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个体化修复下颌骨大段缺损患者六例的围术期护理 被引量:3
1
作者 帅燕珍 林少珍 +3 位作者 吴少梅 陈俊兰 吴纪楠 王忠东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3年第4期42-44,共3页
目的总结采用快速成型技术个体化修复肿瘤所致下颌骨大段缺损的围术期护理经验。方法 2007-2011年应用快速成型/反求工程技术对6例下颌骨缺损患者进行个体化修复,术前精心准备、术后给予有效的护理和康复指导。结果 6例患者下颌骨功能... 目的总结采用快速成型技术个体化修复肿瘤所致下颌骨大段缺损的围术期护理经验。方法 2007-2011年应用快速成型/反求工程技术对6例下颌骨缺损患者进行个体化修复,术前精心准备、术后给予有效的护理和康复指导。结果 6例患者下颌骨功能及外形均得到最大恢复,术后随访7~30个月肿瘤无复发。结论对下颌骨缺损的患者行针对性、个体化的护理可明显提高该类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缺损 个体化人工骨 快速成型 修复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滞留乳牙牙髓组织中一氧化氮合酶的分布特征及图像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钟锡鹏 韦文波 +2 位作者 周琳 吴纪楠 王忠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0期1484-1486,共3页
目的:进一步研究一氧化氮与牙髓组织自身修复潜能的可能关系。方法:采用黄递酶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人滞留乳牙牙髓组织中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分布特征,并采用图像分析的方法,进行半定量研究。结果:NOS阳性反应的产物呈深蓝色均质沉淀,... 目的:进一步研究一氧化氮与牙髓组织自身修复潜能的可能关系。方法:采用黄递酶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人滞留乳牙牙髓组织中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分布特征,并采用图像分析的方法,进行半定量研究。结果:NOS阳性反应的产物呈深蓝色均质沉淀,在牙髓组织中主要分布于成牙本质细胞层、血管内皮细胞以及神经纤维的Schwann′s细胞;而在滞留乳牙牙髓组织中可见到在神经纤维束和血管内皮细胞中均具有NOS阳性反应沉淀,但其着色程度减弱。并且,在Schwann′s细胞,阳性反应信号的散在颗粒均匀分布在胞核及胞浆中,无明显胞核结构。结论:在滞留乳牙牙髓组织中存在(L-Arg)-NO-NOS途径,NOS可以作为反映牙髓活力的一个重要指标;进一步证实,NO对于维持牙髓组织自身稳定,在牙髓自身修复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髓组织 一氧化氮 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扩弓联合前方牵引矫治替牙期骨性安氏Ⅲ类错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冯忠 梁国谦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8期810-811,共2页
目的:研究快速扩弓联合前方牵引治疗骨性安氏Ⅲ类错的硬组织变化特征。方法:选择25例替牙期骨性安氏Ⅲ错临床病例,年龄7~11岁,以快速扩弓联合前方牵引治疗,通过头影测量技术对疗效进行分析。结果:(1)SN A、A N B显著性增大(P<0.001)... 目的:研究快速扩弓联合前方牵引治疗骨性安氏Ⅲ类错的硬组织变化特征。方法:选择25例替牙期骨性安氏Ⅲ错临床病例,年龄7~11岁,以快速扩弓联合前方牵引治疗,通过头影测量技术对疗效进行分析。结果:(1)SN A、A N B显著性增大(P<0.001),SN B显著性减小(P<0.05),提示上下颌矢状不调明显改善。(2)A-X轴距、A-Y轴距显著性增大(P<0.001),而PP-SN的变化差异无显著性,提示上颌骨矢状向及垂直向的生长均有所促进,且上颌骨未发生明显旋转。(3)B-X轴距、M P-SN增大(P<0.05)而B-Y轴距的变化差异无显著性,提示下颌产生了一定的向下向后旋转。(4)U1-SN显著性增大(P<0.05),L1-M P显著性减小(P<0.05)。(5)N-M e、A N S-M e显著性增大(P<0.05)。结论:快速扩弓联合前方牵引治疗骨性安氏Ⅲ错能促进上颌骨整体的向前向下生长,并使下颌产生一定的向下向后旋转,上前牙唇倾及下前牙舌倾,有效改善了骨性Ⅲ类面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安氏Ⅲ类错He 快速扩弓 前方牵引矫治 替牙期 疗效分析 牵引治疗 显著性 上前牙唇倾 上颌骨 变化特征 临床病例 测量技术 骨性Ⅲ类 增大 硬组织 ANB 上下颌 垂直向 旋转 前牙舌 矢状 Y轴 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牙期前牙反颌的早期治疗 被引量:6
