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丙戊酸对HL-60/HT细胞P27^(Kip1)、P170表达水平及耐药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李益清 尹松梅 +4 位作者 谢双锋 马丽萍 聂大年 王秀菊 吴裕丹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23-427,共5页
目的观察丙戊酸对白血病细胞P27Kip1、P170表达水平和耐药性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递增压力选择培养法建立白血病耐药细胞株HL-60/HT,MTT法检测丙戊酸作用前后细胞的增殖情况及对Ara-C耐药性的改变,流式细胞术测定HL-60细胞... 目的观察丙戊酸对白血病细胞P27Kip1、P170表达水平和耐药性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递增压力选择培养法建立白血病耐药细胞株HL-60/HT,MTT法检测丙戊酸作用前后细胞的增殖情况及对Ara-C耐药性的改变,流式细胞术测定HL-60细胞、HL-60/HT细胞中P27Kip1、P170的表达和细胞周期。结果成功诱导培养建立耐药HL-60/HT细胞,其对HT、VCR、DNR、Ara-C的耐药倍数分别为9.30、5.20、4.91、3.65倍,耐药性能稳定。HL-60/HT细胞P27Kip1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人单个核细胞及HL-60细胞(P<0.05),P170表达水平则明显高于正常人单个核细胞及HL-60细胞(P<0.05)。丙戊酸+Ara-C联合用药对HL-60、HL-60/HT细胞的生长抑制率明显高于单独用药的丙戊酸组和Ara-C组,q值分别为1.37和1.51,说明合用具有协同作用。丙戊酸作用于HL-60、HL-60/HT细胞后,细胞中P27Kip1表达水平、G1期细胞比加药前增加(P<0.05);P170表达水平在加药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耐药白血病HL-60/HT细胞中P27Kip1的表达低于敏感细胞HL-60,丙戊酸能抑制HL-60/HT细胞增殖,并降低其对Ara-C的耐药性。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变P27Kip1的表达、增加G1期细胞含量有关,与P170作用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戊酸 HL-60/HT细胞 P27^KIP1 多药耐药 P17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RGDS对血小板释放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谢双锋 尹松梅 +6 位作者 杨国雷 聂大年 李益清 王秀菊 马丽萍 吴裕丹 王景峰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92-195,共4页
【目的】观察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GPⅡb/Ⅲa)拮抗剂——四肽Arg-Gly-Asp-Ser(RGDS)对血小板聚集和CD62p表达的作用,探讨RGDS对血小板聚集和释放反应的影响。【方法】检测二磷酸腺苷(ADP;终浓度5μmol/L,下同)诱导血小板聚集的最大聚... 【目的】观察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GPⅡb/Ⅲa)拮抗剂——四肽Arg-Gly-Asp-Ser(RGDS)对血小板聚集和CD62p表达的作用,探讨RGDS对血小板聚集和释放反应的影响。【方法】检测二磷酸腺苷(ADP;终浓度5μmol/L,下同)诱导血小板聚集的最大聚集率(rPA,max)、静息血小板和ADP诱导的血小板CD62p表达,检测不同浓度RGDS对ADP诱导的rPA,max的抑制率和血小板CD62p表达的抑制率,进行回归分析。【结果】5种浓度(50、100、200、400、800μmol/L)的RGDS对rPA,max均有显著抑制作用。正常人静息血小板CD62p表达率为(3.5±0.6)%;ADP激动的血小板CD62p表达率为(65.6±13.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50、100μmol/L的RGDS对血小板CD62p表达无抑制作用;当RGDS浓度≥200μmol/L时(200、400、800μmol/L),其可抑制血小板CD62p的表达;RGDS对rPA,max的抑制作用和其对血小板CD62p表达的抑制作用相关。【结论】RGDS浓度<200μmol/L时,对ADP诱导的血小板释放反应无影响;RGDS浓度≥200μmol/L时,可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释放反应;与RGDS显著的抗聚集效应相比,其对血小板释放反应的影响比较小;RGDS抑制血小板释放反应的作用与其抗血小板聚集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 受体拮抗剂RGDS CD62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罗非班在体外对P-选择素、白介素-6、白介素-1β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谢双锋 尹松梅 +5 位作者 聂大年 李益清 肖洁 马丽萍 王秀菊 王景峰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0年第7期732-736,共5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在体外对血浆炎症因子的影响,为合理应用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二磷酸腺苷(ADP)或凝血酶为诱聚剂在体外激活血小板,同时加入20%、50%和80%抑制浓度的替... 