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右美托咪定对老年患者腰-硬联合麻醉的镇静效应 被引量:116
1
作者 刘玲 纪风涛 +2 位作者 刘付宁 梁建军 曹铭辉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9-51,共3页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老年腰-硬联合麻醉(CSEA)的镇静效应。方法选择100例65~79岁、ASAⅡ或Ⅲ级拟行CSEA的患者,随机均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1、D2、D3组)、丙泊酚组(P组)和空白对照组(C组)五组。记录麻醉前(T0)、CSEA麻醉后(T1)及用药后5...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老年腰-硬联合麻醉(CSEA)的镇静效应。方法选择100例65~79岁、ASAⅡ或Ⅲ级拟行CSEA的患者,随机均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1、D2、D3组)、丙泊酚组(P组)和空白对照组(C组)五组。记录麻醉前(T0)、CSEA麻醉后(T1)及用药后5min(T2)、15min(T3)、30min(T4)、60min(T5)的MAP、HR、RR、SpO2和Ramsay评分。术后24h随访患者用药后至结束手术前对有关操作的遗忘程度。结果 T2~T5时,D1、D2、D3、P组Ramsay评分高于T0时(P<0.05),T3~T5时D2、D3、P组显著高于C组(P<0.05)。T4、T5时P组MAP低于其他各组(P<0.05)。T3~T5时D3组HR慢于其他各组(P<0.05)。术后24h随访,D1、D2、D3组顺行性遗忘程度高于C组(P<0.05),与P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静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后以0.2~0.5μg.kg-1.h-1输注适合老年患者CSEA的镇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镇静 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芬太尼-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对FESS手术应激反应及麻醉复苏的影响 被引量:16
2
作者 纪风涛 曹铭辉 +4 位作者 王志 梁建军 苗利萍 吴强 李珏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95-897,共3页
【目的】评价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对鼻内镜(FESS)手术应激反应及麻醉复苏的影响。【方法】ASAⅠ~Ⅱ级择期行FESS手术病人60例,年龄23~57岁,随机分为静吸复合麻醉组(A组)和异丙酚瑞芬太尼麻醉组(B组),每组30例。检测术中不... 【目的】评价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对鼻内镜(FESS)手术应激反应及麻醉复苏的影响。【方法】ASAⅠ~Ⅱ级择期行FESS手术病人60例,年龄23~57岁,随机分为静吸复合麻醉组(A组)和异丙酚瑞芬太尼麻醉组(B组),每组30例。检测术中不同时点血浆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浓度并观察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的变化,记录术毕停药后拔管时间,拔管后即刻和离开术后恢复室(PACU)的意识状态(OAAS)评分以及离开PACU时间;观察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并记录术中知晓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手术开始后各时点Cor、NE、E、ACTH浓度与术前相比均显著增高(P<0.05),A组各指标显著高于同时点B组(P<0.05);MAP和HR的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术后拔管时间明显快于A组(P<0.05);B组在拔管后即刻及离开PACU时OAAS评分高于A组(P<0.05);B组离开PACU时间早于A组(P<0.05);两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病人术后随访均未出现术中知晓。【结论】FESS手术使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可有效抑制应激反应,病人苏醒质量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丙酚 瑞芬太尼 麻醉 静脉 吸入 应激反应 鼻内窥镜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泊酚靶控输注在外科ICU病人清醒镇静中的应用 被引量:7
3
作者 曹铭辉 梁建军 +4 位作者 纪风涛 叶西就 杨勇志 吴强 苗利萍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9期628-630,共3页
