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肾骨外尤文肉瘤CT影像表现一例
1
作者 关依霖 王静 +1 位作者 龚佳英 孟晓春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23-1424,共2页
病例资料患者,女,35岁,急性病程,因右侧腹痛30 h入院。入院查体:右侧中上腹可触及质韧包块,边界不清,不能推动。腹软,按压疼痛,有反跳痛。右肾区叩击痛。腹部CT示:右肾实质不规则形肿物,考虑恶性肿瘤性病变合并出血可能,累及肾周筋膜,... 病例资料患者,女,35岁,急性病程,因右侧腹痛30 h入院。入院查体:右侧中上腹可触及质韧包块,边界不清,不能推动。腹软,按压疼痛,有反跳痛。右肾区叩击痛。腹部CT示:右肾实质不规则形肿物,考虑恶性肿瘤性病变合并出血可能,累及肾周筋膜,病灶侵犯右肾静脉、下腔静脉,内见癌栓(图1)。入院后在全麻下行右肾肿瘤根治性切除术。术后病理:肿瘤切面呈灰红、灰黄色,部分质中、部分稍软,镜下见小圆形或卵圆形瘤细胞紧密成片或小叶状分布,小叶间为宽窄不等的纤维结缔组织间隔,胞质少,核仁不明显,核分裂像易见,肿瘤内间质血管丰富(图2)。免疫组化:Vimentin(+),CK(-),Desmin(-),CD99(+),S-100(-),CD34(-),CgA(-),CD56(+),WT1(-),NSE部分(+),CyclinD1(+),SyN(+),Bcl-2(+),MyoD1(-),Fli-1(+),Ki-67约40%肿瘤细胞(+)。基因检测结果:检测到EWSR1基因重排。病理诊断:结合HE形态、免疫组化及基因检测结果,符合骨外尤文肉瘤。患者术后接受新辅助化疗,目前仍在随访复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肉瘤 Ewing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DWI结合标准T2WI判断直肠癌局部复发 被引量:10
2
作者 曹务腾 练延帮 +3 位作者 龚佳英 李文儒 邱建平 周智洋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16-419,共4页
目的评价MR DWI结合标准T2WI判断直肠癌局部复发的价值。方法对325例直肠癌患者术后随访期间均行MR轴位、冠状位、矢状位T2W和轴位DWI(b=0、1000s/mm2);其中89例存在盆腔异常表现,2名医师(观察者1、2)分别采用两种方法(T2WI、DWI+T2WI)... 目的评价MR DWI结合标准T2WI判断直肠癌局部复发的价值。方法对325例直肠癌患者术后随访期间均行MR轴位、冠状位、矢状位T2W和轴位DWI(b=0、1000s/mm2);其中89例存在盆腔异常表现,2名医师(观察者1、2)分别采用两种方法(T2WI、DWI+T2WI)进行阅片,探讨DWI+T2WI对直肠癌局部复发的诊断效能。结果 89例盆腔局部异常表现患者中,32.58%(29/89)为直肠癌局部复发。2名医师单独采用T2WI判断局部复发的准确率分别为85.39%(76/89)、80.90%(72/89);采用DWI+T2WI的准确率分别达91.01%(81/89)、87.64%(78/89)。DWI+T2WI的ROC曲线下面积均高于T2WI(观察者1:0.907vs 0.856;观察者2:0.882vs 0.823)。采用T2WI时,2名阅片者的一致性良好(Kappa=0.674);采用DWI+T2WI时,一致性非常好(Kappa=0.831)。结论标准T2WI诊断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的准确率较高,结合DWI可进一步提高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磁共振成像 直肠肿瘤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直肠超声术前评估直肠癌累及直肠系膜筋膜 被引量:9
3
作者 刘小银 刘广健 +10 位作者 周智洋 孟晓春 文艳玲 余俊丽 陈瑶 程文捷 覃斯 曹飞 张文静 蒋清凌 王仪敏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357-1361,共5页
