于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上应定期评估患者的自杀风险,重点关注存在幻觉和抑郁症状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抑郁症 双相障碍 自杀 精神病性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发和复发抑郁症患者临床特征比较 被引量:8
5
作者 郑秀艳 唐诚霞 +14 位作者 刘肇瑞 张婷婷 黄悦勤 周亮 龚元东 刘燕 刘波 章杰 王海明 封正敏 郭俊 陈文明 姜林伶 蔡德芳 卢瑾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32,共8页
目的:描述首发和复发抑郁症患者的人口学特征、临床特征、治疗特征和生理指标,并探讨抑郁复发的临床特征。方法:以简明国际神经精神疾病访谈、精神症状维度评定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等为工具,共纳入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 目的:描述首发和复发抑郁症患者的人口学特征、临床特征、治疗特征和生理指标,并探讨抑郁复发的临床特征。方法:以简明国际神经精神疾病访谈、精神症状维度评定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等为工具,共纳入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的抑郁症诊断标准的患者858例,其中首发529例(58.6%),复发329例(36.0%)。采用χ^(2)检验、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比较首发和复发抑郁症在人口学特征、临床特征、治疗特征和生理指标上的差异,运用logistic回归探索复发抑郁症的影响因素。结果:复发抑郁症相对首发抑郁症更有可能存在精神障碍共病(OR=2.11,95%CI:1.00~4.44)、无法工作/学习/从事家务劳动的天数更多(OR=1.26,95%CI:1.01~1.56)、既往使用过1个月以上的精神科药物(OR=1.41,95%CI:1.02~1.97)、既往接受过电休克治疗(OR=3.23,95%CI:1.42~7.36)、腰臀比更大(OR=33.88,95%CI:2.88~399.32)。结论:复发性抑郁症与存在精神障碍共病、无法工作/学习/从事家务劳动的天数更多、腰臀比更大呈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首发 复发 临床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和双相障碍住院患者的疾病成本 被引量:5
6
作者 吴国平 魏景明 +15 位作者 黄悦勤 张婷婷 何燕玲 周亮 章杰 龚元东 刘燕 刘波 卢瑾 赵紫建 梁宇航 王丽波 李斌 姜林伶 李中才 刘肇瑞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5,共7页
目的:估算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和双相障碍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比较总成本及成本构成的差异,并探讨成本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该3类精神障碍住院患者共3175例,收集患者过去1年内门诊及住院的产生的医疗总费用和自付费用、门诊或住院花... 目的:估算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和双相障碍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比较总成本及成本构成的差异,并探讨成本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该3类精神障碍住院患者共3175例,收集患者过去1年内门诊及住院的产生的医疗总费用和自付费用、门诊或住院花费的非医疗费用、患者因病无法工作的时间以及因病损坏财产的其他损失。从个人水平和社会水平上测算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3类精神障碍成本的影响因素。结果:精神分裂症人均疾病总成本在个人水平和社会水平上均高于抑郁症和双相障碍,3类精神障碍的间接费用均高于直接费用,双相障碍间接成本占比略高于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工作状态以及婚姻状况(P<0.05)是影响疾病成本的重要因素。结论:3类精神障碍的经济负担较重,其中精神分裂症的疾病负担最重,因精神障碍导致的生产力损失是疾病成本的主要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抑郁症 双相障碍 疾病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发病年龄的双相障碍患者的临床表现 被引量:1
7
作者 马严 田霄翌 +15 位作者 黄悦勤 刘肇瑞 邓咏妍 周亮 刘燕 刘波 章杰 龚元东 付祥 赵琼仙 卢瑾 沙万年 合浩 沈宗霖 张婷婷 陈文明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2-49,共8页
目的:比较不同发病年龄的双相障碍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情况和生理指标。方法:选取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双相障碍诊断标准的患者380例,由精神科医生采用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进行疾病诊断,用自编临床资料访谈表和功... 目的:比较不同发病年龄的双相障碍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情况和生理指标。方法:选取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双相障碍诊断标准的患者380例,由精神科医生采用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进行疾病诊断,用自编临床资料访谈表和功能大体评定量表进行临床特征、治疗情况和生理指标的评估,以21岁和35岁作为双相障碍发病年龄的分界点,进行logistic回归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早发组199例(52.4%),中发组121例(31.8%),晚发组60例(15.8%)。首次诊断为抑郁症的比例在早发组为26.6%,中发组为23.1%,晚发组为11.7%。