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雷公藤内酯上调PTEN信号通路减轻异丙肾上腺素诱导的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室重构 被引量:6
1
作者 刘茂 陈剑 +2 位作者 姚婕榕 谭广毅 伍卫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9-35,共7页
【目的】探索雷公藤内酯(TPL)对慢性心力衰竭(CHF)大鼠心室重构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方法】Wistar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对照组、异丙肾上腺素(Iso)组、TPL组(Iso+TPL)和卡托普利(Cap)组(Iso+Cap)。采用Iso诱导CHF大鼠心室重构... 【目的】探索雷公藤内酯(TPL)对慢性心力衰竭(CHF)大鼠心室重构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方法】Wistar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对照组、异丙肾上腺素(Iso)组、TPL组(Iso+TPL)和卡托普利(Cap)组(Iso+Cap)。采用Iso诱导CHF大鼠心室重构模型,TPL组和Cap组分别给予TPL(每天20μg/kg)或Cap(每天15 mg/kg)连续灌胃6周,测量大鼠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IDs)、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和心室体质量指数(VW/BW);行Masson染色和Ⅰ型胶原免疫组化,计算心肌胶原容积分数(CVF)和血管周围胶原面积(PVCA),评价CHF大鼠心肌纤维化程度;行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PCR检测大鼠心肌组织PTEN 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TPL组、Cap组与Iso组相比较,TPL和Cap治疗可降低CHF大鼠LVIDd、LVIDs、VW/BW、CVF和PVCA,CHF大鼠心肌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PTEN m 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结论】TPL可改善Iso诱导的CHF大鼠心室重构,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PTEN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雷公藤内酯 心室重构 PTEN 心肌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活性与老年慢性肺心病高凝状态的关系 被引量:4
2
作者 邬伟明 谭劼 +1 位作者 郭永谊 黄瑾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041-1044,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CD62p的变化与纤维蛋白原(FG)、D-二聚体(DD)的关系。方法:用三色全血流式细胞术测定42例老年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及42例缓解期患者外周血中血小板GPⅡb/Ⅲa、CD62...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CD62p的变化与纤维蛋白原(FG)、D-二聚体(DD)的关系。方法:用三色全血流式细胞术测定42例老年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及42例缓解期患者外周血中血小板GPⅡb/Ⅲa、CD62p的表达水平,并检测患者FG、DD水平,与30例老年健康对照者及30例非老年健康对照者比较。结果:老年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组GPⅡb/Ⅲa、CD62p、FG、DD均明显高于缓解期组、老年健康对照组及非老年健康对照组(均P<0.001)。老年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组GPⅡb/Ⅲa、CD62p与FG、DD均呈正相关。结论:老年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小板明显活化,其活化程度与高凝状态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血小板活化 流式细胞术 纤维蛋白原 D-二聚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双基因多态性与老年人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关系 被引量:4
3
作者 彭健 罗礼云 +3 位作者 李铁 梅啸 牛云茜 龚五星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93-96,共4页
目的:探讨中国南方部分汉族人群的老年冠心病患者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中的关键成分即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及血管紧张素原(AGT)双基因多态性与慢性心力衰竭(心衰)发病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及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技术,对... 目的:探讨中国南方部分汉族人群的老年冠心病患者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中的关键成分即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及血管紧张素原(AGT)双基因多态性与慢性心力衰竭(心衰)发病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及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技术,对396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的ACE基因插入/缺失(I/D)及AGT基因M235T多态性进行检测。