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东地区汉族正常人群HLAE基因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甄子俊 方建培 +3 位作者 邓庆丽 徐宏贵 范丽安 黄绍良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6期783-787,共5页
为了检测广东地区汉族正常人群HLA E基因的多态性 ,并分析HLA E与典型HLA I类 (Ia)位点之间的连锁关系 ,采用PCR SSP方法检测广东地区 15 0个无血缘相关的正常人的HLA E基因型 ,同时用NIH标准微量淋巴细胞毒方法检测其中 10 6人HLA A , ... 为了检测广东地区汉族正常人群HLA E基因的多态性 ,并分析HLA E与典型HLA I类 (Ia)位点之间的连锁关系 ,采用PCR SSP方法检测广东地区 15 0个无血缘相关的正常人的HLA E基因型 ,同时用NIH标准微量淋巴细胞毒方法检测其中 10 6人HLA A , B基因型 ,对HLA E与HLA A , B位点之间作连锁分析。结果发现 ,在广东地区汉族正常人群中共检出 3个HLA E等位基因 :HLA E 0 10 1,HLA E 0 10 3 1,HLA E 0 10 3 2 ,其基因频率分别为 4 5 .3 3 % ,3 2 .3 3 % ,2 2 .3 3 %。未检出E 0 10 2和E 0 10 4。HLA E与HLA A , B位点之间B15 / E0 10 3 2及A2 /E 0 10 3 2存在连锁不平衡 ,除此之外其他任何两位点之间不存在连锁不平衡。结论 :HLA E高度保守的多态性提示其生物学特性可能有别于HLA Ia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白细胞抗原 HLA—E基因 基因多态性 连锁不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间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韦育林 伍卫 +3 位作者 王景峰 傅玉如 魏菁 邓义军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090-1093,共4页
目的:体外培养并诱导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分化为心肌细胞。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贴壁培养法分离、纯化大鼠骨髓MSCs,在第3代细胞以5-氮杂胞苷进行诱导,用免疫细胞化学和RT-PCR方法对诱导细胞进行鉴定。结果:诱导后细胞体积较... 目的:体外培养并诱导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分化为心肌细胞。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贴壁培养法分离、纯化大鼠骨髓MSCs,在第3代细胞以5-氮杂胞苷进行诱导,用免疫细胞化学和RT-PCR方法对诱导细胞进行鉴定。结果:诱导后细胞体积较诱导前增大,而且更加细长,呈长梭形。14d后细胞之间出现连接,排列方向渐趋一致。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诱导后部分细胞结蛋白(desmin)、横纹肌肌动蛋白(α-sarcomericactin)和心肌特异性肌钙蛋白(troponinI)呈阳性反应。RT-PCR结果表明诱导细胞有心肌β肌球蛋白重链表达。结论:5-氮杂胞苷能在体外诱导MSCs向心肌细胞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 间质干细胞 阿扎胞苷 心肌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57BL/6哮喘小鼠细胞内镁含量与肺组织β_2受体mRNA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张蔚 江山平 +4 位作者 李元广 郭淑芳 刘珊英 潘秋辉 林小玲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394-1398,共5页
目的:探讨细胞内镁含量对C57BL/6哮喘小鼠肺组织β2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4-6周龄清洁级雌性C57BL/6小鼠96只,体重(12±2)g,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D4组,每组各24只。应用鸡卵蛋白(OVA)建立哮喘小鼠模型。A、B组予低镁... 目的:探讨细胞内镁含量对C57BL/6哮喘小鼠肺组织β2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4-6周龄清洁级雌性C57BL/6小鼠96只,体重(12±2)g,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D4组,每组各24只。应用鸡卵蛋白(OVA)建立哮喘小鼠模型。A、B组予低镁饲料喂食,C、D组予正常镁饲料喂食。B、D组腹腔内注射沙丁胺醇诱导β2受体低调节,A、C组腹腔内注射生理盐水作对照。