与早发组相比,中发组(OR=2.22)和晚发组(OR=4.99)处于抑郁发作状态的风险更高;晚发组(OR=6.74)罹患双相II型障碍风险为6.74倍;中发组(β=-1.52)和晚发组(β=-4.29)的延迟治疗时间更短,中发组(β=-1.62)和晚发组(β=-3.14)的住院次数更少,中发组(β=-28.39)和晚发组(β=-31.47)的尿酸含量更低,中发组(β=-0.23)的总胆固醇的含量更低。结论:不同发病年龄的双相障碍患者在临床特征、治疗情况和生理指标方面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障碍 首发年龄 临床症状 生理指标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滋阴清热法对抑郁症模型大鼠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酪氨酸激酶B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虢周科 薛红 +4 位作者 王伟伟 夏韵妍 孔繁鑫 王建军 富文俊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4年第8期1943-1945,共3页
目的:研究滋阴清热法对抑郁模型大鼠的影响,揭示知母的抗抑郁作用机理。方法:分别从分子水平及病理改变对比3组间单胺类神经递质(5-HT、NE)、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酪氨酸激酶B(TrkB)在抑郁症大鼠模型脑内表达情况。结果:光镜结果... 目的:研究滋阴清热法对抑郁模型大鼠的影响,揭示知母的抗抑郁作用机理。方法:分别从分子水平及病理改变对比3组间单胺类神经递质(5-HT、NE)、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酪氨酸激酶B(TrkB)在抑郁症大鼠模型脑内表达情况。结果:光镜结果提示滋阴清热治疗可使大脑外层皮质区神经元细胞、锥体细胞数量明显增多,细胞核核仁明显未见病理性变化,锥体细胞层毛细血管未见出血;免疫组化结果提示生理盐水组及滋阴清热组大鼠5-HT、NE、BDNF、TrkB的表达较正常组差(P<0.05),但生理盐水组和滋阴清热组的5-HT表达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滋阴清热中药知母具有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但其具体机制仍需要进一步深入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滋阴清热法 抑郁 单胺类神经递质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酪氨酸激酶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市小学生的学业成绩与睡眠状况 被引量:11
9
作者 张斌 郝彦利 任衍镇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62-467,共6页
目的:探讨广州小学生的学业成绩和睡眠状况(数量和质量)的关系。方法:抽取广州市5所小学的一至六年级小学生共3032名,采用香港中文大学定式化睡眠问卷(修订版)向家长调查他们子女的学业成绩变化和睡眠状况。根据与去年相比的学业成绩变... 目的:探讨广州小学生的学业成绩和睡眠状况(数量和质量)的关系。方法:抽取广州市5所小学的一至六年级小学生共3032名,采用香港中文大学定式化睡眠问卷(修订版)向家长调查他们子女的学业成绩变化和睡眠状况。根据与去年相比的学业成绩变化,将小学生分为上升组、持平组和下降组。以作息时间推断睡眠数量,以睡眠症状推断睡眠质量,睡眠不足程度为[周末在床时间-学习日在床时间]/学习日在床时间×100%。结果:3032名广州小学生中,成绩上升1145人(37.8%)、持平1536人(50.7%)、下降351人(11.5%)。上升组、持平组、下降组的睡眠不足程度[(8.9±5.0)%vs.(10.2±6.7)%vs.(12.4±5.4)%]和温习功课时间[(2.2±0.9)h vs.(2.4±1.0)h vs.(2.6±1.1)h)]依次上升(P<0.01)。下降组的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相关症状、睡语和尿床发生率均高于上升组,不愿晨起的发生率也最高(23.9%vs.18.7%vs.14.1%,P<0.01)。有序回归分析显示广州小学生的睡眠不足程度(OR=0.83)和不愿晨起(OR=0.73)的严重程度与当年学业成绩下降呈正相关。结论:广州市小学生的学业成绩可能与睡眠不足存在相关。而不愿晨起作为睡眠数量或和睡眠质量的综合指标与学业成绩的相关程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生 学业成绩 睡眠数量 睡眠质量 横断面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千里光热激蛋白90-3(Hsp90-3)的生物信息学与功能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平军娇 张珍 +2 位作者 蔡振锋 汤贤春 钱刚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85-393,共9页
Hsp90是真核细胞重要的一类分子伴侣,与植物的生长发育、抗逆性、信号转导及生物进化等功能密切相关。为了深入理解高等植物Hsp90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该研究从千里光(Senecio scandens)全长cDNA文库中分离到Hsp90-3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表明... Hsp90是真核细胞重要的一类分子伴侣,与植物的生长发育、抗逆性、信号转导及生物进化等功能密切相关。为了深入理解高等植物Hsp90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该研究从千里光(Senecio scandens)全长cDNA文库中分离到Hsp90-3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编码699个氨基酸的多肽,与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AtHsp90-3(登录号:NP_200412.1)的同源性最高,为93.71%;预测蛋白质的分子量为79.78 kD,理论等电点为5.08。信号序列分析结果发现,该蛋白主要定位于细胞的细胞核、过氧化物酶体、叶绿体类囊体膜及叶绿体基质中,提示作为分子伴侣,高等植物Hsp90-3参与细胞内膜系统蛋白质的转运。结构与功能分析发现,该蛋白有3个结构域及1个连接区,推测Hsp90-3在真核细胞的信号转导、转录调控及胁迫表达等过程中发挥重要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里光 Hsp90-3基因 结构预测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学生睡眠模式及睡眠疾病相关症状调查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波帆 任衍镇 +1 位作者 黄妙妃 张斌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9期3480-3483,共4页
