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辅助生殖技术周期中薄型子宫内膜的相关机制及临床对策 被引量:26
1
作者 常亚杰 梁晓燕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820-823,共4页
在人类辅助生殖技术(ART)周期中,子宫内膜容受性是胚胎植入并获得妊娠的关键条件,然而临床工作中,ART周期中子宫内膜薄、子宫内膜反应不良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众多临床医生。其病因需结合患者年龄、促排方案及完善宫腔镜检查排除宫腔粘连... 在人类辅助生殖技术(ART)周期中,子宫内膜容受性是胚胎植入并获得妊娠的关键条件,然而临床工作中,ART周期中子宫内膜薄、子宫内膜反应不良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众多临床医生。其病因需结合患者年龄、促排方案及完善宫腔镜检查排除宫腔粘连等综合考虑。同时,参阅众多文献报道的相关方案,考虑在大剂量雌激素治疗的基础上结合其他相关改善局部微循环药物联合用药,如阿司匹林、维生素E、枸橼酸西地那非及集落刺激因子等,供临床总结、参考,以改善ART周期中内膜反应不良的状态、提高临床妊娠率。但目前薄型子宫内膜的临床处理疗效仍欠满意,单纯子宫内膜薄、子宫内膜反应不良的机制及其临床方案的优化等相关问题仍需要进一步的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厚度 薄型子宫内膜 辅助生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内膜癌保留生育功能相关辅助生殖技术 被引量:5
2
作者 常亚杰 梁晓燕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497-500,共4页
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 EC)指子宫内膜上皮恶性肿瘤,是妇科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EC年轻患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研究表明约有7%~8%的EC发生在育龄期女性^([1])。同时,随着我国全面放开生育政策和女性生育计划推迟,约70%年轻E... 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 EC)指子宫内膜上皮恶性肿瘤,是妇科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EC年轻患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研究表明约有7%~8%的EC发生在育龄期女性^([1])。同时,随着我国全面放开生育政策和女性生育计划推迟,约70%年轻EC患者在确诊时尚未生育^([2])。目前相关指南及共识推荐对有强烈生育要求的早期EC年轻患者,经详细的病情告知及知情理解,可考虑行保留生育功能治疗^([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情告知 育龄期女性 子宫内膜癌 保留生育功能 辅助生殖技术 患者发病率 年轻患者 恶性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辅助生殖技术助孕后子宫颈机能不全患者妊娠结局及其晚期流产的高危因素分析 被引量:20
3
作者 吴耀球 梁晓燕 杨星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80-284,共5页
目的:分析辅助生殖技术助孕后子宫颈机能不全(CI)患者妊娠结局及探讨其晚期流产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8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生殖中心行辅助生殖技术助孕妊娠后诊断CI患者(70例)的临床资料,将纳入孕妇... 目的:分析辅助生殖技术助孕后子宫颈机能不全(CI)患者妊娠结局及探讨其晚期流产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8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生殖中心行辅助生殖技术助孕妊娠后诊断CI患者(70例)的临床资料,将纳入孕妇分为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组(17例)与非PCOS组(53例)和单胎妊娠组(44例)与双胎妊娠组(26例),比较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妊娠结局。并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CI患者晚期流产的高危因素。结果:①PCOS组患者平均终止妊娠孕周低于非PCOS组(22.85±7.26周vs 25.71±5.99周,P<0.05)。PCOS组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PCOS患者(41.18%vs 15.09%,P<0.05)。PCOS组患者晚期流产率明显高于于非PCOS组(76.47%vs 41.51%,P<0.05),而足月产率明显低于非PCOS组(5.88%vs 13.21%,P<0.05)。②双胎妊娠组患者平均终止妊娠孕周明显低于单胎妊娠患者(23.86±4.71周vs 25.86±8.02周,P<0.05),双胎妊娠组患者GDM的发生率高于单胎妊娠组(34.62%vs 13.64%,P<0.05),双胎妊娠组晚期流产的发生率高于单胎妊娠组(92.30%vs 31.82%,P<0.05),而足月产的发生率低于单胎妊娠组(3.85%vs 15.91%,P<0.05)。③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仅双胎妊娠是CI患者晚期流产的独立危险因素(OR 1.862,95%CI 1.027~5.097)。结论:行辅助生殖技术助孕时,应尽量选择单胚胎移植。对于PCOS患者,孕前做好子宫颈评估,孕期监测子宫颈长度变化,加强产科管理,有助于改善妊娠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机能不全 多囊卵巢综合征 双胎妊娠 妊娠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技术的临床应用现状分析
