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动脉体瘤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后外科切除术的时机选择: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 被引量:4
1
作者 叶有强 梁建深 +2 位作者 郭辉 林志东 王思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152-2154,共3页
目的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DU)观察经导管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颈动脉体瘤(CBT)后的外科切除时机。方法对22例外科切除术前CBT患者行经导管超选择性肿瘤供血动脉栓塞。于栓塞术前、术后1、2、4天分别采用CDU检测肿瘤供血动脉的峰值血流速... 目的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DU)观察经导管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颈动脉体瘤(CBT)后的外科切除时机。方法对22例外科切除术前CBT患者行经导管超选择性肿瘤供血动脉栓塞。于栓塞术前、术后1、2、4天分别采用CDU检测肿瘤供血动脉的峰值血流速度(PSV)和阻力指数(RI),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栓塞术后1、2天,CBT供血动脉的PSV、RI均低于术前(P均<0.01),而栓塞术后4天PSV、RI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CDU对判断CBT侵犯范围、供血血管、侧支循环状况及选择手术时机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栓塞术后2天内可能为安全切除CBT的手术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体瘤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血管造影术 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外周血中性/淋巴细胞比值对肝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4
2
作者 李坚 潘海燕 +4 位作者 蔡潮农 关晓东 李培平 谢玉妍 张百萌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94-397,共4页
【目的】评价肝癌患者术前外周血中性/淋巴细胞比值(NLR)对肝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及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82例肝癌行肝部分切除患者临床病理资料,根据患者术前外周静脉血NLR大小分为低NLR组(NLR<5)和高NLR... 【目的】评价肝癌患者术前外周血中性/淋巴细胞比值(NLR)对肝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及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82例肝癌行肝部分切除患者临床病理资料,根据患者术前外周静脉血NLR大小分为低NLR组(NLR<5)和高NLR组(NLR≥5),Log rank单因素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病理因素与无瘤生存时间、总生存时间之间的关系,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导入Cox回归模型进行风险分析。【结果】所有患者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1.4%、66.5%、57.2%,其中高NLR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0.0%、51.9%、37.0%,低NLR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4.0%、69.7%、6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1、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7.4%、59.1%、49.7%,其中高NLR组1、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0.0%、40.0%、26.7%,低1、3、5年NLR组生存率分别为89.1%、63.7%、5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AFP≥400μg/L、肿瘤最大径>5 cm、肿瘤数目>3个、NLR≥5、血管侵犯及切缘阳性是影响肝部分切除术后肝癌无瘤生存及总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Cox回归分析提示术前NLR≥5、肿瘤数目>3个以及最大肿瘤直径>5 cm及切缘阳性是肝癌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术前高NLR是影响肝癌患者术后复发的单独危险因素,对肝癌患者的预后有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预后 无瘤生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肠癌肝转移的螺旋CT特征及临床价值 被引量:5
3
作者 谈高 柳学国 +6 位作者 李占军 张晋昕 王颖 熊大蒂 张翠运 关小东 何艳丽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9期1175-1177,共3页
目的 评价螺旋CT对于结肠癌肝转移术前检出与可切除性评估价值。方法 螺旋CT扫描对 10 0例肝转移病例进行术前分期 ,层厚 5mm ,重建间隔 5mm ;以 2 .0~ 3 .0ml/s速率静脉注入 10 0ml含碘造影剂后 60~ 70s后开始扫描。螺旋CT征象与... 目的 评价螺旋CT对于结肠癌肝转移术前检出与可切除性评估价值。方法 螺旋CT扫描对 10 0例肝转移病例进行术前分期 ,层厚 5mm ,重建间隔 5mm ;以 2 .0~ 3 .0ml/s速率静脉注入 10 0ml含碘造影剂后 60~ 70s后开始扫描。螺旋CT征象与手术及病理所见按病灶逐一对照。结果 触诊与病理学检查揭示了 184个肝转移灶 ,螺旋CT扫描正确预测了其中的 15 6个 ,总体检出率 84.8% ,阳性预测值 96.0 % ,假阳性率 3 .8% ( 7/ 184)。在 72例患者的 76例次手术中 ,71例次为可治愈切除 ,可切除率为 93 .4% ( 71/ 76)。病例五年生存率为 5 4.2 %。结论 螺旋CT扫描应被看作是结肠癌肝转移的标准或最佳术前检出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肝转移 螺旋CT 术前检出 可切除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雌孕激素受体测定与大肠癌预后Cox回归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曾庆安 刘宜敏 +3 位作者 刘星伟 程志斌 王华平 杨光伟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B06期211-212,共2页