目的探讨经直肠超声(ERUS)术前评估直肠癌累及直肠系膜筋膜(MRF)的价值。方法 44例直肠癌患者术前均接受ERUS检查,其中18例接受新辅助放化疗,26例未接受;所有患者于接受ERUS检查后1周内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手术(TME)。以术后病理诊断环周切... 目的探讨经直肠超声(ERUS)术前评估直肠癌累及直肠系膜筋膜(MRF)的价值。方法 44例直肠癌患者术前均接受ERUS检查,其中18例接受新辅助放化疗,26例未接受;所有患者于接受ERUS检查后1周内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手术(TME)。以术后病理诊断环周切缘(CRM)的结果为金标准,判断ERUS术前评估直肠癌累及MRF的诊断效能。结果 44例患者中,术后病理诊断T1期2例,T2期17例,T3期25例;CRM阳性2例,CRM阴性42例。低位直肠癌16例,中位直肠癌28例。肿瘤位于前壁和前侧壁26例,后壁和后侧壁13例,累及肠壁全周5例。ERUS对术前接受和未接受新辅助放化疗的患者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3.33%(15/18)和92.31%(24/26);肿物位于前壁和前侧壁时,诊断准确率为80.77%(21/26),而肿物位于后壁和后侧壁时为100%(13/13);对于低位和中位直肠癌,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5.00%(12/16)和96.43%(27/28);总准确率为88.64%(39/44)。结论 ERUS是术前评估直肠癌是否累及MRF的有效辅助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经直肠 直肠肿瘤 直肠系膜筋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发未服药重性抑郁症患者静息态脑镜像同伦功能连接的差异 被引量:9
4
作者 刘艳丽 魏新华 +3 位作者 王海林 吴可通 胡键浠 徐向东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91-194,共4页
目的探讨首发未服药重性抑郁症(MDD)患者大脑镜像脑区的功能连接的差异性。方法对27例临床诊断为MDD且为首发未用药的患者(MDD组)和21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常规MRI及静息态功能成像(rs-fMRI),对rsfMRI数据采用镜像同伦连接(VMHC)分析... 目的探讨首发未服药重性抑郁症(MDD)患者大脑镜像脑区的功能连接的差异性。方法对27例临床诊断为MDD且为首发未用药的患者(MDD组)和21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常规MRI及静息态功能成像(rs-fMRI),对rsfMRI数据采用镜像同伦连接(VMHC)分析方法,并对两组被试差异脑区的VMHC值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MDD组患者的双侧额上回、后扣带回、舌回的VMHC值增加,上述差异脑区VMHC值与HAMD评分无显著相关性。结论首发未服药MDD患者静息状态下多个大脑半球镜像脑区之间功能连接增加,可能为理解MDD的病理生理机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磁共振成像 镜像同伦连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气灌肠MR结肠成像检测结、直肠息肉及癌 被引量:5
5
作者 罗明月 严福华 +5 位作者 沈继章 姚礼庆 周康荣 张国鹏 卢虹冰 Jerome Z.Liang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246-2249,共4页
目的评价空气灌肠三维Fourier变换快速扰相梯度回波(FSPGR)序列MR结肠成像检测结直肠息肉及癌的灵敏度。方法对30例因便血、大便隐血试验阳性或大便习惯改变而拟接受光学结肠镜检查者进行空气灌肠三维Fourier变换FSPGR序列MR结肠成像... 目的评价空气灌肠三维Fourier变换快速扰相梯度回波(FSPGR)序列MR结肠成像检测结直肠息肉及癌的灵敏度。方法对30例因便血、大便隐血试验阳性或大便习惯改变而拟接受光学结肠镜检查者进行空气灌肠三维Fourier变换FSPGR序列MR结肠成像及光学结肠镜检查。以光学结肠镜及组织病理学检查为标准,按息肉及癌的大小统计分析MR结肠成像检测结直肠息肉及癌的灵敏度。结果光学结肠镜共检出76枚结直肠息肉及癌,其中1-5 mm息肉11枚、6-9 mm息肉29枚、≥10 mm息肉及癌36枚。MR结肠成像对1-5 mm息肉、6-9 mm息肉、≥10 mm息肉及癌、≥6 mm息肉及癌的检测灵敏度分别为9.09%、75.86%、100%及89.23%,总体检测灵敏度为77.63%。结论空气灌肠三维Fourier变换FSPGR序列MR结肠成像对1-5 mm结直肠息肉检测灵敏度低,但对≥6 mm息肉及癌的检测灵敏度较高,并能够检出全部≥10 mm的息肉及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 直肠 息肉 肿瘤 磁共振成像 结肠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肠癌环周浸润对MRI-T分期诊断价值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曹务腾 周智洋 +3 位作者 练延帮 龚佳英 熊斐 刘得超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4年第9期638-641,共4页