目的探讨丙泊酚靶控输注(TCI)应用于外科ICU(SICU)病人清醒镇静的可行性.方法60例SICU病人随机分成四组:C组使用普通微泵连续输注丙泊酚,2 mg·kg-1·h-1;Ⅰ~Ⅲ组均使用Diprifusor TCI系统输注丙泊酚,TCI浓度分别为0.5、1.0、1... 目的探讨丙泊酚靶控输注(TCI)应用于外科ICU(SICU)病人清醒镇静的可行性.方法60例SICU病人随机分成四组:C组使用普通微泵连续输注丙泊酚,2 mg·kg-1·h-1;Ⅰ~Ⅲ组均使用Diprifusor TCI系统输注丙泊酚,TCI浓度分别为0.5、1.0、1.5 μg/ml.监测不同时点的脑电双频指数(BIS),记录出现的不良反应,并对所有病人进行镇静/警醒评分.结果Ⅰ组各时点的镇静评分、BIS均高于Ⅱ、Ⅲ组和C组(P<0.05);Ⅱ、Ⅲ组低血压、镇静不足、过度镇静的发生率比C组少(P<0.05);Ⅰ组的镇静不足发生率高于Ⅱ、Ⅲ组(P<0.05).结论丙泊酚TCI应用于SICU病人清醒镇静对呼吸循环影响小,镇静效果理想,操作便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靶控输注 脑电双频指数 清醒镇静 外科ICU ICU病人 清醒镇静 靶控输注 丙泊酚 外科 Diprifusor TCI系统 微泵连续输注 脑电双频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麻醉方式对小儿腹腔镜疝修补术围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纪风涛 蔡肖衡 +5 位作者 吴强 梁建军 杨勇志 叶西就 苗利萍 曹铭辉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7年第6期545-547,共3页
目的:比较两种麻醉方法对小儿腹腔镜疝修补术(1aparoscopic herniorrhaphy,LH)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ASAI~Ⅱ级择期行LH息儿60例,年龄1~5岁,随机分为骶麻复合丙泊酚静脉全麻组(C组)和气管内插管全麻组(G组)各30例。检测术... 目的:比较两种麻醉方法对小儿腹腔镜疝修补术(1aparoscopic herniorrhaphy,LH)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ASAI~Ⅱ级择期行LH息儿60例,年龄1~5岁,随机分为骶麻复合丙泊酚静脉全麻组(C组)和气管内插管全麻组(G组)各30例。检测术中不同时点血浆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并观察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的变化,检测动脉血气,记录术后恢复情况及麻醉费用。结果:C组气腹后各时点Cor、NE、E、ACHT水平与气腹前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G组气腹后上述各指标显著高于气腹前(P〈0.05),且显著高于C组同时点(P〈0.05)。与气腹前比较,C组气腹后MAP及HR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G组显著升高(P〈0.05),两组息儿气腹30min后PaCO:均显著增加(P〈0.05),停气腹后恢复至气腹前水平。C组麻醉苏醒时间明显快于G组[(14,7±4.9)minvs(22.1±5.4)min,t=-5.583,P=0.000];C组术后镇痛需求率显著低于G组(5/30vs13/30,x^2=5.079,P=0.024),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6/30vs11/30 ,x^2=2.052,P=0.152);C组麻醉费用比G组明显减少[(599±62)元vs(1964±238)元,t=-30.504,P=0.000]。结论:骶麻复合丙泊酚静脉全麻可有效抑制小儿LH围术期的应激反应且经济安全,患儿术毕苏醒质量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骶管阻滞 腹腔镜疝修补术 全身麻醉 应激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氟醚和异丙酚复合氯胺酮用于小儿鼾症手术的麻醉比较 被引量:8
5
作者 万朝权 刘红 +2 位作者 王寿平 王春晓 崔灿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3404-3405,共2页
目的:比较七氟醚和异丙酚复合氯胺酮用于小儿鼾症手术麻醉在诱导、维持、苏醒及术后恶心呕吐的特性。方法:40例择期行扁桃体切除腺样体刮除术的小儿,随机分为七氟醚组(S组)和异丙酚复合氯胺酮组(P组),分别采用七氟醚和异丙酚复合氯胺酮... 目的:比较七氟醚和异丙酚复合氯胺酮用于小儿鼾症手术麻醉在诱导、维持、苏醒及术后恶心呕吐的特性。方法:40例择期行扁桃体切除腺样体刮除术的小儿,随机分为七氟醚组(S组)和异丙酚复合氯胺酮组(P组),分别采用七氟醚和异丙酚复合氯胺酮麻醉。比较两组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苏醒时间、诱导期及苏醒期的不良反应和术后恶心呕吐情况。结果:P组插管前后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高于S组,而拔管时的MAP、HR低于S组,P组苏醒期的躁动少于S组,两组诱导期不良反应、苏醒时间及术后恶心呕吐无差异。结论:两种方法均可以很好地用于小儿鼾症手术的麻醉。相对而言,异丙酚复合氯胺酮组血流动力学的控制更为理想,苏醒期躁动较少,而七氟醚麻醉由于不需要额外的基础麻醉使用更为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鼾症 二异丙酚 七氟醚 小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体位对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术孕妇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王志 纪风涛 +4 位作者 曹铭辉 李玉娟 车月娟 王寿平 彭书崚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A04期145-147,共3页