4
作者 李小兰 张志强 方丛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08-511,共4页
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preimplantation genetic testing,PGT)是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的基础上,对卵母细胞(极体)或胚胎(卵裂期或囊胚)进行活检并行染色体和(或)基因检测,选择不致病... 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preimplantation genetic testing,PGT)是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的基础上,对卵母细胞(极体)或胚胎(卵裂期或囊胚)进行活检并行染色体和(或)基因检测,选择不致病和(或)染色体整倍体的胚胎进行移植,避免下一代发生相关的遗传性疾病或因染色体异常导致的流产,从而达到优生优育的目的。程德华等[1]详细总结了PGT应用范围,主要包括单基因疾病、染色体异常、高龄、反复种植失败以及复发性流产患者,还可应用于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cocyte antigen,HLA)分型、线粒体相关疾病以及携带严重疾病易感基因的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学检测 复发性流产 染色体异常 人类白细胞抗原 单基因疾病 遗传性疾病 基因检测 卵裂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内膜种植窗检测结合个体化胚胎移植对反复种植失败患者的临床应用分析
5
作者 李婷婷 陈柔竹 +2 位作者 陈培根 杨梦 方丛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29-733,共5页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种植窗检测(ERT)结合个体化胚胎移植(ET)改善反复种植失败患者的妊娠结局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2年8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诊断为反复种植失败患者的临床资料,行ERT的428例作为ERT组,...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种植窗检测(ERT)结合个体化胚胎移植(ET)改善反复种植失败患者的妊娠结局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2年8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诊断为反复种植失败患者的临床资料,行ERT的428例作为ERT组,运用SPSS 26.0软件的倾向性评分匹配分析选择不行ERT的396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特征和妊娠结局,并比较子宫内膜种植窗(WOI)正常、延迟1 d、延迟2 d患者个体化ET后的妊娠结局。结果:ERT组临床妊娠率(47.73%vs.12.79%)和活产率(38.97%vs.9.76%)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ERT组的不孕因素中子宫内膜异位症(EMT)和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因素占比较对照组高(P<0.05)。428例行ERT患者中发现有316例(73.83%)为WOI正常,有112例(26.17%)为WOI移位。WOI正常、WOI延迟1 d和WOI延迟2 d患者妊娠结局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T技术结合个体化移植方案可以改善反复种植失败患者助孕结局,尤其是WOI移位患者,ERT技术具有应用前景和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种植窗检测 反复种植失败 个体化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恶性肿瘤保留生育治疗的助孕策略 被引量:1
6
作者 李玉洁 梁晓燕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11-613,共3页
据统计,全球范围内,卵巢恶性肿瘤在育龄期女性中的发病率正在呈现出持续上升的趋势。每年约有38500例15~40岁的女性新诊断为卵巢恶性肿瘤,其中育龄期女性占比高达12%,值得关注的是,在这些年轻的卵巢恶性肿瘤患者中,超过70%有生育意愿[1... 据统计,全球范围内,卵巢恶性肿瘤在育龄期女性中的发病率正在呈现出持续上升的趋势。每年约有38500例15~40岁的女性新诊断为卵巢恶性肿瘤,其中育龄期女性占比高达12%,值得关注的是,在这些年轻的卵巢恶性肿瘤患者中,超过70%有生育意愿[1]。因此,育龄期卵巢恶性肿瘤患者的生育力保护及保存日渐重要。在2024年的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中,明确阐述了对于希望保留生育功能的早期卵巢上皮性恶性肿瘤(EOC)患者或低风险恶性肿瘤(包括低度恶性潜能肿瘤、生殖细胞肿瘤或恶性性索间质细胞肿瘤)的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恶性肿瘤 生殖细胞肿瘤 育龄期女性 保留生育功能 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 治疗策略 NCCN 低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化精液处理中的密度梯度离心法以提高受精结局的探讨 被引量:1
