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urvivin基因启动子区-31C/G多态性与散发性结直肠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 被引量:6
1
作者 黄俊 汪建平 +6 位作者 王磊 刘焕亮 魏宜胜 黄美近 傅新晖 陈静 陈典克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344-2348,共5页
目的:探讨生存素survivin基因启动子区-31C/G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国华南地区散发性结直肠癌(CRC)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PCR-RFLP)检测华南地区711例健康人和702例CRC的survivin基因-31C/G位点单... 目的:探讨生存素survivin基因启动子区-31C/G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国华南地区散发性结直肠癌(CRC)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PCR-RFLP)检测华南地区711例健康人和702例CRC的survivin基因-31C/G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结果:结直肠癌患者CC基因型的频率明显高于对照人群(36.5%vs26.2%,2=17.89,P<0.01),与CC基因型相比,CG、GG基因型和等位基因G携带者的CRC发病风险分别显著下降至0.61倍(95%CI=0.46-0.80,P<0.01)、0.52倍(95%CI=0.38-0.71,P<0.01)和0.58倍(95%CI=0.45-0.74,P<0.01)。结论:survivin基因-31C/G多态与CRC发病风险有关,-31G变异基因型是中国南方人群散发性结直肠癌独立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基因 SURVIVIN 多态性 单核苷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urvivin基因启动子区-31C/G多态性与散发性结直肠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 被引量:6
2
作者 黄俊 汪建平 +6 位作者 王磊 刘焕亮 魏宜胜 黄美近 陈典克 傅新晖 陈静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9-63,共5页
【目的】探讨生存素Survivin基因启动子区-31C/G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国华南地区散发性结直肠癌(CRC)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PCR-RFLP)检测华南地区711例健康人和702例CRC的Survivin基因-31... 【目的】探讨生存素Survivin基因启动子区-31C/G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国华南地区散发性结直肠癌(CRC)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PCR-RFLP)检测华南地区711例健康人和702例CRC的Survivin基因-31C/G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结果】结直肠癌患者CC基因型的频率明显高于对照人群(36.35%vs.26.2%,χ2=17.89,P<0.001),与CC基因型相比,CG、GG基因型和等位基因G携带者的CRC发病风险分别显著下降至0.61倍(95%CI=0.46~0.80,P<0.001)、0.52倍(95%CI=0.38~0.71,P<0.001)和0.58倍(95%CI=0.45~0.74,P<0.001)。【结论】Survivin基因-31C/G多态性与CRC发病风险有关,-31G变异基因型是中国南方人群散发性结直肠癌独立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SURVIVIN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癌死亡患者的肿瘤转移部位、发生率及预后 被引量:11
3
作者 周家铭 邬小凤 +5 位作者 吴远辉 陈晓琼 谭淑云 李拓阳 石雪彬 黄美近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89-296,共8页
【目的】既往有多个报道结直肠癌转移方式的研究,但尚缺少基于长期随访并以死亡作为观察终点,总结CRC转移部位、发生率以及相关生存数据的研究。【方法】本研究回顾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373例结直肠癌死亡患者资料,统计分析肿瘤转移的... 【目的】既往有多个报道结直肠癌转移方式的研究,但尚缺少基于长期随访并以死亡作为观察终点,总结CRC转移部位、发生率以及相关生存数据的研究。【方法】本研究回顾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373例结直肠癌死亡患者资料,统计分析肿瘤转移的部位、发生率以及生存资料。【结果】334例(89.5%)患者为肿瘤相关性死亡,肝转移率为51.5%,肺转移率为40.4%,腹膜转移率为55.7%。单纯肝、肺、腹膜转移患者数分别为27例(8%)、21例(6.3%)、63例(18.9%)。单纯肺转移患者生存明显优于单纯肝转移或单纯腹膜转移(P<0.01)。肝肺腹膜同时转移的患者共66例(19.7%)且预后最差(P<0.01)。【结论】并非所有死亡结直肠癌患者都会出现肝肺腹膜同时转移。不同患者的转移方式存在差异,并与生存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转移 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质组学检测结直肠腺瘤及早期恶变患者血清的差异蛋白质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6