4
作者 黄敏莉 李劲松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5期558-559,共2页
目的 :观察替牙期前牙反颌患儿的治疗效果。方法 :分别采用活动矫治器、2× 4固定矫治器、快速腭开展配合上颌面具式前牵引、头帽颏兜等口外装置进行矫治。结果 :所有患儿的反颌均得以矫正。结论 :替牙期矫治反颌 ,可早期消除或减... 目的 :观察替牙期前牙反颌患儿的治疗效果。方法 :分别采用活动矫治器、2× 4固定矫治器、快速腭开展配合上颌面具式前牵引、头帽颏兜等口外装置进行矫治。结果 :所有患儿的反颌均得以矫正。结论 :替牙期矫治反颌 ,可早期消除或减轻因反颌所致的上颌发育不足及下颌过度生长 ,使上下颌骨在正常的条件下发育 ,避免面部畸形的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牙期 前牙反颌 面部畸形 矫治器 咬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列重度磨耗的重建修复治疗 被引量:1
5
作者 卢建辉 黄敏莉 吴纪楠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B07期304-305,共2页
【目的】探讨(牙合)重建后修复治疗牙列重度磨耗的效果。【方法】对患者采用部分义齿进行修复,通过调磨余留牙、采用(牙合)垫式义齿,重建符合患者生理状况的(牙合)曲线,完成(牙合)重建,随访6个月至4年。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26例患... 【目的】探讨(牙合)重建后修复治疗牙列重度磨耗的效果。【方法】对患者采用部分义齿进行修复,通过调磨余留牙、采用(牙合)垫式义齿,重建符合患者生理状况的(牙合)曲线,完成(牙合)重建,随访6个月至4年。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26例患者对修复治疗效果满意,咀嚼功能良好,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症状消失。【结论】(牙合)重建后修复治疗牙列重度磨耗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复治疗 牙列重度磨耗 患者 He重建 HE垫式义齿 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症 余留牙 生理状况 目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牙髓细胞与牙龈成纤维细胞差异表达基因的克隆及特征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忠东 吴纪楠 +7 位作者 周琳 凌均棨 郭希民 肖明振 朱峰 蒲勤 柴玉波 赵忠良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5-78,共4页
目的批量克隆人牙髓细胞(HDPC)与人牙龈成纤维细胞(HGF)的差异表达基因并对其特征进行分析,研究HDPC的生物学特性。方法体外培养HDPC和HGF,应用基于PCR的改良消减杂交技术构建HDPC和HGF的cDNA消减文库,批量克隆HDPC和HGF的差异表达基因... 目的批量克隆人牙髓细胞(HDPC)与人牙龈成纤维细胞(HGF)的差异表达基因并对其特征进行分析,研究HDPC的生物学特性。方法体外培养HDPC和HGF,应用基于PCR的改良消减杂交技术构建HDPC和HGF的cDNA消减文库,批量克隆HDPC和HGF的差异表达基因并测序,使用GenBank的BLAST对测序结果进行同源序列比较。结果经过序列测定,获得12个差异表达基因的序列,经BLAST分析有2个为未知基因。在已知基因中,含有4个与细胞信号转导机制相关的基因;2个与细胞转运机制相关的基因(包括细胞膜及细胞核膜转运);2个与细胞RNA剪接机制相关的基因。结论HDPC的生物学特性是由某些特定基因的差异表达所决定的,其生长、分化机制可能与相对旺盛的蛋白合成及分泌活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髓细胞 牙龈成纤维细胞 差异表达 消减文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RIII矫治轻度骨性安氏III类错牙合临床疗效的头影测量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冯忠 梁国谦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6期1829-1831,共3页