【目的】观察术前不同的体位干预,对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术孕妇的影响。【方法】选择足月妊娠拟行剖宫产术的孕妇120例,随机分成3组,A组麻醉后,孕妇保持完全左侧卧位10 min后平卧并右侧臀下垫高10 cm;B组麻醉后,孕妇平卧,手术床左侧倾... 【目的】观察术前不同的体位干预,对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术孕妇的影响。【方法】选择足月妊娠拟行剖宫产术的孕妇120例,随机分成3组,A组麻醉后,孕妇保持完全左侧卧位10 min后平卧并右侧臀下垫高10 cm;B组麻醉后,孕妇平卧,手术床左侧倾斜20°并右侧臀下垫高10 cm;C组麻醉后,孕妇平卧,手术床向脚端倾斜20°,并右侧臀下垫高10 cm。观察麻醉后不同体位对孕妇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和麻醉平面的影响。【结果】三组麻醉均成功,组间相比:麻醉后5和10 min温度觉丧失的麻醉平面,A和B组低于C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C组血压下降较明显,在麻醉后4、8、10 min血压与A、B组相比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P<0.01),A组和B组相比,血压在麻醉后8、10 min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术的孕妇,麻醉后进行体位调整(保持数分钟完全左侧卧位和手术床左侧倾斜20°并右侧臀下垫高10 cm),可以有效预防低血压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硬联合麻醉 剖宫产 体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妇科手术后恶心呕吐相关因素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8
7
作者 赵一凡 陈倩茹 彭俊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6期1784-1785,共2页
目的:分析妇科手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nauseaandvomiting,PONV)的危险因素,以便进行更有效地预防。方法:取我院2003年9月至2004年9月1年内ASA分级1~2级妇科手术患者784例,按6种不同因素分别进行调查分类统计分析。结果:按不同年... 目的:分析妇科手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nauseaandvomiting,PONV)的危险因素,以便进行更有效地预防。方法:取我院2003年9月至2004年9月1年内ASA分级1~2级妇科手术患者784例,按6种不同因素分别进行调查分类统计分析。结果:按不同年龄、体型、手术时间、术后镇痛统计PONV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妇科病人PONV的发生是与多方面因素有关的,其中年龄差异、体型、手术时间、术后镇痛为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加快手术进程和术后镇痛的改进可降低PONV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手术 恶心 呕吐 临床研究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托宁和东莨菪碱作为心脏手术麻醉前用药对心率影响的Meta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徐忠东 杨涛 +2 位作者 何伟雄 李珏 彭书崚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189-190,共2页
【目的】比较长托宁、东莨菪碱作为心脏手术麻醉前用药对心率的影响。【方法】采用Meta分析法对收集到的相关文献进行严格的定量分析。【结果】长托宁作为心脏手术麻醉前用药比东莨菪碱少增加心率8~14次/分,平均少增心率11次/分(P<0... 【目的】比较长托宁、东莨菪碱作为心脏手术麻醉前用药对心率的影响。【方法】采用Meta分析法对收集到的相关文献进行严格的定量分析。【结果】长托宁作为心脏手术麻醉前用药比东莨菪碱少增加心率8~14次/分,平均少增心率11次/分(P<0.05)。【结论】长托宁对心率影响较东莨菪碱小是较理想的心脏手术麻醉前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托宁 东莨菪碱 心脏麻醉 术前药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丙酚-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和地氟醚-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苏醒特性的比较 被引量:4
9
作者 万朝权 王寿平 +1 位作者 孙强 赵国栋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20期2371-2372,共2页
目的:比较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和地氟醚复合瑞芬太尼静吸麻醉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苏醒特性,为临床靶控静脉麻醉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ASAⅠ~Ⅱ级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病人40例,年龄20~50岁,随机分为异丙酚复合瑞芬... 目的:比较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和地氟醚复合瑞芬太尼静吸麻醉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苏醒特性,为临床靶控静脉麻醉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ASAⅠ~Ⅱ级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病人40例,年龄20~50岁,随机分为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组(P组)和地氟醚复合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组(D组),每组20例。对比观察两种麻醉方法术毕停药后睁[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Aldrete评分≥9分时间、苏醒期病人的意识状态评分、伤口疼痛评分和各种不良反应。