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R全身扩散加权成像技术在肿瘤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6
1
作者 龚佳英 周智洋 +7 位作者 邓艳红 康亮 曹务腾 练延帮 邱建平 熊斐 李文儒 李雯莉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3年第6期420-425,共6页
目的探讨MR背景抑制全身扩散加权成像(WB-DWI)在全身肿瘤原发灶及远处转移灶显示、疗效评估以及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使用美国GE Optimal 360型1.5 T光纤MR扫描仪,信号采集使用磁体内置BODY线圈,采用反转恢复回波平面扩散序... 目的探讨MR背景抑制全身扩散加权成像(WB-DWI)在全身肿瘤原发灶及远处转移灶显示、疗效评估以及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使用美国GE Optimal 360型1.5 T光纤MR扫描仪,信号采集使用磁体内置BODY线圈,采用反转恢复回波平面扩散序列(STIR-DWI-EPI),对7名健康志愿者及70例临床确诊为恶性肿瘤或临床疑似肿瘤患者行WB-DWI检查,同时采集全身轴面DWI和与其同层对应的ADC图,应用AW 4.5 Functool DWI后处理软件,经三维最大密度投影重建及黑白反转后形成全身"类-PET-MRI"图像。对所有WB-DWI影像与常规MRI影像表现比较分析。结果 7名健康志愿者及70例患者均获得高质量的WB-DWI图像,原发灶及转移灶在DWI图像上均呈高信号,ADC图为低信号,健康志愿者均未发现恶性病变。70例患者中,30例为新辅助治疗前或术前行WB-DWI检查明确原发灶或评价远处转移情况,其中12例检出转移灶;11例为评价新辅助治疗后局部病灶及远处转移灶疗效情况,病灶或转移灶较前缩小、增大、无明显变化例数分别为6例、3例、2例,1例甚至达到临床缓解,即在常规MRI检查及WB-DWI影像上未见异常强化灶及异常高信号影;28例为手术综合治疗后随访,其中16例未见局部复发及其他脏器转移,5例肿瘤局部复发,7例检出远处其他脏器转移;1例大量腹水查因患者经检查后发现右侧大腿肌群间异常高信号,病理证实为血管瘤。结论类-PET-MRI技术对发现全身恶性肿瘤患者的原发灶及远处转移灶非常敏感,能更早、更准确地对肿瘤的诊断、分期、预后和综合疗效评估提供指导意义。与PET-CT相比,类-PET-MRI技术无辐射、无需注射对比剂、检查方便快捷、经济,更适合于肿瘤患者治疗前后的疗效评估和随访,同时也适合健康人群肿瘤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弥散 肿瘤 肿瘤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UBB3,TS,ERCC1mRNA表达对晚期胃癌化疗疗效和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4
2
作者 黄进 胡华斌 +3 位作者 谢阳春 唐友红 刘巍 钟美佐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82-589,共8页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3型β微管蛋白(β-tubulin-III,TUBB3)、胸苷酸合成酶(thymidylate synthase,TS)、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excision repair cross complementation group 1,ERCC1)mRNA表达水平对接受多西他赛/顺铂/氟尿嘧啶(TX...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3型β微管蛋白(β-tubulin-III,TUBB3)、胸苷酸合成酶(thymidylate synthase,TS)、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excision repair cross complementation group 1,ERCC1)mRNA表达水平对接受多西他赛/顺铂/氟尿嘧啶(TXT/CDDP/FU,DCF)方案化疗的晚期胃癌患者化疗疗效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共入组48例晚期胃癌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DCF方案姑息化疗。采用分支DNA液相芯片技术对患者胃癌组织中TUBB3,TS,ERCC1 mRNA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TUBB3 mRNA低表达患者的化疗缓解率要显著高于高表达患者(P=0.011),而TS和ERCC1表达水平与缓解率无显著性相关。TUBB3 mRNA低表达患者的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和中位总生存期(OS)均优于高表达患者(P=0.002;P<0.001),TS和ERCC1表达水平与患者的TTP和OS无明显相关。TUBB3,TS,ERCC1中有0或1个基因高表达的患者在化疗缓解率、TTP和OS方面均要优于有2或3个基因高表达的患者(均P=0.001)。Cox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体力状态(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ECOG)评分≥2分(HR=2.42,P=0.009)和TUBB3高表达(HR=2.34,P=0.036)是影响OS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结论:TUBB3 mRNA高表达可能与DCF方案耐药相关,TUBB3可作为接受以TXT为基础化疗的晚期胃癌患者的疗效和预后预测指标。TUBB3,TS和ERCC1 mRNA表达的联合检测有助于晚期胃癌患者的个体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胃癌 3型β微管蛋白 胸苷酸合成酶 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 药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Jun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位点rs4646999与肠癌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7
3
作者 陈典克 罗倩欣 +4 位作者 俞希虎 甘肖勤 林溢恒 吴培煌 王磊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3518-3523,共6页