将其中196例合并慢性心衰患者作为病例组,其余200例心功能正常者作为对照组。结果:①病例组DD基因型频率及D等位基因频率均高于对照组;②病例组TT基因型频率及T等位基因频率均高于对照组;③联合分析ACE与AGT基因多态性显示,两组中同时具有DD型ACE基因及TT型AGT基因的频率分别为28.6%及15.0%,前者明显高于后者。结论:DD型ACE基因及TT型AGT基因可能是中国南方部分汉族老年冠心病慢性心衰患者发病的遗传危险因素,ACE和AGT基因在慢性心衰的发生中具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血管紧张素原 多态性 冠心病 心力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_2受体对心肌梗死大鼠心肌细胞钠钙交换电流调控的信号转导途径 被引量:1
4
作者 杨蕙 伍卫 邓春玉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54-457,526,共5页
【目的】研究β2肾上腺素受体(β2受体)对心肌梗死大鼠心肌细胞钠钙交换电流(INCX)调控作用的信号转导途径。【方法】雄性健康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和心肌梗死(MI)组,制作MI模型。采用经典的酶分离心肌细胞方法,应用全细胞... 【目的】研究β2肾上腺素受体(β2受体)对心肌梗死大鼠心肌细胞钠钙交换电流(INCX)调控作用的信号转导途径。【方法】雄性健康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和心肌梗死(MI)组,制作MI模型。采用经典的酶分离心肌细胞方法,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INCX,予以β2受体激动剂salbutamol、cAMP激动剂forskolin、抑制性cAMP类似物Rp-cAMPS、PKA抑制剂H89及Gi蛋白抑制剂后记录INCX的变化。【结果】在正常和梗死后4周心肌细胞,forskolin可使INCX电流密度升高108.9%和70.3%(P<0.05),抑制性cAMP类似物Rp-cAMPS可抑制salbutamol升高INCX电流密度的作用(P<0.05),PTX能增大salbutamol的作用,INCX电流密度较单独予以salbutamol升高36.8%和50.6%(P<0.05),H89可抑制salbutamol升高INCX电流密度的作用(P<0.05)。【结论】β2受体激动可能通过Gi-cAMP-PKA途径参与调节INC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2肾上腺素受体 心肌梗死 钠钙交换电流 信号转导 全细胞膜片钳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肌组织β2受体表达水平及其对受体后信号的作用
5
作者 杨蕙 伍卫 邓春玉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89-193,共5页
目的:研究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肌组织β2肾上腺素受体(β2受体)mRNA表达水平及β2受体对细胞受体后信号3’,5’-环化一磷酸腺苷酸(cAMP)含量和cAMP依赖蛋白激酶(PKA)活性作用的动态变化。方法:Wistar大鼠48只制备心肌梗死模型,随机分为梗死... 目的:研究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肌组织β2肾上腺素受体(β2受体)mRNA表达水平及β2受体对细胞受体后信号3’,5’-环化一磷酸腺苷酸(cAMP)含量和cAMP依赖蛋白激酶(PKA)活性作用的动态变化。方法:Wistar大鼠48只制备心肌梗死模型,随机分为梗死后2周组、4周组、8周组,另制备假手术模型为假手术组。分离心肌细胞。每毫升细胞悬液作为一份样品,按给药不同随机分为7类:①空白对照;②沙丁胺醇;③沙丁胺醇+百日咳毒素;④异丙肾上腺素;⑤异丙肾上腺素+ICI118,551(β2受体拮抗剂);⑥异丙肾上腺素+阿替洛尔;⑦异丙肾上腺素+普萘洛尔,每类10份样品,测定cAMP含量和PKA活性。以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方法测定β2受体、β1受体mRNA表达水平。结果:心肌梗死后β1受体mRNA表达水平逐渐下降(P<0.05),β2受体mRNA水平在β受体中所占比例由19%升高至38%(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空白对照比较,在假手术组和梗死后2周组、梗死后4周组、梗死后8周组心肌细胞,沙丁胺醇可使cAMP含量分别升高98.1%、133.6%、147.7%和150.7%(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异丙肾上腺素比较,ICI118,551仅在梗死后8周组心肌细胞可抑制异丙肾上腺素升高cAMP含量的作用(P<0.05);阿替洛尔在假手术组和梗死后2周组、梗死后4周组细胞可抑制此作用(P<0.05);普萘洛尔在4组均可抑制此作用(P<0.05)。ICI118,551仅在梗死后8周组心肌细胞可抑制异丙肾上腺素升高依赖蛋白激酶活性的作用达55.80%(P<0.05);阿替洛尔仅在假手术组和梗死后2周组心肌细胞可抑制此作用,分别为44.76%、34.59%(P均<0.05);普萘洛尔在假手术组、梗死后2周组、梗死后4周组、梗死后8周组心肌细胞均可抑制此作用,分别为49.60%、40.82%、40.64%、46.84(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肌梗死后β2受体mRNA水平在β受体中所占比例升高。β2受体激动显著升高心肌细胞cAMP含量和cAMP依赖蛋白激酶活性(P<0.05),对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的作用较正常心肌细胞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Β2肾上腺素受体 3’ 5’-环化-磷酸腺苷酸 cAMP依赖蛋白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海市斗门区农村居民血脂异常及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聚集性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金莉子 黄日荷 +2 位作者 邬伟明 陈剑 陈筱潮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A04期151-154,161,共5页