目的:探讨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在体外对血浆炎症因子的影响,为合理应用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二磷酸腺苷(ADP)或凝血酶为诱聚剂在体外激活血小板,同时加入20%、50%和80%抑制浓度的替罗非班,37℃共同孵育30min,标本离心,取上清液用ELISA法检测P-选择素和IL-6、IL-1β等炎症因子的改变。结果:ADP(终浓度为10μmol/L)可诱导P-选择素增多;此效应能被31.25μmol/L(IC20)以上浓度的替罗非班抑制;ADP对IL-6、IL-1β的产生无影响。凝血酶(终浓度0.03U/L)可诱导P-选择素、IL-6、IL-1β产生增多;此效应能被156.25μmol/L(IC50)以上浓度的替罗非班抑制。各浓度替罗非班单独应用对P-选择素、IL-6、IL-1β均无影响。结论:替罗非班浓度在IC50以上时可抑制凝血酶诱导的P-选择素和炎症因子增多。充足剂量的替罗非班在体外有抑制血小板活化和炎症反应的双重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替罗非班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47生理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康颖 尹松梅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4期437-440,共4页
CD4 7又叫整合素相关蛋白 (IAP) ,是一个 5 0kD的膜糖蛋白 ,表达广泛。本文综述了CD4 7作为整合素相关分子 ,调节一系列依赖整合素的细胞功能 ;CD4 7与血小板反应蛋白 (TSP)结合 ,调节细胞粘附、移动、激活和血小板聚集 ;CD4 7是人抑制... CD4 7又叫整合素相关蛋白 (IAP) ,是一个 5 0kD的膜糖蛋白 ,表达广泛。本文综述了CD4 7作为整合素相关分子 ,调节一系列依赖整合素的细胞功能 ;CD4 7与血小板反应蛋白 (TSP)结合 ,调节细胞粘附、移动、激活和血小板聚集 ;CD4 7是人抑制性受体信号调节蛋白 (SIRP)的胞外配体 ,引发负性调节信号 ;CD4 7是T细胞活化的共刺激因子 ,活化T细胞凋亡过程 ,诱导T细胞无反应性 ,加强TCR信号传导的效率 ;CD4 7是Rh抗原复合体组成成分之一 ;CD4 7参与基质支持的红细胞生成。本文还讨论了CD4 7作为红细胞自身标志 ,在溶血中发挥作用 ,这将为临床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L47 整合素相关蛋白 生理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外周血细胞CD47的表达 被引量:2
5
作者 聂大年 尹松梅 +4 位作者 谢双锋 康颖 马丽萍 王秀菊 吴裕丹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03期79-81,共3页
【目的】探讨抗温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外周血细胞 CD47的表达。【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5例 AIHA 外周血细胞 CD47的表达,并与正常人及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进行比较。【结果】AIHA 组、AA 组及正常人外周血红细胞... 【目的】探讨抗温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外周血细胞 CD47的表达。【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5例 AIHA 外周血细胞 CD47的表达,并与正常人及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进行比较。【结果】AIHA 组、AA 组及正常人外周血红细胞 CD47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0.37±5.36)%、(97.70±2.75)%、(97.02±5.62)%,平均荧光强度分别为25.47±11.87、37.80±16.47、35.21±10.81;AIHA 组红细胞 CD47的表达显著低于 AA 组及正常人(P 均<0.05);AIHA 组、AA 组及正常人外周血粒细胞 CD47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4.26±19.56)%、(52.33±14.74)%、(75.99±21.33)%,平均荧光强度分别为13.40±4.99、14.32±2.89、26.78±6.74;AIHA 组、AA 组粒细胞 CD47的表达显著低于正常人(P<0.05)。【结论】AIHA 患者外周血红细胞及粒细胞 CD47表达缺失,AA 患者粒细胞 CD47表达缺失,红细胞 CD47表达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47 红细胞 粒细胞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氯通道 被引量:2
6
作者 陈晓琳 尹松梅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909-912,共4页
