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远端型遗传性运动神经元病家系全基因组外显子测序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师蕊婷 周建文 +4 位作者 邓素雯 蒋嵩山 何姝婧 宋新明 陈争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09-214,共6页
【目的】报告1例远端型遗传性运动神经元病(d HMN)家系,对家系进行分子遗传学研究,探寻致病基因,并探讨全基因组外显子测序在临床诊断和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该家系进行临床及电生理检查,在排除与临床诊断相关已知基因的突变后... 【目的】报告1例远端型遗传性运动神经元病(d HMN)家系,对家系进行分子遗传学研究,探寻致病基因,并探讨全基因组外显子测序在临床诊断和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该家系进行临床及电生理检查,在排除与临床诊断相关已知基因的突变后,先对该家系的先证者和另一旁支的患者进行全基因组外显子测序、生物信息学分析,然后对采集到血样的22名家系成员,包括10例患者进行突变筛查及突变与疾病共分离分析。【结果】全基因组外显子测序、突变筛查及突变与疾病共分离分析结果显示该家系先证者和患者BSCL2基因3号外显子糖基化位点发生p.Ser90Leu突变,为国内首次报导。【结论】d HMN是一类临床和遗传异质性都很强的遗传病,外显子测序是诊断d HMN的有效方法。在研究具有高度遗传异质性的遗传病时,运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发现致病性突变比常规的PCR加产物测序更为简便、快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基因外显子组测序 远端型遗传性运动神经元病V型 BSCL2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生育力保存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廖彩韵 梁晓燕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39-342,共4页
肿瘤及自身免疫疾病诊治技术的进步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但放疗、化疗均可能造成女性生育力的下降乃至丧失。近年来,女性生育力保存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主要的技术包括卵巢移位、卵巢组织冷冻保存及再植、不成熟卵母细胞的体外... 肿瘤及自身免疫疾病诊治技术的进步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但放疗、化疗均可能造成女性生育力的下降乃至丧失。近年来,女性生育力保存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主要的技术包括卵巢移位、卵巢组织冷冻保存及再植、不成熟卵母细胞的体外培养成熟等;其中,卵巢组织的冷冻保存及再植有望成为生育力保存的金标准,卵母细胞体外成熟技术为其提供补充,肿瘤微残留检测技术的发展则为其安全应用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育力保存 放疗 化疗 卵巢组织冷冻 卵巢组织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级别胚胎对小鼠子宫内膜的诱导作用研究
3
作者 李为玉 李婷婷 +1 位作者 陈攀宇 方丛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28-234,共7页
【目的】探讨不同级别胚胎对子宫内膜肝素结合表皮生长因子(HBEGF)和白血病抑制因子(LIF)的诱导作用。【方法】选用4~6周昆明小鼠,实验分为以下6组进行胚胎移植:18细胞胚胎(8c),28细胞胚胎+4细胞胚胎(8c+4c),38细胞胚胎+2... 【目的】探讨不同级别胚胎对子宫内膜肝素结合表皮生长因子(HBEGF)和白血病抑制因子(LIF)的诱导作用。【方法】选用4~6周昆明小鼠,实验分为以下6组进行胚胎移植:18细胞胚胎(8c),28细胞胚胎+4细胞胚胎(8c+4c),38细胞胚胎+2细胞胚胎(8c+2c),44细胞胚胎(4c),52细胞胚胎(2c),65μL培养液为对照组(NC)。收集小鼠子宫内膜标本行荧光定量PCR、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HBEGF、LIF的表达情况;移植后第7天取出子宫,观察胚胎种植情况。【结果】各组间HBEGF和LIF的m 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均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均〈0.001)。组间比较发现:8c+4c与8c+2c两组间HBEGF、LIF表达量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较8c组相比有显著性提高(P〈0.05);4c与2c两组间HBEGF、LIF表达量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较NC组相比有显著性增加(P〈0.001),较8c组有显著性降低(P〈0.05);8c+4c与8c+2c两组的胚胎种植数较8c组有提高的趋势。【结论】胚胎对子宫内膜容受性因子HBEGF和LIF具有正向诱导作用,4细胞和2细胞胚胎诱导作用的强弱没有显著性差异,4细胞和2细胞胚胎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诱导作用低于8细胞胚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容受性 非优质胚胎 肝素结合表皮生长因子 白血病抑制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化冷冻对人类卵巢皮质组织形态学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汪翔 方丛 +2 位作者 狄春光 史亚男 梁晓燕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45-550,共6页
