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与开放手术的临床应用比较 被引量:39
1
作者 杨世斌 韩方海 +3 位作者 肖隆斌 李明哲 黎文峰 何裕隆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819-1822,共4页
目的:比较分析腹腔镜辅助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与开放手术的临床效果,探讨前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9年12月至2013年12月共46例腹腔镜辅助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与同期68例开放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同时比... 目的:比较分析腹腔镜辅助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与开放手术的临床效果,探讨前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9年12月至2013年12月共46例腹腔镜辅助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与同期68例开放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同时比较两组的术后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手术费用、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及生存率情况。结果:术前资料性别、年龄、BMI、病理分型和浸润深度及术后清扫淋巴结总数等临床资料分析显示,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腹腔镜组术后住院时间6.84 d,而开放组为11.72 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费用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腔镜组术中出血量76.63 m L,而开放组为141.5 m L,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治疗结肠癌安全有效,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手术切口美观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开放 右半结肠癌 临床运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连环素在结肠腺癌中的异常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5
2
作者 高明 龚瑾 +2 位作者 吕永添 张育超 劳学军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28-930,共3页
目的:检测β-连环素(β-catenin)在结肠腺癌组织中的异常表达情况,分析其临床意义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00年6月至2004年6月实施根治性切除、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完整的52例结肠腺癌患者及20例癌旁正常结肠组织的石蜡组织切片,采... 目的:检测β-连环素(β-catenin)在结肠腺癌组织中的异常表达情况,分析其临床意义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00年6月至2004年6月实施根治性切除、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完整的52例结肠腺癌患者及20例癌旁正常结肠组织的石蜡组织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β-catenin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因素和预后的关系。结果:20例正常癌旁组织中β-catenin均呈正常表达。52例结肠腺癌组织中β-catenin的异常表达率为71%,β-catenin的异常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分化程度及血癌胚抗原(CEA)异常无关(P>0.05),与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相关(P<0.05)。表达正常组患者术后生存期高于表达异常组患者,两者比较显著差异(P<0.05)。结论:β-catenin的异常表达与结肠腺癌淋巴结转移及肿瘤的临床分期有关,其异常表达可能是结肠癌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可作为临床判断结肠腺癌患者预后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Β-连环素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小肠黏膜潘氏细胞的形态学和机能 被引量:3
3
作者 杨斌 陈双 +3 位作者 常见星 周太成 章立 陈国星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77-180,共4页
【目的】观察人各段小肠潘氏细胞的分布、形态结构特点,探讨潘氏细胞颗粒状态与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增殖之间的关系。【方法】人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及结肠黏膜上皮组织各12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潘氏细胞内溶菌酶及黏膜增殖细胞核... 【目的】观察人各段小肠潘氏细胞的分布、形态结构特点,探讨潘氏细胞颗粒状态与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增殖之间的关系。【方法】人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及结肠黏膜上皮组织各12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潘氏细胞内溶菌酶及黏膜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全自动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图像半定量分析。【结果】人肠道中潘氏细胞仅存在于小肠,从十二指肠、空肠到回肠,细胞数量呈递增分布,各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肠中未见有潘氏细胞。潘氏细胞的颗粒分泌状态与小肠上皮细胞PCNA增殖指数的表达呈直线正相关(r=0.776,P=0.003)。【结论】人潘氏细胞颗粒分泌与小肠黏膜细胞的增殖状态有关,PCNA指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应肠上皮干细胞的增殖状态,潘氏细胞对维护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完整性具有重要的生理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潘氏细胞 增殖细胞核抗原 小肠 形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疝修补的新型材料 被引量:21
4
作者 陈双 杨斌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7年第12期1123-1124,共2页
关键词 疝修补 EPTFE 聚酯 腹腔内 补片 聚丙烯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yhus后入路修补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6