目的调查广州市小学生的睡眠模式及睡眠疾病相关症状发生情况。方法 2009年10—12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别从广州市中心城区的41所省一级小学抽取1所,87所市一级小学抽取2所,74所区一级小学抽取2所共5所小学的3 463名在校学生作为研究对... 目的调查广州市小学生的睡眠模式及睡眠疾病相关症状发生情况。方法 2009年10—12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别从广州市中心城区的41所省一级小学抽取1所,87所市一级小学抽取2所,74所区一级小学抽取2所共5所小学的3 463名在校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省一级小学1 239名,市一级小学1 148名,区一级小学1 076名。采用香港中文大学定式化睡眠问卷(修订版)调查小学生最近1年情况,包括基本资料、作息时间、儿童期常见睡眠疾病相关症状。结果共发放调查问卷3 463份,回收3 346份,回收率为96.6%;有效问卷3 252份,有效率为97.2%。被调查的小学生中,男1 700名,女1 552名;年龄6~13岁。各年级性别、学习日起床时间、周末在床时间、长假在床时间、午睡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学习日上床时间、学习日在床时间、周末上床时间、周末起床时间、长假上床时间、长假起床时间、周末与学习日在床长度差值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级打鼾、窒息、肢体异动、呓语、夜惊、梦游、早醒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级入睡困难、张口呼吸、特殊俯睡体位、晨起口干、日间疲倦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广州市小学生的睡眠模式随着年龄的增加倾向于晚睡晚起型,而不是睡眠需要逐渐减少。广州市小学生的睡眠疾病相关症状发生率不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 儿童 横断面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R健康教育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竞争性就业和工作满意度的随访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刘磊 黄海锋 蒋廷云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493-496,共4页
目的研究3R健康教育对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竞争性就业以及工作满意度的长期影响。方法选取108例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54例)和对照组(54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随访,研究组在常规随访基础上连续进行4个月的3R健康教育... 目的研究3R健康教育对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竞争性就业以及工作满意度的长期影响。方法选取108例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54例)和对照组(54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随访,研究组在常规随访基础上连续进行4个月的3R健康教育,即针对精神分裂症系统的健康教育课程。社区精神科医生使用自制的竞争性就业调查表连续2年每个月随访患者竞争性就业情况,并在2年后以工作满意度量表评估患者工作满意度。结果 竞争性就业率方面,研究组和对照组在随访第6个月(21.57%vs.13.21%)、第12个月(26.00%vs.15.38%)、第18个月(24.00%vs.13.72%)、第24个月(26.53%vs.16.00%)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第2年,竞争性就业中工作数量、工作周数、第一份工作维持时间等方面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平均每月工资收入及工作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R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提高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竞争性工作中的获益,值得临床上进一步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教育 精神分裂症 竞争性就业 工作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积极艺术治疗对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康复作用 被引量:9
13
作者 居丽晶 范洪峰 何雪红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3年第2期305-307,共3页
[目的]探讨积极艺术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康复作用。[方法]将9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予抗精神病药物维持治疗和一般的心理护理,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增加游戏、音乐、舞蹈、绘画及文学创... [目的]探讨积极艺术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康复作用。[方法]将9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予抗精神病药物维持治疗和一般的心理护理,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增加游戏、音乐、舞蹈、绘画及文学创作积极艺术治疗。于干预前及连续实施8周后采用康复状态量表(MRS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世界卫生组织编制的生活质量量表(WHOQOL)评定疗效。[结果]干预后观察组MRSS总分及因子分、SDSS评分、SCL-90因子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WHOQOL因子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积极艺术治疗可以显著提高病人心理应对能力,有效改善生活质量,促进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积极艺术治疗 心理护理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患者亲属焦虑及防御机制的团体干预随机对照试验 被引量:15
