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9
1
作者 甄君 董杰 +2 位作者 王雪晴 耿建红 韩蓉蓉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09-410,共2页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4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n=24)和对照组(n=24),对照组仅采用药物治疗,康复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分别于治疗前后检...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4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n=24)和对照组(n=24),对照组仅采用药物治疗,康复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血清BDNF水平,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评价各组运动功能。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BDNF表达及FMA评分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康复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训练有助于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BDNF表达,改善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康复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运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3
2
作者 甄君 欧建英 +2 位作者 张雷 杨艳杰 范建中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1年第4期370-372,共3页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7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5)和对照组(n=35),两组均按常规治疗,并及时进行康复训练,观察组加用醒脑开窍针刺法,4周为1个疗程。比较各组Fugl-Meyer运动功能...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7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5)和对照组(n=35),两组均按常规治疗,并及时进行康复训练,观察组加用醒脑开窍针刺法,4周为1个疗程。比较各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Barthel指数改善情况以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明显减轻(P<0.05),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和Barthel指数均明显增加(P<0.05),观察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康复训练能有效促进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运动功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醒脑开窍 针刺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康复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甄君 王俊峰 +2 位作者 范建中 韩蓉蓉 耿建红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1年第9期865-867,共3页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1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康复组采用综合疗法,包括药物治疗、运动疗法、神经肌肉电刺激等。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分别...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1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康复组采用综合疗法,包括药物治疗、运动疗法、神经肌肉电刺激等。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简化Fugl-Meyer评定(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价,根据"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治疗后的FMA、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康复组优于对照组(P<0.05)。康复组治疗有效率为75%,对照组为56%(P<0.05)。结论综合康复干预能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康复 运动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性电刺激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33
4
作者 林子玲 陈玲 +1 位作者 燕铁斌 黄裕桂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52-155,共4页
目的:探讨功能性电刺激(FES)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远期影响。方法:37例初发脑卒中患者分层后随机分为FES组(n=19)和对照组(n=18)。2组常规治疗相同,对照组不给任何电刺激,FES组给予功能性电刺激治疗,一组电极放在患侧前臂背侧远端... 目的:探讨功能性电刺激(FES)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远期影响。方法:37例初发脑卒中患者分层后随机分为FES组(n=19)和对照组(n=18)。2组常规治疗相同,对照组不给任何电刺激,FES组给予功能性电刺激治疗,一组电极放在患侧前臂背侧远端1/3与1/2处,一组电极放在三角肌中部与冈上肌中部;刺激参数为频率30Hz,脉宽300μs,通电/断电比5s/5s,波升/波降1s/1s,强度0—90mA,并随患者感觉而定。治疗每天1次,每次30min,共3周(15次)。入选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第1个月、3个月、6个月接受以下量表评定: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中上肢部分(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肩部肌群肌力(MMT)。2组患者一般资料及治疗前各项评定结果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果:治疗后第1个月、3个月2组在MMT、FMA、MBI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第6个月,2组在FMA、MBI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MMT差异有近似显著性意义(P=0.052)。结论:FES可以改善初发早期脑卒中患者偏瘫上肢的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疗效可以持续6个月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功能性电刺激 上肢 随机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对抑郁症睡眠障碍大鼠行为学和海马5-羟色胺受体表达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9
5
作者 甄君 范建中 +3 位作者 姚晓黎 舒晓春 杨艳杰 孔梅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1年第7期625-627,共3页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抑郁症睡眠障碍(SDD)的分子机制。方法将Open-Field法评分相近的3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模型组和针刺组,每组12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接受18 d不同的应激。应激18 d后,再进行72 h快眼动睡眠剥夺造模。...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抑郁症睡眠障碍(SDD)的分子机制。方法将Open-Field法评分相近的3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模型组和针刺组,每组12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接受18 d不同的应激。应激18 d后,再进行72 h快眼动睡眠剥夺造模。针刺组每天在应激前1 h进行针刺,连续21 d。21 d后,计算行为得分,取大鼠海马检测5-HT1A受体、5-HT2A受体mRNA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自主活动较正常组明显减少(P<0.01);针刺组大鼠的自主活动较模型组明显增加(P<0.01)。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海马5-HT1A受体mRNA表达明显下降,5-HT2A受体mRNA表达明显上升(均P<0.01);与模型组相比,针刺组大鼠海马5-HT1A受体mRNA表达上升、5-HT2A受体mRNA表达下降(P<0.05)。结论针刺可能通过调整5-HT受体间不平衡而发挥治疗SDD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睡眠障碍 5-羟色胺 受体 针刺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针灸结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7
6
作者 林子玲 周小军 赖家盈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1年第10期997-998,共2页
目的比较温针灸结合关节松动术与单纯温针灸治疗肩周炎的疗效和镇痛作用。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126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温针灸结合关节松动术(观察组)和单纯温针灸(对照组)治疗。采用简化McGill疼痛问卷进行评定。结果... 目的比较温针灸结合关节松动术与单纯温针灸治疗肩周炎的疗效和镇痛作用。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126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温针灸结合关节松动术(观察组)和单纯温针灸(对照组)治疗。采用简化McGill疼痛问卷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4%,对照组为95.2%,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视觉模拟评分、现有疼痛强度、疼痛分级指数上,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针灸结合关节松动术和单纯温针灸治疗肩周炎均有良好的疗效,但前者更有利于肩周炎的疼痛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周炎 温针灸 关节松动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肌操辅助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7
作者 林子玲 周小军 赖家盈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1年第9期878-879,共2页
目的观察面肌操辅助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5例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采用针刺、理疗及面肌操进行综合治疗。结果 2个疗程治疗后有效率100%,治愈率44.4%。结论面肌操辅助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有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 周围性面神经炎 针刺 面肌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