7
作者 孙桂花 张志强 +1 位作者 陈文秋 李婷婷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57-665,共9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改进生殖男科领域现有的精液处理方法,特别是针对双层密度梯度法中的300×g 20 min处理条件,以提高受精结局。【方法】收集2020年7月和9月以及2022年3月和5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进行辅助生殖助孕... 【目的】本研究旨在改进生殖男科领域现有的精液处理方法,特别是针对双层密度梯度法中的300×g 20 min处理条件,以提高受精结局。【方法】收集2020年7月和9月以及2022年3月和5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进行辅助生殖助孕的1623例患者的精液标本进行实验。预实验中,比较四种不同的双层密度梯度方法(200×g 10 min、200×g 20 min、300×g 10 min和300×g 20 min)处理后标本的精子DNA碎片率和回收率。然后,筛选出一种最优的方法作为新方法,并与目前在用的旧方法(300×g 20 min双层梯度法)进行对比,检验受精率是否有统计学差异。在新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为单层密度梯度法,并与双层密度梯度法进行对比,检验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实验过程中严格控制温度、离心速度和离心时间,同时记录每组样本的数量和处理条件。【结果】在保证足够的精子回收率的基础上,发现四种双层密度梯度法中300×g 10 min的精子DNA碎片率低于300×g 20 min。因此,选择300×g 10 min作为新方法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新方法300×g 10 min的总受精率、二核体(2pn)受精率均高于300×g 20 min,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00×g 10 min的卵裂率也略高于300×g 20 min,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层密度梯度法的总受精率、2pn受精率均高于双层密度梯度法,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层密度梯度法的卵裂率高于双层密度梯度法,囊胚形成率低于双层密度梯度法,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现有的300×g 20 min双层梯度法,300×g 10 min双层梯度法成功提高了总受精率、2pn受精率、卵裂率,缩短了精液优化处理的时间;而单层密度梯度法虽提高了卵裂率、节约了试剂成本和操作时间,但其囊胚形成率却出现了下降的情况。这些发现为生殖男科领域的精液处理方法提供了有益的指导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子DNA碎片率 双层密度梯度法 单层密度梯度法 受精率 卵裂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囊胚解冻过夜培养后移植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13
8
作者 岳超敏 方丛 +3 位作者 宫晓 李俐琳 李婷婷 梁晓燕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15-421,共7页
【目的】比较行囊胚移植的复苏周期中,解冻后经2~3 h培养或过夜培养后移植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2010年9月至2012年10月进行复苏周期囊胚移植的523个周期资料,按照解冻后至移植前时间不同分为2组:解冻2~3 h后当... 【目的】比较行囊胚移植的复苏周期中,解冻后经2~3 h培养或过夜培养后移植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2010年9月至2012年10月进行复苏周期囊胚移植的523个周期资料,按照解冻后至移植前时间不同分为2组:解冻2~3 h后当天移植(0TET,n=247)、提前1 d解冻过夜培养后移植(1TET,n=276),对其妊娠结局进行比较。【结果】1TET组与0TET组相比移植了较少的胚胎个数(1.6 vs.1.8,P<0.001),获得较高的妊娠率(57.6%vs.56.3%)、种植率(46.3%vs.44.1%)和较低的流产率(9.4%vs.12.2%)、多胎率(28.3%vs.36.7%)。但除移植胚胎个数外,其他各妊娠结局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人工周期(HRT)作内膜准备获得较高的妊娠率(62.8%vs.53.0%,P=0.027)。单囊胚移植周期分析发现,第5天发育为囊胚的胚胎比第6天的囊胚具有较高的种植率(57.6%vs.36.1%,P=0.004)。【结论】提前1 d解冻囊胚过夜培养后再移植不会影响主要妊娠结局。影响妊娠率的因素有内膜准备方法和发育为囊胚的天数。降低多胎率可考虑D5单囊胚移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玻璃化冷冻 囊胚移植 复苏胚胎移植 自然周期 人工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血小板血浆促子宫内膜增殖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26
9