第1d、21d、34d各组分别随机抽取8只检测血浆Mg2+、红细胞内Mg2+、肺组织β2受体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1d血浆Mg2+、红细胞内Mg2+、肺组织β2ARmR-NA及蛋白表达各组间差异无显著(均P>0.05)。21d、34dC组血浆Mg2+、红细胞内Mg2+、肺组织β2ARmRNA及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A组[21d:(0.84±0.09)mmol/Lvs(0.57±0.10)mmol/L、(2.39±0.14)mmol/Lvs(2.11±0.08)mmol/L、(0.75±0.09)mmol/Lvs(0.59±0.06)pmol/g、(88.50±8.50)pmol/gvs(60.10±7.70)pmol/g,均P<0.05;34d:(0.67±0.10)mmol/Lvs(0.51±0.09)mmol/L、(2.17±0.08)mmol/Lvs(2.05±0.09)mmol/L、(0.61±0.05)pmol/gvs(0.53±0.06)pmol/g、(76.60±7.10)pmol/gvs(58.00±7.60)pmol/g,均P<0.05];21d、34dD组血浆Mg2+、红细胞内Mg2+、肺组织β2ARmRNA及蛋白表达亦显著高于B组[21d:(0.95±0.33)mmol/Lvs(0.46±0.09)mmol/L、(2.32±0.18)mmol/Lvs(1.87±0.14)mmol/L、(0.73±0.10)pmol/gvs(0.43±0.07)pmol/g、(96.90±8.00)pmol/gvs(47.90±4.90)pmol/g,均P<0.05;34d:(0.71±0.10)mmol/Lvs(0.31±0.08)mmol/L、(1.66±0.13)mmol/Lvs(1.45±0.16)mmol/L、(0.40±0.07)pmol/gvs(0.33±0.05)pmol/g、(61.50±3.20)pmol/gvs(35.30±7.10)pmol/g,均P<0.05]。结论:细胞内镁缺乏的C57BL/6哮喘小鼠肺组织β2受体表达减少,在激动剂作用下更易发生β2受体低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受体 肾上腺素能Β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高维实 闵军 +3 位作者 褚忠华 陈涛 魏菁 区庆嘉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946-949,T006,共5页
目的 :探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CIK)的生物学特性。方法 :健康人非贴壁单个核细胞用含IFN-γ、IL - 1β、IL - 2、CD3单抗诱导CIK细胞。以LAK细胞作为对照。流式细胞仪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细胞表型特征 ;乳酸脱氢酶释放法分析... 目的 :探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CIK)的生物学特性。方法 :健康人非贴壁单个核细胞用含IFN-γ、IL - 1β、IL - 2、CD3单抗诱导CIK细胞。以LAK细胞作为对照。流式细胞仪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细胞表型特征 ;乳酸脱氢酶释放法分析细胞毒活性。结果 :诱导 2周后 ,CIK细胞的增殖率达到高峰 ,CD3+ 细胞占 95 %以上 ;第 3周细胞生长进入平台期。诱导 15d时 ,CD3+ CD5 6 + NKT亚群占 16 .5 % ,比例在 2 - 4周区间内无明显变化。LAK细胞增殖缓慢 ,显著低于同期CIK细胞增殖率 (P <0 .0 1)。不同效 :靶比例CIK细胞对肝癌细胞BeL - 74 0 2的特异性溶解率显著高于LAK细胞 (P <0 .0 1)。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显示 ,CIK细胞高度表达HLA -DR和CD5 4抗原 ,NKT细胞体积较CD3+ CD5 6 -细胞略大 ,细胞表面有大量伪足。结论 :CIK细胞具有高度增殖能力 ,其体外杀瘤活性明显优于LAK细胞。诱导 14 - 2 1d ,CIK细胞增殖率和CD3+ CD5 6 + 阳性细胞率均达到高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类 杀伤细胞 淋巴因子 肝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脐血来源DCs对CIK、NK细胞杀伤活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5
作者 黎阳 黄绍良 +2 位作者 魏菁 吴燕峰 周敦华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B03期85-87,共3页