5
作者 杨斌 张育超 +1 位作者 赖东明 陈双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7年第12期1135-1136,共2页
目的 探讨Nyhus后入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 方法 2001年8月~2007年2月,行182例Nyhus后入路疝修补术,包括Ⅱ型34例,Ⅲ型116例,Ⅳ型32例.由腹直肌后直接进入腹膜前间隙,利用髂耻束和耻骨梳韧带作间断缝合或用单层网片修补. 结果 手... 目的 探讨Nyhus后入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 方法 2001年8月~2007年2月,行182例Nyhus后入路疝修补术,包括Ⅱ型34例,Ⅲ型116例,Ⅳ型32例.由腹直肌后直接进入腹膜前间隙,利用髂耻束和耻骨梳韧带作间断缝合或用单层网片修补. 结果 手术时间(38.3±13.8)min (23~96 min),术后住院时间(2.6±0.8)d (1~9 d).术后2~24 h下床活动.2例阴囊积液,3例急性尿潴留,均治愈.手术后切口无红肿、渗液,术后伤口仅有轻微疼痛,均未使用镇痛药.全部病例随访2~40个月,平均19个月,无明显的腹股沟区不适及异物感,复发1例. 结论 采用Nyhus后入路进行腹股沟疝修补安全、可靠,操作简单,并发症少,费用低,是治疗成人斜疝、直疝、股疝,特别是复发疝、巨大或复杂疝、嵌顿性疝合并肠梗阻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疝 疝修补术 Nyhus后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MP-3基因甲基化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的关系 被引量:2
6
作者 黄美近 汪建平 +4 位作者 褚忠华 宋新明 王磊 杨祖立 蔡世荣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2418-2421,共4页
目的:探讨TIMP-3基因甲基化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指标和转移复发的关系。方法:采用巢式甲基化特异性PCR技术(NMSP法)检测100例结直肠癌组织和100例癌旁非癌组织TIMP-3基因甲基化;采用RT-PCR 检测100例结直肠癌组织和100例癌旁非癌组织TIMP... 目的:探讨TIMP-3基因甲基化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指标和转移复发的关系。方法:采用巢式甲基化特异性PCR技术(NMSP法)检测100例结直肠癌组织和100例癌旁非癌组织TIMP-3基因甲基化;采用RT-PCR 检测100例结直肠癌组织和100例癌旁非癌组织TIMP-3 MRNA的表达。结果:肿瘤组织TIMP-3 MRNA的表达阳性率为64%,肿瘤组织TIMP-3 MRNA的表达率明显低于癌旁非癌组织(P<0.01);TIMP-3 MRNA的表达率无淋巴结转移组(34/42)高于淋巴结转移组(30/58)(P<0.01),甲基化阳性率DUKE’S C+D期伴淋巴结转移组明显高于 DUKE’S A+B期不伴淋巴结转移组(P<0.05)。结肠近端、分化程度差的结直肠癌组织甲基化阳性率明显高于远端直肠和分化程度高者(P<0.05)。结论:TIMP-3基因甲基化容易发生在结肠近端、DUKE’S C、D期、伴淋巴结转移、细胞分化差和浸润型结直肠癌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金属蛋白酶3组织抑制剂 甲基化 MRNA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性肝硬化肝细胞生长激素受体的表达与动态变化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洪涛 陈双 区庆嘉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90-493,共4页
目的 :探讨实验性肝硬化细胞生长激素受体的表达变化。方法 :采用硫代乙酰胺腹腔注射复制大鼠肝硬化模型 ,采用放射配体法、RT -PCR、图像分析检测不同阶段肝硬化肝组织和肝硬化肝细胞中生长激素受体及其mRNA的表达水平 ,并分别与正常... 目的 :探讨实验性肝硬化细胞生长激素受体的表达变化。方法 :采用硫代乙酰胺腹腔注射复制大鼠肝硬化模型 ,采用放射配体法、RT -PCR、图像分析检测不同阶段肝硬化肝组织和肝硬化肝细胞中生长激素受体及其mRNA的表达水平 ,并分别与正常肝组织和正常肝细胞比较。结果 :大鼠肝硬化肝组织表达生长激素受体 ,其表达数量明显少于正常肝组织 ,并且随着肝硬化的进展、肝组织胶原纤维相对含量的增加而进一步减少 ;大鼠肝硬化肝细胞生长激素受体的位点数量明显少于正常肝细胞 ,大鼠肝硬化肝组织生长激素受体mRNA的表达量也明显少于正常肝组织。结论 :大鼠肝硬化肝细胞表达生长激素受体 ,其表达水平降低 ;肝硬化越严重 ,该表达减少越明显。大鼠肝硬化肝组织生长激素受体表达下调的机制可能是肝硬化肝组织生长激素受体mRNA的表达明显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性 肝硬化 肝细胞生长激素 受体 表达 动态变化 硫代乙酰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酪氨酸激酶靶向的肿瘤生物学治疗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来伟 褚忠华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2期159-162,共4页
蛋白酪氨酸激酶系统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针对其的各种肿瘤治疗药物如相关受体的单克隆抗体以及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在近几年中进展迅速。本文分别就以上两个方面做一综述。
关键词 蛋白酪胺酸激酶 肿瘤 生物学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EGF-C及MMP-7影响中低位直肠癌预后相关因素的评价
9
作者 周军 姚亚楠 +4 位作者 陈双 杨斌 杨祖立 吴小剑 汪建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905-1908,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及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表达与中低位直肠癌淋巴转移、静脉侵润和分化程度等预后影响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测定85例中低位直肠癌组织、癌旁组织和13例正常直肠组织...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及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表达与中低位直肠癌淋巴转移、静脉侵润和分化程度等预后影响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测定85例中低位直肠癌组织、癌旁组织和13例正常直肠组织中VEGF-C和MMP-7的表达水平。结果:VEGF-CmRNA表达在中低位直肠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之间差异显著(P<0.01)。MMP-7和VEGF-CmRNA与肿瘤病理分期、分化程度和生存率密切相关(P<0.05),DukesB期以上的中低位直肠癌组织中,两类因子的表达显著高于淋巴转移阴性者(P<0.01)。MMP-7与静脉侵润及远处转移呈正相关。结论:VEGF-CmRNA和MMP-7的表达水平是影响中低位直肠癌预后相关因素的重要指标,高表达与中低位直肠癌肿的静脉侵润和淋巴转移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内皮生长因子 基质金属蛋白酶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