作者 常亚杰 张晓莉 +1 位作者 杨星 梁晓燕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45-449,共5页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PRP)促子宫内膜增殖、改善薄型子宫内膜患者临床妊娠结局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薄型子宫内膜患者94例,其中53例予PRP治疗(PRP组),于冷冻胚胎移植周期中给予PRP宫腔内灌注治疗,另41例未予PRP治疗(对照组)...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PRP)促子宫内膜增殖、改善薄型子宫内膜患者临床妊娠结局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薄型子宫内膜患者94例,其中53例予PRP治疗(PRP组),于冷冻胚胎移植周期中给予PRP宫腔内灌注治疗,另41例未予PRP治疗(对照组)。ELISA法检测PRP组中PRP与全血中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AB、PDGF-BB及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表达量,并比较PRP组与对照组黄体酮日子宫内膜厚度、胚胎种植率、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同时采用Logistic多变量逻辑回归分析变量因素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结果:153例行PRP宫腔内灌注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不良反应,制备的PRP中PLT、PDGF-AB、PDGF-BB及TGF-β表达量均较全血中明显升高(P〈0.01)。2PRP组黄体酮日子宫内膜可达7.56±0.38 mm,较对照组6.41±0.36 mm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RP组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均比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3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子宫内膜厚度与妊娠率有关(OR 1.48,95%CI 1.04~2.21,P〈0.05);PRP与妊娠率有关(OR 3.16,95%CI 1.48~6.74,P〈0.05)。结论:制备的PRP达到治疗标准,结果满意。PRP具有促进子宫内膜增殖、改善薄型子宫内膜患者临床妊娠结局的临床效果,可作为菲薄子宫内膜的临床治疗中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血小板血浆 薄型子宫内膜 临床妊娠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制性卵巢刺激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和正常排卵妇女卵源性因子表达的差异 被引量:8
10
作者 魏莉娜 李俐琳 +2 位作者 方丛 黄睿 梁晓燕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67-872,共6页
【目的】研究控制性卵巢刺激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和正常排卵妇女卵母细胞和颗粒细胞中卵源性因子(生长分化因子GDF9和骨形成蛋白BMP15)表达的影响及两组妇女之间的表达差异。【方法】收集PCOS患者和正常排卵的不孕妇女共97例,分... 【目的】研究控制性卵巢刺激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和正常排卵妇女卵母细胞和颗粒细胞中卵源性因子(生长分化因子GDF9和骨形成蛋白BMP15)表达的影响及两组妇女之间的表达差异。【方法】收集PCOS患者和正常排卵的不孕妇女共97例,分为4组:22例未经历卵巢刺激(未刺激-PCOS组)和18例经历卵巢刺激(刺激-PCOS组)的PCOS患者,28例未经历卵巢刺激(未刺激-对照组)和29例经历卵巢刺激(刺激-对照组)的正常排卵妇女。收集4组患者的卵母细胞和颗粒细胞,采用巢式实时定量PCR的方法检测两种细胞中GDF9和BMP15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在正常排卵妇女的卵母细胞中,GDF9和BMP15 mRNA的表达水平在未刺激组分别为24.79(2.96-109.73)和0.93(0.05-3.65),在卵巢刺激组分别为149.94(55.38-387.93)和41.65(6.50-96.11),两种因子在卵巢刺激组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未刺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正常排卵妇女的颗粒细胞中,GDF9和BMP15 mRNA的表达水平在未刺激组分别为0.02(0.009-0.21)和0.008(0.001-0.16),在卵巢刺激组分别为0.10(0.06,0.18)和0.02(0.01-0.03),两种因子在卵巢刺激组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未刺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PCOS患者的卵母细胞中,GDF9和BMP15 mRNA的表达水平在未刺激组分别为23.83(2.29-65.72)和0.09(0.05-29.32),在卵巢刺激组分别为44.81(5.93-489.19)和0.10(0.05-11.44),两种因子的表达在未刺激组和卵巢刺激组均没有差异(P>0.05)。在PCOS患者的颗粒细胞中,GDF9和BMP15 mRNA的表达水平在未刺激组分别为0.11(0.06,0.16)和0.000 005(0.000 004 8-0.000 009),在卵巢刺激组分别为0.05(0.03,0.09)和0.02(0.007-0.03),GDF9 mRNA的表达在卵巢刺激组显著低于未刺激组,而BMP15 mRNA的表达在卵巢刺激组显著高于未刺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控制性卵巢刺激可以促进正常排卵妇女卵母细胞和颗粒细胞中GDF9和BMP15的表达,但是对PCOS患者卵母细胞中两种因子的表达没有促进作用,提示PCOS患者卵母细胞中卵源性因子的表达对卵巢刺激的反应性受到抑制,可能影响卵泡发育和卵母细胞成熟,从而导致卵母细胞质量低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分化因子9 骨形成蛋白15 多囊卵巢综合征 控制性卵巢刺激 卵母细胞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女性肿瘤患者生育力保护及保存专家共识 被引量:48
