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眶爆裂骨折CT影像学诊断与外科治疗的价值探讨 被引量:3
1
作者 杨斌 黄洪章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81-484,共4页
【目的】探讨眶爆裂骨折所致眶壁畸形、眼球陷没的影像学特征及对其外科治疗的价值。【方法】应用三维CT影像学技术及计算机三维诊断系统,观察11例眶壁畸形特征,测量眶腔容积变化。采用还纳眶内容、植骨恢复眶腔容积的方法进行整复。【... 【目的】探讨眶爆裂骨折所致眶壁畸形、眼球陷没的影像学特征及对其外科治疗的价值。【方法】应用三维CT影像学技术及计算机三维诊断系统,观察11例眶壁畸形特征,测量眶腔容积变化。采用还纳眶内容、植骨恢复眶腔容积的方法进行整复。【结果】CT图像显示本组11例均呈眶底壁和/或内侧壁爆裂缺损,眼球后缩内陷。眶腔容积的增大与眼球内陷程度密切相关(r=0.9113)。经还纳眶内容及眶腔植骨手术,其中10例患者眼球陷没、复视得以矫正,眶、眼睑外形恢复良好。仅1例复视未得到矫正。【结论】CT能对眶壁骨折的性质、程度进行定性定量诊断分析。解除眼外肌粘连、还纳眶内容及眶腔植骨,是矫治复视和眶畸形的较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眶爆裂骨折 CT诊断 眶壁畸形 眼球陷没 外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手术在腋臭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6
2
作者 游文健 庾尧炜 +2 位作者 展望 刘韵 李文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5期2664-2665,共2页
目的:总结应用小切口皮下剥离汗腺法治疗腋臭的经验。方法:沿腋顶部皮肤皱折线设计2~3cm小切口,于皮下组织浅层分离至腋毛区边缘,于皮下剪除脂肪组织、汗腺及部分毛囊组织,形成真皮下血管网皮瓣,加压包扎,必要时置橡皮引流条。结果:经... 目的:总结应用小切口皮下剥离汗腺法治疗腋臭的经验。方法:沿腋顶部皮肤皱折线设计2~3cm小切口,于皮下组织浅层分离至腋毛区边缘,于皮下剪除脂肪组织、汗腺及部分毛囊组织,形成真皮下血管网皮瓣,加压包扎,必要时置橡皮引流条。结果:经临床96例患者手术观察,随访1个月~2年,治愈率92%,总有效率100%,切口痕迹隐蔽。结论:小切口皮下剥离汗腺法是一种疗效确切、瘢痕隐蔽、并发症较少的腋臭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汗症 外科手术 微创性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肌源性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表型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张金明 何涛 +1 位作者 梁伟强 黄红军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2239-2243,共5页
目的:探讨兔肌源性干细胞(MDSCs)的分离及特征和表型研究。方法:取1.5月龄新西兰兔大腿肌肉,采用差速贴壁分离Prep late技术,分别用Ⅺ胶原酶、d ispase蛋白酶以及胰蛋白酶分步消化肌肉,并用差速贴壁法分离晚期贴壁的细胞,流式细胞仪(FCM... 目的:探讨兔肌源性干细胞(MDSCs)的分离及特征和表型研究。方法:取1.5月龄新西兰兔大腿肌肉,采用差速贴壁分离Prep late技术,分别用Ⅺ胶原酶、d ispase蛋白酶以及胰蛋白酶分步消化肌肉,并用差速贴壁法分离晚期贴壁的细胞,流式细胞仪(FCM)、免疫细胞化学以及W estern b lotting等检测初步确定细胞表型。结果:进行连续6 d的差速贴壁分离。第3 d开始得到较多量的圆形或短梭形细胞,簇样生长,体积明显小于骨骼肌细胞及其它杂细胞,10 d左右汇合,有极强的融合生长倾向。细胞在汇合度<30%传代可较好地保持原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示MDSCs>80%为desm in+,>70%为Bc l-2+,>95%为CD45-,免疫细胞化学定性示desm in+。W estern b lot-ting检测显示随着细胞的纯化,α-SMA表达越来越弱。而细胞高汇合度(>50%)或低血清培养时极易融合成肌管或肌细胞链,skeletalmyosin+。结论:MDSCs具有desm in、Bc l-2高水平表达和CD45极低水平表达的特性,具有多向分化能力的MDSCs是组织工程研究的一种新型种子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源性干细胞 Preplate技术 骨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族青年正常颅面结构三维测量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杨斌 黄洪章 张涤生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B09期15-17,共3页
【目的】为颅面美容整形手术设计及颅面颅底的生长发育机制研究提供正常颅面结构测量数据库和参照标准。【方法】应用电脑辅助颅颌面结构立体测量分析方法 ,对 2 0例正常青年的颅 眶 颧 颌诸结构的形态特征及其相互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目的】为颅面美容整形手术设计及颅面颅底的生长发育机制研究提供正常颅面结构测量数据库和参照标准。【方法】应用电脑辅助颅颌面结构立体测量分析方法 ,对 2 0例正常青年的颅 眶 颧 颌诸结构的形态特征及其相互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①医学三维影像不仅清晰地立体再现颅底、鼻筛、眶颧区解剖形态 ,而且提供了定量化研究颅颌面诸结构间相互关系的立体模型。②建立正常颅面结构测量数据库。③颅颌面诸结构表现出显著的性别特征差异。但是 ,反映颅颌面结构间比例关系的指数在两种性别间极为相近。④本组青年两侧颅面结构的非对称率未超过 5 % ,显示出良好的对称性。【结论】本研究建立的计算机辅助测量方法和项目可为颅面、颅底的生长发育研究提供客观依据 ;正常测量值数据库可为颅面美容整形手术提供参照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骨/放射摄影术 颅骨测量法 摄影测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GLUT1基因的扩增及其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 被引量:2
