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厄罗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23
1
作者 彭培建 林忠 +3 位作者 张红雨 肖妹 陈楠 韩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1420-1423,共4页
目的评价厄罗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3例经病理证实的晚期NSCLC患者入组,均为经化疗失败的或不能耐受化疗及不愿接受化疗的。厄罗替尼150mg/次,每天口服1次。采用RECIST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评价疗效,... 目的评价厄罗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3例经病理证实的晚期NSCLC患者入组,均为经化疗失败的或不能耐受化疗及不愿接受化疗的。厄罗替尼150mg/次,每天口服1次。采用RECIST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评价疗效,美国国家癌症研究院(NCI)制定的毒性评价标准评价不良反应。结果23例患者均可评价毒性及疗效。部分缓解(PR)6例,客观缓解率为26.1%(6/23),稳定(SD)10例,疾病控制率为69.6%(16/23),疾病进展(PD)7例。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6.8个月(2.6~10.2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13.1个月(3.5~18.0个月)。不良反应主要是皮疹(78.3%)及腹泻(60.9%),多为Ⅰ~Ⅱ度,Ⅲ度腹泻有1例(4.3%),未出现Ⅳ度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结论厄罗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受体 表皮生长因子 厄罗替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阴道修补和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直肠前突性便秘临床疗效的比较 被引量:17
2
作者 邹劲林 彭培建 莫湘琼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95-997,1002,共4页
目的探讨直肠前突所致出口梗阻型便秘(ODS)患者经直肠下端黏膜环切术(PPH)和经阴道修补加强直肠阴道隔治疗后直肠前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7例直肠前突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A和B组,分别采用经阴道修补和PPH方式修补治疗。比较其疗效和... 目的探讨直肠前突所致出口梗阻型便秘(ODS)患者经直肠下端黏膜环切术(PPH)和经阴道修补加强直肠阴道隔治疗后直肠前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7例直肠前突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A和B组,分别采用经阴道修补和PPH方式修补治疗。比较其疗效和Longos ODS评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评分、需用止痛药次数、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结果 B组1和3个月痊愈加显效率分别为:87.5%和90%优于A组(77.5%和80%,P<0.05),住院费用B组高于A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两组无统计学差异外,上述其余指标B组均优于A组(P<0.05)。结论两种术式均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手术成败关键时彻底消除直肠阴道之间的薄弱区,尽可能加强支持的同时,勿引起直肠和阴道的狭窄。相对于经阴道而言,笔者认为PPH在处理直肠前突引起便秘时更加彻底,疗效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前突 手术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3
作者 马琳 李啸峰 +1 位作者 张红雨 肖妹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2期59-60,共2页
【目的】观察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化疗方案静脉注射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9例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接受吉西他滨/奥沙利铂组成的方案进行治疗,吉西他滨1000mg/m2,第1、8天各注射1次,奥沙利铂130mg/m2,第1天,3周... 【目的】观察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化疗方案静脉注射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9例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接受吉西他滨/奥沙利铂组成的方案进行治疗,吉西他滨1000mg/m2,第1、8天各注射1次,奥沙利铂130mg/m2,第1天,3周为一疗程。按WHO标准评价疗效及毒副作用。【结果】9例患者均可以评价客观疗效,其中PR1例,占11.1%,SD5例,占55.6%,PD3例,占33.3%。临床获益率(CR+PR+SD)66.7%。6例AFP升高患者中4例有不同程度的下降。3例PD患者中的主要症状(疼痛,乏力和纳差)有明显改善。9例患者Kamosiky评分稳定或升高。主要的不良反应为血液学毒性。【结论】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有较好的近期疗效,毒副作用可以耐受,值得进一步试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晚期 吉西他滨/奥沙利铂方案 全身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CD20单克隆抗体诱导B淋巴瘤细胞株凋亡的实验研究
4
作者 张红雨 陈红涛 +3 位作者 管忠震 黄岩 张星 林桐榆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4期883-887,共5页
本研究探讨抗CD20单克隆抗体体外诱导B淋巴细胞株凋亡情况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体外培养Daudi、Ramos、Namalwa和Raji细胞,采用XTT法测定细胞增殖抑制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测定Daudi、Ramos、Raji和Namalwa细胞经Ri... 本研究探讨抗CD20单克隆抗体体外诱导B淋巴细胞株凋亡情况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体外培养Daudi、Ramos、Namalwa和Raji细胞,采用XTT法测定细胞增殖抑制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测定Daudi、Ramos、Raji和Namalwa细胞经Rituximab20μg/ml作用24小时后Bcl-2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抗CD20单克隆抗体对Daudi、Raji和Namalwa淋巴瘤细胞有轻度的抗增殖作用,对Ramos细胞无抗增殖作用,抗增殖作用与单克隆抗体作用浓度无关。抗CD20单克隆抗体对4株细胞无明显诱导凋亡作用,抑制率在3%-10%之间波动。Na-malwa和Raji细胞株经抗CD20单克隆抗体作用24小时后,Bcl-2蛋白表达下调。结论:单药抗CD20单克隆抗体对Daudi、Namalwa和Raji细胞株有轻度抗细胞增殖作用,但与作用浓度和作用时间无明显相关。单药抗CD20单克隆抗体对Daudi、Namalwa、Raji和Ramos细胞株有微弱的诱导凋亡作用。Namalwa和Raji细胞株经抗CD20单克隆抗体作用24小时后Bcl-2表达下调,这可能是抗CD20单克隆抗体增敏细胞毒药物作用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CD20单克隆抗体 B淋巴细胞株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Rituximab增敏吉西他滨/长春瑞宾细胞毒作用的实验研究
5
作者 张红雨 陈红涛 彭培健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4期873-876,共4页
本研究探讨抗CD20单抗利妥昔(Rituximab,RTX)对Gemcitabine和Navelbine的化疗增敏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体外培养Daudi、Ramos、Namalwa和Raji细胞,采用XTT法测定细胞增殖抑制率,计算出各自的IC50;比较Gemcitabine或Navelbine单药及G... 本研究探讨抗CD20单抗利妥昔(Rituximab,RTX)对Gemcitabine和Navelbine的化疗增敏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体外培养Daudi、Ramos、Namalwa和Raji细胞,采用XTT法测定细胞增殖抑制率,计算出各自的IC50;比较Gemcitabine或Navelbine单药及Gemcitabine或Navelbine分别与RTX两药协同作用的IC50;用Western blot测定Daudi、Ramos、Raji和Namlwa细胞经RTX20μg/ml作用24小时后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单药抗CD20单克隆抗体对4株细胞无明显诱导凋亡作用,抑制率在3%-10%之间波动。RTX可使Gemcitabine或Navelbine对Daudi、Namalwa和Raji细胞株的细胞毒作用有明显增强;在Namalwa和Raji细胞株经RTX作用24小时后,BCL-2蛋白表达下调。结论:RTX对新一代细胞毒药物Gemcitabine或Navelbine有明显的细胞毒增敏作用。Namalwa和Raji细胞株经RTX作用24小时后BCL-2表达下调,这可能是RTX增敏细胞毒药物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CD20单抗 B-淋巴瘤细胞株 增敏 Gemcitabine NAVELBIN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