目的:探讨MRI结合肿瘤侵犯肠壁周径程度在直肠癌T分期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79例直肠癌患者,分别以常规分期、常规分期结合肿瘤侵犯肠周径程度两种方法进行T分期。后者针对低场强MRI鉴别T2期和T3期患者困难时,结合肿瘤侵犯肠壁... 目的:探讨MRI结合肿瘤侵犯肠壁周径程度在直肠癌T分期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79例直肠癌患者,分别以常规分期、常规分期结合肿瘤侵犯肠周径程度两种方法进行T分期。后者针对低场强MRI鉴别T2期和T3期患者困难时,结合肿瘤侵犯肠壁周径(以肿瘤侵犯肠壁1/2周径为界:<1/2周径为T2期,≥1/2周径为T3期)进行分期。以术后病理T分期为对照,分析两种方法在评估直肠癌T分期中的应用价值。结果:结合环周径分期和常规分期预测病理T分期的Kappa值分别为0.688和0.331(P<0.05)。结合环周径分期对直肠癌≤T2期和T3/T4期的诊断参数均优于常规分期方法,前者AUC(ROC曲线下面积)值高于后者(0.905 vs 0.662,P<0.05)。结论:常规分期结合肿瘤侵犯肠壁周径程度可提高T分期的准确度,尤其是提高T2期和T3期的鉴别,从而为直肠癌多学科诊疗团队(MDT)提供有效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猪体外胰蛋白酶消化关节软骨的7.0T磁共振T2弛豫时间图与量化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周智洋 单鸿 +6 位作者 邹学农 Steffen Ringgaard 邹立津 李海声 谢学斌 Hans StФdkilde-JФrgensen Cody Bünger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55-358,共4页
目的应用超高场7.0T磁共振T2加权成像技术、弛豫时间图和量化分析的方法评价体外胰蛋白酶消化与未消化家猪髌骨软骨T2弛豫时间的改变。方法选择10头家猪,各取左、右侧髌骨。左侧髌骨10个为实验组,右侧髌骨10个为对照组,分别浸泡于含有... 目的应用超高场7.0T磁共振T2加权成像技术、弛豫时间图和量化分析的方法评价体外胰蛋白酶消化与未消化家猪髌骨软骨T2弛豫时间的改变。方法选择10头家猪,各取左、右侧髌骨。左侧髌骨10个为实验组,右侧髌骨10个为对照组,分别浸泡于含有胰蛋白酶的PBS溶液及PBS中,4h后取出。利用7.0T磁共振机,分别采用多回波SE序列进行扫描,获得离体家猪髌骨关节软骨的T2加权图像。用自行编制的软件重构T2弛豫时间图,人工标注感兴趣区,分层定量测定关节软骨的T2值。结果经酶诱导消化的离体家猪髌骨关节软骨T2W成像清晰,呈分层状表现,对比度好,无异常伪影。对照组与实验组关节软骨T2WI关节软骨未见局部信号异常改变。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软骨全层、表层、中间层T2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者的深层与钙化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胰蛋白酶诱导消化可引起退变软骨T2弛豫时间改变,在软骨的表层及中间层变化明显,提示T2弛豫时间是较敏感、特异的检测指标,可进一步应用于关节软骨退变的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胰蛋白酶 消化 软骨 关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低管电流三维自适应迭代剂量降低重建CT猪结肠成像质量与辐射剂量 被引量:4
8
作者 沈合松 梁丹 +6 位作者 罗明月 段侪杰 Wen-li Cai 朱珊珊 邱建平 李文儒 Jerome Z Liang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2-126,共5页