5
作者 李方成 李军亮 +4 位作者 梁伟强 刘然义 吴中华 张培峰 袁开长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2284-2286,共3页
目的:构建携带大鼠葡萄糖转运体1基因(GLUT1)的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载体,为进一步研究脑缺血缺氧引起的神经元死亡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的方法获取大鼠GLUT1基因全长cDNA,将其克隆至穿梭质粒pShuttle中... 目的:构建携带大鼠葡萄糖转运体1基因(GLUT1)的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载体,为进一步研究脑缺血缺氧引起的神经元死亡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的方法获取大鼠GLUT1基因全长cDNA,将其克隆至穿梭质粒pShuttle中构建穿梭质粒pShuttle-G lut1,经酶切后与线性化的腺病毒骨架质粒pAdeno-X体外连接并转化大肠杆菌DH5α,构建重组腺病毒质粒pAd-G lut1,酶切线性化重组腺病毒质粒后转染HEK293细胞包装成重组病毒颗粒,重组腺病毒在HEK293细胞中反复扩增数代后,分别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免疫印迹法(W estern b lotting)从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鉴定重组的腺病毒。结果:经PCR分析及DNA测序显示GLUT1 cDNA序列正确;筛选出重组腺病毒质粒pAd-G lut1后在HEK293细胞中成功包装出重组病毒,包装后冻融细胞行PCR及W estern b lotting检测表明重组腺病毒包装成功。结论:成功扩增了大鼠GLUT1基因并构建了携带大鼠GLUT1基因的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载体,这有助于研究脑缺血缺氧引起的神经元死亡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转运体1 基因扩增 重组腺病毒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面立体结构三维可视化研究及其意义 被引量:3
6
作者 杨斌 黄洪章 李晶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68-570,574,共4页
目的 :为实现颅面结构三维可视化并对其全面、准确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 :应用VisualC+ + 语言设计开发出一个多功能应用软件包 ,其功能模块包括 :三维重建、精确测量、电子解剖等。借助所开发的软件包 ,将面向多边形的表面绘制显示... 目的 :为实现颅面结构三维可视化并对其全面、准确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 :应用VisualC+ + 语言设计开发出一个多功能应用软件包 ,其功能模块包括 :三维重建、精确测量、电子解剖等。借助所开发的软件包 ,将面向多边形的表面绘制显示方法应用于颅面软组织、骨组织结构的三维重建研究。结果 :由二维断层CT图像构建出颅面皮肤软组织和骨组织立体结构模型 ,其立体模型可旋转以利于不同角度的观察分析 ,可以任一剖面显示及操作其局部结构。结论 :为颅面外科临床提供了定性和定量诊断分析的新技术 ,实现了颅面电子解剖。为解剖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面结构 三维可视化 计算机图像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上肢肌肉肥厚变异畸形1例 被引量:1
7
作者 潘淑娟 张金明 陈小萱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73-173,共1页
关键词 右上肢 肌肉肥厚 肌肉变异 肌肉畸形 肌细胞 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外耳道闭锁的听力重建方法与效果
8
作者 许耀东 郑亿庆 +4 位作者 张金明 陈穗俊 区永康 刘翔 纪树芳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2期61-62,共2页
【目的】探讨先天性外耳道闭锁听力重建的手术方法及其手术效果。【方法】分析1993年1月~2007年4月手术治疗先天性外耳道闭锁87例(91耳),手术采用乳突径路49耳,乳突前径路42耳,根据鼓室、听骨链、前庭窗情况行外耳道、鼓室成形80耳,外... 【目的】探讨先天性外耳道闭锁听力重建的手术方法及其手术效果。【方法】分析1993年1月~2007年4月手术治疗先天性外耳道闭锁87例(91耳),手术采用乳突径路49耳,乳突前径路42耳,根据鼓室、听骨链、前庭窗情况行外耳道、鼓室成形80耳,外耳道成形6耳,外半规管开窗3耳,前庭开窗2耳。【结果】91耳中术后1个月语频区气导听力提高15dB HL以上者73耳(80.2%),其中听力改善30dB HL以上、气-骨导间距小于15dB HL者37耳(40.7%)。随访1~12年,语频听力能保持术后水平者60耳(65.9%),术后外耳道再闭锁或狭窄18耳次,鼓膜外侧愈合9耳次。【结论】听力重建是治疗先天性外耳道闭锁的有效手段,防止外耳道术后再闭锁或狭窄、鼓膜外侧愈合是提高术后远期疗效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耳 中耳 畸形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