Chloride channels distribute widely in the body, and participate in many physiological actions and regulatory processes. Based on their physiological roles and molecular structures, six kinds of chloride channels have... Chloride channels distribute widely in the body, and participate in many physiological actions and regulatory processes. Based on their physiological roles and molecular structures, six kinds of chloride channels have been identified: (1) The chloride channels family; (2) Cystic fibrosis transmembrane conductance regulator; (3) Swelling-activated chloride channels; (4) Calcium-activated chloride channels; (5) The p64 (CLIC) gene family; (6) γ-aminobutyric acid and glycine receptors. The chloride channels do exist in platelets, and their appearances are dependent on the presence of intracellular calcium. Blocking agents of chloride channels inhibit the thrombin-activated platelet aggregation and the elevation of the intracellular calcium concentration in a dose-dependent manner. It is suggested that chloride channels play a role in the activation of platelets. In addition, chloride channels act on both the cell volume regulation and the intracellular pH regulation in platele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氯化物通道 离子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DP和CPA诱导的高血压病人血小板胞浆游离钙的变化
7
作者 尹松梅 聂大年 +7 位作者 谢双锋 曾福仁 马丽萍 李益清 吴裕丹 王秀菊 冯坚红 关永源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B06期73-75,共3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人血小板胞浆游离钙浓度(cytoplasmic free Ca2+ concentration,[Ca2+]i)的变化。[方法]采 用Fura-2/Am荧光双波长测定[Ca2+]i技术,动态观察激动剂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ADP)和环匹阿尼酸 (cyclepiazoni...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人血小板胞浆游离钙浓度(cytoplasmic free Ca2+ concentration,[Ca2+]i)的变化。[方法]采 用Fura-2/Am荧光双波长测定[Ca2+]i技术,动态观察激动剂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ADP)和环匹阿尼酸 (cyclepiazonic acid,CPA)对高血压病人血小板[Ca2+]i的影响。[结果]高血压病人静息血小板[Ca2+]i与正常人比较明显增高 (P<0.05);ADP和CPA激动的高血压病人的血小板平台钙与静息钙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峰位钙-平台钙的差 (既钙释放)与正常人比较明显增高(P分别<0.05和<0.01);平台钙-静息钙的差(既钙内流)与正常人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结论]高血压病人静息血小板[Ca2+]i增高,平台钙水平明显增高,血小板呈高反应状态;高血压病人的血小板 被ADP和CPA激活不能恢复至静息动状态;ADP和CPA激动的高血压病人的血小板钙释放增多,钙内流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病人 血小板 [CA^2+]I 人血 胞浆游离钙 正常人 增高 钙释放 ADP 二磷酸腺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氟灭酸对糖尿病人血小板胞浆游离钙及聚集功能的影响
8
作者 聂大年 尹松梅 +6 位作者 谢双锋 王晓刚 李益清 马丽萍 王秀菊 吴裕丹 冯坚红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33-536,共4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人血小板胞浆游离钙([Ca2+]i)、血小板聚集率变化及氯通道阻断剂尼氟灭酸对其的影响。【方法】用Fura-2荧光测钙技术检测血小板[Ca2+]i,血小板聚集仪检测血小板聚集率,观察氯通道阻断剂尼氟灭酸、钙通道阻断剂硝苯地... 【目的】探讨糖尿病人血小板胞浆游离钙([Ca2+]i)、血小板聚集率变化及氯通道阻断剂尼氟灭酸对其的影响。【方法】用Fura-2荧光测钙技术检测血小板[Ca2+]i,血小板聚集仪检测血小板聚集率,观察氯通道阻断剂尼氟灭酸、钙通道阻断剂硝苯地平及两者联合对糖尿病人的血小板[Ca2+]i、血小板聚集率的作用。【结果】①糖尿病人血小板聚集率为(74.9±13.7)%,高于正常人(P<0.05);糖尿病人的静息血小板[Ca2+]i值、钙释放、钙內流分别为(124.5±38.1)nmol/L、(497.1±95.1)nmol/L、(354.3±75.0)nmol/L,均高于正常人(P均<0.05);②尼氟灭酸及硝苯地平抑制血小板钙内流呈浓度依赖性,半数抑制浓度(IC50)的尼氟灭酸(50μmol/L)对糖尿病人血小板钙内流的抑制率为(54.7±14.5)%,对血小板聚集率的抑制率为(32.3±21.4)%;IC50的硝苯地平(7.5μmol/L)对糖尿病人血小板钙内流的抑制率为(17.9±11.9)%,对血小板聚集率的抑制率为(32.3±20.4)%;③尼氟灭酸联合硝苯地平对糖尿病人血小板钙有抑制作用,联合作用时尼氟灭酸对钙内流抑制率为(51.9±12.8)%;硝苯地平对钙内流抑制率为(12.4±8.5)%(P均<0.05),两者间不存在交互效应。【结论】糖尿病人血小板聚集率、静息血小板[Ca2+]i及钙运动均高于正常人,血小板呈高反应状态。尼氟灭酸可抑制糖尿病人血小板聚集和钙内流,可能与血小板膜存在对尼氟灭酸敏感的氯通道有关。尼氟灭酸与硝苯地平联合对糖尿病患者的血小板钙运动无协同及遏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胞浆游离钙 尼氟灭酸 硝苯地平 血小板 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贫血现象的初步临床分析