【目的】分析珠海市斗门区农村居民血脂异常及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聚集性状况,为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提供参考。【方法】按照分层随机抽样原则随机抽取斗门区两镇4个自然村,对其农村居民进行入户调查、体检,分析血脂异常... 【目的】分析珠海市斗门区农村居民血脂异常及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聚集性状况,为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提供参考。【方法】按照分层随机抽样原则随机抽取斗门区两镇4个自然村,对其农村居民进行入户调查、体检,分析血脂异常分布情况与糖尿病、高血压、肥胖、高尿酸血症的关系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调查人群高胆固醇血症(TC)、高甘油三酯血症(TG)、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LDL-C)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HDL-C)的患病率分别为41.8%、15.3%、67.5%及0.2%,高TC、高LDL-C和女性高TG的患病率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并具有阶段性特点;血脂异常与高血压、糖尿病、肥胖、血尿酸异常等疾病具有明显聚集性,女性显著于男性,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TC异常患病率与年龄和腹型肥胖正相关,与高血压家族史、吸烟负相关;TG异常患病率与超重肥胖和腹型肥胖正相关,LDL-C异常患病率与年龄和腹型肥胖正相关。【结论】斗门区农村居民血脂异常患病率均较高,且女性显著于男性,必须引起足够重视,防治重点应采取点面结合方式,加强对群体宣传和重点人群干预,控制肥胖,减少血脂异常及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脂异常 非传染性疾病 患病率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小球滤过率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新测算公式的创建 被引量:12
7
作者 吴锡信 陈江林 彭健 《复旦学报(医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00-301,305,共3页
目的 创建准确、简便、安全、价廉的测算肾小球滤过率 (GFR)新公式。方法 用99mTc DTPA清除率准确测定 12 2例受试者GFR(Tc GFR) ,同时测定血清肌酐 (SCr)等多种临床指标 ,经相关及回归分析 ,求出测算GFR(MC GFR)公式。以此公式测算... 目的 创建准确、简便、安全、价廉的测算肾小球滤过率 (GFR)新公式。方法 用99mTc DTPA清除率准确测定 12 2例受试者GFR(Tc GFR) ,同时测定血清肌酐 (SCr)等多种临床指标 ,经相关及回归分析 ,求出测算GFR(MC GFR)公式。以此公式测算另选的 83例受试者MC GFR ,并用Cockcroft/Gault公式测算其肌酐清除率(MC CCr)。结果 所求得的公式成立 ,其回归系数有显著性 (P <0 .0 0 0 1) ,lgMC GFR、lgMC CCr均与lgTc GFR有显著正相关 (P <0 .0 1~ 0 .0 5 ) ,但MC GFR与Tc GFR间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而MC GFR与Tc GFR间则有显著差异 (P <0 .0 1)。结论 MC GFR可代替Tc GFR ,且准确、简便、安全、价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球滤过率 相关因素分析 测算公式 肌酐清除率 肾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前后血管内皮损伤的变化 被引量:9
8
作者 邓海 陈筱潮 夏小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4期2466-2469,共4页
目的:观察反映血管内皮损伤的分子标志物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降压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固相免疫放射试验测定50例EH患者治疗前后的外周静脉血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和P选择素(Ps)浓度,并与30例健康体检... 目的:观察反映血管内皮损伤的分子标志物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降压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固相免疫放射试验测定50例EH患者治疗前后的外周静脉血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和P选择素(Ps)浓度,并与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比较。结果:EH患者降压治疗前红细胞压积(HCT)、vWF及Ps比健康体检者明显升高(P<0.01);联用小剂量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ACEI)与钙通道阻滞药(CCB)治疗6周后HCT、vWF及Ps与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P<0.01);收缩压、舒张压与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血小板计数无显著相关性,而与HCT、vWF及Ps显著相关(P<0.01)。结论:EH患者vWF及Ps浓度升高,联用ACEI与CCB降低血压能改善EH患者血管内皮损伤及血栓前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血栓前状态 分子标志物 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 P选择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茶碱诱导T淋巴细胞自噬现象的观察 被引量:3