目的探讨超低管电流三维自适应迭代剂量降低(AIDR3D)重建CT猪结肠成像的图像质量与辐射剂量。方法制作10段猪结肠息肉模型,每段猪结肠黏膜设有30枚直径1-15mm的结节样模拟息肉。对所有模型均采用640层CT机进行扫描,管电压120kVp,电流... 目的探讨超低管电流三维自适应迭代剂量降低(AIDR3D)重建CT猪结肠成像的图像质量与辐射剂量。方法制作10段猪结肠息肉模型,每段猪结肠黏膜设有30枚直径1-15mm的结节样模拟息肉。对所有模型均采用640层CT机进行扫描,管电压120kVp,电流剂量分别为10、20、30、40、50mAs。并获得滤波反投影(FBP)和AIDR3D重建图像,不同管电流及重建方法组合10组数据:A组(10mA,FBP)、B组(10mAs,AIDR3D)、C组(20 mAs,FBP)、D组(20mAs,AIDR3D)、E组(30mAs,FBP)、F组(30mAs,AIDR3D)、G组(40mAs,FBP)、H组(40mAs,AIDR3D)、I组(50mAs,FBP)、J组(50mAs,AIDR3D)。测算图像的噪声、SNR及CNR作为定量指标,并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定性评分。以有效辐射剂量为指标比较各组图像的辐射剂量。结果相同管电流条件下,AIDR3D图像的噪声低于FBP图像,SNC及CNR均高于FBP图像(P均〈0.05)。D组与I组图像的噪声(P=0.052)、SNR(P=0.129)及CNR(P=0.05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B组图像的噪声(P=0.002)高于I组,SNR及CNR均低于I组(P均〈0.001)。相同管电流条件下,AIDR3D图像的质量评分高于FBP图像(P均〈0.05)。D组与I组的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1)。B组的图像质量评分低于I组(P〈0.001)。与I组(50 mAs,FBP)比较,D组(20 mAs,AIDR3D)的有效辐射剂量降低了59.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低管电流(20 mAs)扫描结合AIDR3D重建的猪结肠CT图像质量可媲美常规低管电流(50 mAs)扫描结合FBP重建的图像质量,并有效减低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流 CT结肠成像 三维自适应迭代剂量降低 图像质量 辐射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钆剂胶囊磁共振结肠传输试验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熊斐 王馨华 +4 位作者 邱建平 郅敏 谌黄威 朱攀 周智洋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8年第7期512-517,共6页
目的针对传统X线结肠传输试验临床应用的局限性,提出应用新型钆剂胶囊的磁共振结肠传输试验方法,用于非侵入性、无辐射检查评估、半定量分析消化道各节段传输功能。材料与方法选择无急慢性胃肠功能紊乱症状的健康志愿者20名及慢传输型... 目的针对传统X线结肠传输试验临床应用的局限性,提出应用新型钆剂胶囊的磁共振结肠传输试验方法,用于非侵入性、无辐射检查评估、半定量分析消化道各节段传输功能。材料与方法选择无急慢性胃肠功能紊乱症状的健康志愿者20名及慢传输型便秘患者5例,每名受试者吞服五枚钆剂/0.9%生理盐水胶囊(浓度比为1∶10)。应用1.5 T高场强磁共振扫描仪对摄入的胶囊进行扫描,采集序列选择肝脏快速容积采集(liver acceleration volume acquisition,LAVA)脉冲序列,自吞服后分时间段采集图像后对胶囊进行分析定位直至胶囊完全排空。结果 20名健康志愿者(平均年龄33岁)及5例慢传输型便秘患者(平均年龄34岁),均按照实验设计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检查,无明显不适。MRI结肠传输试验能达到预期检查目的,所有健康志愿者平均结肠传输时间为(32.3±18.9)h,慢传输型便秘患者平均结肠传输时间为(64.8±9.6)h,慢传输型便秘患者的结肠传输时间明显长于健康对照组。T1WI是显示胶囊的最佳序列。结论 MRI结肠传输试验可准确完整复制X线传输试验的结果,在此基础上还具有无辐射的优势,获得图像资料丰富,可清晰显示结肠形态并定位及半定量标记物,更准确发现残留标记物的数量及位置,在未来可作为结肠动力学的动态功能评估应用于临床常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转运时间 不透射线标记物 磁共振成像 结肠动力学 钆剂胶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肠系膜钙化性纤维性肿瘤1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曹务腾 周智洋 +1 位作者 黄艳 邱建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730-1730,共1页