[目的]探讨大肠癌的激素依赖性及大肠癌雌、孕激素受体的预后价值。[方法]用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法结合微波处理抗原恢复方法检测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大肠癌组织切片中的雌、孕激素受体,结合临床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 [目的]探讨大肠癌的激素依赖性及大肠癌雌、孕激素受体的预后价值。[方法]用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法结合微波处理抗原恢复方法检测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大肠癌组织切片中的雌、孕激素受体,结合临床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的阳性率分别为58.2%和66.3%。ER与PR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s=0.5463,P=0.0001)。(2)Cox回归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表明:性别、病灶部位、Dukes’分期、ER表达状况等对大肠癌病人术后生存期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大肠癌细胞对雌激素调节具有反应性;ER的表达对大肠癌病人术后生存期具有独立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雌激素受体 孕激素受体 预后 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后处理对梗阻性黄疸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L-6及ATP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李毅 张雪霞 +2 位作者 周文英 李文华 曾庆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2442-2444,共3页
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对梗阻性黄疸大鼠模型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ATP的影响。方法 :SD大鼠100只,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Contrrol-Sham组)、正常肾缺血再灌注组(Control-I/R组),梗阻性黄疸组(OJ-Sham组)... 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对梗阻性黄疸大鼠模型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ATP的影响。方法 :SD大鼠100只,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Contrrol-Sham组)、正常肾缺血再灌注组(Control-I/R组),梗阻性黄疸组(OJ-Sham组)、梗阻性黄疸+肾缺血再灌注组(OJ-I/R组),梗阻性黄疸+肾缺血再灌注+缺血后处理组(OJ-I/R+IPO组),每组20例。根据缺血再灌注时间点,各组又分为4个亚组(n=5),分别以再灌注0、1、3、6 h为时间点,记为T_0、T_1、T_2、T_3。在胆道梗阻1周后,各组大鼠在常温下分别于T_0、T_1、T_2、T_34个时间点自大鼠下腔静脉采血,分离血清作检测用。处死大鼠并切除左肾,然后石蜡包埋行病理切片,并测定血清中IL-6及肾组织中ATP的含量。结果:与OJ-I/R组比较,OJ-I/R-IPO组从T_1开始,肾功能指标明显降低(P<0.05),BUN、Cr均明显降低(P<0.05),IL-6降低,ATP升高(P<0.05)。结论:缺血后处理可以使OJ大鼠的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得到减轻,其机制可能与减轻炎症反应,减少能量代谢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阻性黄疸 缺血后处理 缺血再灌注 白细胞介素-6 三磷酸腺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β对破骨细胞空泡型质子泵活性与胞内酸化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朱伟平 郑晶 +1 位作者 李一杰 李中和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49-753,共5页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研究白细胞介素1β(IL-1β)对破骨细胞空泡型质子泵与细胞内pH值的影响,以探讨IL-1β促进破骨细胞骨吸收的机制。方法:骨髓单核巨噬细胞经过诱导成为破骨细胞后,予以0.1、0.3和0.5μg/L的IL-1β干预48 h,检测破骨细胞...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研究白细胞介素1β(IL-1β)对破骨细胞空泡型质子泵与细胞内pH值的影响,以探讨IL-1β促进破骨细胞骨吸收的机制。方法:骨髓单核巨噬细胞经过诱导成为破骨细胞后,予以0.1、0.3和0.5μg/L的IL-1β干预48 h,检测破骨细胞空泡型质子泵mRNA和蛋白的表达以及IL-1β对破骨细胞胞内酸化的影响,观察空泡型质子泵活性的改变与破骨细胞骨吸收功能的变化。结果:研究结果提示破骨细胞经IL-1β干预48 h后,空泡型质子泵的表达与活性均显著增加,并且细胞内pH值下降。破骨细胞与含有IL-1β的细胞培养液共同孵育后,其骨吸收能力增强,培养液中IL-1β的浓度越高,该作用越趋明显。结论:IL-1β可能是通过上调空泡型质子泵的表达与酶的活性,促进氢离子的产生和(或)转运,引发破骨细胞骨吸收活动增加,最终导致骨质破坏,由此参与骨关节炎症性疾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Β 空泡型质子泵 破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MP-7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7
作者 曾庆安 潘海燕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03期109-111,共3页
【目的】MMP-7是基质金属蛋白酶家族中分子量最小的一员,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被认为与癌的转移与侵袭有关。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MMP-7(基质溶解酶)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7例大肠癌及10... 【目的】MMP-7是基质金属蛋白酶家族中分子量最小的一员,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被认为与癌的转移与侵袭有关。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MMP-7(基质溶解酶)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7例大肠癌及10例正常大肠组织手术标本的石蜡切片中MMP-7的表达。【结果】37例大肠癌中25例MMP-7为阳性表达(阳性表达率67.6%);其中有淋巴结转移的20例中17例MMP-7表达为阳性(85.0%);在10例有远处转移的MMP-7表达全部阳性。10例正常大肠组织对照均未见表达。【结论】MMP-7的表达与大肠癌的侵袭、转移有关,可作为反映大肠癌的恶性程度及预后评估的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基质溶解酶 基质金属蛋白酶-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