结果:P组术毕睁[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Aldrete评分≥9分时间与D组相似,拔管时间略晚于D组,两种麻醉方法苏醒期病人的意识状态和伤口疼痛评分一致,但P组术后恶心发生率低于D组。结论:与地氟醚复合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相似,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术后苏醒迅速,苏醒质量优良,同时术后恶心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异丙酚 瑞芬太尼 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 地氟醚 术后苏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醉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和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艳萍 黄婉 王旭东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B07期240-242,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麻醉方法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细胞免疫功能及术后5年生存率和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择乳腺癌根治术女性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例,第1组为全麻组,第2组为硬外麻组。分别于麻醉前、手术开始后1h、术后第1... 【目的】研究不同麻醉方法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细胞免疫功能及术后5年生存率和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择乳腺癌根治术女性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例,第1组为全麻组,第2组为硬外麻组。分别于麻醉前、手术开始后1h、术后第1天及术后第3天抽取外周静脉血,用流式细胞仪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和NK细胞CD56+的数值。另外回顾研究1994年1月1日至1998年7月31日在我院全麻或硬外麻行乳腺癌根治术患者(TNM分期为Ⅰ-Ⅱ期)855例。随访他们5年生存率及复发率。【结果】与麻醉前相比,两组手术开始后1hNK细胞值上升;CD3+、CD4+、CD4+/CD8+值下降,但只在第1组发现有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第1天两组CD3+、CD4+、CD4+/CB8+和NK细胞均显著下降(P<0.05),组间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第3天两组CD3+、CD4+、CD4+/CD8+和CD56+值均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CD8+一直变化不明显。回顾性研究中,全麻和硬外麻病人的5年生存率及复发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两种不同麻醉方法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细胞免疫功能均有一过性抑制,全麻抑制程度相对较严重。但是通过随访表明这种不同程度的免疫抑制并不影响患者的生存率及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4+ 乳腺癌根治术 CD8 患者 NK细胞 复发率 全麻 显著性 程度 目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段停循环下四分支人工血管替换全胸腹主动脉的麻醉处理 被引量:2
11
作者 徐忠东 吴辉 +3 位作者 何伟雄 何波 李珏 彭书崚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24-625,632,共3页
【目的】总结分段停循环下四分支人工血管替换全胸腹主动脉的麻醉处理经验。【方法】全胸腹主动脉替换术的麻醉处理21例,所有病人术前口服安定10mg,肌注长托宁1mg,吗啡10mg,静脉注射咪唑安定0.01~0.03mg/kg,依托咪酯0.1~0.3mg/kg,芬太... 【目的】总结分段停循环下四分支人工血管替换全胸腹主动脉的麻醉处理经验。【方法】全胸腹主动脉替换术的麻醉处理21例,所有病人术前口服安定10mg,肌注长托宁1mg,吗啡10mg,静脉注射咪唑安定0.01~0.03mg/kg,依托咪酯0.1~0.3mg/kg,芬太尼5~10μg/kg,哌库溴铵0.1mg/kg麻醉诱导;间断给予芬太尼5~10μg/kg,哌库溴铵0.05mg/kg,吸入1%~2%异氟醚持续静脉输注异丙酚3~6mg·kg-1·h-1,维持麻醉。【结果】麻醉平稳,21例患者20例痊愈出院,术后早期死亡1例(病死率4.8%),神经并发症2例,经治疗痊愈,急性肾衰2例,经血透治疗痊愈。【结论】全胸腹主动脉替换术的麻醉处理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瘤 体外循环 主动脉替换 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凭吸入紧闭循环麻醉在婴儿唇裂修复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少伟 潘永英 +1 位作者 王寿平 彭书崚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22期2537-2538,共2页