9
作者 梁瑞韵 尹柯 +1 位作者 伍卫 黄瑾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00-304,共5页
目的:观察氨茶碱对分离培养的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自噬的影响。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及尼龙棉柱法分离健康成年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分对照组、氨茶碱组(10-8~10-3mol/L,即0.0018~180μg/ml)及地塞米松组(DXM),培养后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自噬... 目的:观察氨茶碱对分离培养的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自噬的影响。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及尼龙棉柱法分离健康成年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分对照组、氨茶碱组(10-8~10-3mol/L,即0.0018~180μg/ml)及地塞米松组(DXM),培养后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自噬率和凋亡率变化。结果:①T淋巴细胞的分离纯度为81.3%~94.5%。②氨茶碱组干预T淋巴细胞培养72小时后,10-5~10-3mol/L氨茶碱组自噬率、10-8~10-3mol/L氨茶碱组凋亡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值均<0.05);各浓度组的自噬率和凋亡率之间均无相关性(P值均>0.05);在10-5mol/L氨茶碱干预下,按不同细胞密度接种T淋巴细胞,观察0、24、48、72小时的自噬率,可见随着细胞密度的减少和时间的延长,其自噬率有增加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③DXM干预T淋巴细胞72小时后,其凋亡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0),而自噬率无显著差异(P=0.481)。结论:10-5~10-3mol/L的氨茶碱可诱导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自噬率增加,10-8mol/L~10-3mol/L的氨茶碱可诱导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凋亡率增加,且自噬与凋亡间相互独立;DXM可诱导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凋亡率增加,表明不同的药物可诱导T淋巴细胞启动不同的程序性死亡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茶碱 地塞米松 T淋巴细胞 自噬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雌激素受体α基因rs2234693位点多态性与前列腺癌易感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马英东 王阿妮 +1 位作者 钟韶萍 金莉子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4-108,共5页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α(ESRα)基因rs2234693位点多态性与前列腺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 Med、CNKI和万方数据库,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相关的病例对照研究,检索时限至2014年4月。在提取有效资料后,应用Stata 10.1分...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α(ESRα)基因rs2234693位点多态性与前列腺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 Med、CNKI和万方数据库,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相关的病例对照研究,检索时限至2014年4月。在提取有效资料后,应用Stata 10.1分析软件对各项研究进行异质性检验,在随机效应模型下计算合并优势比及其95%可信区间。结果:该Meta分析共纳入20项研究,累计前列腺癌组4 623例,对照组9 850例。ESRαrs2234693位点多态性在总体人群中与前列腺癌易感性明显相关(P<0.05),通过种族的亚组分析发现ESRαrs2234693位点多态性与前列腺癌易感性在欧洲人群中具有相关性(P<0.05),然而在亚洲和非洲人群中无明显关联性(均P>0.05)。结论:ESRα基因rs2234693位点态性与前列腺癌易感性相关,即rs2234693的CC基因型可增加人群患前列腺癌的风险,尤其是欧洲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激素受体Α 基因多态性 前列腺肿瘤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性高血压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内皮素及一氧化氮水平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金莉子 叶芬 +1 位作者 冯炼强 刘红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B06期169-171,共3页