【目的】检测玻璃化冷冻方法对人卵巢皮质组织形态学和凋亡情况的影响,为其进一步应用于肿瘤患者卵巢生育力保存的安全性及可行性奠定基础。【方法】卵巢组织来自4例因疾病原因行部分卵巢切除术的患者,术后病理均提示无肿瘤细胞转移或... 【目的】检测玻璃化冷冻方法对人卵巢皮质组织形态学和凋亡情况的影响,为其进一步应用于肿瘤患者卵巢生育力保存的安全性及可行性奠定基础。【方法】卵巢组织来自4例因疾病原因行部分卵巢切除术的患者,术后病理均提示无肿瘤细胞转移或其他干扰实验结果的病灶存在。将获得的卵巢组织分离出皮质切割成薄片,采用自身对照,随机平均分为新鲜对照组(F组)和玻璃化冷冻组(V组),两组薄片进行HE染色后,比较两组卵巢组织冻融前后的卵泡形态与各级卵泡所占比例及组织间质形态,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TUNEL)技术和Westernblot检测卵巢组织冻融前后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F组的原始卵泡、初级卵泡、次级卵泡分别为(55.5±4.9)%、(34.6±1.6)%和(9.9±7.6)%,V组的各级卵泡比例分别为(51.2±5.1)%、(36.7±1.6)%和(12.1±3.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TUNEL法比较两组的组织内细胞凋亡情况,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使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两组组织内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量,其结果与TUNEL法一致,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化冷冻法对卵巢组织的形态学和凋亡没有明显的影响,但其大规模临床应用仍有待更多的研究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化冷冻 人卵巢组织 形态学变化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早期完整胚胎诱导子宫内膜白血病抑制因子和整合素β_3表达并提高子宫容受性 被引量:6
5
作者 李婷婷 方丛 +1 位作者 贾磊 岳超敏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93-200,共8页
目的:探讨小鼠早期胚胎诱导子宫内膜容受性改变的空间结构,确定胚胎各个部分能否引起子宫内膜容受性中白血病抑制因子(LIF)和整合素β3改变。方法:选用6~8周昆明雌鼠,体外实验分为子宫内膜培养前组、子宫内膜单纯培养组、子宫内膜全胚... 目的:探讨小鼠早期胚胎诱导子宫内膜容受性改变的空间结构,确定胚胎各个部分能否引起子宫内膜容受性中白血病抑制因子(LIF)和整合素β3改变。方法:选用6~8周昆明雌鼠,体外实验分为子宫内膜培养前组、子宫内膜单纯培养组、子宫内膜全胚胎共培养组、子宫内膜卵裂球共培养组、子宫内膜透明带共培养组,各组培养2 d后收集子宫内膜行下一步检测;体内实验分为胚胎移植前组、单纯培养液移植组、全胚胎移植组、卵裂球移植组、透明带移植组及正常妊娠未干预组,移植后2 d收集子宫内膜行下一步检测。荧光定量PCR检测整合素β3和LIF mRNA表达;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整合素β3和LIF的蛋白表达部位及表达水平。结果:体外实验子宫内膜全胚胎共培养组中子宫内膜的整合素β3和LIF表达显著高于其它组,体内实验正常妊娠未干预组的整合素β3和LIF表达显著高于其它组。结论:完整胚胎可显著提升小鼠孕早期子宫内膜容受性因子整合素β3和LIF的表达,而单纯透明带或卵裂球则不能明显增加整合素β3和LIF的表达。早期胚胎诱导子宫内膜容受性可能需要完整胚胎结构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 整合素Β3 白血病抑制因子 子宫内膜容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在冷冻周期移植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7
6
作者 李婷婷 王艳芳 方丛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0-124,共5页