目的探讨c-Jun基因启动子多态性位点rs4646999与肠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Taq-Man探针法检测436例肠癌患者rs4646999-673C>T的基因型,通过Kaplan-Meier法和Cox回归分析其生存曲线;采用免疫印迹分析多态性位点不同基因型的c-Jun蛋... 目的探讨c-Jun基因启动子多态性位点rs4646999与肠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Taq-Man探针法检测436例肠癌患者rs4646999-673C>T的基因型,通过Kaplan-Meier法和Cox回归分析其生存曲线;采用免疫印迹分析多态性位点不同基因型的c-Jun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携带TT基因型患者累积生存率显著高于CT和CC基因型携带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TNM分期和rs4646999位点基因型为预后因素,CT/CC基因型与肠癌较差的生存预后相关(P<0.05)。蛋白表达分析发现CC基因型癌组织c-Jun蛋白表达升高,而TT基因型则相反。结论 c-Jun基因启动子区域多态性位点rs4646999与肠癌生存预后相关,其作用机制可能是增强c-Jun蛋白表达导致肠癌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单核苷酸多态性 生存预后 C-JUN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博利珠单抗在微卫星高度不稳定/错配修复缺陷的非结肠癌患者中的疗效:KEYNOTE-158Ⅱ期研究的结果 被引量:1
4
作者 胡华斌(翻译) 邓艳红(审校)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774-777,共4页
错配修复缺陷/微卫星高度不稳定肿瘤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可能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敏感。KEYNOTE-158Ⅱ期研究评估帕博利珠单抗在既往标准治疗后疾病进展或不耐受的晚期dMMR/MSI-H非结直肠癌肿瘤患者中的抗肿瘤活性和安全性。本研究入... 错配修复缺陷/微卫星高度不稳定肿瘤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可能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敏感。KEYNOTE-158Ⅱ期研究评估帕博利珠单抗在既往标准治疗后疾病进展或不耐受的晚期dMMR/MSI-H非结直肠癌肿瘤患者中的抗肿瘤活性和安全性。本研究入组233例患者(包括27个瘤种),至本次分析数据截止时中位随访时间为13.4个月,客观缓解率为34.3%(95%CI:28.3%~40.8%)。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4.1个月(95%CI:2.4~4.9个月),中位总生存期为23.5个月(95%CI:13.5个月~未达到)。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4.8%(3~5级为14.6%)。帕博利珠单抗在晚期经治MSI-H/dMMR非结直肠癌患者中具有持久的临床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标志物 实体瘤 免疫治疗 微卫星不稳定性 错配修复缺陷 不限瘤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癌肝转移瘤热消融治疗国际专家共识分享 被引量:14
5
作者 陈丽梅 刘广健 +3 位作者 邓艳红 黄美近 文艳玲 汪建平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23-326,共4页
肝转移是结直肠癌致死的最主要原因,手术切除是其首选治疗方式。然而,临床可手术切除的肝转移瘤仅占全部肝转移瘤的10%~25%,对不可切除的肝转移瘤通常采用系统化疗和/或局部消融治疗。近年来热消融技术的治疗效率和安全性日益提高,术后... 肝转移是结直肠癌致死的最主要原因,手术切除是其首选治疗方式。然而,临床可手术切除的肝转移瘤仅占全部肝转移瘤的10%~25%,对不可切除的肝转移瘤通常采用系统化疗和/或局部消融治疗。近年来热消融技术的治疗效率和安全性日益提高,术后患者5年生存率高于单纯化疗。2013年国际消融专家组发布了结直肠癌肝转移瘤热消融治疗国际专家共识,基于射频消融相关应用的长期随访文献,总结热消融治疗在结直肠癌肝转移瘤治疗中的具体推荐及相关适应证。本文对该共识的主要内容进行介绍与分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肿瘤转移 消融技术 热消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经皮微波消融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瘤不良事件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6
6
作者 覃斯 黄美近 +4 位作者 邓艳红 陈瑶 陈秋 黄玉笑 刘广健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730-734,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经皮微波消融(MWA)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瘤(CRLM)不良事件(AE)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27例接受超声引导经皮MWA治疗的CRLM患者,共治疗614例次、1 334个病灶,统计术后AE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AE总发生率4.89%(3...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经皮微波消融(MWA)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瘤(CRLM)不良事件(AE)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27例接受超声引导经皮MWA治疗的CRLM患者,共治疗614例次、1 334个病灶,统计术后AE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AE总发生率4.89%(30/614),无消融相关死亡。影响AE的危险因素包括穿刺针数(OR=1.301,P=0.005)、高危部位病灶(OR=2.829,P=0.025)、病灶数>5(OR=4.655,P=0.010)、腹腔手术史(OR=7.716,P=0.047)及肝吸虫病(OR=17.683,P=0.005)。结论超声引导经皮MWA治疗CRLM的AE发生率较低,AE发生与病灶数目、高危部位、穿刺针数、腹腔手术史及肝吸虫病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肿瘤转移 导管消融术 超声检查 不良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