目的:观察全凭吸入麻醉用于婴儿唇裂修复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98例拟行唇裂修复术的婴儿,60d~1岁,ASA评级Ⅰ级,体重4.6~9kg。入室前均不行基础麻醉,用七氟醚面罩吸入诱导插管,机械通气,维持PETCO2在正常范围,麻醉维持用1.8~2.0... 目的:观察全凭吸入麻醉用于婴儿唇裂修复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98例拟行唇裂修复术的婴儿,60d~1岁,ASA评级Ⅰ级,体重4.6~9kg。入室前均不行基础麻醉,用七氟醚面罩吸入诱导插管,机械通气,维持PETCO2在正常范围,麻醉维持用1.8~2.0MAC的异氟醚。切口用2%利多卡因浸润。结果:全凭吸入麻醉诱导平稳,麻醉效果良好,术中HR、SPO2、气道压、PETCO2均在正常范围,苏醒迅速,无喉头水肿、喉痉挛、误吸等并发症。结论:全凭吸入麻醉用于婴儿唇裂修复术具有麻醉平稳易控、苏醒完全迅速、并发症少的特点,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裂 麻醉 婴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膜外麻醉下不同二氧化碳气腹压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中应用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尹清华 陈亚进 +2 位作者 张磊 陈积圣 蔡肖衡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7年第9期883-885,共3页
目的通过评价硬膜外麻醉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不同二氧化碳(CO2)气腹压对患者生命体征、血气指标及术后恢复的影响,探讨LC术更经济、安全、微创的治疗条件。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60例择期L... 目的通过评价硬膜外麻醉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不同二氧化碳(CO2)气腹压对患者生命体征、血气指标及术后恢复的影响,探讨LC术更经济、安全、微创的治疗条件。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60例择期LC术分为低、中、高气腹压三组,气腹压力A组8 mm Hg,B组11 mm Hg,C组14 mm Hg。对比术前术中生命体征、血气指标及术后恢复等指标。结果60例LC术在硬膜外麻醉下均顺利完成。气腹后3组血压(BP)均明显下降(P<0.001),C组明显低于A、B组(P<0.05)。气腹后3组心率(HR)均减慢(P<0.001),3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气腹后3组呼吸频率(RF)均显著增快(P<0.001),C组增加较A、B组明显(P<0.05)。气腹后3组动脉血CO2分压(PaCO2)均明显增高(P<0.05),B、C组明显高于A组(P<0.05)。气腹后3组pH值均明显降低(P<0.01),C组明显低于A组(P<0.05)。气腹后3组血浆CO2含量(TCO2)、碳酸氢根(HCO3—)明显增高(P<0.05),3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3组手术时间、术中CO2消耗量、术后肩痛和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低气腹压(8mm Hg)完全能够满足绝大部分LC手术需要,而且可以达到更安全、经济、微创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麻醉 CO2气腹压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麻醉方式对荷瘤大鼠肿瘤转移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郑伟 李艳萍 +3 位作者 赖仁纯 卢雅立 沈智文 王旭东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218-2220,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对荷瘤大鼠免疫监视功能及肿瘤肺转移的影响。方法Fischer344大鼠72只随机分为3组:氯氨酮全麻组(K组);丙泊酚全麻组(P组);椎管内阻滞组(B组),每组24只。各组大鼠行剖腹探查术。术后经大鼠尾静脉注入MADB106肿瘤细胞...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对荷瘤大鼠免疫监视功能及肿瘤肺转移的影响。方法Fischer344大鼠72只随机分为3组:氯氨酮全麻组(K组);丙泊酚全麻组(P组);椎管内阻滞组(B组),每组24只。各组大鼠行剖腹探查术。术后经大鼠尾静脉注入MADB106肿瘤细胞。24h检测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NK细胞(CD161a+)数量及NK细胞活性。3周后测肺转移瘤的数量。结果与B组比较,K组和P组大鼠CD3+、CD4+、CD4+/CD8+、CD161a+数量及NK细胞活性明显下降,而肺转移瘤明显增多(P<0.05或P<0.01);除CD8+外,K组在其他免疫监视功能指标均低于P组,肿瘤转移瘤明显增多(P<0.05或P<0.01)。结论椎管内阻滞麻醉比全麻更能有效保护免疫监视功能,在减少荷瘤大鼠肿瘤转移方面优于全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麻 椎管内阻滞 免疫监视 肿瘤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复合控制性降压在脊柱侧弯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5
作者 周毛 吴强 +3 位作者 梁建军 苗丽萍 杨勇志 曹铭辉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4期315-316,共2页