【目的】探索同一来源脐血树突状细胞(DCs)以不同刺激方式作用于细胞因子诱导杀伤(CIK)、自然杀伤(NK)细胞后对其杀伤活性的影响。【方法】通过细胞因子组合诱导、扩增脐血来源的 DCs、CIK 和 NK 细胞,分别将 DCs 以不同的刺激方式(提... 【目的】探索同一来源脐血树突状细胞(DCs)以不同刺激方式作用于细胞因子诱导杀伤(CIK)、自然杀伤(NK)细胞后对其杀伤活性的影响。【方法】通过细胞因子组合诱导、扩增脐血来源的 DCs、CIK 和 NK 细胞,分别将 DCs 以不同的刺激方式(提前共孵育或直接加入)作用于同一来源的脐血 CIK、NK 细胞,了解其对不同效靶比下 CIK、NK 细胞杀伤 K562、HL-60细胞株细胞毒活性的影响。【结果】随着效靶比的升高,脐血 CIK、NK 细胞对肿瘸细胞株的杀伤力增加,将脐血 DCs 与 CIK、NK细胞共孵育或杀伤时直接加入,均可显著提高 CIK、NK 细胞的细胞毒活性,以杀伤时直接加入 DCs 的促进作用更强。【结论】直接加入 DCs 对促进 CIK、NK 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更为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CIK细胞 脐血移植 过继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休克蛋白对树突状细胞成熟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钱世鵾 闵军 +4 位作者 褚忠华 李东印 邵静 魏菁 区庆嘉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1190-1194,共5页
目的 :探讨热休克蛋白 (HSP)对树突状细胞 (DCs)成熟的影响 ,同时对其形态学动态变化进行研究。方法 :从肝癌组织中提取HSP(gp96 )抗原肽复合物 ;肝癌细胞进行热休克处理诱导其表面表达HSP ,再用DiI荧光标记 ;将两种HSP与DCs混合培养 ,... 目的 :探讨热休克蛋白 (HSP)对树突状细胞 (DCs)成熟的影响 ,同时对其形态学动态变化进行研究。方法 :从肝癌组织中提取HSP(gp96 )抗原肽复合物 ;肝癌细胞进行热休克处理诱导其表面表达HSP ,再用DiI荧光标记 ;将两种HSP与DCs混合培养 ,动态观察DCs捕获抗原和成熟过程中的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情况下热休克蛋白对DCs成熟表型的影响。结果 :使用DiI标记的方法良好地显示了DCs摄取抗原的形态学变化 ;DCs通过直接接触、包绕、形成囊泡和伸出伪足且末端形成囊泡 4种方式摄取抗原 ;热休克蛋白可促进DCs成熟表型的表达。结论 :DiI是适合DCs形态学研究的良好的荧光标记物 ;DCs捕获抗原有 4种不同方式 ;不同热休克蛋白均可促进DCs成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休克蛋白质类 树突细胞 成熟 肝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使用干细胞因子、FLT3配基与白介素2,7,15体外扩增人脐血来源CIK/NK细胞 被引量:17
7
作者 黎阳 黄绍良 +3 位作者 吴燕峰 魏菁 包蓉 周敦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350-354,共5页
通过干细胞因子 (SCF)、FLT3配基 (FL)联合白介素 (IL) 2 ,7,15等的不同组合体系体外扩增人脐血来源的CIK NK细胞 (CB CIK NK) ,探讨不同培养方式对CB CIK NK细胞诱导、扩增产率的影响。按诱导扩增体系的不同分 3组 :A组 (SCF +IL2 +IL7... 通过干细胞因子 (SCF)、FLT3配基 (FL)联合白介素 (IL) 2 ,7,15等的不同组合体系体外扩增人脐血来源的CIK NK细胞 (CB CIK NK) ,探讨不同培养方式对CB CIK NK细胞诱导、扩增产率的影响。按诱导扩增体系的不同分 3组 :A组 (SCF +IL2 +IL7+IL15 ) ,B组 (SCF +FL +IL2 +IL7+IL15 )和C组 (IL2 +IL7+IL15 ,对照组 ) ,培养 2 1天 ,检测CD3+ CD5 6 + CIK细胞、CD3- CD5 6 + NK细胞比例和扩增倍数。结果表明 :经 2 1天培养 ,A ,B及C组CIK细胞比例分别为 (19.84± 2 .93) %、(2 6 .2 0± 4 .0 5 ) %及 (2 4 .0 3± 4 .99) % ;而NK细胞的比例A、B及C组比例分别为 (4 9.6 0± 1.4 0 ) %、(5 1.16± 6 .4 5 ) %及 (30 .85± 8.12 ) %。含SCF +FL的B组扩增效率最高 ,其中CIK细胞的扩增倍数由对照组 (C组 )的 (5 75 81± 2 2 1.72 )倍增加至 (796 .0 9± 2 78.4 7)倍 (最高为 1313倍 ) ;NK细胞由对照组 (C组 )的 (30 .39± 14 .4 7)倍增加至 (6 5 .85± 30 .83)倍 (最高为 12 1.0 6倍 )。结论 :通过合适的细胞因子组合可以同时扩增CB来源的CIK NK细胞 ;联合诱导、扩增CB CIK NK细胞以采用含SCF +FL +IL2 +IL7+IL15的培养体系为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K/NK细胞 脐血 干细胞因子 FLT3配基 白介素2 白介素7 白介素1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皮质激素吸入对哮喘患儿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1
8