14
作者 于妍 杜启峰 +1 位作者 张岱威 曾海萍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66-471,共6页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危机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一级亲属的防御机制及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纳入符合ICD-10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首次发病的患者一级亲属245例,随机分为干预组(127例)和非干预组(118例)。两组均履行常规告知,但干预组...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危机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一级亲属的防御机制及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纳入符合ICD-10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首次发病的患者一级亲属245例,随机分为干预组(127例)和非干预组(118例)。两组均履行常规告知,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接受4周的团体心理危机干预。在干预前后分别对两组使用防御方式问卷(DSQ)评估防御类型,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估防御机制和焦虑情绪。结果:团体心理危机干预4周后,干预组DSQ成熟型防御机制评分[(38.0±15.7)vs.(32.3±11.9)]增高,不成熟型防御机制评分[(94.5±24.0) vs.(108.4±32.5)]及中间型防御机制评分[(160.4±48.8) vs.(177.5±55.4)]均降低(均P<0.05);非干预组DSQ各防御机制评分与干预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组的HAMA评分差值[(6.1±1.3)vs.(4.0±0.9)]和有效率(66.1%vs.45.8%)均高于非干预组(P<0.001)。结论:团体心理危机干预技术可以改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一级亲属不良防御机制,增加成熟型防御机制应用,改善焦虑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体心理危机干预 首发精神分裂症 一级亲属 防御机制 焦虑 随机对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学生精神病风险综合征的患病率与临床特征 被引量:8
15
作者 黄彩英 薛坤喜 +3 位作者 任衍镇 李庆伟 万静 杜宝国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006-1011,共6页
目的:调查中学生精神病风险综合征(PRS)的患病率和临床特征。方法:采用分层比例抽样的方法,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和精神病前驱期问卷16条目版本(PQ-16),对中山市2157例中学生进行筛查;对筛查问卷阳性以及随机选取的阴性对照进行一对一... 目的:调查中学生精神病风险综合征(PRS)的患病率和临床特征。方法:采用分层比例抽样的方法,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和精神病前驱期问卷16条目版本(PQ-16),对中山市2157例中学生进行筛查;对筛查问卷阳性以及随机选取的阴性对照进行一对一的精神病风险综合征定式访谈(SIPS),建立PRS诊断。最后以符合PRS诊断的中学生为研究组,不符合PRS诊断的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人口学特征和社会功能,并探讨PRS的精神病理学特点。结果:中学生中诊断PRS有59例,患病率为2. 7%,其中轻微阳性症状综合征(APSS)最常见,有55例,患病率为2. 5%。PRS组比非PRS组存在更高比例的精神病阳性家族史(2. 5%vs. 11. 9%,P <0. 01)、学习成绩差(均P <0. 01)和同伴关系差(均P <0. 05)。中学生PRS中阳性症状最常见的是"知觉异常/幻觉"(59. 3%)、"猜疑/被害观念"(38. 9%)、"奇特的思维内容/妄想性观念"(30. 5%);阴性症状中较常见的是"学习功能受损"(30. 5%)和"社会孤立"(20. 3%);解体症状中较多见的是"集中注意力困难"(13. 6%);一般症状中较常见的是"心境烦躁不安"(25. 4%)和"睡眠障碍"(25. 4%)。结论:精神病风险综合征在中学生人群中存在一定的比例,需要医疗、教育和家庭积极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病风险综合征 患病率 临床特征 中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定期双相障碍患者及其一级亲属的持续性注意缺陷特点 被引量:6
16
作者 杜启峰 于妍 +4 位作者 章杰 杜宝国 张文蔚 陈贻华 蒋廷云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72-176,共5页
目的:探索双相障碍(BD)患者及其一级亲属持续性注意功能的特征。方法:选取符合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统计分类第十次修订本(ICD-10)诊断标注的稳定期BD患者76例及83名一级亲属、81例正常对照,分别进行持续性操作测验(CPT)。结果:在简单操作... 目的:探索双相障碍(BD)患者及其一级亲属持续性注意功能的特征。方法:选取符合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统计分类第十次修订本(ICD-10)诊断标注的稳定期BD患者76例及83名一级亲属、81例正常对照,分别进行持续性操作测验(CPT)。结果:在简单操作(RT)中,BD患者组各项指标均高于一级亲属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而一级亲属组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复杂操作(XT)中,一级亲属组CPT指标介于两者之间(P<0.05)。结论:持续性注意缺陷可能是双相情感障碍的内表型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情感障碍 一级亲属 注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千里光配子体发育、配子形成与双受精的细胞学特征(英文)
