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寄生青海草原毛虫的金小蜂一新种(膜翅目:金小蜂科) 被引量:10
1
作者 杨忠岐 王小艺 +3 位作者 钟欣 刘昕 曹亮明 王海贞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99-105,共7页
【目的】草原毛虫(鳞翅目:毒蛾科)是我国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重大害虫,取食危害多种高山草甸植物。为了保护自然保护区植被,无公害防治草原毛虫十分重要。调查草原毛虫天敌昆虫区系,以期为利用天敌控制草原毛虫打下基础。【方法】在三江... 【目的】草原毛虫(鳞翅目:毒蛾科)是我国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重大害虫,取食危害多种高山草甸植物。为了保护自然保护区植被,无公害防治草原毛虫十分重要。调查草原毛虫天敌昆虫区系,以期为利用天敌控制草原毛虫打下基础。【方法】在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核心区调查采集青海草原毛虫蛹,带回室内饲养出寄生蜂成虫,随后统计寄生率,并进行天敌分类研究。【结果】发现1种寄生青海草原毛虫的金小蜂新种——三江源草原毛虫金小蜂Pteromalus sanjiangyuanicus Yang,详细描述该寄生蜂新种的形态特征,提供清晰的形态特征彩色照片;并记述其生物学、分布等基础信息;列出区分新种与相近种——草原毛虫金小蜂Pteromalus qinghaiensis Liao 1987的检索表。【结论】为生物防治青海草原毛虫和其他种草原毛虫这种重大害虫找到1种新天敌,在生物防治上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草原毛虫 天敌 三江源草原毛虫金小蜂 新种 寄生性天敌昆虫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鉴别蒲氏钩蝠蛾蛹及成虫雌雄的简易方法 被引量:10
2
作者 喻浩 张剑霜 张古忍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3-46,共4页
为了探寻准确迅速鉴别蒲氏钩蝠蛾性别的方法,采用标记法对其蛹和成虫进行跟踪观察研究。结果表明:雌蛹腹部末端分节不明显,第8腹节腹面中央有一黑色纵裂,与肛裂缝之间的距离显著大于雄蛹,两侧平坦,无突起;雄蛹腹部末端分节较明显,第8腹... 为了探寻准确迅速鉴别蒲氏钩蝠蛾性别的方法,采用标记法对其蛹和成虫进行跟踪观察研究。结果表明:雌蛹腹部末端分节不明显,第8腹节腹面中央有一黑色纵裂,与肛裂缝之间的距离显著大于雄蛹,两侧平坦,无突起;雄蛹腹部末端分节较明显,第8腹节无裂缝,第9腹节中央有一黑色纵裂,裂缝较长,两侧各有一半圆形瘤状突起。雌性成虫腹部末端呈圆筒状,雄性成虫腹部末端圆钳状,透过毛丛可见雄性外生殖器的部分结构。这对于了解蒲氏钩蝠蛾的野外性比,观察其生物学特征、种群动态及开展预测预报等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氏钩蝠蛾 性别 成虫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虫夏草发生的影响因子
3
作者 张古忍 余俊锋 +1 位作者 吴光国 刘昕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4117-4125,共9页
作为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特有的生物资源,冬虫夏草具有重要的药用和经济价值。特殊的生存环境决定了冬虫夏草的珍稀,外力的干扰和任何环境因子的变化都可能影响冬虫夏草的发生。钩蝠蛾属昆虫幼虫是冬虫夏草发生的营养和物质基础;高海拔分... 作为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特有的生物资源,冬虫夏草具有重要的药用和经济价值。特殊的生存环境决定了冬虫夏草的珍稀,外力的干扰和任何环境因子的变化都可能影响冬虫夏草的发生。钩蝠蛾属昆虫幼虫是冬虫夏草发生的营养和物质基础;高海拔分布决定了冬虫夏草发生所需的特殊气候和土壤条件;草甸植物为钩蝠蛾幼虫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各种不同类型的天敌通过致病、捕食或寄生等作用对钩蝠蛾种群产生调节作用;过载放牧严重影响草甸植被的生长发育,并对冬虫夏草适生地草甸环境产生破坏作用;掠夺式采挖既破坏了环境也打断了冬虫夏草菌完成正常世代发育的链条。对影响冬虫夏草发生的各种因子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并指出了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开展冬虫夏草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研究并拓展现有研究思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虫夏草 可持续利用 影响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色季拉山两种钩蝠蛾蛹的体型变异及判别分析
4
作者 喻浩 郭技星 +2 位作者 张剑霜 刘昕 张古忍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07-817,共11页
蒲氏钩蝠蛾与色季拉钩蝠蛾是分布于西藏色季拉山的两种冬虫夏草寄主,两者分布地点接近、生活史相似,在羽化之前难以区分。本文通过多种多元分析方法和均数比较,采用5个形态特征对上述两物种共计3个自然群体的蛹进行了对比分析。主成分... 蒲氏钩蝠蛾与色季拉钩蝠蛾是分布于西藏色季拉山的两种冬虫夏草寄主,两者分布地点接近、生活史相似,在羽化之前难以区分。本文通过多种多元分析方法和均数比较,采用5个形态特征对上述两物种共计3个自然群体的蛹进行了对比分析。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蛹的形态在种间区别明显,而种下不同群体的蛹较为相似。均数比较的结果显示,蒲氏钩蝠蛾蛹在纵向和横向维度上均大于色季拉钩蝠蛾,两个物种都表现出明显的种内性二型现象,雌性蛹的体型显著大于雄性。建立了两种钩蝠蛾蛹物种和性别的判别式,判别准确率均达到100%。因此,通过测量蛹的体型数据,可简便快速的初步分辨蒲氏钩蝠蛾与色季拉钩蝠蛾,并确定其性别,作为物种鉴定的有力参考。鉴于钩蝠蛾属昆虫独特的分布和分化模式,本文的方法应具有普适性,可在其他的冬虫夏草产地判定处于蛹期的钩蝠蛾样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氏钩蝠蛾 色季拉钩蝠蛾 形态变异 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色季拉山冬虫夏草适生地草甸地表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
5
作者 喻浩 张剑霜 +1 位作者 吴文静 张古忍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56-565,共10页
为了解冬虫夏草适生地地表节肢动物多样性水平,2009年和2010年连续采用陷阱法对色季拉山3类典型的冬虫夏草适生草甸(山坡草甸、林缘草甸和滩地草甸)进行了调查。物种累积曲线和种积丰度估值反映,采集抽样充分。标本由14目、62科、114种... 为了解冬虫夏草适生地地表节肢动物多样性水平,2009年和2010年连续采用陷阱法对色季拉山3类典型的冬虫夏草适生草甸(山坡草甸、林缘草甸和滩地草甸)进行了调查。物种累积曲线和种积丰度估值反映,采集抽样充分。标本由14目、62科、114种组成,3类生境的类群组成相似,但数量分布明显不同,山坡草甸、林缘草甸和滩地草甸的优势类群分别为拟步甲科、蚁科和鳞科。通过各生物多样性指数和物种-相对多度分布模型比较可知,滩地草甸的多样性、丰富度和均匀度均低于另外两种生境。分析推测,冬虫夏草适生地地表节肢动物多样性与微生境的热量条件和人为干扰紧密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季拉山 冬虫夏草 高寒草甸 地表节肢动物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