作者 黄花荣 刘甜甜 +3 位作者 魏菁 檀卫平 吴葆菁 麦贤弟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204-2207,共4页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吸入对哮喘患儿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70例发作期哮喘患儿,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儿外周血的Tr细胞数。结果:糖皮质激素规则治疗后患儿外周血CD4+CD25+Tr水平(7.05%...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吸入对哮喘患儿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70例发作期哮喘患儿,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儿外周血的Tr细胞数。结果:糖皮质激素规则治疗后患儿外周血CD4+CD25+Tr水平(7.05%±1.61%)明显高于治疗前(5.62%±1.29%),P<0.01。完全控制组患儿外周血CD4+CD25+Tr水平最高(7.56%±1.88%),部分控制组患儿次之(7.09%±1.23%),控制不佳组患儿最低(6.11%±1.96%),差异均显著,P<0.05。经激素规则治疗的患儿外周血Tr水平(7.05%±1.61%)明显高于不规则治疗组患儿(5.91%±1.76%),P<0.01。结论:规则使用糖皮质激素吸入疗法可明显提高哮喘患儿外周血Tr水平,Tr水平与哮喘的激素治疗效果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4+CD25+调节性T细胞 哮喘 糖皮质激素类 吸入疗法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诱导心肌细胞肥大后缝隙连接蛋白Cx43表达的变化 被引量:6
9
作者 杨军 伍卫 +4 位作者 梁蔚文 王景峰 潘秋辉 方昶 黄至斌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92-296,共5页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Ⅱ诱导心肌细胞肥大后连接蛋白43(Cx43)表达的变化及与细胞周期分布的关系。【方法】分离培养大鼠心肌细胞,用血管紧张素Ⅱ诱导心肌肥大,72h后用RT-PCR和免疫荧光方法观察心肌细胞Cx43基因和蛋白表达,用流式细胞...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Ⅱ诱导心肌细胞肥大后连接蛋白43(Cx43)表达的变化及与细胞周期分布的关系。【方法】分离培养大鼠心肌细胞,用血管紧张素Ⅱ诱导心肌肥大,72h后用RT-PCR和免疫荧光方法观察心肌细胞Cx43基因和蛋白表达,用流式细胞仪测定法观察心肌细胞周期分布变化以及Cx43表达量的关系。【结果】血管紧张素Ⅱ处理后的心肌细胞表现细胞肥大且细胞活力增强,S期、G2-M期细胞百分比增加,细胞内G2-M(二倍体)DNA含量降低,Cx43蛋白表达低于对照组,Cx43mRNA表达水平也较对照组明显下调,Cx43蛋白表达下调与细胞周期分布的改变相关。【结论】血管紧张素Ⅱ诱导心肌细胞肥大后Cx43基因表达明显下调,导致Cx43蛋白表达亦出现下调,这一改变可能与心肌肥大过程中的细胞周期变化有关,提示血管紧张素Ⅱ可能通过调控Cx43基因的表达而参与缝隙连接重构过程,而Cx43表达的变化可能与心肌肥大的机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Ⅱ 心肌细胞肥大 连接蛋白43 缝隙连接 细胞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离子脂质体Lipofectamine2000对人胰腺癌Capan-2细胞的毒性作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钟英强 魏菁 +5 位作者 傅玉如 邵静 梁倚文 林燕华 刘娟 朱兆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981-1984,共4页
目的探讨阳离子脂质体Lipofectamine2000(Lipo)在一定浓度下对细胞毒性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一定毒性浓度的Lipo作用于胰腺癌Capan-2细胞,利用细胞直接记数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对Capan-2细胞生长、细胞凋亡和周期的影响。结果Lipo与si... 目的探讨阳离子脂质体Lipofectamine2000(Lipo)在一定浓度下对细胞毒性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一定毒性浓度的Lipo作用于胰腺癌Capan-2细胞,利用细胞直接记数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对Capan-2细胞生长、细胞凋亡和周期的影响。结果Lipo与siRNA的浓度均影响转染率的高低。在2ml转染体积中,Lipo在5μl的浓度下,使Capan-2细胞生长明显减慢,以第3天后更加明显(P<0.001)。随着转染细胞按常规培养的时间延长,早期凋亡细胞明显增多(P<0.05),活性细胞明显减少(P<0.01),而损伤细胞和死亡细胞明显增多(P<0.001),以48h后更明显;G0~G1期细胞明显增多(P<0.05),G2-M期细胞明显减少(P<0.01),S期细胞明显减少(P<0.01),晚期凋亡细胞减少(P<0.05)。结论在一定浓度下,Lipo可影响细胞的生长、早期凋亡和细胞周期分布,因此,利用Lipo在不同的细胞系进行基因转染过程中Lipo应进行浓度梯度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质体 LIPOFECTAMINE 胰腺肿瘤 Capan-2细胞 细胞生长 细胞凋亡 细胞周期 流式细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种异基因小鼠骨髓腔内脐血移植模型的建立及其对造血干细胞植入的影响 被引量:8