【目的】比较不同冷冻周期方案(人工周期和自然周期)囊胚移植后1 d应用短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 RH-a)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行冷冻囊胚移植的患者657个周期,移植失败周期≤2次... 【目的】比较不同冷冻周期方案(人工周期和自然周期)囊胚移植后1 d应用短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 RH-a)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行冷冻囊胚移植的患者657个周期,移植失败周期≤2次,月经周期规律,年龄在22~40岁之间,基础FSH水平小于10 U/m L,移植至少一个优质囊胚,且移植囊胚总数≤2个。根据冷冻周期方案分为4组,自然周期囊胚移植后1 d应用1次Gn RH-a 0.1 mg(A组:79例);人工周期囊胚移植后1 d应用1次Gn RH-a 0.1 mg(B组:228例);自然周期囊胚移植后1 d不用Gn RH-a 0.1 mg(C组:84例);人工周期囊胚移植后1 d不用Gn RH-a 0.1 mg(D组:266例)。【结果】4组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基础FSH、内膜厚度以及移植囊胚数量均无统计学差异,4组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72.15%、66.23%、59.52%及62.78%,自然周期囊胚移植后1 d应用1次Gn RH-a 0.1 mg妊娠率明显高于不用Gn RH-a 0.1 mg组,并有统计学差异,人工周期囊胚移植后1 d用和不用Gn RH-a 0.1mg对妊娠结局没有影响。【结论】在移植失败周期≤2次、年龄〈40岁、基础FSH〈10 U/m L、进行冷冻囊胚移植的优质患者人群,自然周期囊胚移植后1 d应用1次Gn RH-a 0.1 mg可明显提高妊娠率,而人工周期无此优势。临床医生应掌握药物使用适应证,为患者高效助孕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 冷冻周期 囊胚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储备正常人群拮抗剂方案促排卵添加来曲唑的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李婷婷 陈攀宇 +2 位作者 李砚青 王艳芳 方丛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43-146,共4页
目的:探讨卵巢储备正常人群拮抗剂方案联合来曲唑促排卵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0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生殖医学研究中心行第1次或第2次促排卵周期,月经周期25~35天,年龄在22~38岁,抗苗勒管激素(AMH)1.1~3.6 ng/... 目的:探讨卵巢储备正常人群拮抗剂方案联合来曲唑促排卵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0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生殖医学研究中心行第1次或第2次促排卵周期,月经周期25~35天,年龄在22~38岁,抗苗勒管激素(AMH)1.1~3.6 ng/ml,促卵泡生成素(FSH)<10 U/L,窦卵泡数量(AFC)>6个,共867个周期,拮抗剂方案合并应用来曲唑共462个周期,为A组,常规拮抗剂促排卵不添加来曲唑共405个周期,为B组。比较两组之间的促排卵情况、胚胎资料以及妊娠结局。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总体服从正态性、方差齐性,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基础FSH、AM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Gn用量、获卵数明显比B组少,绒促性素(HCG)日雌激素更低,子宫内膜厚度更薄,但黄体生成素(LH)与对照组相比,相对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HCG日孕酮提前升高比例、LH峰早发率均比B组高,但卵子成熟率、2PN受精率、优质胚胎率、移植妊娠率均比B组要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OHSS发生率明显更低(1.93%vs 4.44%)。结论:卵巢储备正常患者拮抗剂方案促排卵,合并使用来曲唑可能对移植妊娠率、卵子成熟和受精有不利影响,积极的是可降低Gn使用量以及降低OHSS发生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来曲唑 拮抗剂 卵巢储备正常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囊胚培养在高龄低储备不孕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陈攀宇 李婷婷 +2 位作者 贾磊 方丛 梁晓燕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78-885,共8页
【目的】探讨全囊胚培养是否能使高龄低储备不孕患者获益。【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7年4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生殖医学研究中心就诊,采用IVF/ICSI助孕的高龄低储备不孕患者。根据第3天(D3)可移植胚胎的处理方式分为全养囊... 【目的】探讨全囊胚培养是否能使高龄低储备不孕患者获益。【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7年4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生殖医学研究中心就诊,采用IVF/ICSI助孕的高龄低储备不孕患者。根据第3天(D3)可移植胚胎的处理方式分为全养囊胚组(A组)及不养囊胚组(B组),比较两组的累积生化妊娠率,累积临床妊娠率。【结果】一共纳入符合条件的231名患者进行统计,A组130名,B组101名。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无差异。