17
作者 谢欣 钱秋博言 +4 位作者 王蕾 王乾兴 平军娇 贺莉芳 钱刚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7-34,共8页
千里光(Senecio scandens Buch.-Ham.ex D.Don)是具有良好开发前景的传统抗菌中草药。为了探讨该物种有性生殖的细胞学机制,实现在物种的遗传育种过程中的指导作用,本研究从细胞学角度观察了千里光配子体发育、配子形成和双受精作用。... 千里光(Senecio scandens Buch.-Ham.ex D.Don)是具有良好开发前景的传统抗菌中草药。为了探讨该物种有性生殖的细胞学机制,实现在物种的遗传育种过程中的指导作用,本研究从细胞学角度观察了千里光配子体发育、配子形成和双受精作用。结果表明,在生殖核分裂为精细胞的过程中,其位置和形态呈现差异,表现为"二态"精细胞;此外,雌配子体的形成符合孢子发育模式,成熟胚囊的形态结构为卵形或梨形,成熟的卵细胞和极核位于珠孔端。根据上述结果可推断,合子在随后二分裂时表现为"基细胞—顶细胞"极性,可能与"二态"精细胞导致的合子细胞质不均一有关。此外,从植物分类学角度,千里光的"二态"精细胞,胚囊极性和合子极性可成为菊科近缘植物分类的细胞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里光 配子体 双受精 合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培酮单药或联合用药治疗后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嘉萱 邓顺顺 +1 位作者 邱玛丽 杨双双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20年第10期1145-1150,共6页
目的:探讨利培酮单药或与其他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联合用药治疗后,精神病人体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方法:回顾29例接受利培酮单药治疗,25例接受联合用药治疗的住院患者病例,分析治疗前后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结果:利培酮单药治... 目的:探讨利培酮单药或与其他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联合用药治疗后,精神病人体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方法:回顾29例接受利培酮单药治疗,25例接受联合用药治疗的住院患者病例,分析治疗前后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结果:利培酮单药治疗后,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FT4)、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T4)血清水平降低,促甲状腺激素(TSH)血清水平升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对于基线变化值的中位数:FT4:-2.52 pmol/L,P<0.001;TT4:-21.17 nmol/L,P=0.012;TSH:0.49 mIU/L,P=0.001)。利培酮与其他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联合用药治疗后,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及FT4血清水平降低,TSH血清水平升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对基线变化值的中位数:FT3:-0.37 pmol/L,P=0.001;TT3:-0.17 nmol/L,P=0.008;FT4:-2.25 pmol/L,P<0.001;TSH:0.97 mIU/L,P=0.029)。单药组中血清TT4水平的变化值与利培酮平均日剂量呈中度正相关(P=0.037,r=0.390)。治疗后,单药组和联合用药组中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异常发生率分别为6.9%和12.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62)。结论:在用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时,应关注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避免甲状腺激素水平异常引起其他的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培酮 甲状腺激素 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四碘甲状腺原氨酸 联合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冠肺炎成年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随访 被引量:3
19
作者 卢惠鹏 任仲强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702-704,共3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在世界范围内暴发和流行,因其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和人群的普通易感性,易造成病毒感染者在内的大范围人群出现抑郁、焦虑、失眠等精神行为问题^([1-2])。本课题对新冠肺炎患者出院后的情绪状态进...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在世界范围内暴发和流行,因其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和人群的普通易感性,易造成病毒感染者在内的大范围人群出现抑郁、焦虑、失眠等精神行为问题^([1-2])。本课题对新冠肺炎患者出院后的情绪状态进行随访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肺炎 焦虑 抑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