11
作者 蔡耘 黄绍良 +3 位作者 陈凤英 黄文革 魏菁 车丽洪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44-650,共7页
【目的】建立同种异基因小鼠骨髓腔内脐血移植模型,研究该技术对造血干细胞(HSC)归巢、植入率、移植后免疫造血重建、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等方面的影响。【方法】用C57BL/6胎鼠及新生鼠外周血(FNPB)作供体,以单侧胫骨骨髓腔内注射(I... 【目的】建立同种异基因小鼠骨髓腔内脐血移植模型,研究该技术对造血干细胞(HSC)归巢、植入率、移植后免疫造血重建、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等方面的影响。【方法】用C57BL/6胎鼠及新生鼠外周血(FNPB)作供体,以单侧胫骨骨髓腔内注射(IBMI)和尾静脉注射(IV)两种途径移植经亚致死量^(60)Coγ射线辐照预处理的BALB/c鼠。200只受鼠随机分为4组:骨髓腔内注射组(IBM组);尾静脉注射组(IV组);放疗对照组;正常对照组,每组50只。用组织冰冻切片和流式细胞术动态了解CFSE标记FNPB在受体内的分布变化,并观察移植后受鼠存活状况、植入水平、造血与免疫功能恢复及GVHD情况。【结果】①荧光际记FNPB体内动力学显示直至输注后72h,供体FNPB经IBMI后主要积聚于注射侧骨髓腔内,肺部滞留很少。而IV组及IBM组非注射侧骨髓中的FNPB细胞数显著少于IBM组注射侧,IV组非造血组织器官如肺部有明显供体细胞滞留。②同种异基因小鼠CBT模型中IBM组造血、免疫功能的恢复明显快于IV组,无GVHD,移植后90d存活率达到90%,注射侧胫骨植入水平(29.53±6.64)%,较IV组有显著改善。③IBM输注侧骨髓中供体HSCs植入水平及造血重建速度明显优于非注射侧骨髓。【结论】成功建立同种异基因小鼠骨髓腔内脐血移植模型,并证实IBMI途径对促进HSCs植入,造血免疫功能重建,提高UCBT效果方面优于IV途径,多部位IBMI可能更有利于HSC归巢骨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 脐血移植 动物模型 造血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MTD通过激活MAPK途径和抑制Akt存活途径诱导乳腺癌MCF-7细胞凋亡 被引量:13
12
作者 蔡清清 林天歆 +4 位作者 范新兰 尹心宝 董文 黄立 林桐榆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73-876,共4页
目的:探讨侧链饱和脂肪酸13-甲基十四烷酸(13-MTD)诱导人乳腺癌MCF-7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140mg/L13-MTD处理体外培养的人乳腺癌MCF-7细胞和人乳腺正常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技术观察13-MTD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凋亡的影响,免疫... 目的:探讨侧链饱和脂肪酸13-甲基十四烷酸(13-MTD)诱导人乳腺癌MCF-7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140mg/L13-MTD处理体外培养的人乳腺癌MCF-7细胞和人乳腺正常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技术观察13-MTD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凋亡的影响,免疫印迹法检测13-MTD处理后细胞内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p38,Fas相关死亡结构域蛋白(FADD)和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等蛋白磷酸化变化。结果:流式细胞仪实验结果显示13-MTD能有效地诱导人乳腺癌MCF-7细胞凋亡,但不引起正常人乳腺上皮细胞凋亡。免疫印迹检测显示经13-MTD处理后的人乳腺癌MCF-7细胞JNK和p38磷酸化蛋白明显增加,Akt磷酸化蛋白明显减少。结论:13-MTD是一个新的安全高效抗肿瘤药物,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MAPK途径和抑制Akt存活途径来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细胞凋亡 13-甲基十四烷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形态发生蛋白2通过Smad途径上调Osterix的表达 被引量:10
