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DR与MR全脊柱成像技术在退行性脊柱病诊断中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
19
1
作者
胡绍勇
崔运能
+2 位作者
赵银霞
陆明
李绍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252-1255,共4页
目的评估全脊柱数字化成像技术(DR)与MR成像质量,分析全脊柱站立位DR及仰卧位MR成像的测量的矢状面参数的差异及相关性。方法搜集2010年11月~2016年3月到我院就诊并诊断为退行性脊柱病的61名患者资料,年龄49.9±17.6岁,均行全脊柱...
目的评估全脊柱数字化成像技术(DR)与MR成像质量,分析全脊柱站立位DR及仰卧位MR成像的测量的矢状面参数的差异及相关性。方法搜集2010年11月~2016年3月到我院就诊并诊断为退行性脊柱病的61名患者资料,年龄49.9±17.6岁,均行全脊柱站立位DR与仰卧位MR检查,分析全脊柱拼接的图像质量,在全脊柱DR侧位片、全脊柱MR正中矢状位图像测量颈椎前凸角(CL)、胸椎后凸角(TK)、腰椎前凸角(LL)、骶椎倾斜角(SS)、脊柱矢状位垂直轴(SVA)等参数,并利用配对T检验对比DR与MR测量值,并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全脊柱DR与MR图像拼接质量优良率为100%,全脊柱DR及MR成像上测量CL、TK、LL、SS、SVA值分别为28.37±10.91o、29.98±8.96o、45.61±12.46o、34.38±9.05o、17.20±26.39 mm,及24.34±9.01o、21.22±8.13o、41.45±12.17o、37.45±8.19o、36.51±12.44 mm,DR与MR测量CL、TK、LL、SS、SVA值存在统计学差异(P值分别为0.000、0.000、0.000、0.001、0.007),相关系数r分别为0.69、0.68、0.72、0.51(P值分别为0.000、0.000、0.000、0.000、0.034)。结论站立位DR与仰卧位MR全脊柱成像图像质量良好,仰卧位MR图像测量的CL,TK,LL,SS,SVA等脊柱矢状面平衡参数与站立位DR相关,但存在明显区别,并不能代替站立位DR检查,须联合检查才能全面评估退行性脊柱病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脊柱成像
X线摄影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DR与MR全脊柱成像技术在退行性脊柱病诊断中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
19
1
作者
胡绍勇
崔运能
赵银霞
陆明
李绍林
机构
南方医科
大学
第三
附属
医院
影像
科
广东省骨科研究院
佛山市妇幼保健院
放射科
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影像医学部放射科
出处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252-1255,共4页
基金
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12B031800134
2014A020212496)
广东省医学科研基金(A2015526)
文摘
目的评估全脊柱数字化成像技术(DR)与MR成像质量,分析全脊柱站立位DR及仰卧位MR成像的测量的矢状面参数的差异及相关性。方法搜集2010年11月~2016年3月到我院就诊并诊断为退行性脊柱病的61名患者资料,年龄49.9±17.6岁,均行全脊柱站立位DR与仰卧位MR检查,分析全脊柱拼接的图像质量,在全脊柱DR侧位片、全脊柱MR正中矢状位图像测量颈椎前凸角(CL)、胸椎后凸角(TK)、腰椎前凸角(LL)、骶椎倾斜角(SS)、脊柱矢状位垂直轴(SVA)等参数,并利用配对T检验对比DR与MR测量值,并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全脊柱DR与MR图像拼接质量优良率为100%,全脊柱DR及MR成像上测量CL、TK、LL、SS、SVA值分别为28.37±10.91o、29.98±8.96o、45.61±12.46o、34.38±9.05o、17.20±26.39 mm,及24.34±9.01o、21.22±8.13o、41.45±12.17o、37.45±8.19o、36.51±12.44 mm,DR与MR测量CL、TK、LL、SS、SVA值存在统计学差异(P值分别为0.000、0.000、0.000、0.001、0.007),相关系数r分别为0.69、0.68、0.72、0.51(P值分别为0.000、0.000、0.000、0.000、0.034)。结论站立位DR与仰卧位MR全脊柱成像图像质量良好,仰卧位MR图像测量的CL,TK,LL,SS,SVA等脊柱矢状面平衡参数与站立位DR相关,但存在明显区别,并不能代替站立位DR检查,须联合检查才能全面评估退行性脊柱病改变。
关键词
全脊柱成像
X线摄影
磁共振成像
Keywords
whole spine imaging
radiography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分类号
R445.2 [医药卫生—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R681.5 [医药卫生—骨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DR与MR全脊柱成像技术在退行性脊柱病诊断中的效果对比
胡绍勇
崔运能
赵银霞
陆明
李绍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1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