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视听觉综合提示训练对改善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功能的作用
被引量:
16
1
作者
徐智勤
栾烁
+3 位作者
朱小霞
高宏宇
王伟铭
陈曦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078-1083,共6页
目的:探讨视听觉综合提示训练对帕金森病患者平衡和步行等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25例(Hoehn-Yahr分期1.5—3期),其中男性15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62.23±10.79)岁。接受1周的住院强化视听觉综合提示训练后,...
目的:探讨视听觉综合提示训练对帕金森病患者平衡和步行等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25例(Hoehn-Yahr分期1.5—3期),其中男性15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62.23±10.79)岁。接受1周的住院强化视听觉综合提示训练后,为患者制定家庭训练处方,指导患者应用该方法家庭训练3个月。训练前、训练1周后、训练3个月后分别进行站立位足底压力测定、Berg平衡量表、起立—行走测试、6min步行试验、统一的帕金森病评定量表评估以及三维步态分析,比较训练前后平衡及步态时空参数的变化。结果:训练1周后及训练3个月后与训练前比较,患者平衡功能、起立—行走测试、6min步行距离、UPDRSⅡ和Ⅲ及跨步长、步速等指标均有显著改善(P<0.05)。训练1周后及训练3个月后与训练前比较,平衡能力分别提高9.21%和14.91%,跨步长分别提高13.41%和26.83%,步行速度分别提高14.86%和28.38%。此外,患者6min步行距离分别提高10.08%和25.89%,起立—行走计时时间分别减少6.63%和14.90%。训练1周后与训练3个月后比较,各指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药物治疗基础上运用视听觉综合提示可显著改善帕金森病患者平衡功能及步行能力,有助于提高患者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运动功能
步态
视觉提示
听觉提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远程缺血后适应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血脑屏障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
4
2
作者
杨世亮
周晓明
+2 位作者
谭帅
黄欣怡
洪华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71-376,共6页
【目的】研究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模型中远程缺血后适应对血脑屏障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将SD大鼠96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单纯缺血再灌注组和远程缺血后适应组。利用线栓法制作大鼠脑IR模型,缺血1.5 h后恢复再通,再灌注...
【目的】研究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模型中远程缺血后适应对血脑屏障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将SD大鼠96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单纯缺血再灌注组和远程缺血后适应组。利用线栓法制作大鼠脑IR模型,缺血1.5 h后恢复再通,再灌注72 h后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染色检测脑梗死体积、梗死侧大脑半球脑组织伊文思蓝(EB)渗出量,再对紧密连接相关蛋白Claudin-5和Occludin的表达水平进行分析。【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单纯缺血再灌注组神经功能评分(9.9±2.0)、脑梗死体积(58.8±1.4)及EB的渗出量(5.7±0.6)均增加(P<0.01),同时Claudin-5和Occludin表达下降(P<0.01);与单纯缺血再灌注组比较,远程缺血后适应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7.5±1.7)降低(P<0.01),脑梗死体积(33±5)减少(P<0.01),EB渗出量(2.7±1.2)减少(P<0.01),相应地Claudin-5和Occludin表达增加(P<0.01)。【结论】远程缺血后适应可以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维持血脑屏障稳定性,可能与增加Claudin-5、Occludin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
远程缺血后适应
血脑屏障
紧密连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脑梗死TOAST各型急性期血压进程与预后差异
被引量:
6
3
作者
尚文锦
周晓明
洪华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60-265,共6页
【目的】研究脑梗死急性期TOAST各型的血压进程和预后差异。【方法】对36名发病24 h内入院的脑梗死患者进行了连续3 d的动态血压监测,期间未使用降压药。大动脉粥样硬化组(LAA)11人,心脏源性栓塞组(CE)3人,小动脉闭塞组(SAO)11人,其它...