13
作者 潘秋辉 李益广 +4 位作者 杨松海 马纪 谢在春 于永春 孙奋勇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0-45,共6页
Osterix(Osx)是一种重要的调控成骨细胞分化的具有锌指结构的转录因子.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2,BMP 2)能够上调Osx的表达,但其分子机制并不清楚.采用实时定量RT-PCR方法检测到BMP2诱导成骨相关细胞C3H10T1/2,MC3T... Osterix(Osx)是一种重要的调控成骨细胞分化的具有锌指结构的转录因子.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2,BMP 2)能够上调Osx的表达,但其分子机制并不清楚.采用实时定量RT-PCR方法检测到BMP2诱导成骨相关细胞C3H10T1/2,MC3T3-E1,C2C12中Osx的转录水平显著上调,并且与成骨分化指标Col1a1,osteocalcin具有相似的表达动力学特征.而且,在C3H10T1/2细胞中过表达负显性(dominant negative,DN)Osx基因,能够有效抑制BMP2诱导的成骨分化.过表达BMP/Smad信号通路抑制蛋白Smad6,能够抑制Osx转录水平的上调.但是通过荧光素酶报告载体对Osx的启动子-1254^+85区域进行分析后未发现接受BMP通路调控的启动子区域.上述结果表明,BMP2能够通过Smad途径上调Osx的表达,并对成骨分化的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STERIX 成骨细胞 骨形态发生蛋白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细胞因子培养体系对CIK、NK及NKT细胞等诱导产率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黎阳 黄绍良 +2 位作者 魏菁 吴燕峰 周敦华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63-367,共5页
[目的]探索不同细胞因子(IL-2、IL-7、IL-15)组合的诱导培养体系对人脐血来源细胞因子诱导杀伤(CIK)细胞、自然杀伤(NK)细胞和自然杀伤样T(NKT)细胞的扩增效果。[方法]通过IL-2、IL-7、IL-15的不同组合诱导扩增脐血来源的CIK细胞、NK细... [目的]探索不同细胞因子(IL-2、IL-7、IL-15)组合的诱导培养体系对人脐血来源细胞因子诱导杀伤(CIK)细胞、自然杀伤(NK)细胞和自然杀伤样T(NKT)细胞的扩增效果。[方法]通过IL-2、IL-7、IL-15的不同组合诱导扩增脐血来源的CIK细胞、NK细胞和NKT细胞,通过流式细胞分析法对不同培养条件下CIK细胞、NK细胞和NKT细胞免疫表型的比例进行了分析。[结果]经过21d的培养,CD3+CD56+CIK细胞以IL-2+IL-7+IL-15组扩增比例最高,为(24.5±5)%;NK细胞以IL-2+IL-15组扩增比例最高,为(59.1±0.5)%;上述细胞因子体系对脐血Vα24+CD161+NKT细胞扩增效果不明显。[结论]脐血中免疫效应细胞CIK、NK细胞等可通过IL-2、IL-7、IL-15的联合培养体系进行扩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血干细胞 杀伤细胞 自然杀伤细胞 自然杀伤样T细胞 白细胞介素-2 白细胞介素-7 白细胞介素-1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病毒载体携带的VEGFR_2 shRNA对HL60的体外杀伤作用 被引量:6
15
作者 郭海霞 李文益 +4 位作者 徐令 苏浩彬 黎阳 夏焱 梁立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53-1057,共5页
目的:为寻找高效低毒的选择性抗白血病药物,研究慢病毒载体携带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基因短发夹RNA(shRNA)对肿瘤细胞株HL60的体外杀伤作用。方法:制备并筛选VEGFR2基因的最有效siRNA,并据此设计shRNA寡核苷酸链,构建pU6... 目的:为寻找高效低毒的选择性抗白血病药物,研究慢病毒载体携带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基因短发夹RNA(shRNA)对肿瘤细胞株HL60的体外杀伤作用。方法:制备并筛选VEGFR2基因的最有效siRNA,并据此设计shRNA寡核苷酸链,构建pU6/shVEGFR2入门克隆。瞬时转染细胞,采用MTT法、RT-PCR法及Western blotting测定VEGFR2表达抑制情况。构建表达克隆,与ViraPowerTMPackaging Mix共转染到293FTTM细胞中,产生携带Lenti6/shVEGFR2的慢病毒载体。将病毒上清加入HL60细胞中转导,测定HL60细胞抑制率并与pU6/shVEGFR2入门克隆脂质体转染结果比较。结果:VEGFR2siRNAc抑制HL60细胞效率最高,利用其shRNA和pENTRTM/U6构建的入门克隆转染HL60,抑制细胞效率达84·9%;显著抑制HL60细胞VEGFR2基因mRNA和蛋白的表达。pU6/shVEGFR2入门克隆转染、Lenti6/shVEGFR2表达克隆转导HL60细胞后48h细胞抑制率相近,48h后入门克隆转染组细胞抑制率明显下降;而表达克隆转导组细胞抑制率变化缓慢,在96h达高峰,120h稍降,变化无显著差异。