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脏手术患者术后谵妄风险预测模型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1
1
作者 郭畔旭 阳晓娟 +5 位作者 李晓婉 徐文琪 李思思 安详 王培席 聂芳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90-295,共6页
目的系统检索和评价心脏手术患者术后谵妄(POD)的风险预测模型,为临床选择合适的风险评估工具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Embase、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维普期刊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 目的系统检索和评价心脏手术患者术后谵妄(POD)的风险预测模型,为临床选择合适的风险评估工具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Embase、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维普期刊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3年11月,纳入关于心脏手术患者POD的风险预测模型临床研究。研究人员依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按照偏倚风险评估工具独立进行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价。结果共纳入12篇文献,涉及15个POD风险预测模型,建模样本量范围为130~57180,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680~0.932。纳入模型中最常见的预测因子为:年龄、射血分数、ICU住院时间、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手术时间、机械通气时间、BMI、出血量、术中输血、脑血管疾病史。其中9篇文献整体适用性较好,均具有偏倚风险,偏倚风险主要源于部分文献存在样本量较小、不恰当的变量选择方法、未报道缺失数据处理、缺乏内部验证或外部验证等因素。结论心脏手术患者POD风险预测模型整体具有较好的适用性、校准性和区分度,但也存在显著的方法学缺陷和高偏倚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手术 术后谵妄 预测模型 系统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醉护士与麻醉医师对麻醉护士角色期望差异的探讨 被引量:21
2
作者 罗小平 梁爱群 +3 位作者 尹燕 舒惠萍 阮思美 徐曙光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4年第10期1089-1091,共3页
目的:了解临床麻醉护士与麻醉医师对麻醉护士角色定位的差异,促进麻醉护理学科的发展。方法:按照方便抽样原则,选取广州市和中山市共9所拥有麻醉护士的三级综合性医院,采用不记名调查方式分别对50名麻醉护士和141名麻醉医师进行问卷调... 目的:了解临床麻醉护士与麻醉医师对麻醉护士角色定位的差异,促进麻醉护理学科的发展。方法:按照方便抽样原则,选取广州市和中山市共9所拥有麻醉护士的三级综合性医院,采用不记名调查方式分别对50名麻醉护士和141名麻醉医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麻醉护士与麻醉医师在麻醉用物准备及用后整理、麻醉操作配合、麻醉护理科研3个方面对麻醉护士的角色期望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麻醉护士要客观认识自身能力,准确定位自身角色,有目的地学习;麻醉医师要根据麻醉护士的角色特点安排其工作,保持其工作热情,实现其自身价值;护理管理者要为麻醉护士创造良好的施展其才华和专长的平台,为麻醉护士提供必要的角色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护士 麻醉医师 护士角色 角色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上腺素β受体阻断药对小鼠睡眠结构的影响
3
作者 曲晶 梁宇涛 +5 位作者 韩磊 邢烨 王龙 林卓超 刘可鹏 时广森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98-506,共9页
肾上腺素β1受体基因的错义突变(ADRB1-A187V)导致人类自然短睡眠现象,并且导致体内该受体丰度下降。在临床使用中,睡眠障碍是β受体阻断药的常见不良反应之一。本研究评估了几类β受体阻断药对小鼠睡眠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多数β受... 肾上腺素β1受体基因的错义突变(ADRB1-A187V)导致人类自然短睡眠现象,并且导致体内该受体丰度下降。在临床使用中,睡眠障碍是β受体阻断药的常见不良反应之一。本研究评估了几类β受体阻断药对小鼠睡眠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多数β受体阻断药会引起不同程度的觉醒、睡眠片段化和快速动眼睡眠(rapid eye movement sleep,REM睡眠)的减少。同时,本研究还比较了β受体阻断药美托洛尔和奈必洛尔(Nebivolol)对野生型和Adrb1-A187V突变小鼠模型睡眠结构和心脏功能剂量依赖性的影响。研究数据表明,与心脏效应相比,睡眠结构在更高剂量的美托洛尔下才受到显著影响。但是美托洛尔在睡眠结构或心脏功能方面未观察到显著的基因型间的差异。相比之下,突变小鼠对奈必洛尔的敏感性增加,这表现为睡眠片段化的加剧以及REM睡眠发生的减少。本研究结果将为最大程度避免睡眠障碍的发生和减轻药物的不良反应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1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睡眠 短睡眠基因 Adrb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爆发性心肌炎患者应用体外膜肺氧合临床预后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4
