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干扰素调节因子5下调PARP-1抑制鼻咽癌细胞的侵袭力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民英 张健 +4 位作者 何秀芳 张健 郑斯明 周嘉雄 魏婷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1-106,共6页
【目的】探讨干扰素调节因子5(IFR5)是否通过下调DNA修复酶PARP-1,进而抑制鼻咽癌细胞的侵袭能力。【方法】本研究使用的临床标本是经病理确诊的鼻咽癌患者组织标本46例和正常组织51例。免疫组化检测鼻咽癌组织和正常组织中IRF5和PARP-... 【目的】探讨干扰素调节因子5(IFR5)是否通过下调DNA修复酶PARP-1,进而抑制鼻咽癌细胞的侵袭能力。【方法】本研究使用的临床标本是经病理确诊的鼻咽癌患者组织标本46例和正常组织51例。免疫组化检测鼻咽癌组织和正常组织中IRF5和PARP-1的表达。构建IFR5过表达质粒,上调鼻咽癌细胞CNE-2中IFR5表达,荧光定量PCR(QPCR)和免疫印迹确定建立IRF5过表达细胞。上调IRF5表达后,划痕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的改变,QPCR和免疫印迹检测PARP-1表达量的变化。上调IFR5表达的同时加入PARP-1过表达质粒,观察PARP-1是否可逆转IFR5对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免疫组化结果表明IRF5在癌组织中的表达量低于正常组织,而PARP-1则相反。QPCR和免疫印迹确定建立IRF5 mRNA和蛋白过表达的细胞株CNE-2/IFR5。细胞划痕实验显示CNE-2/IFR5愈合率较对照组降低(P<0.01),transwell实验表明CNE-2/IFR5细胞穿过基底膜的数目小于对照组(P<0.01),提示上调IFR5可抑制鼻咽癌细胞的侵袭能力。上调IFR5后,PARP-1 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降低(P<0.01);上调IFR5表达的同时过表达PARP-1,可逆转单独上调IRF5对细胞侵袭能力的改变。提示IFR5可通过下调PARP-1进而抑制鼻咽癌癌细胞的侵袭能力。【结论】IFR5可通过下调PARP-1进而抑制鼻咽癌癌细胞的侵袭能力。本研究可能为降低鼻咽癌侵袭能力提供新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细胞 干扰素调节因子5 PARP-1 侵袭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疗效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马永忠 黄桂球 +4 位作者 陈嵘 冯卫文 傅敏仪 陈美珍 叶飞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2608-2610,共3页
目的:分析手术治疗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 asyndrome,OSAHS)的临床疗效,探讨影响手术疗效的原因及改进治疗效果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资料完整50例经多导睡眠仪监测确诊为OSAHS的患儿,3... 目的:分析手术治疗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 asyndrome,OSAHS)的临床疗效,探讨影响手术疗效的原因及改进治疗效果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资料完整50例经多导睡眠仪监测确诊为OSAHS的患儿,33例行腺样体加扁桃体切除术,9例单纯行腺样体切除术,8例单纯行扁桃体切除术,术后随访3~12个月,按临床症状的改善程度、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评定疗效。结果:治愈45例(90.0%);显效3例(6.0%),包括单纯行腺样体切除而有扁桃体肥大者1例,肥胖1例,鼻部阻塞1例;有效2例(4.0%),包括术后鼻腔粘连1例,Williams综合征1例;无效0例。结论:腺样体和(或)扁桃体切除术是治疗儿童OSAHS的有效方法之一,影响手术疗效的原因有手术适应证选择不当、肥胖、鼻部疾病、颅面部畸形等其他并发症。对于未达到治愈标准的患儿要分析其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继续治疗方案,以提高手术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呼吸暂停 阻塞性 腺样体切除术 扁桃体切除术 治疗结果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留喉发声功能手术治疗伴声嘶的梨状窝癌 被引量:3
3
作者 叶飞 黄桂球 傅敏仪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89-290,共2页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伴有声嘶的梨状窝癌患者保留喉发声功能的可能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的27例伴有声嘶的梨状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T2 24例,T3 2例,T4a1例。全部患者均行梨状窝切除+喉部分切除术+颈淋巴结清扫术,残留下咽黏膜...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伴有声嘶的梨状窝癌患者保留喉发声功能的可能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的27例伴有声嘶的梨状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T2 24例,T3 2例,T4a1例。全部患者均行梨状窝切除+喉部分切除术+颈淋巴结清扫术,残留下咽黏膜缝合修复6例,会厌瓣下移修复18例,会厌瓣联合带状肌瓣修复3例,术后全部给予放疗,采用最长发声时间、言语流利度、听距和可懂度评估不同分期梨状窝癌患者术后发声功能。结果 27例患者3年、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70.4%(19/27)、55.6%(15/27)。全部患者均保留了喉发声功能,术后误咽呛咳发生率为14.8%(4/27)。结论对伴有声嘶的梨状窝癌患者,可选择行保留喉发声功能手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状窝癌 喉部分切除术 发声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