结论:在体外慢病毒载体携带的VEGFR2shRNA可有效阻断HL60细胞VEGF/VEGFR自分泌链,有效抑制白血病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RNA HL60细胞 受体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期SARS患者的血液系统损害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建国 陈瑞 +8 位作者 尹松梅 魏菁 陈锡龙 严海燕 赖琳 徐安平 李依群 江山平 伍卫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B07期195-196,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期SARS患者血液系统的损害。[方法]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44例SARS患者外周血WBC计数及分类、红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SARS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ARS... [目的]探讨急性期SARS患者血液系统的损害。[方法]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44例SARS患者外周血WBC计数及分类、红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SARS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ARS组患者WBC总数显著下降,淋巴细胞百分数和绝对数显著下降,中性粒细胞绝对数显著下降,百分数显著增加;血小板显著降低;红细胞和血红蛋白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CD3+、CD4+和CD8+细胞绝对数显著下降,CD3+、CD4+、CD8+细胞百分数和CD4+/CD8+比值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SARS冠状病毒感染损伤患者的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使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下降,而红细胞无明显受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RS患者 SAILS 对照组 急性期 血小板 红细胞 CD3^+ 显著性差异 降低 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淤胆血清“病理微环境”诱导胚胎干细胞向肝细胞分化 被引量:8
17
作者 邓小耿 方天翎 +5 位作者 曹铭辉 杨勇志 邵静 魏菁 陈积圣 闵军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985-989,共5页
目的 :探讨淤胆血清“病理微环境”培养体系诱导胚胎干细胞 (ESC)向肝细胞分化的可行性。方法 :将小鼠ESC细胞系E14在无白血病抑制因子培养基中培养 ,使其自发分化为拟胚体 ,加入FGF - 4和HGF初步诱导 ,然后置于 5 %淤胆鼠血清“病理微... 目的 :探讨淤胆血清“病理微环境”培养体系诱导胚胎干细胞 (ESC)向肝细胞分化的可行性。方法 :将小鼠ESC细胞系E14在无白血病抑制因子培养基中培养 ,使其自发分化为拟胚体 ,加入FGF - 4和HGF初步诱导 ,然后置于 5 %淤胆鼠血清“病理微环境”筛选培养液中继续培养 2周 ,然后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 ,白蛋白和CK8/ 18免疫组化染色 ,白蛋白与转甲状腺蛋白RT -PCR检测 ,细胞糖原染色及尿素合成功能分析。结果 :经初步诱导分化的ESC置于 5 %淤胆血清“病理微环境”筛选培养液中培养 ,初期细胞生长受抑制 ,2周后分化为肝细胞样细胞 ,细胞呈现良好的均质性 ;免疫组化染色显示白蛋白和CK8/ 18表达 ;RT -PCR显示有白蛋白、转甲状腺蛋白等的mRNA转录 ;细胞有糖原和尿素合成功能。结论 :采用含淤胆血清的病理微环境培养体系从经FGF - 4和HGF初步诱导的胚胎干细胞中有效筛选出了具有功能的肝细胞 ,细胞有较好的均质性 ,为临床肝细胞替代治疗、获取丰富供体细胞来源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肝细胞 淤胆血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RNA对VEGFR_2的表达抑制及对HL60细胞和人内皮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郭海霞 薛红漫 +3 位作者 夏焱 徐令 徐宏贵 李文益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76-280,共5页