11
作者 梁晓燕 方丛 +6 位作者 李晶洁 李婷婷 李志铭 谢小明 王曦 刘学奎 姚和瑞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17-221,共5页
目前我国肿瘤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女性肿瘤患者的生育力保护与保存也逐渐受到重视,患者的需求亦逐年增多。在我国女性肿瘤患者的生育力保存处于起步阶段,缺乏相应的规范及指南指导医生开展相应的诊疗活动。本文为指导血液、乳腺及妇科肿... 目前我国肿瘤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女性肿瘤患者的生育力保护与保存也逐渐受到重视,患者的需求亦逐年增多。在我国女性肿瘤患者的生育力保存处于起步阶段,缺乏相应的规范及指南指导医生开展相应的诊疗活动。本文为指导血液、乳腺及妇科肿瘤相关专科的临床工作及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联合生殖、妇产科及肿瘤专科的临床专家对临床诊疗策略及流程规范提出专家建议,提高对女性肿瘤患者的生育力保护与保存的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育力保护 肿瘤患者 卵子/胚胎冷冻 卵巢组织冷冻 专家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础血清抗苗勒管激素与新鲜/冷冻胚胎移植周期活产率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李小兰 黄睿 +2 位作者 方丛 李晶洁 梁晓燕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3-71,共9页
【目的】探讨基础血清抗苗勒管激素(AMH)水平与新鲜周期和冷冻周期活产率的关系及血清AMH水平对胚胎移植的活产率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5年5月在我生殖中心进行第一次新鲜或冷冻胚胎移植周期的不孕患者共2 942例进行回... 【目的】探讨基础血清抗苗勒管激素(AMH)水平与新鲜周期和冷冻周期活产率的关系及血清AMH水平对胚胎移植的活产率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5年5月在我生殖中心进行第一次新鲜或冷冻胚胎移植周期的不孕患者共2 94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排除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患者。根据不孕患者的血清AMH水平分为低AMH水平组(<1.1 ng/m L,485例),中AMH水平组(1.1~7.0 ng/m L,1 989例)及高AMH水平组(>7.0 ng/m L,468例)。再根据年龄将患者分成不同的年龄亚组:A组:≤29岁,B组:30~34岁,C组:35~39岁及D组:40岁以上。比较同一年龄组内不同血清AMH水平的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及活产率的差异。进一步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基础血清AMH对活产率的影响。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ROC),评估血清AMH对活产率的预测价值。【结果】(1)在新鲜胚胎和冷冻胚胎移植周期,基础血清AMH水平均与临床妊娠结局相关,血清AMH水平越低,种植率越低,同样临床妊娠率越低,活产率越低,而流产率则越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年龄亚组分析显示,在新鲜及冷冻周期,A、B及C组的患者的基础血清AMH与活产率相关,AMH越低,活产率越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D组患者的基础血清AMH与冷冻周期的活产率相关(P<0.05),与新鲜周期的活产率无关(P=0.092)。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在纳入了年龄、不孕年限、不孕原因、移植胚胎数、内膜准备方案等影响结局的因素后,血清AMH对活产率的影响仍保持有统计学意义。(3)基础血清AMH预测新鲜周期及冷冻周期胚胎移植活产率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分别为0.647、0.633。【结论】基础血清AMH是反映卵巢储备的良好指标之一,与胚胎移植周期的妊娠结局有相关性,基础血清AMH水平越低,活产率越低。基础血清AMH是影响胚胎移植周期活产率的独立影响因素,但对活产率的预测价值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苗勒管激素 新鲜胚胎移植周期 冷冻胚胎移植周期 活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OS患者卵泡液微环境中的亚急性炎症反应 被引量:23
13