4
作者 廖小卒 李斌飞 +3 位作者 程周 冯力 袁勇 李建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57-260,共4页
目的:总结成人爆发性心肌炎患者应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临床预后并探寻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中山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06年1月至2015年1月所有因爆发性心肌炎接受ECMO辅助的成年患者。收集患者术前基本情况、行ECMO期间... 目的:总结成人爆发性心肌炎患者应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临床预后并探寻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中山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06年1月至2015年1月所有因爆发性心肌炎接受ECMO辅助的成年患者。收集患者术前基本情况、行ECMO期间相关临床情况、并发症以及预后情况等资料。将患者按是否发生院内死亡分为两组,先通过组间单因素分析筛选出影响预后的可能危险因素,然后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影响ECMO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研究对象33例,院内存活率为78.7%。存活组ECMO辅助时间平均75 h,机械通气时间平均120 h。ECMO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肾功能衰竭16例(48.4%),败血症7例(21.2%),肺部感染6例(18.1%),MOF 6例(18.1%),脑出血3例(9%),肢体缺血4例(12.1%)。患者ECMO前行CPR,患者ECMO前高乳酸水平,ECMO期间的血制品大量输注,并发肾功能衰竭、脑出血、胃肠道并发症、MOF,肢体缺血,高胆红素水平与患者预后相关。结论:成人爆发性心肌炎患者积极行ECMO辅助,能改善机体组织灌注及防止并发症,可以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发性心肌炎 体外膜肺氧合 临床预后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膜肺氧合期间患者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8
5
作者 廖小卒 程周 +1 位作者 王立强 李斌飞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41-245,共5页
目的探寻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期间患者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ARF)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本院2006年1月至2014年12月所有接受ECMO辅助患者170例,男91例,女79例,年龄18~73岁。回顾... 目的探寻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期间患者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ARF)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本院2006年1月至2014年12月所有接受ECMO辅助患者170例,男91例,女79例,年龄18~73岁。回顾性分析ECMO辅助患者相关资料,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相关疾病史,包括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脏病史、ECMO前情况;ECMO辅助期间正性肌力药剂量评分值输血量;机械通气时间、ECMO辅助时间、ICU停留时间;并发症;ECMO前乳酸,ECMO期间C反应蛋白和脑尿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峰值。将ECMO期间患者按是否发生ARF分为两组,先通过组间单因素分析筛选出影响肾功能的可能危险因素,然后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ECMO辅助ARF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研究对象170例,其中发生ARF 91例(53.5%),单因素分析:ECMO前行CPR、ECMO前乳酸水平高、ECMO期间正性肌力药剂量评分值高、大量血制品(红细胞、血浆、血小板)输注、C反应蛋白水平高、BNP水平高、长时间的ECMO辅助是患者发生ARF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表明ECMO前高乳酸水平(OR 2.96,95%CI 1.38~6.34,P=0.005),ECMO期间正性肌力药剂量评分值高(OR 3.17,95%CI1.52~6.61,P=0.002)是ECMO辅助患者发生ARF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ECMO期间患者ARF发生率高,ECMO期间大剂量正性肌力药的应用,ECMO前高乳酸水平是ARF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膜肺氧合 急性肾功能衰竭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脊髓圆锥与椎体的位置关系 被引量:7