目的为探索治疗白血病的新思路研究了小干扰RNA(siRNA)对肿瘤细胞株HL60和人血管内皮细胞(EC)株EA.hy926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制备并筛选VEGFR2基因的最有效siRNA,并据此设计shRNA寡核苷酸链,构建... 目的为探索治疗白血病的新思路研究了小干扰RNA(siRNA)对肿瘤细胞株HL60和人血管内皮细胞(EC)株EA.hy926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制备并筛选VEGFR2基因的最有效siRNA,并据此设计shRNA寡核苷酸链,构建pENTRTM/U6干扰表达载体。瞬时转染细胞,采用MTT法、RT-PCR法及Westernblot测定VEGFR2表达抑制情况。结果VEGFR2siRNAa、b、c抑制HL60细胞效率分别为77.5%、45.0%、80.9%,以siRNAc最高,利用其shRNA和pENTRTM/U6构建的入门克隆转染HL60,抑制细胞效率达99.1%;此入门克隆对VEGFR2基因mRNA和蛋白的表达抑制在HL60和EA.hy926细胞均显著。结论在体外shRNA表达载体可有效抑制HL60细胞VEGFR2自分泌和旁分泌,有效抑制白血病细胞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RNA VEGFR2 HL60细胞 E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服两种剂量左氧氟沙星后子宫、输卵管及血浆中药物浓度的检测 被引量:5
19
作者 谢梅青 杨冬梓 +3 位作者 张清学 余妙真 朱国东 魏 菁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2年第5期533-534,共2页
目的:探讨口服两种剂量左氧氟沙星后人子宫内膜、输卵管组织及血浆中氧氟沙星含量及检测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各10例术前口服300mg或500mg左氧氟沙星的妇科手术患者,3h后血浆、子宫内膜和输卵管组织中氧氟沙星的... 目的:探讨口服两种剂量左氧氟沙星后人子宫内膜、输卵管组织及血浆中氧氟沙星含量及检测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各10例术前口服300mg或500mg左氧氟沙星的妇科手术患者,3h后血浆、子宫内膜和输卵管组织中氧氟沙星的浓度。结果:口服300mg左氧氟沙星3h后血药浓度为(1.82±0.61)μg/ml,子宫内膜组织的药物浓度为(4.75±1.52)μg/g,输卵管组织药物浓度为(4.56±1.14)μg/g;口服 500mg左氧氟沙星3h后血药浓度为(3.38±1.37)μp/ml,子宫内膜组织的药物浓度为(5.90±2.21)μg/g,输卵管组织药物浓度为(6.60±2.21)μg/g。组织中药物浓度比血浆浓度高,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500mg组与300mg组服药3h后输卵管组织中浓度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HPLC法用于人体组织药物浓度测定结果满意。结论:口服左氧氟沙星在人体内有良好的组织分布,3h后子宫和输卵管组织有较高的药物浓度。HPLC法适用于测定人体组织中左氧氟沙星浓度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氧氟沙星 子宫 输卵管 血浆 药物浓度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哮喘患儿的外周血淋巴细胞CD40/CD40L的表达及其与Tc1和Tc2的关系 被引量:3
20
作者 黄花荣 刘甜甜 +3 位作者 魏菁 吴葆菁 檀卫平 麦贤弟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9-82,共4页
【目的】研究发作期哮喘患儿的外周血CD40、CD40L的表达率及其与Tc1和Tc2的关系。【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0例哮喘患儿和20例正常对照儿童的外周血淋巴细胞CD40、CD40L的表达率和Tc1、Tc2的细胞数。【结果】哮喘患儿和正常对照组的... 【目的】研究发作期哮喘患儿的外周血CD40、CD40L的表达率及其与Tc1和Tc2的关系。【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0例哮喘患儿和20例正常对照儿童的外周血淋巴细胞CD40、CD40L的表达率和Tc1、Tc2的细胞数。【结果】哮喘患儿和正常对照组的外周血淋巴细胞CD40表达率分别为21.59±7.61和15.82±4.44(t=3.376,P<0.001);CD40L表达率分别为0.20±0.11和0.33±0.12(t=-2.747,P<0.05);Tc1细胞数分别为9.06±3.80和7.28±3.01(t=0.582,P>0.05);Tc2细胞数分别为7.64±3.67和3.02±1.38(t=3.981,P<0.001)。CD40和CD40L表达率与Tc1、Tc2数量无显著的相关性(r分别为-0.004和0.231、-0.280和0.186,P>0.05)。【结论】发作期哮喘患儿存在明显的CD40/CD40L、Tc1/Tc2的异常,这可能与哮喘的发生有重要的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白细胞分化抗原40140配体 细胞毒性T细胞 淋巴细胞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