作者 杨星 黄睿 梁晓燕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652-1656,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及对照者卵泡液微环境中局部脂代谢紊乱及炎症反应状态及其形成机制。方法:比较2组患者外周血清脂代谢指标、性激素、炎症细胞及炎症介质水平差异;测定卵泡液中炎症介质及载脂蛋白含量;分析卵... 目的:回顾性分析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及对照者卵泡液微环境中局部脂代谢紊乱及炎症反应状态及其形成机制。方法:比较2组患者外周血清脂代谢指标、性激素、炎症细胞及炎症介质水平差异;测定卵泡液中炎症介质及载脂蛋白含量;分析卵巢颗粒细胞中炎症介质及载脂蛋白基因表达。结果:PCOS患者具备典型肥胖、高脂血症及高雄激素血症,外周血中炎症细胞及各类炎症介质水平显著增加;卵泡液中同样具有显著增加的炎症细胞因子浸润,颗粒细胞内炎症介质及载脂蛋白基因表达增加。结论:PCOS组患者卵泡液内所含高水平载脂蛋白表明卵泡液内可能存在高脂蛋白状态。循环中的高脂血症及亚急性炎症各类因子可能通过血清-卵泡液屏障主动渗透。颗粒细胞通过主动摄取(例如载脂蛋白A)抑或自主合成(如炎症因子IL-1、IL-6及TNF-α等)等多种方式进行卵泡液局部微环境的稳态调节。卵子发育生理性卵泡液微环境的脂质代谢紊乱、炎症细胞浸润、高雄激素血症等均可能影响到卵母细胞和胚胎的正常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肥胖 亚急性炎症反应 卵泡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于37岁女性卵巢储备下降患者卵子质量及临床妊娠结局 被引量:13
14
作者 常亚杰 李小兰 +1 位作者 李晶洁 梁晓燕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27-431,共5页
目的:探讨<37岁年轻女性卵巢储备功能下降(DOR)不孕妇女IVF/ICSI助孕周期卵子和胚胎的数量、质量及临床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4 251例不孕症患者,按年龄、卵巢储备情况分组,其中年轻正常储备1 683例,年轻DOR 1 005例,年老D... 目的:探讨<37岁年轻女性卵巢储备功能下降(DOR)不孕妇女IVF/ICSI助孕周期卵子和胚胎的数量、质量及临床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4 251例不孕症患者,按年龄、卵巢储备情况分组,其中年轻正常储备1 683例,年轻DOR 1 005例,年老DOR 1 563例,比较3组一般情况、获卵数、卵子及胚胎质量、促排周期结局及临床结局的差异。结果:年轻DOR组正常受精率65.80%,优质胚胎形成率42.36%,较年老DOR组高(44.95%vs.29.07%,P<0.01),但仍低于年轻卵巢正常储备组(78.86%vs.56.42%,P<0.01);周期取消率、未获卵周期率、无可利用胚胎周期率与年老DOR组相当,明显高于年轻正常卵巢储备组。年轻DOR组生化妊娠率46.67%,临床妊娠39.05%,胚胎种植率28.49%,均高于年老DOR组,但低于年轻卵巢正常储备组;流产率20.73%,虽低于年老DOR组(36.92%),但显著高于年轻卵巢正常储备组(20.73%);3组宫外孕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37岁年轻DOR患者虽卵巢低反应、获卵数、胚胎数减少,但一旦获卵仍有较高几率获得优质胚胎及较好的临床妊娠率。对该类患者应放宽IVF/ICSI指征,积极给予相应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储备功能下降 年轻妇女 IVF/ICS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制性卵巢刺激中HCG注射后雌二醇浓度下降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9
15
作者 梁晓燕 马文红 杨刚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30-534,共5页
【目的】探讨控制性超排卵(COH)过程中HCG注射后雌二醇(E2)及其它激素浓度的变化,并分析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研究74例行COH的不孕患者,采外周静脉血检测患者基础性激素水平、启动日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和E2以... 【目的】探讨控制性超排卵(COH)过程中HCG注射后雌二醇(E2)及其它激素浓度的变化,并分析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研究74例行COH的不孕患者,采外周静脉血检测患者基础性激素水平、启动日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和E2以及HCG注射日、采卵(OPU)日、移植(ET)日的LH、E2和孕酮(P)浓度。根据妊娠结局分为妊娠组(n=28)与非妊娠组(n=46)。【结果】74例患者HCG注射日、OPU日和ET日的E2[(2380±1177vs.839±446vs.1199±634)pg/mL,P<0.01]、P[(0.50±0.29vs.7±4vs.84±48)ng/mL,P<0.01]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获卵数与HCG日(r=0.602,P<0.01)、OPU日(r=0.545,P<0.01)E2浓度呈正相关。妊娠组与非妊娠组的年龄﹑基础性激素水平﹑获卵数﹑受精数﹑移植胚胎数以及HCG注射日﹑OPU日和ET日的LH﹑E2和P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组HCG日、OPU日和ET日的E2[(2400±1116vs.909±492vs.1263±662)pg/mL,P<0.01]、P[(0.5±0.4vs.6±3vs.79±38)ng/mL,P<0.01]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非妊娠组HCG日、OPU日和ET日的E2[(2369±1225vs.797±466vs.1161±621)pg/mL,P<0.01]、P[(0.52±0.28vs7±4vs87±51)ng/mL,P<0.01]之间浓度差异同样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OH中,E2浓度在HCG注射后显著下降,采卵日E2浓度明显低于HCG日及ET日(P<0.01),采卵后开始上升;E2浓度的下降对妊娠结局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二醇 孕酮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 妊娠率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咪唑立宾治疗药物监测在肾移植术后患者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7