[目的]本实验旨在探讨血内皮素在肾性高血压中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30 例肾脏高血压及3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血浆内皮素(PET-1)、血尿素氮(BUN)、血肌酐清除率(Ccr)、一氧化氮(NO),并与 30例正常体检者... [目的]本实验旨在探讨血内皮素在肾性高血压中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30 例肾脏高血压及3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血浆内皮素(PET-1)、血尿素氮(BUN)、血肌酐清除率(Ccr)、一氧化氮(NO),并与 30例正常体检者进行对比。[结果]肾性高血压患者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系PET-1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NO水 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肾性高血压组PET-1(P<0.05)与BUN、SBP呈正相关,而NO与BUN、SBP呈负相关,与 Ccr呈正相关。[结论]PET-1,NO参与肾性高血压和肾脏疾病的病变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性高血压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血内皮素 BUN 对照组 PET 一氧化氮 研究 中水 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塞米松对哮喘患者外周血CD4^+和CD8^+T淋巴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梁瑞韵 伍卫 +2 位作者 黄瑾 尹柯 江山平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A04期142-144,共3页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对分离培养的健康人和哮喘患者外周血CD4+T和CD8+T淋巴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方法】经密度梯度离心法、尼龙棉柱法、磁珠分离法分离出CD4+、CD8+T淋巴细胞,分地塞米松(DXM)及空白(blank)组培养72h后,用流式细胞仪...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对分离培养的健康人和哮喘患者外周血CD4+T和CD8+T淋巴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方法】经密度梯度离心法、尼龙棉柱法、磁珠分离法分离出CD4+、CD8+T淋巴细胞,分地塞米松(DXM)及空白(blank)组培养72h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率。【结果】①DXM(10-5mol/L)可以诱导健康组和哮喘组CD4+及CD8+T淋巴细胞凋亡率增加,P<0.05;②健康组和哮喘组的CD4+T细胞的凋亡率均显著低于CD8+T细胞,P<0.05;③无论在CD4+T或CD8+T淋巴细胞,哮喘组的凋亡率均低于健康组,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塞米松的抗炎作用可能部分通过促进CD4+、CD8+T淋巴细胞的凋亡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地塞米松 凋亡 CD4^+T细胞 CD8^+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对哮喘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凋亡及Foxp3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梁瑞韵 伍卫 +3 位作者 黄瑾 江山平 黄林洁 李依群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690-1694,共5页
目的:观察镁对分离培养的健康人和哮喘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凋亡及叉头框蛋白3(Foxp3)表达的影响。方法:经磁珠分离法分离出健康人和哮喘患者外周血CD4+CD25+T细胞,分镁剂干预组(10 mmol/L)及空白组培养72 h后,用流式细胞仪检... 目的:观察镁对分离培养的健康人和哮喘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凋亡及叉头框蛋白3(Foxp3)表达的影响。方法:经磁珠分离法分离出健康人和哮喘患者外周血CD4+CD25+T细胞,分镁剂干预组(10 mmol/L)及空白组培养72 h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25+T细胞的凋亡率及Foxp3表达情况。结果:(1)健康人外周血CD4+CD25+T细胞的纯度为77.4%~92.3%,哮喘患者CD4+CD25+T细胞的纯度为75.2%~93.8%。(2)CD4+CD25+T细胞占外周血CD4+T细胞的比例在健康组为4.12%~7.98%,在哮喘组为4.51%~8.68%,两者没有显著差异(P>0.05)。(3)镁(10 mmol/L)可以诱导健康组及哮喘组外周血CD4+CD25+T细胞凋亡率增加(P<0.05),但对Foxp3的表达无影响(P>0.05)。结论:镁促进CD4+CD25+T调节细胞凋亡增加可能为其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T淋巴细胞 调节性 细胞凋亡 叉头框蛋白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海市名中青年警察血脂水平及分布特征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筱潮 徐明彤 +3 位作者 谢瑶玲 肖宏凯 韩春丽 陈维清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8-120,F0003,共4页