目的观察琥珀酰明胶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复合雷米芬太尼控制性降压对脊柱侧弯矫形术术中减少出血的效果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20例ASAⅠ或Ⅱ级择期行脊柱侧弯矫形术的病人,随机均分为观察组(E组)和对照组(C组),均采用全麻,切皮前按... 目的观察琥珀酰明胶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复合雷米芬太尼控制性降压对脊柱侧弯矫形术术中减少出血的效果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20例ASAⅠ或Ⅱ级择期行脊柱侧弯矫形术的病人,随机均分为观察组(E组)和对照组(C组),均采用全麻,切皮前按15ml/kg,50ml/min输液行AHH,E组输入4%琥珀酰明胶,C组输入复方醋酸钠,手术开始后静脉持续泵入雷米芬太尼0.05~2μg·kg-1·min-1行控制性降压。记录AHH前(T1)、AHH结束即刻(T2)、AHH后60min(T3)、AHH后120min(T4)的动脉凝血指标及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结果E组病人失血量、输血量及输血例数明显少于C组(P<0·05);两组T2~T4时凝血酶原时间(PT)和凝血活酶时间(APTT)较T1时均有所延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时点的两组间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两组T2~T4时Hct较T1时均降低(P<0·05),T3和T4时的Hct下降幅度E组大于C组(P<0·05)。结论琥珀酰明胶AHH复合雷米芬太尼降压用于脊柱侧弯矫形术可减少术中出血量,不影响凝血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琥珀酰明胶 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 控制性降压 脊柱侧弯矫形术 凝血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氟烷和异氟烷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17
16
作者 王旭东 卢雅立 +1 位作者 王飞 李艳萍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0-33,共4页
【目的】探讨七氟烷和异氟烷预处理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9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Sham)、肝脏缺血再灌注组(IR)、七氟烷预处理(Sev)和异氟烷预处理组(Iso),于肝脏缺血30min,再灌注30min、12... 【目的】探讨七氟烷和异氟烷预处理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9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Sham)、肝脏缺血再灌注组(IR)、七氟烷预处理(Sev)和异氟烷预处理组(Iso),于肝脏缺血30min,再灌注30min、120min测各组大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的含量以及肝脏组织中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肝脏缺血再灌注后IR、Sev和Iso组血清ALT、AST和LDH含量均显著升高,肝组织SOD和GSH显著降低,而MDA明显升高,和Sham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Sev、Iso组和IR组比较,ALT、AST、LDH和MDA降低,而SOD和GSH显著升高(P<0.05或P<0.01),其中Sev组比Iso组效果更为明显(P<0.05或P<0.01)。【结论】七氟烷和异氟烷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这可能与其抑制氧自由基生成,减少脂质过氧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烷 异氟烷 肝脏 再灌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5岁以上高龄患者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被引量:15
17
作者 张磊 曹铭辉 +3 位作者 商昌珍 张红卫 钟锋 陈亚进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7年第6期520-521,523,共3页
目的:探讨85岁以上超高龄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可行性。方法1996年10月~2006年10月,对79例85岁以上高龄患者行LC术,术前控制合并症,持续性硬膜外麻醉,CO2气腹压8~10mmHg,三孔法操作。... 目的:探讨85岁以上超高龄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可行性。方法1996年10月~2006年10月,对79例85岁以上高龄患者行LC术,术前控制合并症,持续性硬膜外麻醉,CO2气腹压8~10mmHg,三孔法操作。结果70例LC成功,9例(11.4%)中转开腹,其中6例因腹腔内粘连严重,1例因发生不易控制出血,2例因术中怀疑胆囊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2.7%(10/79),其中1例死于术后心肌梗死,另9例治愈,包括左心力衰竭1例,肺部感染2例,肠梗阻1例,穿刺孔血肿1例,真菌性肠炎1例,胆囊窝积液3例。结论:术前积极处理合并症,术中适度的气腹压力,熟练规范的手术操作,术后严密观察,对超高龄患者行LC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龄 腹腔镜 胆囊切除术 围手术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技术用于肝切除手术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王旭东 李艳萍 +3 位作者 赖仁纯 许梅曦 陈敏山 元云飞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80-183,共4页