16
作者 陈攀 傅茜 +5 位作者 黄秋玲 李军 陈杰 陈孝 王长希 李晶洁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896-899,共4页
咪唑立宾(mizoribine,MZR)作为口服免疫抑制剂,在临床上用于预防肾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发生。MZR的生物利用度个体差异大,因此需要个体化给药。但相对其他免疫抑制剂,MZR的治疗药物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TDM)工作在我国开展... 咪唑立宾(mizoribine,MZR)作为口服免疫抑制剂,在临床上用于预防肾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发生。MZR的生物利用度个体差异大,因此需要个体化给药。但相对其他免疫抑制剂,MZR的治疗药物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TDM)工作在我国开展相对滞后。目前国内外尚未见针对MZR的TDM的综述报道。该文首先分析MZR的药动学特征,然后针对MZR的检测方法、监测指标与治疗窗选择予以总结和建议,最后评价目前的MZR基因多态性与群体药动学研究。该文可为后续在肾移植术后患者中开展MZR的TDM工作提供方案制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咪唑立宾 治疗药物监测 肾移植 药动学 基因多态性 群体药动学 免疫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DF9和BMP15在未刺激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组织中的异常表达 被引量:5
17
作者 魏莉娜 李俐琳 +2 位作者 方丛 黄睿 梁晓燕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4-60,共7页
【目的】检测未经过促排卵刺激的PCOS患者和正常排卵妇女卵巢组织中GDF9和BMP15的蛋白表达水平以及比较两组之间的表达差异。【方法】收集未经过卵巢刺激的PCOS患者(PCOS组)和正常排卵妇女(对照组)的卵巢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 【目的】检测未经过促排卵刺激的PCOS患者和正常排卵妇女卵巢组织中GDF9和BMP15的蛋白表达水平以及比较两组之间的表达差异。【方法】收集未经过卵巢刺激的PCOS患者(PCOS组)和正常排卵妇女(对照组)的卵巢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检测卵母细胞和颗粒细胞中GDF9和BMP15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GDF9和BMP15蛋白在未刺激卵母细胞和颗粒细胞中均有表达,并且呈现阶段依赖性。GDF9蛋白在PCOS早期卵泡卵母细胞和颗粒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并且表达滞后(P<0.05),BMP15蛋白在PCOS早期卵泡的颗粒细胞中也存在表达水平降低和滞后现象(P<0.05),但是在PCOS卵母细胞中的表达与对照组没有差异(P>0.05)。【结论】GDF9和BMP15蛋白在未刺激卵母细胞和颗粒细胞中均呈现阶段依赖性表达;两种因子在PCOS早期卵泡阶段存在表达水平降低并且滞后现象,提示可能与PCOS卵泡发育紊乱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分化因子9 骨形成蛋白15 多囊卵巢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肥胖引起的线粒体功能及抗氧化异常促进小鼠卵母细胞排卵后老化 被引量:10
18
作者 李俐琳 任姿 +1 位作者 曾海涛 方丛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841-1846,共6页
目的:探讨肥胖对小鼠卵母细胞体内老化、体外受精和胚胎发育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分别获取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注射后14 h、18 h和22 h的卵母细胞-卵丘颗粒细胞复合体,进行体外受精胚胎培养,采用Hoechst 33342和碘化丙啶双染检测... 目的:探讨肥胖对小鼠卵母细胞体内老化、体外受精和胚胎发育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分别获取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注射后14 h、18 h和22 h的卵母细胞-卵丘颗粒细胞复合体,进行体外受精胚胎培养,采用Hoechst 33342和碘化丙啶双染检测卵丘颗粒细胞的凋亡率,JC-1和DCFH-DA分别检测卵母细胞中线粒体膜电位(MMP)和活性氧类(ROS)水平,并检测卵母细胞中ATP和谷胱甘肽(GSH)水平。