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非酒精性脂肪肝与骨质疏松-从临床到分子
1
作者
莫亮
黄予心
+1 位作者
王章正
李健雄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55-760,774,共7页
肝脏和骨骼代谢之间的相互作用对维持机体代谢稳态具有重要作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和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是常见的慢性肝脏和骨骼疾病,近年来许多研究提示NAFLD患者中OP发病风险增加,然...
肝脏和骨骼代谢之间的相互作用对维持机体代谢稳态具有重要作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和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是常见的慢性肝脏和骨骼疾病,近年来许多研究提示NAFLD患者中OP发病风险增加,然而NAFLD合并OP的病理机制尚不明确。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的相关研究,探讨了NAFLD和OP的临床关系,及NAFLD病理状态下可能对骨代谢造成影响的分子基础,包括炎症因子、骨桥蛋白(OPN)、骨保护素(OPG)、胎球蛋白A(fetuin-A)、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脂联素(Adiponectin)、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LCAT)和维生素D。本研究旨在总结NAFLD合并OP的相关研究进展,以期为相关实验研究及临床防治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
骨质疏松
骨代谢
分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肌电生物反馈配合电刺激改善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
34
2
作者
李林
廖琳
+3 位作者
梁莉莉
黄哲
游桂娟
梁慧英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94-596,共3页
目的:探讨使用肌电生物反馈配合电刺激治疗对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符合条件的53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5例;两组患者均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使用肌电生物反馈配合电刺激治疗;以上两...
目的:探讨使用肌电生物反馈配合电刺激治疗对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符合条件的53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5例;两组患者均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使用肌电生物反馈配合电刺激治疗;以上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后对患者采用踝关节主动活动范围(AROM)、踝关节最大用力背屈时胫前肌体表肌电值(i EMG)和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价患侧下肢功能,使用综合痉挛量表(CSS)评价下肢痉挛。结果:治疗4周后,患者的AROM、i EMG、FMA和CCS评分均提高(P<0.01),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使用肌电生物反馈配合电刺激治疗,能更有效地改善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肌电生物反馈
下肢运动功能
Ⅰ、Ⅱ型肌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同形式的运动训练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及海马区突触可塑性的影响
被引量:
16
3
作者
董军涛
林阳阳
+4 位作者
燕铁斌
梁慧英
吕晓
何晓阔
眭明红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16-722,共7页
目的:观察自主运动、强迫运动和功能性电刺激诱导的运动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大鼠学习记忆、海马区突触可塑性的影响。方法:成年Wistar雄性大鼠,体重250—300g;用10%水合氯醛(300mg/kg)行腹腔注射麻醉,采用双侧颈总动脉...
目的:观察自主运动、强迫运动和功能性电刺激诱导的运动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大鼠学习记忆、海马区突触可塑性的影响。方法:成年Wistar雄性大鼠,体重250—300g;用10%水合氯醛(300mg/kg)行腹腔注射麻醉,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法制作血管性痴呆模型。造模成功后大鼠在跑轮中适应3天(剔除运动量不能达到每天270m的大鼠),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自主运动组、强迫运动组和功能性电刺激组,每组各8只。假手术组:仅暴露双侧颈总动脉,但不接扎,术后大鼠置于笼中自由活动;模型组: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法制作VD模型,术后大鼠置于笼中自由活动;自主运动组:造模1周后大鼠在跑轮(直径31.8cm,宽度10cm,旋转阻力约相当于100g物体的重力)上自由运动,用传感器记录跑过的圈数,每天270圈;强迫运动组:造模1周后大鼠在电动跑轮(直径31.8cm,长度40cm,转速9r/min)上运动,每天治疗30min;功能性电刺激组:造模1周后开始治疗,诱导大鼠前肢产生以9m/min行走时的动作,每天治疗30min。以上五组于治疗14d后,采用新奇事物识别实验测试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取大鼠海马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上述各组SYN、SYP、PSD-95及MAP-2、TAU蛋白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海马CA1区微管结合蛋白的变化。结果:(1)新奇事物识别实验:训练阶段各组大鼠对两个相同物体的探寻指数无显著性差异,24h后进行测试,自主运动组、强迫运动组和功能性电刺激组新奇事物认知指数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自主运动组新奇事物认知指数与强迫运动组、功能性电刺激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而功能性电刺激组与强迫运动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2)海马区SYN、SYP、PSD-95、MAP-2、TAU蛋白表达水平:自主运动组、强迫运动组和功能性电刺激组SYN、PSD-95、MAP-2、TAU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功能性电刺激组、自主运动组和强迫运动组两两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上述5组SYP蛋白表达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自主运动、强迫运动和功能性电刺激诱导的运动均可促进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恢复,其可能机制为运动训练促进海马区SYN、PSD-95、MAP-2、TAU蛋白表达,改善海马区突触可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自主运动
强迫运动
功能性电刺激
突触可塑性
学习
记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电针对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记忆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
7
4
作者
梁慧英
林阳阳
+2 位作者
燕铁斌
廖琳
董军涛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27-531,共5页
目的:观察电针(EA)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8只。假手术组暴露双侧颈总动脉,但不结扎;模型组和电针组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法建立VD大鼠模型。三组大鼠均采...