A组的累积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高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剔除A组中因无囊胚形成而最终未行胚胎移植的患者后,A组的累积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显著优于B组(P<0.05)。对患者基本情况与培养囊胚结局的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D3可移植胚胎数少是培养囊胚失败的危险因素(OR=0.277,95%CI为0.103~0.744,P<0.05)。【结论】高龄低储备不孕患者行全囊胚培养不会对妊娠结局造成不利影响。相反,只要培养成囊胚可供移植,囊胚培养组的妊娠结局优于不养囊胚组;D3可移植胚胎数量少是培养囊胚失败的危险因素。在对患者进行充分地知情告知后,我们可酌情考虑对部分高龄低储备不孕患者行全囊胚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 低储备 全囊胚培养 累积生化妊娠率 累积临床妊娠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受精周期获卵不多于三枚胚胎移植策略 被引量:4
9
作者 李婷婷 陈攀宇 +1 位作者 王艳芳 方丛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96-602,共7页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IVF)周期获卵≤3枚胚胎移植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4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生殖医学研究中心行IVF/ICSI助孕患者共1600个周期,分为3组:1组:新鲜周期D3移植(615例),2组:复苏周期D3移植(525例...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IVF)周期获卵≤3枚胚胎移植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4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生殖医学研究中心行IVF/ICSI助孕患者共1600个周期,分为3组:1组:新鲜周期D3移植(615例),2组:复苏周期D3移植(525例),3组:复苏周期囊胚移植(460例),收集3组患者助孕资料,多因素回归分析比较3组间的生化妊娠、临床妊娠及活产情况。【结果】3组患者年龄、基础FSH、AMH无明显差别,t检验结果均P>0.05,即两组数据总体一般资料无差异。1组与2组相比,1组有更高的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及活产率(38.2%vs.29.3%,34.5%vs.25.9%,18.2%vs.1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若患者因各种原因取消移植,复苏周期的囊胚移植(3组),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及活产率明显高于2组(36.7%vs.29.3%,33.4%vs.25.9%,13.7%vs.1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通过多因素回归分析,在控制了年龄、AMH、胚胎移植等级等潜在混杂因素后,1组的活产率仍显著高于2组[OR=1.906(1.272-2.857),P=0.002],3组的活产率仍显著高于2组[OR=3.388(1.876-6.118),P=0.000]。【结论】IVF周期中,若患者获卵≤3枚,争取新鲜周期D3移植;若取消移植,全胚冷冻建议囊胚冷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新鲜周期 复苏周期 妊娠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腹腔镜在青春期及青春期前重型地中海贫血患儿生育力保存中的应用及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攀宇 李满超 +5 位作者 孙鹏 李晶洁 颜禄斌 方丛 王德娟 梁晓燕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64-771,共8页
【目的】分析青春期及青春期前重度β-地中海贫血(TM)患儿生育力保存行小儿腹腔镜的术中及术后情况,进一步探讨小儿腹腔镜在生育力保存手术中的应用前景。【方法】对13例青春期及青春期前拟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TM患者通过小儿腹腔镜获取... 【目的】分析青春期及青春期前重度β-地中海贫血(TM)患儿生育力保存行小儿腹腔镜的术中及术后情况,进一步探讨小儿腹腔镜在生育力保存手术中的应用前景。【方法】对13例青春期及青春期前拟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TM患者通过小儿腹腔镜获取卵巢组织行卵巢组织冷冻(OTC)合并卵子体外成熟(IVM)行生育力保存的病例进行分析,探索小儿腹腔镜在生育力保存手术中的安全性及可行性。【结果】13名患儿的手术方式均为腹腔镜下单侧卵巢切除,平均手术时长(58.31±20.25)min,术中平均出血(2.46±1.13)mL,13例手术术后均无并发症,平均住院日为(3.62±1.33)d。13例患儿均成功获得卵巢组织可供冷冻,平均冷冻卵巢组织7.77±2.31片;其中11名患儿同时获得成熟卵母细胞可供冷冻,平均冷冻卵母细胞4.92±4.27枚。【结论】小儿腹腔镜获取卵巢组织是安全有效的生育力保存术式,可在青春期及青春期前血液疾病患者中大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腹腔镜 重型地中海贫血 生育力保存 卵巢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时受精后早剥卵对胚胎质量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汪翔 方丛 贾磊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90-395,共6页
