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达本胺治疗外周T细胞淋巴瘤中国专家共识(2016版) 被引量:19
1
作者 马军 石远凯 +3 位作者 朱军 李建勇 沈志祥 姜文奇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317-323,共7页
1外周T细胞淋巴瘤概述1.1流行病学外周T细胞淋巴瘤(peripheral T-cell lymphoma,PTCL)是一组高度异质性的淋巴细胞异常恶性增殖性疾病,包括来自胸腺起源的成熟T细胞及NK细胞肿瘤。PTCL的发病率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在中国,
关键词 西达本胺 外周T细胞淋巴瘤 临床研究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尿嘧啶类联合奥沙利铂方案治疗晚期转移性小肠癌的回顾性多中心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王凌云 张乐 +9 位作者 邓燕明 王风华 冯芬 陈永昌 陈翠 王德深 李聪 安欣 徐瑞华 李宇红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399-403,共5页
目的:小肠癌是一种少见的消化道肿瘤,多数患者初诊时已无法手术切除或出现远处转移,因此化疗在小肠癌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本研究旨在评价FOLFOX和XELOX方案治疗晚期中国小肠癌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004年1月~2010年1月期间,在... 目的:小肠癌是一种少见的消化道肿瘤,多数患者初诊时已无法手术切除或出现远处转移,因此化疗在小肠癌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本研究旨在评价FOLFOX和XELOX方案治疗晚期中国小肠癌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004年1月~2010年1月期间,在中山大学肿瘤医院等3个中心所有接受过FOLFOX或XELOX方案化疗的34例晚期小肠癌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利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方案的有效率(RR),无进展生存时间(PFS),总生存时间(OS)以及化疗相关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病例34例,其中28例接受了FOLFOX治疗,6例接受了XELOX方案治疗。客观有效率及疾病控制率分别为32.3%和61.7%。中位PFS和OS分别为6.3和14.2个月。化疗相关不良反应可耐受,3~4级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少,其中1~2级纳差(58.8%)、恶心(47.1%)、外周神经毒性(41.2%)是最常见的反应。结论:本研究在国内首次报道了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类方案治疗晚期小肠癌疗效,结果显示FOLFOX或XELOX方案治疗晚期小肠癌安全有效,该方案仍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LFOX XELOX奥沙利铂 氟尿嘧啶晚期小肠癌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替利珠单抗治疗中国晚期实体瘤患者的开放标签Ⅰ期临床试验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力 龚继芳 +11 位作者 潘宏铭 白玉贤 刘天舒 程颖 陈亚池 黄佳莹 许婷婷 葛飞娇 许婉玲 施佳 胡夕春 沈琳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71-980,共10页
目的:观察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抑制剂阿替利珠单抗在中国高发实体瘤,包括食管癌(esophageal cancer,EC)、胃癌(gastric cancer,GC)、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鼻咽癌(nasopharyngeal ... 目的:观察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抑制剂阿替利珠单抗在中国高发实体瘤,包括食管癌(esophageal cancer,EC)、胃癌(gastric cancer,GC)、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ncer,NPC)和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中的药代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PK)、疗效和安全性数据。方法:本研究为开放标签的Ⅰ期临床试验,于2016年8月4日至2019年4月15日在中国6个研究中心进行。入组患者年龄≥18岁,患有经组织学证实的无法治愈或转移性的实体瘤,且既往抗肿瘤治疗失败。PK阶段研究了阿替利珠单抗单药治疗的PK和安全性;扩展阶段研究了阿替利珠单抗单药治疗(入组EC、GC、HCC、NPC患者)和联合化疗(入组NSCLC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共入组120例患者(PK阶段20例;扩展期每队列20例)。阿替利珠单抗单药组患者(n=100)中有42例(42.0%)为PD-L1阳性,9例(9.0%)为微卫星高度不稳定性。阿替利珠单抗的清除率为0.219 L/d,重复给药6~9周(2~3个周期)后达到稳态。EC、GC、HCC、NPC和NSCLC的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分别为10.0%、15.0%、10.0%、5.0%和40.0%。在PD-L1阳性的肿瘤患者中,阿替利珠单抗的ORR为11.9%,阿替利珠单抗联合吉西他滨和顺铂的ORR为46.2%。2例GC患者在假性进展后获得了持久的肿瘤缩小。阿替利珠单抗单药组最常见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是疲劳、贫血、发热和白细胞计数减少,联合组最常见的治疗相关AE是贫血、白细胞计数减少和食欲下降。本试验没有发现新的安全信号。结论:中国患者应用阿替利珠单抗的PK、疗效和安全性与之前研究中入组的全球患者的数据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替利珠单抗 药代动力学 中国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榄香烯对实验动物的抑瘤作用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方仁杏 汪波 +2 位作者 周蔚翔 张明君 刘勇 《中医药学刊》 2005年第6期1102-1103,共2页
目的:研究β-榄香烯的抑瘤作用并探讨其分子机理。方法:建立小鼠lewis肺癌模型,观察β-揽香烯对肿瘤的抑制作用,并进一步检测其对肿瘤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影响。结果:β-榄香烯组和替加氟组小鼠皮下肿瘤平均重量均比生理盐水组小,差异... 目的:研究β-榄香烯的抑瘤作用并探讨其分子机理。方法:建立小鼠lewis肺癌模型,观察β-揽香烯对肿瘤的抑制作用,并进一步检测其对肿瘤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影响。结果:β-榄香烯组和替加氟组小鼠皮下肿瘤平均重量均比生理盐水组小,差异有显著性(P<0.01);β-榄香烯组和替加氟组的抑瘤率均大于30%;β-揽香烯组与替加氟组的抑瘤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β-揽香烯能够有效抑制肿瘤的生长,其抑瘤机理与其下调PCNA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榄香烯 PCNA 移植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O3306与AZD2281对BRCA1WT乳腺癌协同抑制作用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夏青 史艳侠 姜文奇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973-977,共5页
目的研究CDK1抑制剂RO3306联合PARP1抑制剂AZD2281对BRCA野生型(BRCA1WT)乳腺癌是否具有协同抑制作用及其机理。方法选取乳腺癌细胞株MCF-7、SKBR3、MDA-MB-231和HCC-1937,应用MTT实验检测PARP1抑制剂AZD2281、CDK1抑制剂RO3306、联合应... 目的研究CDK1抑制剂RO3306联合PARP1抑制剂AZD2281对BRCA野生型(BRCA1WT)乳腺癌是否具有协同抑制作用及其机理。方法选取乳腺癌细胞株MCF-7、SKBR3、MDA-MB-231和HCC-1937,应用MTT实验检测PARP1抑制剂AZD2281、CDK1抑制剂RO3306、联合应用AZD2281与RO3306对乳腺癌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通过基因转染、流式细胞分析、免疫蛋白印迹等,进一步了解AZD2281、RO3306抗肿瘤作用机理。结果联合应用CDK1和PARP1抑制剂显著抑制了BRCA1野生型乳腺癌细胞MDA-MB-231细胞生长,导致细胞发生持续DNA损伤、细胞凋亡。结论 RO3306与AZD2281联合对BRCA1野生型乳腺癌细胞有效。两药联合具有协同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K1 BRCA1 PARP1 乳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