目的:观察电针(EA)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8只。假手术组暴露双侧颈总动脉,但不结扎;模型组和电针组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法建立VD大鼠模型。三组大鼠均采用柔软型大鼠固定器固定。电针组选取百会、足三里穴,接通电流,1次/d,每次留针30min,连续治疗14d;模型组与假手术组只给予固定。治疗结束后采用新事物识别实验评估大鼠的记忆能力。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对新事物的探索指数(RI)、识别指数(DI)均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对新事物的RI、DI均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电针可有效改善VD模型大鼠记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新事物识别实验
电针
记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非酒精性脂肪肝与骨质疏松-从临床到分子
1
作者
莫亮
黄予心
王章正
李健雄
机构
广州中医药大学
中山市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
出处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55-760,774,共7页
文摘
肝脏和骨骼代谢之间的相互作用对维持机体代谢稳态具有重要作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和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是常见的慢性肝脏和骨骼疾病,近年来许多研究提示NAFLD患者中OP发病风险增加,然而NAFLD合并OP的病理机制尚不明确。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的相关研究,探讨了NAFLD和OP的临床关系,及NAFLD病理状态下可能对骨代谢造成影响的分子基础,包括炎症因子、骨桥蛋白(OPN)、骨保护素(OPG)、胎球蛋白A(fetuin-A)、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脂联素(Adiponectin)、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LCAT)和维生素D。本研究旨在总结NAFLD合并OP的相关研究进展,以期为相关实验研究及临床防治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
骨质疏松
骨代谢
分子机制
Keywords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osteoporosis
bone metabolism
molecular mecha
分类号
R592 [医药卫生—老年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肌电生物反馈配合电刺激改善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
34
2
作者
李林
廖琳
梁莉莉
黄哲
游桂娟
梁慧英
机构
广东省
中山市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
出处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94-596,共3页
文摘
目的:探讨使用肌电生物反馈配合电刺激治疗对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符合条件的53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5例;两组患者均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使用肌电生物反馈配合电刺激治疗;以上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后对患者采用踝关节主动活动范围(AROM)、踝关节最大用力背屈时胫前肌体表肌电值(i EMG)和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价患侧下肢功能,使用综合痉挛量表(CSS)评价下肢痉挛。结果:治疗4周后,患者的AROM、i EMG、FMA和CCS评分均提高(P<0.01),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使用肌电生物反馈配合电刺激治疗,能更有效地改善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
关键词
脑卒中
肌电生物反馈
下肢运动功能
Ⅰ、Ⅱ型肌纤维
分类号
R743.3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R493 [医药卫生—康复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形式的运动训练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及海马区突触可塑性的影响
被引量:
16
3
作者
董军涛
林阳阳
燕铁斌
梁慧英
吕晓
何晓阔
眭明红
机构
中山
大学孙逸仙纪念
医院
康复
医学科
中山
大学附属第六
医院
康复
医学科
中山市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
广东三九脑科
医院
神经
康复
科
十堰市太和
医院
康复
医学科
深圳市南山区
人民医院
康复
医学科
出处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16-722,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171863)
文摘
