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俄罗斯科学院哲学代表团访问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 |
刘明艳
|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0 |
|
|
2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文明形态追求 |
陈晓斌
|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3
|
研究中国话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面向中国问题 |
徐俊忠
|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4
|
|
|
4
|
毛泽东的中国现代化方案:马克思主义的还是民粹主义的?——从毛泽东与梁漱溟的分歧看 |
林育川
|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1
|
|
|
5
|
深化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科研究的思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方法论学术研讨会纪要 |
徐俊忠
文卫勇
林育川
黄寿松
|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0 |
|
|
6
|
新哲学会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谭群玉
周兵
|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7
|
|
|
7
|
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向何处去? |
徐长福
|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24
|
|
|
8
|
关于实践的哲学与作为实践的哲学——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范式的危机与出路 |
徐长福
|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14
|
|
|
9
|
未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
叶汝贤
|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2
|
|
|
10
|
马克思主义与组织研究:基于恩格斯关于战争与社会的著述 |
刘畅(译)
凌菲霞(译)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
11
|
提升、开拓、调整: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方法论反思 |
刘森林
|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0 |
|
|
12
|
中山大学第三十一期马克思论坛综述 |
刘明艳
|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0 |
|
|
13
|
中国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哲学家——艾思奇、毛泽东和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
尼克·奈特
王桂花
|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8
|
|
|
14
|
后现代主义与现代主义、马克思主义关系的再思考 |
杨耕
|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10
|
|
|
15
|
以马克思的学术精神研究马克思主义——致汉语马克思的第二个世纪 |
徐长福
|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5
|
|
|
16
|
从劳动概念看无政府主义思想在中国马克思主义中的渗透 |
刘森林
|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5
|
|
|
17
|
普遍人权的解构与中国人权模式的价值——基于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中国化的分析 |
林育川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4
|
|
|
18
|
面向读者的写作: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写作模式反思 |
刘森林
|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3
|
|
|
19
|
早期中国共产党人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契合点及其当代启示——20世纪初“社会主义论战”的再审视 |
李萍
张冠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3
|
|
|
20
|
导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物质力量--《大众哲学》与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启蒙 |
谭群玉
|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