4
作者 吴晓滨 彭俊生 +7 位作者 李初俊 王辉 杜艳平 杨祖立 向军 胡坤华 刘炜 黎明涛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98-1103,共6页
目的:通过比较分析结直肠腺瘤及早期恶变患者血清蛋白质的表达差异,寻找结直肠癌早期诊断的血清标记物。方法:建立结直肠腺瘤及腺瘤早期恶变患者血清蛋白双向电泳图谱,比较分析差异蛋白质斑点,切取酶解行MALDI-TOF/TOF质谱分析鉴定。结... 目的:通过比较分析结直肠腺瘤及早期恶变患者血清蛋白质的表达差异,寻找结直肠癌早期诊断的血清标记物。方法:建立结直肠腺瘤及腺瘤早期恶变患者血清蛋白双向电泳图谱,比较分析差异蛋白质斑点,切取酶解行MALDI-TOF/TOF质谱分析鉴定。结果:成功建立结直肠腺瘤及早期恶变患者血清蛋白双向电泳图谱,其平均蛋白质点分别为1672±73和1732±46,早期恶变组表达差异大于1.5倍的蛋白质斑点有28个,其中15个下调,13个上升;质谱分析鉴定出23个蛋白质,鉴定率达82.14%;合并重复鉴定的蛋白质,共获得的差异蛋白13种,其中8种为上调蛋白,5种为下调蛋白,分为6类,包括蛋白酶抑制剂、补体系统、免疫球蛋白、角质素、信号转导蛋白及未知蛋白。结论:蛋白质组学技术能灵敏分析结直肠腺瘤及早期恶变患者血清蛋白质的异常改变,本研究鉴定的蛋白质可能成为结直肠癌早期诊断的血清肿瘤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腺瘤 结直肠腺癌 蛋白质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癌组织多基因甲基化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5
作者 黄美近 康亮 +4 位作者 邓艳红 杨祖立 王磊 兰平 汪建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946-1949,共4页
目的:检测结直肠癌组织中脾酪氨酸激酶(Syk)、E-钙黏附素(E-cadherin,CDH1)和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3(TIMP-3)多基因甲基化水平,并探讨多基因甲基化在结直肠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与复发转移和术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巢式甲基化特异性... 目的:检测结直肠癌组织中脾酪氨酸激酶(Syk)、E-钙黏附素(E-cadherin,CDH1)和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3(TIMP-3)多基因甲基化水平,并探讨多基因甲基化在结直肠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与复发转移和术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巢式甲基化特异性PCR(n-MSP)方法检测120例结直肠癌肿瘤组织Syk的甲基化水平,及其中100例结直肠癌肿瘤组织CDH1和TIMP-3的甲基化水平。结果:1个及以上基因共甲基化率为74%,2个基因同时甲基化率为21%,3个基因共同甲基化为8%。3个基因同时甲基化阳性与淋巴结转移无关(2=0.725,P>0.05);CDH1基因甲基化与肝肺转移显著相关(2=6.938,P<0.01),Syk和TIMP-3基因甲基化与肝肺转移无关;Syk甲基化、TIMP-3甲基化、CDH1及TIMP-3同时甲基化是结直肠癌术后生存的相对危险因素,而3个基因同时甲基化则是非相对危险因素。结论:结直肠癌组织中存在多基因共同甲基化率,多基因共同甲基化在结直肠癌发病机制、侵袭复发机制及影响预后生存中并非必需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多基因甲基化 肿瘤侵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化MEK2(Thr394)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6
作者 彭慧 王道海 +4 位作者 胡英 王磊 黄美近 刘焕亮 汪建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934-1939,共6页