【目的】探讨短时受精后早期剥除颗粒细胞对体外受精胚胎质量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在本中心助孕的有早剥卵的103个IVF周期与74个ICSI周期,以ICSI组为对照,比较两组的2PN受精率、多PN受精率、可利用胚胎形成率、... 【目的】探讨短时受精后早期剥除颗粒细胞对体外受精胚胎质量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在本中心助孕的有早剥卵的103个IVF周期与74个ICSI周期,以ICSI组为对照,比较两组的2PN受精率、多PN受精率、可利用胚胎形成率、卵裂期优质胚胎形成率、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再以IVF周期中的卵子是否进行早剥分为两组,比较早剥对IVF周期中2PN受精率、多PN受精率、可利用胚胎形成率、卵裂期优质胚胎形成率、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的影响。【结果】在IVF周期中共有1 181枚卵子纳入研究,其中早剥卵子513枚,非早剥卵子668枚,在ICSI周期中共有619枚成熟卵子纳入研究。结果显示,IVF组的2PN受精率、卵裂期优质胚胎形成率低于ICSI组,多PN受精率高于ICS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而IVF的全部卵子中,早剥卵子组的2PN受精率、多PN受精率、可利用胚胎形成率、优质胚胎形成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与非早剥组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传统ICSI相比,短时受精后早期剥除卵丘颗粒细胞并未降低可利用胚胎形成率;与常规IVF相比,早剥也未提高多PN受精率;早剥卵是安全的,并能够使受精情况不明的患者受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时受精 早剥卵 受精率 胚胎质量 妊娠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微型和控制型卵巢刺激对卵巢低反应患者卵泡液微环境的不同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婷婷 张晓莉 黄睿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36-741,共6页
【目的】比较卵巢低反应患者进行卵巢轻微刺激和控制性卵巢刺激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中卵泡液内激素水平、细胞因子的差异及其与获卵数、胚胎数等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观察性研究。招募符合博洛尼亚标准的卵巢低反应患者,... 【目的】比较卵巢低反应患者进行卵巢轻微刺激和控制性卵巢刺激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中卵泡液内激素水平、细胞因子的差异及其与获卵数、胚胎数等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观察性研究。招募符合博洛尼亚标准的卵巢低反应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组2)和对照组(组1)。实验组采用来曲唑及低剂量外源性促卵泡生成素(Gn)进行卵巢轻微刺激,对照组采用常规控制性卵巢刺激(黄体期GnRH激动剂修饰长方案)进行卵巢刺激。于取卵日收集成熟卵泡(>16 mm)的卵泡液,其中实验组共23例,对照组共28例,测量卵泡液中促卵泡生成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激素(E2)、孕激素(P)、睾酮(T)和抗苗勒管激素(AMH)水平,以及抑制素(inhibin)、生长分化因子9(GDF9)和骨形成蛋白家族(BMP)水平。统计分析卵泡液中各激素、因子水平与获卵数、可利用胚胎数及优质胚胎数的相关性。【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基本情况各指标之间:年龄、不孕年限、基础FSH、和窦卵泡数(AFC)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Gn用量更少,但两组的获卵数,可利用胚胎数及优质胚胎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卵泡液中LH水平、睾酮水平和inhibin B水平明显增高,而FSH水平、inhibin A水平、BMP8B和GDF9水平明显降低。其他几种激素水平,包括E2、P、AMH和BMP2、6、8B、15水平,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卵泡液中各激素和细胞因子水平均与获卵数、可移植胚胎数及优质胚胎数无相关性。【结论】POR患者使用不同的轻微刺激和常规控制性卵巢刺激,卵泡微环境不同。但未发现这些变化与获卵数、可利用胚胎数、优质胚胎数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轻微刺激 卵巢低反应 卵泡液微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胚胎植入前非整倍体筛查的诊断有效性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贾磊 陈静波 +5 位作者 郭映纯 何姝婧 张志强 苏文龙 宫晓 方丛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3-80,共8页