6
作者 张志刚 廖小卒 +3 位作者 田野 王志龙 肖学红 黄晓星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6-167,共2页
目的通过分析成人脊髓圆锥位置分布及性别差异性,指导临床麻醉及腰椎穿刺。方法对3742例成人患者(其中男1818例,女1924例)进行下腰段脊柱磁共振(MRI)扫描,测定脊髓圆锥末端相应的脊椎位置。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3742例患者脊... 目的通过分析成人脊髓圆锥位置分布及性别差异性,指导临床麻醉及腰椎穿刺。方法对3742例成人患者(其中男1818例,女1924例)进行下腰段脊柱磁共振(MRI)扫描,测定脊髓圆锥末端相应的脊椎位置。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3742例患者脊髓圆锥末端位置在L1椎体上缘796例(21.27%),L1椎体平面1918例(51.26%),L1~2椎体间隙的有672例(17.96%),L2椎体上3/4有344例(9.19%),L2椎体下缘有3例(0.08%),L2~3椎体间隙有9例(0.24%)。女性圆锥位置低于男性(P<0.05)。其中在L1椎体上缘男性高于女性(P<0.05),L1~2椎体间隙,L2椎体上3/4男性低于女性(P<0.05)。结论成人脊髓圆锥末端大部分在L1椎体水平,但仍有极少部分(0.32%)低于L2椎体下缘。成年女性的脊髓圆锥末端位置低于男性。熟悉脊髓圆锥末端位置的正常范围,对帮助临床腰椎穿刺定位、指导临床麻醉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圆锥 磁共振 腰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生长因子对神经源性痛大鼠脊髓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周青山 夏文芳 +2 位作者 解小丽 刘先义 杜大萍 《医药导报》 CAS 2007年第2期152-155,共4页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对神经源性痛大鼠脊髓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取成年雄性Wistar大鼠66只,随机分为3组,神经生长因子组30只,结扎坐骨神经后腹腔注射神经生长因子,20μg.kg-1;0.9%氯化钠溶液组30只,结扎左侧坐骨神经中段后腹腔注...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对神经源性痛大鼠脊髓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取成年雄性Wistar大鼠66只,随机分为3组,神经生长因子组30只,结扎坐骨神经后腹腔注射神经生长因子,20μg.kg-1;0.9%氯化钠溶液组30只,结扎左侧坐骨神经中段后腹腔注射等量0.9%氯化钠溶液;假手术组6只,手术仅暴露而不结扎坐骨神经。于术前和术后6 h、1,3,7,14 d分别进行行为学测定,记录大鼠缩爪与尾弹时间。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图像分析系统检测脊髓中TNF-α和IL-6的表达,采用TUNEL法观察脊髓神经元凋亡,采用HE染色及尼氏染色法观察脊髓的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与0.9%氯化钠溶液组比较,神经生长因子组大鼠脊髓TNF-α和IL-6表达降低,脊髓神经元凋亡指数降低且疼痛减轻(均P<0.01)。病理学检查显示,神经生长因子组脊髓组织损伤程度较0.9%氯化钠溶液组明显减轻。结论神经生长因子对大鼠脊髓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促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从而抑制神经元凋亡和疼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源性痛 凋亡 神经生长因子 TNF—α IL-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司他丁在体外膜肺氧合中的肝保护作用 被引量:2
8
作者 李斌飞 廖小卒 +1 位作者 程周 张志刚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511-1512,1522,共3页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在体外膜肺氧合(ECMO)中对肝脏的保护作用。方法 40例行ECMO治疗的患者按入院号随机分为A,B两组,其中A组为乌司他丁组,B组为对照组。采集患者ECMO治疗后12、24、48 h的静脉血对肝功能指标ALT,AST进行检测。结果 A,B两...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在体外膜肺氧合(ECMO)中对肝脏的保护作用。方法 40例行ECMO治疗的患者按入院号随机分为A,B两组,其中A组为乌司他丁组,B组为对照组。采集患者ECMO治疗后12、24、48 h的静脉血对肝功能指标ALT,AST进行检测。结果 A,B两组患者行ECMO前的肝功能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A,B患者在ECMO治疗后的12 h后的肝功能最差,24 h后逐渐改善,但乌司他丁组的肝功能受损明显程度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ECMO能显著改善肝功能。结论 ECMO能显著改善肝功能,体外膜肺氧合中患者的肝功能在第12小时受损到达高峰。乌司他丁对体外膜肺氧合中的肝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膜肺氧合 肝保护 乌司他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自我管理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4