目的:探讨MAPK信号转导途径中MEK2蛋白第394号位点苏氨酸残基(Thr394)磷酸化在结直肠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96例结直肠癌组织、24例结直肠腺瘤组织和24例癌旁正常组织的p-MEK2(Thr394... 目的:探讨MAPK信号转导途径中MEK2蛋白第394号位点苏氨酸残基(Thr394)磷酸化在结直肠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96例结直肠癌组织、24例结直肠腺瘤组织和24例癌旁正常组织的p-MEK2(Thr394)蛋白表达并比较其表达差异;此外,对前面的96例以及另外的337例临床病例参数和预后资料完善的结直肠癌患者,采用组织芯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MEK2(Thr394)的表达,并分析其与结直肠癌的预后及临床病例参数的相关性。结果:p-MEK2(Thr394)在癌旁正常组织、结直肠腺瘤和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呈递减趋势,其高表达率分别为100%、66.7%、1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MEK2(Thr394)蛋白的表达与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分化程度、T分期、N分期、TNM分期、肝转移及K-ras基因突变情况等临床病理参数间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Kaplan-Meier分析显示,p-MEK2(Thr394)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预后无显著相关性。结论:MEK2蛋白第394号位点上的苏氨酸残基磷酸化在癌旁正常组织和结直肠腺瘤、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呈下降趋势,提示其可能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及发展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廇 结直肠腺瘤 MEK2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槐耳颗粒联合术后辅助化疗对结直肠癌肝转移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3
7
作者 黄亮 胡焕新 +1 位作者 罗双灵 林宏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8-82,共5页
目的探讨肠癌肝转移术后患者运用槐耳颗粒联合辅助化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7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行根治性切除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128例。根据术后辅助治疗方案不同分为两组,槐耳颗粒联合辅助化疗共72例,... 目的探讨肠癌肝转移术后患者运用槐耳颗粒联合辅助化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7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行根治性切除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128例。根据术后辅助治疗方案不同分为两组,槐耳颗粒联合辅助化疗共72例,为治疗组,单纯辅助化疗56例,为对照组。统计两组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术前癌胚抗原(CEA)、术前病理类型及原发肿瘤分期、肝转移瘤大小及数目、化疗完成情况、复发后局部治疗等。随访至2019年11月,使用随访数据计算生存率,并作影响复发和总生存时间的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实验组围手术期化疗完成率高于对照组,治疗组及对照组术后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3.5%、60.7%与65.3%、48.2%,差异有显著性(p=0.015);两组术后3、5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77.8%、53.5%与59.7%、35.7%,差异有显著性(p=0.003)。多因素分析提示术前CEA水平,淋巴结转移,肝转移瘤个数及完成围手术期化疗影响肠癌肝转移患者术后复发;而原发灶合并淋巴结转移,肝转移瘤个数,完成围手术期化疗及槐耳颗粒维持治疗影响患者总生存时间。结论结直肠癌肝转移根治术后复发与肿瘤负荷和化疗相关。肝转移瘤单个、无淋巴结转移、以及槐耳颗粒联合辅助化疗的病人可能获得长期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肝转移瘤 槐耳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pl-2表达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及意义 被引量:3
8
作者 蒋李 王磊 +5 位作者 黄美近 范新娟 傅新晖 汪普宁 王道海 汪建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403-1405,1413,共4页