目的:探讨FRIII矫治轻度骨性三类错牙合所产生的硬组织变化特征。方法:选择31例替牙期轻度骨性三类错牙合患者,使用FRIII治疗并对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片通过头影测量技术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SNA、ANB显著性增大(P<0.001);Cd-A显著... 目的:探讨FRIII矫治轻度骨性三类错牙合所产生的硬组织变化特征。方法:选择31例替牙期轻度骨性三类错牙合患者,使用FRIII治疗并对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片通过头影测量技术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SNA、ANB显著性增大(P<0.001);Cd-A显著性增大(P<0.01);SNB、Cd-Gn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2)U1-SN显著性增大(P<0.01)、IMPA显著性减小(P<0.01)。(3)OP-SN显著性增大(P<0.001)、PP-FH治疗后变化无显著性。(4)FMA、Y轴角显著性增大(P<0.05)。(5)N-Me、ANS-Me显著性增大(P<0.05),N-ANS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使用FRIII治疗骨性三类错牙合能使上颌骨前向生长量明显增加,下颌骨产生一定的向下向后旋转;治疗后上前牙唇倾、下前牙舌倾,牙合平面产生一定的顺时针旋转而腭平面无明显变化;患者前面高在治疗后增大且主要表现为前下面高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Ⅲ矫治 轻度骨性安氏Ⅲ类错He 头影测量 治疗 硬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手术方法治疗52例造釉细胞瘤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吴纪楠 陈觉尧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B09期133-134,共2页
【目的】探讨下颌骨造釉细胞瘤的治疗方法与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总例数 5 2例 ,其中 15例采用下颌骨造釉细胞瘤单纯刮治术式、11例局部刮治加体内液氮冷冻、4例采用下颌骨切除肋骨或髂骨游离移植或代用品植入修复、2 2例采用瘤体... 【目的】探讨下颌骨造釉细胞瘤的治疗方法与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总例数 5 2例 ,其中 15例采用下颌骨造釉细胞瘤单纯刮治术式、11例局部刮治加体内液氮冷冻、4例采用下颌骨切除肋骨或髂骨游离移植或代用品植入修复、2 2例采用瘤体连同下颌骨一并切除 ,刮治干净 ,体外液氮冷冻后原位再植的术式 ,将上述 4种术式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单纯刮治的术后复发率达 2 6 6 7% ( 4/15 ) ;局部刮治加体内冷冻的复发率 18% ( 2 /11) ,而瘤体连同下颌骨切除的体外冷冻后再植入方法无一例复发。【结论】连同瘤体的下颌骨切除 ,体外刮治后液氮冷冻再植是治疗造釉细胞瘤的较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 造釉细胞瘤 外科学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弹性栓道式附着体在牙列缺损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卢建辉 李劲松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69-70,共2页