【目的】探讨LCVP技术用于肝切除手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60例行肝叶切除手术的肝癌病人,随机分为两组。组Ⅰ为正常输液组(对照组),组Ⅱ为LCVP组(实验组)。组Ⅱ术中维持低中心静脉压(CVP≤5cmH2O),于肝叶切除后恢复正常CVP;组Ⅰ... 【目的】探讨LCVP技术用于肝切除手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60例行肝叶切除手术的肝癌病人,随机分为两组。组Ⅰ为正常输液组(对照组),组Ⅱ为LCVP组(实验组)。组Ⅱ术中维持低中心静脉压(CVP≤5cmH2O),于肝叶切除后恢复正常CVP;组Ⅰ维持中心静脉压6~12cmH2O。比较两组手术切除肝叶所需时间、术中失血量和输血量以及术后肾功能的影响。【结果】实验组肝叶切除所需时间、术中失血量和输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对肾功能无损害。【结论】肝脏切除手术中采用LCVP技术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和有效减少术中的出血量及输血量,可能有利于病人术后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中心静脉压技术 肝叶切除术 输血 肾功能 肝肿瘤 血管壁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腔镜技术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4
19
作者 陈亚进 曹铭辉 +1 位作者 徐国权 陈积圣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4年第6期468-469,共2页
目的 探讨腔镜技术在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中的合理应用。 方法 应用腹腔镜结合十二指肠镜和纤维胆道镜治疗 96例肝内外胆管结石 ,其中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 72例 ,单纯胆总管结石 16例 ,左肝管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 8例。主要术式包... 目的 探讨腔镜技术在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中的合理应用。 方法 应用腹腔镜结合十二指肠镜和纤维胆道镜治疗 96例肝内外胆管结石 ,其中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 72例 ,单纯胆总管结石 16例 ,左肝管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 8例。主要术式包括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EST( 37例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结合胆道镜胆道探查术 ( 5 4例 )、腹腔镜下左肝叶切除联合胆道镜胆管探查术 ( 5例 )。 结果  96例中 ,93例术后复查无残留结石。 4例出现少量胆漏 ,平均 10天内自愈 ,无其它严重并发症发生。 3例中转开腹手术 ,其中 2例由于存在高位胆管狭窄 ,1例由于肝门部严重粘连水肿。 结论 腔镜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可行 ,合理应用多种腔镜技术治疗肝胆管结石 ,可以达到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石症 内镜 肝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胺酮对内毒素诱导大鼠急性肺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旭东 卢雅立 +3 位作者 赖仁纯 李艳萍 黄婉 徐湄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848-1850,1855,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氯胺酮对内毒素(LPS)诱导大鼠肺损伤的影响和作用机理。方法48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LPS组(5mg/kg),低剂量氯胺酮治疗组(5mg/kg),高剂量氯胺酮治疗组(10mg/kg),每组12只。建立内毒素诱导的大鼠急性肺损...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氯胺酮对内毒素(LPS)诱导大鼠肺损伤的影响和作用机理。方法48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LPS组(5mg/kg),低剂量氯胺酮治疗组(5mg/kg),高剂量氯胺酮治疗组(10mg/kg),每组12只。建立内毒素诱导的大鼠急性肺损伤模型,于注射LPS后4h处死大鼠,测肺湿/干重比,观察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性粒细胞计数比、蛋白浓度,测肺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NO水平,RT-PCR测肺组织中iNOS mRNA表达,Western-blot测肺组织中NF-κB蛋白表达。结果LPS组大鼠肺湿/干重比、BALF中性粒细胞计数比、蛋白浓度均明显增加(P<0.01),肺组织中TNF-α、IL-8、NO水平显著性升高(P<0.01),同时肺组织中iNOS mRNA和核因子-κB(NF-κB)蛋白表达均增加。而氯胺酮治疗组的各项指标均较LPS组减轻,大剂量组作用更明显。结论氯胺酮通过抑制NF-κB表达,减少炎症性细胞因子的产生,从而对内毒素(LPS)诱导的大鼠肺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胺酮 肺损伤 内毒素 细胞因子 核因子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