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X-2和iNOS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9
1
作者 吕志强 张惠忠 +2 位作者 李海刚 谢德荣 沈溪明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53-156,共4页
【目的】研究诱导型环氧化酶(COX-2)和一氧化氮合酶(iNOS)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2例肺癌组织中COX-2和iNOS蛋白表达。【结果】COX-2和iNOS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31%和33%;COX-2表达与术后生存期的长... 【目的】研究诱导型环氧化酶(COX-2)和一氧化氮合酶(iNOS)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2例肺癌组织中COX-2和iNOS蛋白表达。【结果】COX-2和iNOS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31%和33%;COX-2表达与术后生存期的长短呈负相关;iNOS与肿瘤组织的分化程度密切相关,分化越低,iN-OS表达越强;COX-2与iNOS表达之间未见相关性。【结论】COX-2和iNOS在肺癌中表达与否与患者的预后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型环氧化酶 一氧化氮合酶 肺癌 临床意义 免疫组化法 肿瘤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MLR对缺血心肌乳酸代谢及线粒体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陈炬 李少华 +3 位作者 张惠忠 华平 潘越江 孙培吾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2219-2222,共4页
目的探讨激光心肌血运重建术(TMLR)对急性心肌缺血(AMI)的作用与机制。方法将18条犬随机等分为假手术组、AMI组和TMLR组,采用连续型NdYAG激光行TMLR术。测动脉和冠状窦血乳酸含量(A.Lat和CS.Lat),心肌乳酸代谢速率(MLR)和心肌乳酸吸收分... 目的探讨激光心肌血运重建术(TMLR)对急性心肌缺血(AMI)的作用与机制。方法将18条犬随机等分为假手术组、AMI组和TMLR组,采用连续型NdYAG激光行TMLR术。测动脉和冠状窦血乳酸含量(A.Lat和CS.Lat),心肌乳酸代谢速率(MLR)和心肌乳酸吸收分数(MLE);超微电镜结合生物体视学原理定量观察心肌细胞线粒体形态和数量。结果结扎左前降支冠状动脉(LAD)后60min,AMI组和TMLR组CSLat分别为(763±427)mmol/L和(578±398)mmol/L,P<005;MLR分别为(003±001)mmol·100g心肌-1·min-1和(006±002)mmol·100g心肌-1·min-1,P<005;MLE分别为(1204±304)%和(2184±849)%,P<005。LAD结扎后4h,AMI组和TMLR组线粒体体密度分别为(2751±793)%和(3126±385)%,P>005;面密度分别为(125±018)μm-1和(164±028)μm-1,P<001;数密度分别为(010±003)μm-3和(018±005)μm-3,P<001;平均体积分别为(527±285)μm3和(280±054)μm3,P<005;平均外径分别为(206±036)μm和(178±012)μm,P<005。结论TMLR可纠正急性心肌缺血犬的心肌乳酸代谢障碍和减轻心肌细胞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激光心肌血运重建术 乳酸 线粒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梗死后再发缺血性卒中与脑出血患者微血管病变及预后的比较 被引量:7
3
作者 杨淞然 华平 +3 位作者 苏蔼欣 范玉华 邢诒刚 黄家星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46-349,共4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再发缺血性卒中与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上微血管病变及预后的异同。方法连续收集急性复发性卒中的住院病例(初发事件为脑梗死,复发事件包括脑梗死或脑出血),详细记录临床资料,观察脑内微出血及白质病变的严重程...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再发缺血性卒中与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上微血管病变及预后的异同。方法连续收集急性复发性卒中的住院病例(初发事件为脑梗死,复发事件包括脑梗死或脑出血),详细记录临床资料,观察脑内微出血及白质病变的严重程度,随访有无严重血管事件及死亡的发生。结果175例再发脑梗死患者,19例复发事件为脑出血的患者进入本研究。155例(88.6%)再发脑梗死患者,以及18例(94.7%)脑出血患者存在白质病变。77例(44%)再发脑梗死患者和16例(84.2%)脑出血患者存在脑内微出血。脑出血组白质病变的严重程度及微出血的数目均明显高于再发脑梗死组(P=0.033,0.016),脑出血组的死亡率及再发脑出血的危险性明显增高(P=0.034,0.036)。结论严重的脑白质病变及微出血的出现与脑梗死后再发脑出血有关,多发微出血提示出血风险增高。如复发事件为脑出血,则其死亡率及再次复发脑出血的风险均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脑出血 核磁共振成像 微出血 白质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心肌移植治疗猪慢性缺血性心脏病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祝曙光 熊利华 +3 位作者 谢鸿发 萧颂华 华平 廖洪映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93-296,共4页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心肌移植对猪慢性缺血心肌心功能的改善和促进血管新生的作用。方法小型猪左侧开胸在左冠状动脉回旋支起始部放置Ameroid环,4周后进行心脏超声波检测、冠状动脉造影和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心肌移植,移植后4周...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心肌移植对猪慢性缺血心肌心功能的改善和促进血管新生的作用。方法小型猪左侧开胸在左冠状动脉回旋支起始部放置Ameroid环,4周后进行心脏超声波检测、冠状动脉造影和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心肌移植,移植后4周进行心脏超声波检测,免疫组化计数血管密度。结果17只猪中有16只猪术后存活8周以上,活体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左冠状动脉回旋支均闭塞。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心肌移植组比对照组心功能有显著改善(P﹤0.05),移植组的血管数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心肌移植可改善慢性缺血心肌的心功能,其机理之一是通过改善缺血心肌的血供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单个核细胞 细胞移植 血管密度 心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内微出血的严重程度分级及重度MB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杨淞然 华平 +2 位作者 苏蔼欣 范玉华 黄家星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B06期215-217,共3页