目的 :介绍弹性栓道式附着体在牙列缺损局部活动义齿中的设计原则、制作方法 ,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弹性栓道式附着体为 18例患者设计制作 2 6件义齿。结果 :最长者经 2年零 6个月观察 ,临床效果良好。结论 :患者戴用该义齿后 ,... 目的 :介绍弹性栓道式附着体在牙列缺损局部活动义齿中的设计原则、制作方法 ,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弹性栓道式附着体为 18例患者设计制作 2 6件义齿。结果 :最长者经 2年零 6个月观察 ,临床效果良好。结论 :患者戴用该义齿后 ,咀嚼功能良好 ,美观舒适 ,基牙无病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栓道式附着体 牙列缺损 临床应用 牙体预备 活动义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蒂肌皮瓣舌重建在舌癌根治中的临床应用
10
作者 吴纪楠 陈觉尧 +1 位作者 胡文 苏葵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B03期180-181,共2页
【目的】探索半舌切除后利用肌皮瓣立即重建舌体的手术方法。【方法】对36例舌癌患者施行根治术,其中早期完成的12例行半舌切除加同侧淋巴结清扫术,后期完成的24例为半舌切除加淋巴结清扫,同时进行带蒂胸锁乳突肌皮瓣或颈阔肌皮瓣重建... 【目的】探索半舌切除后利用肌皮瓣立即重建舌体的手术方法。【方法】对36例舌癌患者施行根治术,其中早期完成的12例行半舌切除加同侧淋巴结清扫术,后期完成的24例为半舌切除加淋巴结清扫,同时进行带蒂胸锁乳突肌皮瓣或颈阔肌皮瓣重建舌体。术后复查追踪3年以上。【结果】早期完成的12例中,原发病灶2cm 以内者8例,生存3年以上者6例;病灶2~4cm 者3例,同时行同侧下颁骨切除.3年生存者1例;另有1例因病灶过大,未行手术。此部分病例术后皆有饮食语言功能障碍,同时行下颌骨切除者面部畸形严重,基本丧失工作能力。后期完成的22例同时进行舌修复重建术,原发病灶2cm 以内者12例,生存3年以上9例;病灶2~4cm 者10例,生存3年以上者6例。此部分病人大部分恢复饮食和语言功能,半年后恢复工作能力,无1例发生皮瓣坏死。【结论】采用带蒂胸锁乳突肌皮瓣、颈阔肌皮瓣即时为舌癌患者进行舌重建,是恢复舌癌病者术后舌功能的较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肿瘤/外科学 皮瓣 外科 舌重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种方法修复单侧唇裂的效果比较
11
作者 吴纪楠 庾尧炜 陈觉尧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3年第7期770-771,共2页
目的 :比较Tennison法 (三角瓣法 )、Millard法 (旋转推进瓣法 )二种方法结合口轮匝肌解剖法在单侧唇裂整复中的优缺点。方法 :对 68例单侧唇裂患儿分别用上述三种方法修复 ,随访 1年。结果 :用Tennison法结合口轮匝肌解剖修复单侧唇裂 ... 目的 :比较Tennison法 (三角瓣法 )、Millard法 (旋转推进瓣法 )二种方法结合口轮匝肌解剖法在单侧唇裂整复中的优缺点。方法 :对 68例单侧唇裂患儿分别用上述三种方法修复 ,随访 1年。结果 :用Tennison法结合口轮匝肌解剖修复单侧唇裂 ,不但唇红、唇弓、人中恢复较理想、鼻翼恢复较好 ,而且在动态时唇的形态较好。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裂 修复手术 三角瓣法 旋转推进瓣法 口轮匝肌解剖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MTA形成根尖屏障的临床效果观察
12
作者 钟锡鹏 吴纪楠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B06期158-159,共2页
[目的]探讨MTA形成根尖屏障应用于临床的可行性。[方法]选取因畸形中央尖磨耗穿髓导致牙髓炎或根尖周炎的上下颌第一、二前磨牙28颗,随机分成两组,拍摄术前X线片,术中采用标准法常规根管预备+0.9%生理盐水冲洗,一组以MTA糊剂充填根尖1/3... [目的]探讨MTA形成根尖屏障应用于临床的可行性。[方法]选取因畸形中央尖磨耗穿髓导致牙髓炎或根尖周炎的上下颌第一、二前磨牙28颗,随机分成两组,拍摄术前X线片,术中采用标准法常规根管预备+0.9%生理盐水冲洗,一组以MTA糊剂充填根尖1/3,根上段以热牙胶垂直加压充填,一组以氢氧化钙糊剂充填。窝洞以玻璃离子充填。术后3、6个月复查。数据采用卡方检验。[结果]两组材料形成根尖屏障效果于术后3个月及6个月均有高度显著性差异。[讨论] MTA具有抗菌、抗压及防止微渗漏等性能,对根尖屏障的形成有促进作用,且操作简单,可作为根尖屏障的首选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尖屏障 MTA糊剂 畸形中央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