患者女,37岁,因"下腹部隐痛不适3月余"入院。体检:右上腹可扪及质硬包块,压痛不明显,移动性可,边界清。全腹盆腔CT:平扫见肠系膜内多处病灶,大者位于右上腹(图1A),呈混杂密度肿块,其内弥漫分布点片状钙化影;增强扫描软组织部分不... 患者女,37岁,因"下腹部隐痛不适3月余"入院。体检:右上腹可扪及质硬包块,压痛不明显,移动性可,边界清。全腹盆腔CT:平扫见肠系膜内多处病灶,大者位于右上腹(图1A),呈混杂密度肿块,其内弥漫分布点片状钙化影;增强扫描软组织部分不均匀显著强化,病灶周围血管未见明显受侵征象;腹腔、肠系膜、腹膜后多发淋巴结影;CT三维重建示病灶散在分布于腹腔(图1B);考虑肠系膜恶性肿瘤。术中见小肠系膜内肿块,约20 cm×19 cm×18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化性纤维性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肠系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肠异位胰腺高分化腺癌1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曹务腾 龚佳英 +3 位作者 王馨华 娄晓盈 刘海玲 周智洋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120-1120,共1页
患者男,68岁,因"外院体检肠镜发现直肠肿物"入院。CT:S2~S5前方见囊状病灶约4cm×4cm×3cm,平扫呈低密度,增强后明显强化,并见分隔征象(图1A)。MRI:距肛缘约8cm处直肠右后壁见囊性分隔样肿块,以宽基底与直肠相连,平扫呈... 患者男,68岁,因"外院体检肠镜发现直肠肿物"入院。CT:S2~S5前方见囊状病灶约4cm×4cm×3cm,平扫呈低密度,增强后明显强化,并见分隔征象(图1A)。MRI:距肛缘约8cm处直肠右后壁见囊性分隔样肿块,以宽基底与直肠相连,平扫呈稍长T1长T2信号,DWI未见高信号;病变浸润肠壁全层,病变处直肠系膜筋膜间隙清晰,未见肿大淋巴结(图1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 异位胰腺 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比直肠印戒细胞癌与腺癌:探讨磁共振成像识别直肠印戒细胞癌的可行性
12
作者 曹务腾 王馨华 +6 位作者 龚佳英 李芳倩 李志 孟晓春 刘得超 周杰 周智洋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7年第8期583-587,共5页
目的与直肠腺癌(adenocarcinoma,AC)相比,探讨原发性直肠印戒细胞癌(signet ring cell carcinoma,SRCC)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特征。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8例直肠印戒细胞癌及31例直肠腺癌(非印戒... 目的与直肠腺癌(adenocarcinoma,AC)相比,探讨原发性直肠印戒细胞癌(signet ring cell carcinoma,SRCC)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特征。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8例直肠印戒细胞癌及31例直肠腺癌(非印戒细胞癌、非黏液腺癌)患者的首诊直肠MR资料。比较其TNM分期、T2WI序列肿瘤信号以及肿瘤基本影像学特点。结果 28例直肠SRCC中,肿瘤纵径平均49.33 mm,突破直肠固有肌层平均4.03 mm,肿瘤下缘距肛缘平均58.44 mm。SRCC出现远处转移率25.0%(7/28),10.7%(3/28)出现腹膜转移。SRCC环周浸润>1/2周比率高于AC(92.9%vs 61.3%,P=0.004),T2WI序列SRCC肿瘤/脂肪、肿瘤/肌肉、肿瘤/尿液信号比均高于AC。两类组织学肿瘤的肠壁横向最大厚度、纵径最大累及范围及肿瘤下缘至肛缘距离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肿瘤突破直肠固有肌层外距离方面,AC高于SRCC(6.03 mm vs 4.03 mm,P=0.044)。结论与腺癌相比,直肠印戒细胞癌浸润肠壁常大于1/2周径,但突破肌层距离相对局限,其MR T2WI信号高于腺癌,因此MR征象可在一定程度上鉴别SRCC与AC,从而为直肠癌多学科诊疗团队提供影像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印戒细胞癌 腺癌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全身扩散加权成像技术在肿瘤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6
13
作者 龚佳英 周智洋 +7 位作者 邓艳红 康亮 曹务腾 练延帮 邱建平 熊斐 李文儒 李雯莉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3年第6期420-425,共6页