9
作者 罗小平 刘婷婷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6年第S1期68-70,共3页
本文综述了影响我国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各种因素,并提出了合理性的建议。
关键词 自我管理 糖尿病患者 健康信念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红素和内毒素联合作用对NRK52E细胞缝隙连接功能的影响
10
作者 田野 庞红宇 +3 位作者 孙国亮 李晓芸 位静 黑子清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597-1602,共6页
目的:观察胆红素(BR)和内毒素(LPS)联合作用对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生长及细胞间缝隙连接(GJ)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NRK52E细胞,不同浓度的BR和LPS联合干预,用MTT测量细胞生长;观察它们对生长融合细胞(有GJ形成)和生长未融合细胞(无G... 目的:观察胆红素(BR)和内毒素(LPS)联合作用对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生长及细胞间缝隙连接(GJ)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NRK52E细胞,不同浓度的BR和LPS联合干预,用MTT测量细胞生长;观察它们对生长融合细胞(有GJ形成)和生长未融合细胞(无GJ形成)集落形成的影响;采用细胞荧光免疫示踪法分析细胞间GJ的功能。结果:BR从17.1μmol/L增加至513μmol/L,可浓度依赖性地增加细胞生长;当BR浓度继续增加时,细胞生长逐渐降低。LPS(10-1 000μg/L)能浓度依赖性地降低NRK52E细胞生长。BR和LPS联合作用下,513μmol/L BR增加100μg/L LPS作用下的细胞生长(P<0.05),而684μmol/L BR降低100μg/L LPS的细胞生长(P<0.05);513μmol/L BR能增加100μg/L LPS作用下GJ传递数目(P<0.05),684μmol/L BR降低100μg/L LPS作用下的GJ传递数目。结论:BR和LPS联合作用时,513μmol/L BR降低LPS的细胞毒性,684μmol/LBR增加LPS的细胞毒性,其改变可能是通过细胞间缝隙连接发挥作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红素 脂多糖类 NRK52E细胞 缝隙接合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胸椎旁阻滞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镇痛的效果 被引量:19
11
作者 袁炳林 黄锡强 +1 位作者 李斌飞 黄焕森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74-378,共5页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Dex)复合罗哌卡因胸椎旁阻滞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拟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随机分成三组:Dex 1μg/kg+0.375%罗哌卡因20 mL(T_1组),Dex 1.5μg/kg+0.375%罗哌卡因20 mL(T_2组),0.3...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Dex)复合罗哌卡因胸椎旁阻滞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拟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随机分成三组:Dex 1μg/kg+0.375%罗哌卡因20 mL(T_1组),Dex 1.5μg/kg+0.375%罗哌卡因20 mL(T_2组),0.375%罗哌卡因20 mL(C组)。记录阻滞起效时间及阻滞后感觉阻滞节段数、术中麻醉药物使用情况、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术后吗啡使用情况、术前及术毕血糖、超敏-C反应蛋白和并发症情况。结果T组阻滞起效时间比C组更快(P<0.05);阻滞后不同时段T组感觉阻滞节段数多于C组(P<0.05);T组术中麻醉药物用量少于C组(P<0.05);T组术后VAS评分低于C组(P<0.05);T组术后吗啡用量少于C组(P<0.05);T组术后血糖及超敏-C反应蛋白的变化幅度均低于C组(P<0.05);T_1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最低(P<0.05)。结论Dex混合罗哌卡因胸椎旁阻滞用于乳腺癌根治术可增强术后镇痛的效果;Dex 1μg/kg组术后镇痛效果较好,不良反应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超引导下胸椎旁阻滞 乳腺癌根治术 右美托咪定 罗哌卡因 镇痛强度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