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老年起病克罗恩病患者的临床特征
- 1
-
-
作者
林珏
郅敏
张敏
-
机构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消化内科//广东省结直肠盆底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人体微生态与老年慢性疾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出处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51-659,共9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2270544)。
-
文摘
【目的】老年起病克罗恩病(EOCD)的发病率和疾病负担逐年升高,但既往研究有限。本研究分析老年起病克罗恩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并与非老年起病CD患者进行比较,为老年起病CD患者的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单中心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设计,纳入2011年7月至2020年7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确诊的克罗恩病患者。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1∶3)去除两组间混杂效应,通过多维度比较揭示老年起病组(≥60岁,n=17)与非老年起病组(18~59岁,n=51)在疾病表型、合并症谱、治疗应答与预后及医疗资源消耗等方面的特征差异。【结果】老年起病组患者初诊时以L3型(70.6%)和B1型(58.8%)和轻度活动(76.5%)为主,无上消化道受累。与非老年起病组比较,老年起病组患者诊断延迟时间更长(21.9 vs.14.8个月,P=0.019),肛周病变率更低(11.8%vs.54.9%,P=0.002),但合并高血压(23.5%vs.0%)和慢性肾病(11.8%vs.2.0%)及恶性肿瘤病史(17.6%vs.0%)更高。两组患者平均随访72.0±33.7个月。在随访病程中,老年起病组患者腹痛(35.3%vs.17.6%)、腹胀(11.8%vs.3.9%)、体质量下降(11.8%vs.3.9%)的比例更高,用药调整间隔时间更长(33.56±33.91 vs.21.41±30.12)个月,年均住院次数更多(1.12 vs.0.22)次。【结论】老年起病CD患者以疾病轻度活动为主,合并上消化道受累、肛周病变等预后不良危险因素更少,因此疾病表型相对稳定。但老年起病CD诊断显著延迟,基础疾病更多,症状控制欠佳,医疗资源消耗风险突出。研究结果提示需提高临床医师对老年起病CD的诊断意识,以及采取多学科合作的综合管理模式。
-
关键词
克罗恩病
老年起病
临床特征
诊断延迟
预后
-
Keywords
Crohn’s disease
elderly-onset
clinical characteristic
diagnostic delay
prognosis
-
分类号
R574
[医药卫生—消化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