【目的】探讨无创胚胎植入前非整倍体筛查(niPGT-A)的诊断有效性。【方法】收集并再次分析了2018年7月到2019年7月期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因染色体相互易位,或罗氏易位经首次滋养层细胞(TE)活检(TE1)行植入前,遗传学... 【目的】探讨无创胚胎植入前非整倍体筛查(niPGT-A)的诊断有效性。【方法】收集并再次分析了2018年7月到2019年7月期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因染色体相互易位,或罗氏易位经首次滋养层细胞(TE)活检(TE1)行植入前,遗传学检测被诊断为非整倍体或嵌合的患者捐献胚胎24枚。解冻捐赠胚胎行滋养层细胞活检(TE2)、内细胞团活检(ICM)并收集囊胚培养液/囊胚腔液(BCM/BF)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获得遗传信息。以ICM的结果为胚胎真实染色体结果,比较TE1、TE2及BCM/BF的核型一致性。【结果】TE1、TE2及BCM/BF与相应的ICM的核型一致性分别为66.7%,87.5%和79.2%(P>0.05),任意两组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囊胚培养液/囊胚腔液中的游离DNA行无创胚胎植入前非整倍体筛查可以获得与同期活检的TE2和ICM相似的诊断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胚胎植入前非整倍体筛查 囊胚培养液/囊胚腔液 滋养层细胞活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合子双胎间部分卵巢组织原位移植及冷冻保存
14
作者 梁晓燕 方丛 +6 位作者 李满超 廖彩韵 黄睿 孙德娟 李俐琳 张进 Sherman Jay Silber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18-721,共4页
【目的】总结1例单合子双胎间卵巢组织原位移植手术的体会。【方法】卵巢组织受者:单合子双胎之一(姐姐)诊断"卵巢早衰",卵巢组织供者:双胎之二(妹妹)卵巢储备正常,育有一子。2012年2月8日于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生殖医学研... 【目的】总结1例单合子双胎间卵巢组织原位移植手术的体会。【方法】卵巢组织受者:单合子双胎之一(姐姐)诊断"卵巢早衰",卵巢组织供者:双胎之二(妹妹)卵巢储备正常,育有一子。2012年2月8日于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生殖医学研究中心分别进行供者卵巢部分组织获取术及卵巢早衰的受者卵巢组织原位移植术。【结果】供者术后月经规则,受者在移植术后108 d恢复月经,术后受者血清卵泡生成素(FSH)和黄体生成素(LH)水平逐渐下降。【结论】异体卵巢组织原位移植可以帮助卵巢早衰患者恢复内分泌功能,并可能恢复其生殖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组织 异体 原位移植 冷冻保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胚胎着床的胚胎因素 被引量:10
15
作者 周怡 李婷婷 方丛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81-84,共4页
胚胎着床是胚胎经过定位、黏附和侵入种植于子宫内膜的过程,在人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embryo transfer,IVF/ICSI-ET)周期中胚胎着床率约30%,反复着床失败(re... 胚胎着床是胚胎经过定位、黏附和侵入种植于子宫内膜的过程,在人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embryo transfer,IVF/ICSI-ET)周期中胚胎着床率约30%,反复着床失败(recurrent implantation failure,RIF)的发生率为12%~34%。胚胎因素、子宫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率 临床妊娠 染色体异常 着床率 胚胎着床 胚胎发育潜能 非整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裂期评分对优质囊胚移植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探讨 被引量:10
16
作者 郭映纯 李婷婷 方丛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32-136,共5页