目的:研究Tpl-2在结直肠癌旁正常黏膜、结直肠腺瘤以及结直肠腺癌中的蛋白表达情况,及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探讨Tpl-2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使用组织芯片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Tpl-2在结直肠正常黏膜、腺瘤、癌组... 目的:研究Tpl-2在结直肠癌旁正常黏膜、结直肠腺瘤以及结直肠腺癌中的蛋白表达情况,及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探讨Tpl-2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使用组织芯片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Tpl-2在结直肠正常黏膜、腺瘤、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Tpl-2表达与结直肠癌的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结果:24例癌旁正常黏膜中,Tpl-2低表达20例(83.3%)、高表达为4例(16.7%);24例腺瘤组织中Tpl-2低表达17例(70.8%)、高表达7例(29.2%);96例癌组织中Tpl-2低表达31例(32.3%)、高表达65例(67.7%)。与正常和腺瘤比较,癌组织Tpl-2表达均明显增高(P<0.01)。腺瘤和正常黏膜中Tpl-2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在96例结直肠癌组织中,Tpl-2表达与N分期、TNM分期相关(P<0.05),与性别、年龄、身高体重指数(BMI)、肿瘤大小、分化程度、T分期、M分期以及K-ras基因突变状况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Tpl-2与结直肠癌发生及疾病进展具有较密切的关系,可能是一个促癌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pl-2 结直肠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散发性结直肠癌易感性与MTDH/AEG-1基因5’-UTR多态性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姚奇 王磊 +6 位作者 黄美近 饶本强 黄俊 吴小剑 刘焕亮 兰平 汪建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468-1473,共6页
目的:利用TaqMan-MGB荧光探针法分析MTDH/AEG-1基因5’-UTR多态性与中国南方地区散发性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法,收集华南地区693例散发性结直肠癌患者及660例健康人血液DNA,利用TaqMan-MGB... 目的:利用TaqMan-MGB荧光探针法分析MTDH/AEG-1基因5’-UTR多态性与中国南方地区散发性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法,收集华南地区693例散发性结直肠癌患者及660例健康人血液DNA,利用TaqMan-MGB探针法检测MTDH/AEG-1基因5’-UTR区多态性。结果:MTDH/AEG-1基因5’-UTR区多态性位点-1 913C/G、-797G/A等位基因分布在结直肠癌患者人群与健康对照组中无显著差异。但-1 913C/G突变纯合子GG可显著增加饮酒者(OR=1.71,95%CI=1.13-2.57)及女性(OR=1.48,95%CI=1.01-2.17)罹患结直肠癌的风险,-1 913GG与饮酒及女性性别在增加结直肠癌发病风险上存在交互作用(P<0.01);-797G/A突变基因型(GA+AA)可增加饮酒者(OR=1.55,95%CI=1.06-2.27)及肿瘤家族史人群(OR=3.48,95%CI=1.60-7.57)的结直肠癌发病风险,-797G/A突变与饮酒及肿瘤家族史在增加结直肠癌罹患风险上具有交互作用(P<0.01)。2个多态性位点与年龄、吸烟、肥胖均无交互作用。结论:MTDH/AEG-1基因5’-UTR区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结直肠癌发病无明显相关性,但其与饮酒、性别及肿瘤家族史因素在增加结直肠癌罹患率上具有交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QMAN-MGB探针 结直肠肿瘤 MTDH/AEG-1 单核苷酸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液体组织活检技术在结直肠癌筛查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周正然 刘炫辉 吴小剑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1221-1226,共6页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早期筛查与干预是降低其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有效措施。无创液体组织活检技术与传统的结肠镜检查相比,具有操作简便、成本低、并发症少、依从性高的优点,能带来更好的社会效益,...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早期筛查与干预是降低其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有效措施。无创液体组织活检技术与传统的结肠镜检查相比,具有操作简便、成本低、并发症少、依从性高的优点,能带来更好的社会效益,是目前CRC筛查技术的研究热点与突破点。近年来,随着多组学研究技术的发展,粪便及外周血基因组、蛋白质组、微生物组检测等均被证实了在肠癌筛查中的应用潜力,许多可用于肠癌早筛的生物标志物被发现,进而涌现出大量的CRC无创性筛查的新方法。本文结合国内外文献报道,综合现有的CRC无创性早期诊断的技术,探讨其应用价值,以期为进一步的肠癌早筛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恶性肿瘤 无创液体组织活检 筛查技术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放射性直肠炎经直肠超声表现 被引量:8