结果:刚排卵时肥胖小鼠卵母细胞GSH低于对照组(P<0.05),囊胚形成率、ATP、ROS和卵丘颗粒细胞凋亡率两组无显著差别(P>0.05);HCG注射后18 h,肥胖小鼠卵母细胞中ATP含量及囊胚细胞数目开始明显减少并低于对照组(P<0.05),而卵母细胞中ROS水平和卵丘颗粒细胞凋亡率则开始升高并高于对照组(P<0.05);HCG注射后22 h,肥胖小鼠卵母细胞MMP和体外受精囊胚形成率显著下降(P<0.05),并且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肥胖促进排卵后卵母细胞的老化,氧自由基对卵母细胞的损伤可能是引起母源老化不孕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卵母细胞 线粒体 活性氧类 谷胱甘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桥蛋白调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抑制宫腔粘连内膜纤维化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满超 彭金涛 +4 位作者 史亚男 曾海涛 曾智 孙德娟 郭映纯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897-902,共6页
目的:探究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在抑制小鼠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s,IUA)后纤维化中的作用。方法:分离培养C57 BL/6小鼠和OPN^(-/-)C57 BL/6小鼠的原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 目的:探究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在抑制小鼠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s,IUA)后纤维化中的作用。方法:分离培养C57 BL/6小鼠和OPN^(-/-)C57 BL/6小鼠的原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分离的细胞表面抗原。将30只雌性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OPN^(-/-)MSCs组、MSCs组、溶剂组,每组6只。造模1周后,将MSCs、OPN^(-/-)MSCs分别注射至小鼠左右宫角;治疗结束2周后,二维超声诊断小鼠子宫形态,HE染色和Masson染色检测子宫组织内膜形态变化及纤维化情况,免疫组化染色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Ⅰ型胶原α1(typeⅠcollagenα1,COL1A1)、Ⅲ型胶原α1(typeⅢcollagenα1,COL3A1)蛋白表达。结果:成功分离并培养得到MSCs与OPN^(-/-)MSCs细胞,且在2组细胞中均检测到CD29、CD44和CD90呈阳性表达,CD34呈阴性表达。与模型组比较,OPN^(-/-)MSCs组和MSCs组子宫形态病变得到改善,腺体数目不同程度增多,纤维化面积有所减少,α-SMA表达明显下降(P=0.000),子宫组织中TGF-β1、VEGF、COL1A1及COL3A1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均P=0.000)。与OPN^(-/-)MSCs组比较,MSCs组子宫形态改善更为明显,腺体数目增多,而纤维化面积减少,α-SMA表达明显下降(P=0.000),子宫组织中TGF-β1、VEGF、COL1A1及COL3A1蛋白表达水平也明显下降(均P=0.000)。结论:MSCs比OPN^(-/-)MSCs注射宫腔粘连小鼠后抑制宫腔粘连内膜纤维化的作用更明显,表明OPN具有调控MSCs抑制小鼠宫腔粘连内膜纤维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腔粘连 纤维化 骨桥蛋白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丘细胞生长分化因子9 mRNA和骨形态蛋白15 mRNA水平非侵入性评估卵子发育潜能 被引量:4
20
作者 魏莉娜 李俐琳 +3 位作者 方丛 黄睿 李轶 梁晓燕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609-613,共5页
目的:探讨卵丘细胞中生长分化因子9(GDF9)mRNA和骨形态蛋白15(BMP15)mRNA的表达水平进行非侵入性评估卵子发育潜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52例行卵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助孕治疗的女性患者的卵丘细胞,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卵丘... 目的:探讨卵丘细胞中生长分化因子9(GDF9)mRNA和骨形态蛋白15(BMP15)mRNA的表达水平进行非侵入性评估卵子发育潜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52例行卵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助孕治疗的女性患者的卵丘细胞,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卵丘细胞中GDF9mRNA、BMP15 mRNA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卵子成熟率、受精率和卵裂率的相关性;同时,将患者按照受精情况、有无优质胚胎和有无临床妊娠进行分组,比较不同组间GDF9 mRNA、BMP15mRNA的表达差异。结果:GDF9 mRNA、BMP15 mRNA表达水平与卵子成熟率、正常受精率、卵裂率均呈显著正相关(P<0.001)。GDF9 mRNA、BMP15 mRNA的表达水平在正常受精组显著高于异常受精组(P<0.05),在优质胚胎组显著高于非优质胚胎组(P<0.01),在临床妊娠组也显著高于未妊娠组(P<0.01)。结论:卵丘细胞中GDF9 mRNA和BMP15 mRNA水平与卵子发育潜能有关,可能成为胚胎选择新的分子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源性因子 生长分化因子9 骨形态蛋白15 卵子发育潜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