目的:观察自主运动、强迫运动和功能性电刺激诱导的运动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大鼠学习记忆、海马区突触可塑性的影响。方法:成年Wistar雄性大鼠,体重250—300g;用10%水合氯醛(300mg/kg)行腹腔注射麻醉,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法制作血管性痴呆模型。造模成功后大鼠在跑轮中适应3天(剔除运动量不能达到每天270m的大鼠),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自主运动组、强迫运动组和功能性电刺激组,每组各8只。假手术组:仅暴露双侧颈总动脉,但不接扎,术后大鼠置于笼中自由活动;模型组: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法制作VD模型,术后大鼠置于笼中自由活动;自主运动组:造模1周后大鼠在跑轮(直径31.8cm,宽度10cm,旋转阻力约相当于100g物体的重力)上自由运动,用传感器记录跑过的圈数,每天270圈;强迫运动组:造模1周后大鼠在电动跑轮(直径31.8cm,长度40cm,转速9r/min)上运动,每天治疗30min;功能性电刺激组:造模1周后开始治疗,诱导大鼠前肢产生以9m/min行走时的动作,每天治疗30min。以上五组于治疗14d后,采用新奇事物识别实验测试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取大鼠海马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上述各组SYN、SYP、PSD-95及MAP-2、TAU蛋白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海马CA1区微管结合蛋白的变化。结果:(1)新奇事物识别实验:训练阶段各组大鼠对两个相同物体的探寻指数无显著性差异,24h后进行测试,自主运动组、强迫运动组和功能性电刺激组新奇事物认知指数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自主运动组新奇事物认知指数与强迫运动组、功能性电刺激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而功能性电刺激组与强迫运动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2)海马区SYN、SYP、PSD-95、MAP-2、TAU蛋白表达水平:自主运动组、强迫运动组和功能性电刺激组SYN、PSD-95、MAP-2、TAU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功能性电刺激组、自主运动组和强迫运动组两两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上述5组SYP蛋白表达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自主运动、强迫运动和功能性电刺激诱导的运动均可促进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恢复,其可能机制为运动训练促进海马区SYN、PSD-95、MAP-2、TAU蛋白表达,改善海马区突触可塑性。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自主运动
强迫运动
功能性电刺激
突触可塑性
学习
记忆
Keywords
vascular dementia
voluntary exercise
forced exercise
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
synaptic plas-ticity
learning
memory
分类号
R749.13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电针对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记忆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
7
4
作者
梁慧英
林阳阳
燕铁斌
廖琳
董军涛
机构
中山
大学孙逸仙纪念
医院
康复
医学科
中山市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
出处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27-531,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171863)
文摘
目的:观察电针(EA)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8只。假手术组暴露双侧颈总动脉,但不结扎;模型组和电针组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法建立VD大鼠模型。三组大鼠均采用柔软型大鼠固定器固定。电针组选取百会、足三里穴,接通电流,1次/d,每次留针30min,连续治疗14d;模型组与假手术组只给予固定。治疗结束后采用新事物识别实验评估大鼠的记忆能力。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对新事物的探索指数(RI)、识别指数(DI)均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对新事物的RI、DI均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电针可有效改善VD模型大鼠记忆能力。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新事物识别实验
电针
记忆
Keywords
vascular dementia
novel object recognition test
electroacupuncture
memory
分类号
R245 [医药卫生—针灸推拿学]
R-332 [医药卫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非酒精性脂肪肝与骨质疏松-从临床到分子
莫亮
黄予心
王章正
李健雄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肌电生物反馈配合电刺激改善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临床观察
李林
廖琳
梁莉莉
黄哲
游桂娟
梁慧英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3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不同形式的运动训练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及海马区突触可塑性的影响
董军涛
林阳阳
燕铁斌
梁慧英
吕晓
何晓阔
眭明红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1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电针对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记忆能力的影响
梁慧英
林阳阳
燕铁斌
廖琳
董军涛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