11
作者 曹飞 马腾辉 +6 位作者 王磊 王怀明 文艳玲 刘小银 黄斌杰 钟清华 刘广健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536-1539,共4页
目的 观察慢性放射性直肠炎的经直肠超声表现。方法 对52例晚期宫颈癌放疗后发生慢性放射性直肠炎患者行经直肠超声检查,其中7例已行横结肠造瘘(造瘘组),45例未行横结肠造瘘术(非造瘘组),采用二维灰阶超声观察并记录可探及范围内直... 目的 观察慢性放射性直肠炎的经直肠超声表现。方法 对52例晚期宫颈癌放疗后发生慢性放射性直肠炎患者行经直肠超声检查,其中7例已行横结肠造瘘(造瘘组),45例未行横结肠造瘘术(非造瘘组),采用二维灰阶超声观察并记录可探及范围内直肠肠壁厚度和层次、溃疡及直肠阴道瘘等情况;能量多普勒观察肠壁血流,并根据Limberg标准进行分级。分析肠壁厚度与血供分级的相关性;比较造瘘组与非造瘘组患者病变肠壁厚度、血流情况。结果 52例患者病变肠壁平均厚度(7.88±2.05)mm,肠壁血供Ⅲ~Ⅳ级35例(35/52,67.31%);肠壁厚度与血供分级存在相关性(rs=0.48,P〈0.01);造瘘组与非造瘘组患者肠壁厚度、血供分级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慢性放射性直肠炎的经直肠超声特征性表现为病变肠管壁弥漫性增厚、血流信号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放射性直肠炎 经直肠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埃兹蛋白与直肠癌发生和局部复发的关系及意义 被引量:2
12
作者 郭学峰 向贤宏 +4 位作者 何真 马腾辉 兰平 王磊 汪建平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71-774,共4页
【目的】探讨埃兹蛋白(ezrin)的表达在直肠癌发生和局部复发中的关系及意义。【方法】收集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和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2年8月至2009年2月间术后复发的直肠癌石蜡标本148例、癌旁正常组织30例和随访5年内未见肿瘤复... 【目的】探讨埃兹蛋白(ezrin)的表达在直肠癌发生和局部复发中的关系及意义。【方法】收集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和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2年8月至2009年2月间术后复发的直肠癌石蜡标本148例、癌旁正常组织30例和随访5年内未见肿瘤复发的直肠癌组织30例,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埃兹蛋白的在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分析埃兹蛋白与直肠癌发生和局部复发的关系。【结果】埃兹蛋白在肿瘤中的高表达率为72.3%(107/148),而在癌旁组织中的高表达率仅为20%(6/30),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埃兹蛋白在非局部复发组的直肠癌原发灶组织中的高表达率为53.3%(16/30),而其在局部复发组直肠癌原发灶组织中的高表达率为72.3%(107/148),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在局部复发组中,埃兹蛋白的表达与年龄、性别、肿瘤的大小、分化程度、距肛缘的距离、TNM分期等临床病理特征均无关(P>0.05);在局部复发直肠癌中,埃兹蛋白低表达组的中位复发时间为2.0年,而埃兹蛋白高表达组的中位复发时间为1.2年,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埃兹蛋白与直肠癌的发生和局部复发有关,可能是个促进直肠癌发生和局部复发的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物 局部复发 埃兹蛋白 生物标记物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肠癌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崔冀 汪建平 +8 位作者 彭俊生 黄奕华 何裕隆 兰平 蔡世荣 骆衍新 胡坤华 刘炜 黎明涛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013-1017,共5页