9
作者 袁桂仪 伍卫 +2 位作者 李益清 周淑娴 方昶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03期207-209,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贫血现象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7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51例,女125例;NYHA 心功能Ⅲ及Ⅳ级115例(41.7%);平均年龄(69.2±11.0)岁。观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贫血现象及其...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贫血现象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7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51例,女125例;NYHA 心功能Ⅲ及Ⅳ级115例(41.7%);平均年龄(69.2±11.0)岁。观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贫血现象及其影响因素。【结果】①276例患者中,81例(29.4%)诊断为贫血(血红蛋白101.5g/L±13.0g/L);②贫血患者中以女性、NYHAⅢ或Ⅳ级者居多(P<0.05),血清肌酐水平较高(P<0.01),血清白蛋白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较低(P<0.01);③NYHA 分级与血红蛋白浓度呈弱负相关;④年龄、基础心脏病、是否合并糖尿病、左室射血分数以及左室舒张末内径在贫血与非贫血患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贫血的现象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以女性患者多见,心功能及肾功能损害均较严重,同时存在血白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偏低等营养不良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充血性 贫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RGDS对血小板聚集和胞浆游离钙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海明 尹松梅 +5 位作者 谢双锋 聂大年 李益清 王秀菊 马丽萍 吴裕丹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A03期176-180,共5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RGDS对血小板聚集和血小板[Ca^(2+)]i的影响。【方法】比浊法测定PAG:采用Fura-3/AM荧光探针标记血小板胞浆钙离子,使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单个血小板荧光强度的变化,计算机图像系统分析血小板[Ca^(... 【目的】探讨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RGDS对血小板聚集和血小板[Ca^(2+)]i的影响。【方法】比浊法测定PAG:采用Fura-3/AM荧光探针标记血小板胞浆钙离子,使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单个血小板荧光强度的变化,计算机图像系统分析血小板[Ca^(2+)]i的变化。【结果】凝血酶(0.03 U/mL)为激动剂时,血小板PAG(M)为(78.2±12.4)%。在所取的62.5~1000μmol/L RGDS内的5种浓度下,RGDS可呈浓度依赖性地抑制凝血酶诱导的PAG(M)。正常人静息血小板[Ca^(2+)]i荧光强度值为376.1±70.5;凝血酶(0.03 U/mL)激动的血小板[Ca^(2+)]i荧光强度值升高为977.9±108.8;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RGDS(250μmol/L)对静息血小板的[Ca^(2+)]_i荧光强度值无抑制作用;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RGDS(250μmol/L)作用于血小板后,凝血酶(0.03 U/mL)激动的血小板[Ca^(2+)]i荧光强度值升高受到抑制,抑制率为(9.37±7.5)%。【结论】凝血酶(0.03 U/mL)可以引起血小板的聚集和血小板[Ca^(2+)]i的升高。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RGDS可以抑制凝血酶(0.03 U/mL)引起的血小板聚集和[Ca^(2+)]i的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GPⅡb/Ⅲa受体拈抗剂 血小板聚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