目的:探讨优质囊胚的卵裂期胚胎评分对囊胚移植妊娠结局的预测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至2015年10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生殖医学研究中心行新鲜或解冻优质囊胚移植的108例周期资料,其中移植来源于优质卵裂期胚胎的优质囊胚... 目的:探讨优质囊胚的卵裂期胚胎评分对囊胚移植妊娠结局的预测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至2015年10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生殖医学研究中心行新鲜或解冻优质囊胚移植的108例周期资料,其中移植来源于优质卵裂期胚胎的优质囊胚为H-H组(59例),移植来源于非优质卵裂期胚胎的优质囊胚为P-H组(49例)。比较两组移植情况及妊娠结局,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临床妊娠结局的相关因素。结果:H-H组59例均为单囊胚移植;P-H组中有42例为单囊胚移植;7例移植2枚囊胚(1枚优质囊胚及1枚非优质囊胚);H-H组的临床妊娠率及胚胎种植率较P-H组高(57.63%vs 34.69%,P=0.017;57.63%vs 32.14%,P=0.004),且流产率较后者低(16.13%vs 47.06%,P=0.039)。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优质囊胚的卵裂期评分与临床妊娠结局相关(OR 2.560,P=0.019),而其他混杂因素与临床妊娠结局的关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卵裂期评分较低的胚胎,即使发育至优质囊胚,移植后妊娠率和流产率并不乐观,或不适用于优质单囊胚移植策略。优质囊胚的卵裂期评分可作为胚胎发育潜能的预测因素,改进优质单囊胚移植策略的实际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学评分 卵裂期 囊胚移植 妊娠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基础LH升高对IVF-ET结局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赵伟娥 刘晓娉 +2 位作者 陈攀宇 梁晓燕 李晶洁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8-84,共7页
【目的】比较应用拮抗剂方案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患者进行IVF-ET助孕治疗中,血清基础黄体生成素(LH)升高与LH正常两组患者的操作性促排卵结果及新鲜周期胚胎移植后妊娠结局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中... 【目的】比较应用拮抗剂方案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患者进行IVF-ET助孕治疗中,血清基础黄体生成素(LH)升高与LH正常两组患者的操作性促排卵结果及新鲜周期胚胎移植后妊娠结局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生殖医学研究中心,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的PCOS不孕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基础LH水平,将其分为LH升高组(LH≥10 U/L)与LH正常组(LH<10 U/L),其中升高组236例,正常组54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促排卵结果和新鲜周期胚胎移植的妊娠结局,包括:促性腺激素(Gn)启动剂量、Gn天数、Gn总量、获卵数、两原核(PN)率、可利用胚胎率、优质胚胎率、囊胚形成率、HCG阳性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持续妊娠率和活产率;并分析两组促排卵过程中激素变化趋势的差异。【结果】与LH正常组比较,升高组Gn总剂量显著低于LH正常组(P<0.001)。两组获卵数、2PN率、可利用胚胎率、优质胚胎率与囊胚形成率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LH升高组的取消新鲜周期移植率及因预防OHSS而取消移植率与LH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新鲜移植周期中,LH升高组的HCG阳性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持续妊娠率与活产率与LH正常组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PCOS不孕患者中,基础LH水平升高并不影响促排结果与新鲜胚胎移植的妊娠结局,促排卵治疗前是否需降低LH水平及基础LH水平升高患者是否需行全胚冷冻,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黄体生成素 拮抗剂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血清β-hCG对卵裂期胚胎或囊胚移植后妊娠结局的预测 被引量:5
18
作者 朱婉珊 李婷婷 +1 位作者 郭映纯 方丛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86-893,共8页