目的:通过比较结肠癌组织与正常结肠组织的蛋白质组表达差异,寻找结肠癌相关的蛋白质,选择敏感的分子标志物。方法:运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对8例结肠癌患者的结肠癌组织和正常结肠组织进行胶内差异双向电泳(2-D),选择差异表达超过2倍的蛋... 目的:通过比较结肠癌组织与正常结肠组织的蛋白质组表达差异,寻找结肠癌相关的蛋白质,选择敏感的分子标志物。方法:运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对8例结肠癌患者的结肠癌组织和正常结肠组织进行胶内差异双向电泳(2-D),选择差异表达超过2倍的蛋白质进行MALDI-TOF质谱分析和生物学信息分析。结果:成功建立结肠癌和正常结肠组织的双向凝胶电泳图谱,结肠癌组织和正常组织凝胶电泳图谱中平均蛋白质斑点数分别为3289和3066,其中表达差异超过2倍的斑点共有31个,质谱分析和数据库检索共鉴定出18种蛋白质,包括ker-atin8、S100A6、protein disulfide isomerase等。从功能分析,这些差异蛋白质与癌细胞的发生、增殖、分化、转移等相关。结论:蛋白质组学能很好地显示结肠癌组织与正常结肠组织间的蛋白质表达差异,本研究鉴定的18种差异蛋白质有可能为研究结肠癌的生物学行为提供新的分子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蛋白质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血清代谢组学研究黄芪甲苷抑制高脂喂养的Apc^(Min/+)小鼠结肠腺瘤性息肉形成 被引量:5
14
作者 贺秋兰 温鲁平 +3 位作者 李贵明 林中原 高凤娇 黄文起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16-927,共12页
【目的】探究黄芪甲苷(ASIV)对高脂喂养(HF)的腺瘤性息肉病基因突变(Apc^(Min/+))小鼠结肠腺瘤性息肉(CAP)形成的预防作用及对血清代谢物紊乱的调控机制。【方法】将Apc^(Min/+)小鼠分成对照组(Con)、高脂喂养组(HF)、黄芪甲苷治疗组(HF... 【目的】探究黄芪甲苷(ASIV)对高脂喂养(HF)的腺瘤性息肉病基因突变(Apc^(Min/+))小鼠结肠腺瘤性息肉(CAP)形成的预防作用及对血清代谢物紊乱的调控机制。【方法】将Apc^(Min/+)小鼠分成对照组(Con)、高脂喂养组(HF)、黄芪甲苷治疗组(HF-ASIV),每组8只。HF组和HF-ASIV组喂养高脂饲料8周,HF-ASIV组同时每两天给予ASIV(50 mg/kg)灌胃。记录小鼠每日饮水量、进食量和体质量变化。8周末收集小鼠血清,取小肠末端及近端结肠记录CAP个数和病理观察(HE);免疫组化(IHC)检测各组小鼠CAP周围肠壁COX2水平;qRT-PCR检测肠壁IL-1β和TNFα表达水平;液相质谱技术对小鼠肠道进行非靶向代谢轮廓分析,筛选差异代谢物并进行功能富集。【结果】实验期间各组小鼠无死亡,HF-ASIV组与HF组相比肠息肉总数减少,以中腺瘤(直径1~3 mm)、大腺瘤(直径>3 mm)减少为主。HF-ASIV组小鼠肠壁的杯状细胞及潘氏细胞数量较HF组增加;肠壁COX2、IL-1β和TNFα表达水平下降。组间两两比较的代谢物OPLS-DA评分差异显著(P<0.001;P=0.02)。与HF组比较,HF-ASIV组血清中有13种差异代谢物发生显著回调,其中正负离子模式下功能富集到N-乙酰-α-D-氨基葡萄糖基-二磷酸的代谢物水平均显著提高(P<0.05),并与腺瘤数量呈负相关(P<0.01)。【结论】ASIV可减少高脂喂养Apc^(Min/+)小鼠结肠腺瘤性息肉的数量,与降低肠壁炎症、调节血清代谢产物N-乙酰-α-D-氨基葡萄糖基-二磷酸水平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瘤性息肉 黄芪甲苷 结肠 代谢组学 N-乙酰-α-D-氨基葡萄糖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杆菌Nissle 1917类T7表达系统的构建及应用
15
作者 郑烨 邓睿哲 +3 位作者 杨富荏 林艺娜 王辉 叶健文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1-162,共12页
目的:在大肠杆菌Nissle 1917(Escherichia coli Nissle 1917,EcN)中构建类T7 RNA聚合酶的强诱导表达系统,实现目标蛋白的高效表达。方法:在EcN中构建不同诱导表达调控系统,并进行“剂量-响应”表征测试,筛选出低渗漏、高表达的诱导系统... 目的:在大肠杆菌Nissle 1917(Escherichia coli Nissle 1917,EcN)中构建类T7 RNA聚合酶的强诱导表达系统,实现目标蛋白的高效表达。方法:在EcN中构建不同诱导表达调控系统,并进行“剂量-响应”表征测试,筛选出低渗漏、高表达的诱导系统;通过构建基因组整合表达类T7 RNA聚合酶(T7-like RNA polymerase,MmP1)的菌株LM01,并测试其启动子突变文库,优化其表达强度及动态输出范围;利用MmP1诱导系统表达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验证其蛋白表达能力。结果:在EcN中成功构建并表征了多个诱导系统,其中以MmP1为RNA聚合酶的类T7诱导表达系统的饱和诱导输出强度最优,最大动态调控范围高达909倍;将MmP1聚合酶表达模块整合至EcN基因组后,其饱和响应表达输出提高达66.8%;P MmP1启动子突变文库的构建提供了涵盖65~1097倍动态范围的宽范围可诱导表达可能性;MmP1系统在SOD蛋白可溶性表达测试中产量最高,达到435.7 mg/L,为香草酸诱导系统产量的4.02倍,且酶活性最高达到391.3 U/mL。结论:类T7(MmP1)诱导系统在EcN中可成功构建,并具有高饱和表达、低本底渗漏、动态范围可控等特性,有助于实现蛋白的高效表达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Nissle 1917 诱导表达系统 类T7表达系统 蛋白表达 合成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EGF-C及MMP-7影响中低位直肠癌预后相关因素的评价
16