【目的】对珠海市部分中青年警察血脂水平进行调查分类,为特殊职业人群血脂异常防治提供信息。【方法】2140例健康体检的中青年警察按年龄性别分组,测定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根据我国... 【目的】对珠海市部分中青年警察血脂水平进行调查分类,为特殊职业人群血脂异常防治提供信息。【方法】2140例健康体检的中青年警察按年龄性别分组,测定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根据我国“血脂异常防治建议”标准进行分类,并对血脂异常进行临床分型。查阅相关文献,将警察血脂特点与同期发表的文献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140名中青年警察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平均水平均随年龄的增大而上升,3项指标男性高于同年龄段女性。中年女性警察的平均血脂水平与本地区城市中年女性血脂水平基本一致,与本地区城市中年男性人群比较,中年男性警察总胆固醇平均水平[(5.65±0.98)mmol/L vs (5.04±1.65)mmol/L,P<0.001]、甘油三酯平均水平[(2.09±1.65)mmol/L vs (1.41±1.06)mmol/L,P<0.001]明显升高。【结论】珠海市中青年警察的血脂异常呈年轻化趋势,中年男性警察血脂异常的严重程度高于本地相应男性普通城市居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脂 分型 分类 警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压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韩春丽 陈筱潮 +4 位作者 王景峰 聂如琼 罗年桑 方昶 伍卫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38-341,共4页
目的探讨脉压水平与冠心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对759例冠状动脉造影的病案资料进行回顾登记,多因素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脉压,以及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以60mmHg为界将所有病例分为... 目的探讨脉压水平与冠心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对759例冠状动脉造影的病案资料进行回顾登记,多因素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脉压,以及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以60mmHg为界将所有病例分为高脉压与低脉压2组,分析比较2组患者间一般情况及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差异;以是否合并高血压对患者分为2个亚组,分析亚组内不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患者间脉压的差异。结果多因素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脉压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无相关。高脉压与低脉压2组患者一般情况的多个项目存在差异,高脉压组3支病变患者的比例高于低脉压组(17.4%vs9.9%,P=0.003)。高血压亚组冠状动脉3支病变患者的比例高于正常血压亚组(16.3%vs8.9%,P=0.004);高血压亚组内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之间的脉压水平具有显著性差异(F=5.08,P=0.001),3支病变和2支病变患者的脉压高于1支病变者,正常血压组内不同病变程度患者之间无差异(F=0.70,P=0.56)。结论总体分析脉压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无相关。在高血压亚组内,不同冠脉病变程度患者之间的脉压存在差异,3支病变和2支病变患者的脉压显著高于1支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压 冠状动脉疾病 高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血卵磷酯对人内皮细胞CD73的调节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群英 Andreas Deussen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9-42,共4页
【目的】探讨溶血卵磷脂(LPC)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胞外5′-外核苷酸酶CD73的调节作用。【方法】将已汇聚HUVEC的细胞培养皿分为3组:①对照组:培养皿中仅加入乙烯-单磷酸腺苷(eAMP,5μmol/L);②LPC组:培养皿中在加入eAMP(5μmol/L... 【目的】探讨溶血卵磷脂(LPC)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胞外5′-外核苷酸酶CD73的调节作用。【方法】将已汇聚HUVEC的细胞培养皿分为3组:①对照组:培养皿中仅加入乙烯-单磷酸腺苷(eAMP,5μmol/L);②LPC组:培养皿中在加入eAMP(5μmol/L)前加入LPC10μmol/L;③AOPCP组:培养皿中加入eAMP(5μmol/L)前加入胞外5′-外核苷酸酶抑制剂α,β-甲基腺苷-5′-二磷酸(AOPCP,50μmol/L)及LPC10μmol/L。在试验第15、30、45min时以高性能液相色谱仪(HPLC)测定各培养皿中乙烯-腺苷(eAD)含量。【结果】在上述3个时间点LPC组eAD生成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而AOPCP组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01)。【结论】①HUVEC细胞外存在腺苷分泌;②采用eAMP的细胞培养皿试验模型可很好地观察CD73活性,可用于CD73活性研究;③LPC可兴奋HUVEC细胞外5′-核苷酸酶,增加腺苷的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苷 内皮细胞 细胞外5′-核苷酸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