【目的】研究脑梗死急性期TOAST各型的血压进程和预后差异。【方法】对36名发病24 h内入院的脑梗死患者进行了连续3 d的动态血压监测,期间未使用降压药。大动脉粥样硬化组(LAA)11人,心脏源性栓塞组(CE)3人,小动脉闭塞组(SAO)11人,其它病因组(SOD)3人,不明原因组(SUD)8人。分析的血压参数包括收缩压、舒张压、脉率、夜间血压下降率,预后包括卒中进展和3个月功能。【结果】脑梗死3 d内,TOAST各型平均收缩压、舒张压、脉率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有差异(P均<0.001)。LAA组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均持续升高,其余组均呈下降趋势。CE组平均收缩压、舒张压最低,平均脉率最高。TOAST各型发病3 d内夜间血压下降率降低,以非杓型为主。夜间发生高血压的百分比较白天高,尤其舒张压,LAA组最明显。LAA组3 d内血压升高者出现卒中进展和3个月功能不良的比例更高,SAO组则相反。【结论】脑梗死急性期TOAST各型的血压进程不同,血压变化对TOAST各型预后影响不同。使用动态血压监测可以协助制定更加合理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TOAST分型
动态血压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视听觉综合提示训练对改善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功能的作用
被引量:
16
1
作者
徐智勤
栾烁
朱小霞
高宏宇
王伟铭
陈曦
机构
中山大学
附属
第一
医院
康复
医学科
广东省第二人民
医院
康复科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康复科
出处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078-1083,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301675)
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13B022000058)
广东省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1055812303)
文摘
目的:探讨视听觉综合提示训练对帕金森病患者平衡和步行等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25例(Hoehn-Yahr分期1.5—3期),其中男性15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62.23±10.79)岁。接受1周的住院强化视听觉综合提示训练后,为患者制定家庭训练处方,指导患者应用该方法家庭训练3个月。训练前、训练1周后、训练3个月后分别进行站立位足底压力测定、Berg平衡量表、起立—行走测试、6min步行试验、统一的帕金森病评定量表评估以及三维步态分析,比较训练前后平衡及步态时空参数的变化。结果:训练1周后及训练3个月后与训练前比较,患者平衡功能、起立—行走测试、6min步行距离、UPDRSⅡ和Ⅲ及跨步长、步速等指标均有显著改善(P<0.05)。训练1周后及训练3个月后与训练前比较,平衡能力分别提高9.21%和14.91%,跨步长分别提高13.41%和26.83%,步行速度分别提高14.86%和28.38%。此外,患者6min步行距离分别提高10.08%和25.89%,起立—行走计时时间分别减少6.63%和14.90%。训练1周后与训练3个月后比较,各指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药物治疗基础上运用视听觉综合提示可显著改善帕金森病患者平衡功能及步行能力,有助于提高患者运动功能。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运动功能
步态
视觉提示
听觉提示
Keywords
Parkinson's disease
motor function
gait
visual cues
auditory cues
分类号
R742.5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R493 [医药卫生—康复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远程缺血后适应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血脑屏障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
4
2
作者
杨世亮
周晓明
谭帅
黄欣怡
洪华
机构
中山大学
附属
第一
医院
神经科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康复科
出处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71-376,共6页
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S2012010008539)
文摘
【目的】研究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模型中远程缺血后适应对血脑屏障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将SD大鼠96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单纯缺血再灌注组和远程缺血后适应组。利用线栓法制作大鼠脑IR模型,缺血1.5 h后恢复再通,再灌注72 h后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染色检测脑梗死体积、梗死侧大脑半球脑组织伊文思蓝(EB)渗出量,再对紧密连接相关蛋白Claudin-5和Occludin的表达水平进行分析。【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单纯缺血再灌注组神经功能评分(9.9±2.0)、脑梗死体积(58.8±1.4)及EB的渗出量(5.7±0.6)均增加(P<0.01),同时Claudin-5和Occludin表达下降(P<0.01);与单纯缺血再灌注组比较,远程缺血后适应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7.5±1.7)降低(P<0.01),脑梗死体积(33±5)减少(P<0.01),EB渗出量(2.7±1.2)减少(P<0.01),相应地Claudin-5和Occludin表达增加(P<0.01)。【结论】远程缺血后适应可以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维持血脑屏障稳定性,可能与增加Claudin-5、Occludin的表达有关。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
远程缺血后适应
血脑屏障
紧密连接
Keywords
cerebral ischemia and reperfusion
remote 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
blood brain barrier
tight junction
分类号
R743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脑梗死TOAST各型急性期血压进程与预后差异
被引量:
6
3
作者
尚文锦
周晓明
洪华
机构
中山大学
附属
第一
医院
神经科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康复科
出处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60-265,共6页
基金
广州市科技局计划项目(2014Y2-00502)
文摘
【目的】研究脑梗死急性期TOAST各型的血压进程和预后差异。【方法】对36名发病24 h内入院的脑梗死患者进行了连续3 d的动态血压监测,期间未使用降压药。大动脉粥样硬化组(LAA)11人,心脏源性栓塞组(CE)3人,小动脉闭塞组(SAO)11人,其它病因组(SOD)3人,不明原因组(SUD)8人。分析的血压参数包括收缩压、舒张压、脉率、夜间血压下降率,预后包括卒中进展和3个月功能。【结果】脑梗死3 d内,TOAST各型平均收缩压、舒张压、脉率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有差异(P均<0.001)。LAA组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均持续升高,其余组均呈下降趋势。CE组平均收缩压、舒张压最低,平均脉率最高。TOAST各型发病3 d内夜间血压下降率降低,以非杓型为主。夜间发生高血压的百分比较白天高,尤其舒张压,LAA组最明显。LAA组3 d内血压升高者出现卒中进展和3个月功能不良的比例更高,SAO组则相反。【结论】脑梗死急性期TOAST各型的血压进程不同,血压变化对TOAST各型预后影响不同。使用动态血压监测可以协助制定更加合理的治疗方案。
关键词
脑梗死
TOAST分型
动态血压
预后
Keywords
ischemic stroke
TOAST classification
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toring
outcome
分类号
R743.3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视听觉综合提示训练对改善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功能的作用
徐智勤
栾烁
朱小霞
高宏宇
王伟铭
陈曦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1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远程缺血后适应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血脑屏障的保护作用
杨世亮
周晓明
谭帅
黄欣怡
洪华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脑梗死TOAST各型急性期血压进程与预后差异
尚文锦
周晓明
洪华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