作者 周军 姚亚楠 +4 位作者 陈双 杨斌 杨祖立 吴小剑 汪建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905-1908,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及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表达与中低位直肠癌淋巴转移、静脉侵润和分化程度等预后影响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测定85例中低位直肠癌组织、癌旁组织和13例正常直肠组织...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及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表达与中低位直肠癌淋巴转移、静脉侵润和分化程度等预后影响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测定85例中低位直肠癌组织、癌旁组织和13例正常直肠组织中VEGF-C和MMP-7的表达水平。结果:VEGF-CmRNA表达在中低位直肠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之间差异显著(P<0.01)。MMP-7和VEGF-CmRNA与肿瘤病理分期、分化程度和生存率密切相关(P<0.05),DukesB期以上的中低位直肠癌组织中,两类因子的表达显著高于淋巴转移阴性者(P<0.01)。MMP-7与静脉侵润及远处转移呈正相关。结论:VEGF-CmRNA和MMP-7的表达水平是影响中低位直肠癌预后相关因素的重要指标,高表达与中低位直肠癌肿的静脉侵润和淋巴转移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内皮生长因子 基质金属蛋白酶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脂肪细胞因子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 被引量:35
17
作者 严婷 李玲玲 +2 位作者 王怀明 王娇 蔡德鸿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75-278,共4页
目的比较2型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及2型糖尿病无代谢综合征患者体内脂联素、内脏脂肪组织源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IL-6的水平,探讨ADP、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IL-6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方法 68例新诊断T2DM患者分成两组:2型糖尿病... 目的比较2型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及2型糖尿病无代谢综合征患者体内脂联素、内脏脂肪组织源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IL-6的水平,探讨ADP、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IL-6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方法 68例新诊断T2DM患者分成两组:2型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组(M组)51例及2型糖尿病无代谢综合征组(F组)17例。测定各组空腹血清IL-6、脂联素、内脏脂肪组织源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INS)、胰岛素抵抗水平(HOMA-IR)、体质量(BMI)、腰臀比(W/H)等。结果 M组BMI、HbA1c、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HOMA-IR),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血管收缩压(SBP)等水平显著高于F组(P<0.05或0.01)。M组的IL-6显著高于F组,脂联素显著低于F组。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两组间无显著差异。脂联素与TG(r=-0.30,P=0.02)呈明显正相关,与BMI(r=-0.47,P=0.39)、HOMA-IR(r=-0.30,P=0.03)呈明显负相关(P<0.05)。vaspin与HOMA-IR(r=0.347,P=0.02)呈明显正相关(P<0.05),与HDL-L(r=-0.45,P=0.01)呈明显负相关(P<0.05)。IL-6与LDL-L(r=0.54,P=0.00)呈明显正相关(P<0.05),与HDL-L(r=-0.45,P=0.01)呈明显负相关(P<0.05)。结论血清脂联素、IL-6浓度与代谢综合征密切相关,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尚待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 脂肪细胞因子 内脏脂肪组织源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 血清脂联素 白介素6 INTERLEUKIN-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Jun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位点rs4646999与肠癌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7