目的探讨MR背景抑制全身扩散加权成像(WB-DWI)在全身肿瘤原发灶及远处转移灶显示、疗效评估以及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使用美国GE Optimal 360型1.5 T光纤MR扫描仪,信号采集使用磁体内置BODY线圈,采用反转恢复回波平面扩散序... 目的探讨MR背景抑制全身扩散加权成像(WB-DWI)在全身肿瘤原发灶及远处转移灶显示、疗效评估以及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使用美国GE Optimal 360型1.5 T光纤MR扫描仪,信号采集使用磁体内置BODY线圈,采用反转恢复回波平面扩散序列(STIR-DWI-EPI),对7名健康志愿者及70例临床确诊为恶性肿瘤或临床疑似肿瘤患者行WB-DWI检查,同时采集全身轴面DWI和与其同层对应的ADC图,应用AW 4.5 Functool DWI后处理软件,经三维最大密度投影重建及黑白反转后形成全身"类-PET-MRI"图像。对所有WB-DWI影像与常规MRI影像表现比较分析。结果 7名健康志愿者及70例患者均获得高质量的WB-DWI图像,原发灶及转移灶在DWI图像上均呈高信号,ADC图为低信号,健康志愿者均未发现恶性病变。70例患者中,30例为新辅助治疗前或术前行WB-DWI检查明确原发灶或评价远处转移情况,其中12例检出转移灶;11例为评价新辅助治疗后局部病灶及远处转移灶疗效情况,病灶或转移灶较前缩小、增大、无明显变化例数分别为6例、3例、2例,1例甚至达到临床缓解,即在常规MRI检查及WB-DWI影像上未见异常强化灶及异常高信号影;28例为手术综合治疗后随访,其中16例未见局部复发及其他脏器转移,5例肿瘤局部复发,7例检出远处其他脏器转移;1例大量腹水查因患者经检查后发现右侧大腿肌群间异常高信号,病理证实为血管瘤。结论类-PET-MRI技术对发现全身恶性肿瘤患者的原发灶及远处转移灶非常敏感,能更早、更准确地对肿瘤的诊断、分期、预后和综合疗效评估提供指导意义。与PET-CT相比,类-PET-MRI技术无辐射、无需注射对比剂、检查方便快捷、经济,更适合于肿瘤患者治疗前后的疗效评估和随访,同时也适合健康人群肿瘤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弥散 肿瘤 肿瘤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结肠克罗恩病并发肛瘘的CT小肠造影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刘得超 林杨皓 +3 位作者 曹务腾 RUJAN Malla 孟晓春 周智洋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014-1018,共5页
目的采用CT小肠造影(CTE)探讨克罗恩病回结肠病变与是否伴发肛瘘之间的关系。方法连续收集在本院确诊为克罗恩病回结肠病变活动期且接受CTE及肛管MRI的患者28例,其中肛瘘组16例、无肛瘘组12例,计算患者回盲部及结直肠病变的数目、最大... 目的采用CT小肠造影(CTE)探讨克罗恩病回结肠病变与是否伴发肛瘘之间的关系。方法连续收集在本院确诊为克罗恩病回结肠病变活动期且接受CTE及肛管MRI的患者28例,其中肛瘘组16例、无肛瘘组12例,计算患者回盲部及结直肠病变的数目、最大病变的长度及相邻病变间的最小距离,并通过秩和检验分析2组间是否具有差异。结果28例患者中,肛瘘组87.50%(14/16)累及左半结肠或直肠,无肛瘘组50.00%(6/12)累及左半结肠或直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35,P<0.05);肛瘘组回结肠克罗恩病的平均病变数目为3.06个,非肛瘘组为2.91个,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肛瘘组最大病变长度为(12.79±8.30)cm,无肛瘘组为(7.04±3.09)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肛瘘组相邻病变间的最小距离为(5.23±2.98)cm,无肛瘘组为(8.44±2.87)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95,P<0.05)。结论克罗恩病是否发生肛瘘与病变位置及相邻病变间的距离有关,而与病变的数目和最大病变长度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OHN病 回结肠病变 肛瘘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服复方聚乙二醇-4000前吞服比沙可啶对简化CT结肠镜肠道清洁准备的作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志远 沈合松 +6 位作者 罗明月 段侪杰 卢虹冰 张国鹏 刘洋 Wen-Li CAI Jerome Z LIANG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77-581,共5页
