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培元壮骨方联合中医手法复位对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骨折愈合和骨代谢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黄春梅 郑臣校 凌宇 《辽宁中医杂志》 2023年第11期96-99,共4页
目的探讨培元壮骨方联合中医手法复位对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相关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骨折愈合和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OP相关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0例;两组均予以手法复位结合小夹板固定治疗,... 目的探讨培元壮骨方联合中医手法复位对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相关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骨折愈合和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OP相关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0例;两组均予以手法复位结合小夹板固定治疗,术后对照组予以钙剂补充(碳酸钙D3片,600 mg/次,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培元壮骨方服用,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两组消肿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腕关节活动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骨折部位骨密度和血清I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骨钙素(BGP)、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CTX-1)水平。结果相比对照组,观察组优良率显著提高(90.00%vs 70.00%,P<0.05)。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消肿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缩短(P<0.05)。治疗后,观察组掌倾角、尺偏角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骨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PINP、CTX-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BG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OP相关性桡骨远端骨折,中医手法复位后应用培元壮骨方能够促进患者骨折愈合,改善骨代谢,提高康复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桡骨远端骨折 手法复位 培元壮骨方 骨折愈合 骨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交叉韧带胫骨棘止点的形态学特征及其生物力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高彦平 陈金荣 +3 位作者 吴宇峰 赵卫东 姜雪梅 李义凯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32-534,537,共4页
目的:研究前交叉韧带及其胫骨棘止点处的形态特征及其抗拉伸性能,为前交叉韧带胫骨棘撕脱骨折的临床治疗提供解剖和生物力学依据。方法:取正常成人新鲜的膝关节标本16例,游离出前交叉韧带,对其胫骨棘止点处的厚度、宽度及其在胫骨棘止... 目的:研究前交叉韧带及其胫骨棘止点处的形态特征及其抗拉伸性能,为前交叉韧带胫骨棘撕脱骨折的临床治疗提供解剖和生物力学依据。方法:取正常成人新鲜的膝关节标本16例,游离出前交叉韧带,对其胫骨棘止点处的厚度、宽度及其在胫骨棘止点处的分布特点等进行观察。新鲜的标本通过MTS-858材料试验机测试前交叉韧带附着端的抗拉伸性能。结果:前交叉韧带呈水平位附着于胫骨棘及其周围的骨面,其断面近似于三角形,底朝前,尖向后方。部分纤维附着于外侧半月板的前、后角及内侧半月板前方的骨面。附着端横径为(11.3±1.4)mm、前后长径为(17.6±2.6)mm、周径为(49.2±6.1)mm、前缘距胫骨平台前缘为(11.5±2.6)mm、后缘距后交叉韧带胫骨附着区的前缘为(14.1±1.7)mm、计算附着面积为(96.6±8.3)mm2。前交叉韧带的最大载荷为(2546±89)N,最大变形量为(4.3±0.5)mm。结论:前交叉韧带的纤维分布及其胫骨棘止点处的形态特征以及生物力学特性与临床上撕脱骨折的治疗有很大的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撕脱骨折 生物力学 拉伸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物理检查方法在前交叉韧带完全断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9
3
作者 吴宇峰 陈亮 +1 位作者 高大伟 王金武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512-1516,共5页
目的·探讨4种物理检查方法在前交叉韧带完全断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6年7月11日—2017年6月10日100例因单侧膝关节外伤初诊怀疑膝关节韧带或半月板损伤而接受手术治疗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均接受以下物理... 目的·探讨4种物理检查方法在前交叉韧带完全断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6年7月11日—2017年6月10日100例因单侧膝关节外伤初诊怀疑膝关节韧带或半月板损伤而接受手术治疗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均接受以下物理检查:Lachman试验、前抽屉试验、杠杆试验和轴移试验。以术中关节镜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对4种物理检查对于前交叉韧带完全断裂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准确度等进行综合性分析。结果·经关节镜检查证实,100例患者中确诊为前交叉韧带完全断裂81例;对于前交叉韧带完全断裂的患者,前抽屉试验、杠杆试验、轴移试验、Lachman试验的灵敏度分别为87.7%、100.0%、97.5%、96.3%,特异度分别为84.2%、78.9%、73.7%、63.2%,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5.9%、95.3%、94.0%、91.8%,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1.5%、100.0%、87.5%、80.0%,准确度分别为87%、96%、93%、90%,阳性似然比分别为5.6、4.7、3.7、2.6,阴性似然比分别为0.1、0、0、0.1。结论·前抽屉试验确定前交叉韧带完全断裂最有效;杠杆试验排除前交叉韧带完全断裂最有效,且敏感性强,易于操作,对于新鲜、急性损伤及患肢肿胀肥胖患者更为适宜,其诊断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断裂 物理检查 诊断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部巨大痛风石1例报告 被引量:4
4
作者 周兴茂 陈德元 吴俊哲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84-288,共5页
痛风是一种由嘌呤代谢紊乱导致的疾病,其临床表现为高尿酸血症及由此引起的痛风性关节炎和痛风石的形成,严重者可出现关节破坏。目前我国痛风的患病率在1%~3%,并呈逐年上升趋势,平均发病年龄为48.28岁(男性47.95岁,女性53.14岁),逐步趋... 痛风是一种由嘌呤代谢紊乱导致的疾病,其临床表现为高尿酸血症及由此引起的痛风性关节炎和痛风石的形成,严重者可出现关节破坏。目前我国痛风的患病率在1%~3%,并呈逐年上升趋势,平均发病年龄为48.28岁(男性47.95岁,女性53.14岁),逐步趋年轻化。痛风石发生以跖趾关节最为常见(约50%),其他部位依次为足底,踝、足跟、膝、腕、指、肘等关节,脊柱痛风较为少见。我院收治1例腰部巨大痛风石形成并侵蚀腰骶椎,导致关节严重破坏、椎管狭窄的罕见病例,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石 腰部 痛风性关节炎 嘌呤代谢紊乱 高尿酸血症 临床表现 关节破坏 发病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合金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附48例报告) 被引量:2
5
作者 伍中庆 苏培基 +2 位作者 李兆青 吴俊哲 吴宇峰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777-778,共2页
采用钛合金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48例,治疗效果满意。作者就钛合金动力髋螺钉的优点、手术适应证、手术操作要点及术后早期功能锻炼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股骨骨折 骨折固定 钛合金 动力髋螺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结核伴胸腰骶段硬脊膜广泛环形钙化1例 被引量:1
6
作者 桑莉莉 刘洪亮 +1 位作者 许树柴 刘健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88-289,共2页
男,48岁.主诉:双下肢麻木、乏力1年余.2011年前开始出现咳嗽、低热,伴肋间痛,服用抗生素及解热镇痛药等无缓解,诊断为活动性肺结核;2012年行左肺部分切除术并给予抗结核药物治疗.2013年突发双下肢麻木、乏力,活动受限.体格检查:后背... 男,48岁.主诉:双下肢麻木、乏力1年余.2011年前开始出现咳嗽、低热,伴肋间痛,服用抗生素及解热镇痛药等无缓解,诊断为活动性肺结核;2012年行左肺部分切除术并给予抗结核药物治疗.2013年突发双下肢麻木、乏力,活动受限.体格检查:后背棘突压痛及叩击痛;大腿近端肌力4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脊柱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