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子宫内膜种植窗检测结合个体化胚胎移植对反复种植失败患者的临床应用分析
1
作者 李婷婷 陈柔竹 +2 位作者 陈培根 杨梦 方丛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29-733,共5页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种植窗检测(ERT)结合个体化胚胎移植(ET)改善反复种植失败患者的妊娠结局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2年8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诊断为反复种植失败患者的临床资料,行ERT的428例作为ERT组,...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种植窗检测(ERT)结合个体化胚胎移植(ET)改善反复种植失败患者的妊娠结局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2年8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诊断为反复种植失败患者的临床资料,行ERT的428例作为ERT组,运用SPSS 26.0软件的倾向性评分匹配分析选择不行ERT的396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特征和妊娠结局,并比较子宫内膜种植窗(WOI)正常、延迟1 d、延迟2 d患者个体化ET后的妊娠结局。结果:ERT组临床妊娠率(47.73%vs.12.79%)和活产率(38.97%vs.9.76%)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ERT组的不孕因素中子宫内膜异位症(EMT)和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因素占比较对照组高(P<0.05)。428例行ERT患者中发现有316例(73.83%)为WOI正常,有112例(26.17%)为WOI移位。WOI正常、WOI延迟1 d和WOI延迟2 d患者妊娠结局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T技术结合个体化移植方案可以改善反复种植失败患者助孕结局,尤其是WOI移位患者,ERT技术具有应用前景和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种植窗检测 反复种植失败 个体化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化精液处理中的密度梯度离心法以提高受精结局的探讨 被引量:1
2
作者 孙桂花 张志强 +1 位作者 陈文秋 李婷婷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57-665,共9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改进生殖男科领域现有的精液处理方法,特别是针对双层密度梯度法中的300×g 20 min处理条件,以提高受精结局。【方法】收集2020年7月和9月以及2022年3月和5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进行辅助生殖助孕... 【目的】本研究旨在改进生殖男科领域现有的精液处理方法,特别是针对双层密度梯度法中的300×g 20 min处理条件,以提高受精结局。【方法】收集2020年7月和9月以及2022年3月和5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进行辅助生殖助孕的1623例患者的精液标本进行实验。预实验中,比较四种不同的双层密度梯度方法(200×g 10 min、200×g 20 min、300×g 10 min和300×g 20 min)处理后标本的精子DNA碎片率和回收率。然后,筛选出一种最优的方法作为新方法,并与目前在用的旧方法(300×g 20 min双层梯度法)进行对比,检验受精率是否有统计学差异。在新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为单层密度梯度法,并与双层密度梯度法进行对比,检验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实验过程中严格控制温度、离心速度和离心时间,同时记录每组样本的数量和处理条件。【结果】在保证足够的精子回收率的基础上,发现四种双层密度梯度法中300×g 10 min的精子DNA碎片率低于300×g 20 min。因此,选择300×g 10 min作为新方法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新方法300×g 10 min的总受精率、二核体(2pn)受精率均高于300×g 20 min,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00×g 10 min的卵裂率也略高于300×g 20 min,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层密度梯度法的总受精率、2pn受精率均高于双层密度梯度法,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层密度梯度法的卵裂率高于双层密度梯度法,囊胚形成率低于双层密度梯度法,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现有的300×g 20 min双层梯度法,300×g 10 min双层梯度法成功提高了总受精率、2pn受精率、卵裂率,缩短了精液优化处理的时间;而单层密度梯度法虽提高了卵裂率、节约了试剂成本和操作时间,但其囊胚形成率却出现了下降的情况。这些发现为生殖男科领域的精液处理方法提供了有益的指导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子DNA碎片率 双层密度梯度法 单层密度梯度法 受精率 卵裂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