18
作者 陈典克 罗倩欣 +4 位作者 俞希虎 甘肖勤 林溢恒 吴培煌 王磊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3518-3523,共6页
目的探讨c-Jun基因启动子多态性位点rs4646999与肠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Taq-Man探针法检测436例肠癌患者rs4646999-673C>T的基因型,通过Kaplan-Meier法和Cox回归分析其生存曲线;采用免疫印迹分析多态性位点不同基因型的c-Jun蛋... 目的探讨c-Jun基因启动子多态性位点rs4646999与肠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Taq-Man探针法检测436例肠癌患者rs4646999-673C>T的基因型,通过Kaplan-Meier法和Cox回归分析其生存曲线;采用免疫印迹分析多态性位点不同基因型的c-Jun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携带TT基因型患者累积生存率显著高于CT和CC基因型携带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TNM分期和rs4646999位点基因型为预后因素,CT/CC基因型与肠癌较差的生存预后相关(P<0.05)。蛋白表达分析发现CC基因型癌组织c-Jun蛋白表达升高,而TT基因型则相反。结论 c-Jun基因启动子区域多态性位点rs4646999与肠癌生存预后相关,其作用机制可能是增强c-Jun蛋白表达导致肠癌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单核苷酸多态性 生存预后 C-JUN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人-鼠嵌合体动物模型的建立及介导人T细胞对猪异种抗原的耐受 被引量:3
19
作者 邹一丰 张珑娟 +5 位作者 吴小剑 何晓生 练磊 刘雷 汪建平 兰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18-322,共5页
目的:通过共移植人胎胸腺、胎肝组织及猪骨髓细胞于SCID鼠体内,建立猪-人-鼠嵌合体模型,介导人T细胞对猪异种抗原的免疫耐受。方法:实验鼠分成3组:A组为猪骨髓细胞移植组,B组为人胎胸腺、肝脏组织移植组,C组为猪骨髓细胞+人胎胸腺+肝脏... 目的:通过共移植人胎胸腺、胎肝组织及猪骨髓细胞于SCID鼠体内,建立猪-人-鼠嵌合体模型,介导人T细胞对猪异种抗原的免疫耐受。方法:实验鼠分成3组:A组为猪骨髓细胞移植组,B组为人胎胸腺、肝脏组织移植组,C组为猪骨髓细胞+人胎胸腺+肝脏组织移植组;在移植后每3周,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猪和人嵌合体的水平,直至20周;通过混和淋巴细胞反应确定人T细胞的功能及对猪异种抗原的耐受情况。结果:猪嵌合体在所有实验鼠(包括共移植人组织的实验鼠)中持续时间均超过20周;在移植人胎组织20周时,T细胞的数量为0.7×106/L,在外周血细胞中所占的百分比为0.14%±0.01%;人嵌合体在所有实验鼠(包括共移植猪骨髓细胞的实验鼠)中持续时间亦超过20周。结论:通过共移植人胎胸腺、胎肝组织及猪造血干细胞于SCID鼠体内,可以建立猪-人-鼠嵌合体模型,并能诱导人T细胞对猪异种抗原的免疫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合体 免疫耐受 模型 动物 移植 异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族人免疫球蛋白G效应片段基因特征性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饶本强 高晓燕 +2 位作者 王磊 黄美近 汪建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214-1216,共3页
目的:分析汉族人免疫球蛋白G(IgG)效应片段(Fc)基因特征,比较中国汉族人IgGFc基因与西方人(基因库)的差异及其对编码氨基酸的影响。方法:取8名中国汉族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总RNA,合成cDNA互补第一链,进行RT-PCR反应,PCR产物进行基因测序和... 目的:分析汉族人免疫球蛋白G(IgG)效应片段(Fc)基因特征,比较中国汉族人IgGFc基因与西方人(基因库)的差异及其对编码氨基酸的影响。方法:取8名中国汉族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总RNA,合成cDNA互补第一链,进行RT-PCR反应,PCR产物进行基因测序和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与基因库IgGFc基因比较,汉族人IgGFc片段CH2区(CH2)第330个碱基、CH3区(CH3)第321位碱基存在差异,分别为T→G和G→C。包含差异基因在内的密码子编码的氨基酸CH2区均为精氨酸,但CH3区分别为甘氨酸和丙氨酸。结论:中国汉族人IgG-Fc片段基因与基因库IgGFc片段基因比较分别在CH2区和CH3区存在1个碱基差异,其密码子在CH2区编码的氨基酸相同,但CH3区编码不同的氨基酸,可能影响IgG的免疫效应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族 免疫球蛋白G 效应片段 基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