目的探讨口服复方聚乙二醇-4000前吞服比沙可啶对简化CT结肠镜肠道清洁准备的作用。方法将40例接收CT结肠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均分成试验组、对照组。检查前1天,试验组三餐前口服40%W/V硫酸钡20ml,晚餐后将60%泛影葡胺20ml溶于250ml水并服... 目的探讨口服复方聚乙二醇-4000前吞服比沙可啶对简化CT结肠镜肠道清洁准备的作用。方法将40例接收CT结肠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均分成试验组、对照组。检查前1天,试验组三餐前口服40%W/V硫酸钡20ml,晚餐后将60%泛影葡胺20ml溶于250ml水并服完,口服2L复方聚乙二醇-4000电解质液之前1h吞服10mg比沙可啶肠溶片;对照组不吞服比沙可啶,其余同试验组。统计分析两组结直肠存留肠液评分、存留肠液CT值及存留粪块评分。结果试验组存留肠液平均评分(1.50±0.06)低于对照组(1.78±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试验组、对照组存留肠液平均CT值分别为(729±29)HU、(597±27)HU,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存留粪块评分(1.96±0.11)低于对照组(2.63±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口服复方聚乙二醇-4000前吞服比沙可啶既可增强对肠液的清洁能力,又不影响存留肠液CT值,同时可增强对肠道粪块的清洁能力,较单独口服复方聚乙二醇-4000的肠道清洁效果好,是CT结肠镜前较好的简化肠道准备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筛查 聚乙烯二醇类 比沙可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后验概率的呼吸信号预测 被引量:2
16
作者 周寿军 周智洋 +2 位作者 邱建平 王文辉 尹洪男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13-220,共8页
放疗过程中,采用图像引导、呼吸门控或实时跟踪技术对受呼吸影响较大的胸腹部位肿瘤目标进行治疗时,需要对呼吸条件下目标的运动进行估计。呼吸运动具有不确定性,利用传统数学模型描述其变化规律时,无法有效处理该问题。本研究提出后验... 放疗过程中,采用图像引导、呼吸门控或实时跟踪技术对受呼吸影响较大的胸腹部位肿瘤目标进行治疗时,需要对呼吸条件下目标的运动进行估计。呼吸运动具有不确定性,利用传统数学模型描述其变化规律时,无法有效处理该问题。本研究提出后验概率算法进行呼吸运动估计,并利用呼吸状态判别技术有效控制跟踪过程,以解决呼吸的非线性逼近和基线漂移等问题。实验通过对11例患者的呼吸运动进行预测,证实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在应对信号变化和延时等方面,后验概率估计与传统算法的比较,也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治疗 呼吸预测 肿瘤跟踪 概率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肛周子宫内膜异位误诊为肛瘘一例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玲 魏凯凯 +1 位作者 熊斐 周智洋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28-829,共2页
病例资料患者,女,40岁,因反复肛周流脓1周入院。患者1周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肛周红肿疼痛,伴局部皮温升高,皮肤破溃有脓液流出,无明显发热、便血等症状,就诊当地医院,被诊断为“低位复杂性肛瘘”,予行肛周脓肿引流术。本院专科检查:膝胸... 病例资料患者,女,40岁,因反复肛周流脓1周入院。患者1周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肛周红肿疼痛,伴局部皮温升高,皮肤破溃有脓液流出,无明显发热、便血等症状,就诊当地医院,被诊断为“低位复杂性肛瘘”,予行肛周脓肿引流术。本院专科检查:膝胸位,肛门2点及明显直肠肿物,退指指套无明显染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直肠瘘 超声检查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骶椎神经鞘瘤MRI征象与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方汉贞 胡美玉 +3 位作者 潘碧涛 潘希敏 赖英荣 江波 《磁共振成像》 CAS 2019年第1期42-47,共6页