[目的]探讨脑内微出血严重程度的分级方法及重度脑内微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连续搜集经核磁共振梯度回波T2*证实存在脑内微出血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例,根据微出血数目的不同,分为三个等级:轻度(1~2),中度(3~9)及重度(≥10)。[结果]... [目的]探讨脑内微出血严重程度的分级方法及重度脑内微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连续搜集经核磁共振梯度回波T2*证实存在脑内微出血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例,根据微出血数目的不同,分为三个等级:轻度(1~2),中度(3~9)及重度(≥10)。[结果]292例患者入组本研究,重度组43例(14.7%)。Logistic回归显示白质病变分值(OR=1.130,P< 0.001)和年龄(OR=0.921,P=0.001)是重度脑内微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白质病变分值和年龄是重度脑内微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自质病变分值是危害性因素,而年龄是保护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核磁共振成像 微出血 白质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血管密度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预后意义 被引量:1
6
作者 祝曙光 张惠忠 +2 位作者 熊利华 廖洪映 邵建永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03期39-41,共3页
【目的】评价微血管密度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预后意义。【方法】石蜡切片、HE染色、及CD34免疫组化方法,用Kaplan-Meier方法进行生存率分析及生存曲线的绘制,用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率的比较,用Cox比例风险模型、Wald检验进行各预后因素... 【目的】评价微血管密度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预后意义。【方法】石蜡切片、HE染色、及CD34免疫组化方法,用Kaplan-Meier方法进行生存率分析及生存曲线的绘制,用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率的比较,用Cox比例风险模型、Wald检验进行各预后因素分析。【结果】将患者按微血管密度(MVD)以均数47为界分为两组,两组生存率有显著性差异(P= 0.0186)。MVD<47组生存率高于MVD≥47组。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微血管密度、与肺癌患者术后的生存时间有关。其对肺癌患者生存时间影响由大到小为临床分期、淋巴转移、微血管密度(P值分别为0.001、0.031、0.03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中微血管密度与肺癌患者临床预后显著相关,提示用CD34作标记物检测非小细胞肺癌中的MVD可以作为判断肺癌患者临床预后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免疫组化 微血管密度 临床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脾切除对心脏移植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朱进国 熊利华 魏益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0-42,共3页
目的:观测脾切除对同种异体心脏移植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淋巴细胞凋亡与免疫耐受的关系。方法:行Wistar(供体)到SD(受体)大鼠的腹部异位心脏移植,并按实验设计将实验动物分A(对照组)、B(单纯脾切除组)、C(单纯心脏移植... 目的:观测脾切除对同种异体心脏移植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淋巴细胞凋亡与免疫耐受的关系。方法:行Wistar(供体)到SD(受体)大鼠的腹部异位心脏移植,并按实验设计将实验动物分A(对照组)、B(单纯脾切除组)、C(单纯心脏移植组)、D(心脏移植+脾切除组)4组。以光镜、电镜观测心肌的病变特点,以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的动态变化,并观测大鼠移植心脏的存活情况。结果:C、D组移植心脏的心肌病理及亚显微结构改变均在术后第5天最重,第7天减轻,且D组的病理改变据Stanford标准明显轻于C组(P<0.05)。D组移植心脏存活时间为(17.63±4.54)d(n=12),较C组存活时间(7.47±2.24)d(n=12)明显延长(P<0.05),提示脾切除可减轻急性排斥反应、诱导移植免疫耐受形成的作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率在A组中无明显变化,在B组中术后早期一过性升高,术后第7天恢复正常,在C、D组中术后1、3、5、7d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且D组第5、7天均明显高于C组(7.62±2.15vs4.21±1.72,9.41±3.82vs2.36±1.32;均P<0.01),且随着淋巴细胞凋亡率增加移植心脏急性排斥反应逐渐减弱。结论:脾切除具有诱导心脏移植大鼠免疫耐受形成及淋巴细胞凋亡的作用,在此过程中心脏移植大鼠淋巴细胞凋亡率与急性排斥反应成负相关,提示淋巴细胞凋亡率的变化可能是免疫耐受形成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切除术 心脏移植 免疫耐受 淋巴细胞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血管计数与非小细胞肺癌临床预后的关系
8
作者 龙勤 张华 江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6期1878-1879,共2页
目的:研究微血管计数(microvesselcount,MVC)与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患者生存率的关系及MVC判断临床预后的价值。方法:应用抗CD34抗体、SP免疫组化法对107例NSCLC患者术后病理标本进行微血管内皮细胞染色,并根据... 目的:研究微血管计数(microvesselcount,MVC)与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患者生存率的关系及MVC判断临床预后的价值。方法:应用抗CD34抗体、SP免疫组化法对107例NSCLC患者术后病理标本进行微血管内皮细胞染色,并根据Bosari法进行MVC。随访调查其生存时间及临床资料,包括病理类型、分化程度、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及复发、临床分期等。用Kaplan-Meier方法进行生存率分析,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各预后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及Wald检验。结果:患者按MVC以均数46为界分为两组,两组生存率差异有显著性(P=0.0042),MVC>46组生存率低于MVC≤46组。各预后因素中MVC、淋巴结转移、术后复发与生存率有关(P值分别为0.0192、0.0464、0.0431)。结论:MVC与NSCLC患者生存率相关,MVC高则患者生存率低,MVC能较好地判断NSCLC患者的临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毛细血管 预后 生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