【目的】比较卵裂期胚胎及囊胚移植后早期血清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 CG)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妊娠结局的预测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6月至2015年5月共2 421个在本中心行IVF-ET后临床确认宫内单胎妊娠的患者周期... 【目的】比较卵裂期胚胎及囊胚移植后早期血清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 CG)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妊娠结局的预测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6月至2015年5月共2 421个在本中心行IVF-ET后临床确认宫内单胎妊娠的患者周期的数据。比较分析卵裂期胚胎移植后14 d的血清β-h CG值及囊胚移植后12 d的血清β-h CG值与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对于临床确认宫内妊娠的患者,囊胚移植组的早期β-h CG水平高于卵裂期胚胎移植组(687 U/L vs503 U/L)。根据妊娠结局分组后,这种差异同样存在于自然流产、继续妊娠(OP)及活产(LB)的患者中。根据新鲜或冷冻移植分组后,这种差异仅在冷冻移植组中有统计学意义。对于冷冻卵裂期胚胎移植的患者,以β-h CG>475 U/L作为活产的预测值(灵敏度79.0%,特异度61.3%)。对于冷冻囊胚移植的患者,以β-h CG>575 U/L作为活产的预测值(灵敏度74.9%,特异度59.2%)。【结论】冷冻移植周期中,囊胚移植的早期血清β-h CG值高于卵裂期胚胎。移植胚胎时期不同,应用早期血清β-h CG值预测妊娠结局的预测值也不同。囊胚或卵裂期胚胎移植后的早期血清β-h CG值均能有效预测活产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卵裂期胚胎 囊胚 妊娠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刺激和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在女性肿瘤患者生育力保存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郭映纯 李婷婷 +1 位作者 朱婉珊 方丛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0-75,共6页
【目的】初步探讨在女性肿瘤患者生育力保存中,不同促排卵方案以及卵母细胞体外成熟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生殖医学研究中心27例女性肿瘤患者冷冻卵子或胚胎的临床资料。【结果】纳入的女性肿瘤患者平均年龄... 【目的】初步探讨在女性肿瘤患者生育力保存中,不同促排卵方案以及卵母细胞体外成熟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生殖医学研究中心27例女性肿瘤患者冷冻卵子或胚胎的临床资料。【结果】纳入的女性肿瘤患者平均年龄为27.1岁,从就诊日开始算起,平均用6.8 d获卵,促性腺激素平均总用量为910 U。其中乳腺癌患者促排卵期间的最高雌激素水平约为360 pg/mL。促排卵周期卵子成熟率约为82.6%,而紧急取卵后行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成熟率为38.1%。【结论】年轻女性肿瘤患者的卵巢反应性普遍较好,不同获卵方案均能达到可观的效果,卵子及胚胎质量无明显下降;联合应用来曲唑可较好地控制患者促排卵期间体内的雌激素水平;紧急取卵后行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成熟率较低。在临床应用上,我们应根据患者的原发肿瘤疾病特点、就诊时机个性化选择获卵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患者 生育力保存 卵巢刺激 卵母细胞体外成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1型巨噬细胞源外泌体增强卵泡膜细胞的活力 被引量:1
20
作者 高琳芝 谢云 +7 位作者 周怡 魏莉娜 张弛 吕林艳 姚嘉慧 梁晓燕 刘贵华 杨星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06-912,共7页
目的:探讨M1型巨噬细胞源外泌体对卵泡膜细胞活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脂多糖(LPS)处理Raw264.7小鼠巨噬细胞,构建M1型巨噬细胞模型及巨噬细胞-卵泡膜细胞共培养体系。超速离心法分离巨噬细胞分泌的外泌体;通过电镜、Western b... 目的:探讨M1型巨噬细胞源外泌体对卵泡膜细胞活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脂多糖(LPS)处理Raw264.7小鼠巨噬细胞,构建M1型巨噬细胞模型及巨噬细胞-卵泡膜细胞共培养体系。超速离心法分离巨噬细胞分泌的外泌体;通过电镜、Western blot和纳米流式检测仪鉴定外泌体。体外分离培养小鼠卵泡膜细胞,与PKH67荧光标记的外泌体共孵育,观察卵泡膜细胞摄取外泌体的情况。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分布,q PCR及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1B(CDKN1B)的表达。结果:在巨噬细胞-卵泡膜细胞共培养体系中,LPS诱导的M1型巨噬细胞通过外泌体增强卵泡膜细胞活力。电镜、Western blot及纳米流式检测结果显示,巨噬细胞源外泌体被成功分离。PKH67标记的外泌体与卵泡膜细胞共孵育实验证实卵泡膜细胞能摄取大量巨噬细胞源外泌体。这些外泌体可增强卵泡膜细胞的活力,使卵泡膜细胞G0/G1期比例下降,S期比例升高,且卵泡膜细胞CDKN1B的m 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卵泡膜细胞能摄取巨噬细胞分泌的外泌体。M1型巨噬细胞源外泌体通过抑制CDKN1B的表达而增强卵泡膜细胞的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 外泌体 卵泡膜细胞 细胞活力 多囊卵巢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