目的探讨骶椎神经鞘瘤的侵犯特点与MRI表现特征。材料与方法观察26例骶椎神经鞘瘤的MRI表现,根据生长部位、侵犯范围及有无囊变、"足突边缘"征,进行分型、分组测量瘤体最大径。比较型间及组间瘤体最大径的差异。对照分析瘤实... 目的探讨骶椎神经鞘瘤的侵犯特点与MRI表现特征。材料与方法观察26例骶椎神经鞘瘤的MRI表现,根据生长部位、侵犯范围及有无囊变、"足突边缘"征,进行分型、分组测量瘤体最大径。比较型间及组间瘤体最大径的差异。对照分析瘤实质T2WI信号、强化效应及HE染色组织学表现。结果 1型4例,2型5例,3型10例,4型7例。骶前软组织肿块出现率高于骶板后(χ2=13.066,P=0.011)。骶椎中线与中线旁骨质破坏各5例、14例。第3型瘤体最大径大于其他型(t=2.655,P=0.014)。8例巨大侵袭性骶椎神经鞘瘤(giant invasive sacral Schwannoma,GTSS)瘤体最大径超过18例非GISS(t=3.027,P=0.006)。"足突边缘"征阳性12例与阴性14例间瘤体最大径差异无显著性(t=1.896,P=0.07)。囊变组12例的瘤体最大径、病程均长于非囊变组14例(t=2.928,P=0.007;t=-2.187,P=0.039)。Ⅰ区呈T2WI稍高信号、明显强化,对应Atoni A区;Ⅱ区呈T2WI高信号、无强化或轻微强化,对应Atoni B区。结论骶椎神经鞘瘤具有偏心性破坏和骶前侵犯特性。T2WI上稍高信号与高信号及其差异性强化是该瘤的MRI表现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鞘瘤 骶骨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相障碍Ⅱ型患者静息态脑功能活动与外周血促炎症细胞因子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付思莹 陈观茂 +7 位作者 陈盼 陈枫 龚佳英 钟辉 贾艳滨 钟舒明 黄力 王颖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730-735,共6页
目的研究双相障碍Ⅱ型患者静息态脑功能活动和外周血促炎症细胞因子浓度改变及其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39例双相障碍Ⅱ型患者和66名健康对照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数据采... 目的研究双相障碍Ⅱ型患者静息态脑功能活动和外周血促炎症细胞因子浓度改变及其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39例双相障碍Ⅱ型患者和66名健康对照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数据采集,采用常规频段(0.01~0.1 Hz)以及slow-5(0.01~0.027 Hz)和slow-4(0.027~0.073 Hz)亚频段低频振荡振幅(amplitude of low frequency fluctuation,ALFF)方法分析数据。检测外周血促炎症细胞因子白介素(interleukin,IL)-6、IL-8和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水平。结果常规频段未发现两组有统计学差异的脑区(P>0.05)。患者组slow-5亚频段的左侧眶额回(延伸到前扣带回)ALFF值较对照组减低(P<0.05)。患者组外周血IL-6[2.6(2.2,2.8)pg/mL vs.2.3(2.1,2.6)pg/mL]、IL-8[11.0(8.1,23.6)pg/mL vs.7.7(6.5,11.1)pg/mL]和TNF-α[21.0(17.4,25.0)pg/mL vs.18.1(16.7,21.8)pg/mL]均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组左侧眶额回(延伸到前扣带回)slow-5亚频段的ALFF值与IL-8(r=-0.326,P=0.043)、TNF-α(r=-0.329,P=0.041)浓度呈负相关。患者组TNF-α浓度与其总病程呈正相关(r=0.330,P=0.041)。结论双相障碍Ⅱ型患者左侧眶额回(延伸至前扣带回)功能破坏,外周血促炎症细胞因子浓度增高,且两者存在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障碍 功能磁共振 眶额回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