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方丹参滴丸对冠心病血管内皮功能的干预及其机制 被引量:34
1
作者 陈焕清 熊小强 +3 位作者 段朝晖 韩智娟 张向葵 赵凤如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A04期221-223,228,共4页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滴丸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干预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入选冠心病患者5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予以冠心病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3个月,测定治疗前后患者FMD、NO...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滴丸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干预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入选冠心病患者5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予以冠心病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3个月,测定治疗前后患者FMD、NO、ET、TXB2、6-Keto-PGF-1a。【结果】治疗结束后,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组FMD、NO、6-Keto-PGF-1a分别为(9.54±0.81)%、(79.20±7.19)μmmol/L、(84.94±10.31)ρ/ng·L-1,较同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均显著升高(P<0.05);ET、TXB2分别为(70.08±5.12)pg/mL、(47.08±7.03)ρ/ng·L-1,较同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具有正性调节作用,其机制可能与纠正ET/NO、TXA2/PGI2的失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丹参滴丸 冠心病 临床研究 血管内皮功能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线偏振光照射联合局部浸润治疗急性带状疱疹痛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7
2
作者 马超 伍少玲 +1 位作者 曾海辉 肖秀红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59-360,共2页
急性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Hz)由属于DNA病毒组的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疾病,主要影响脊髓背根神经节。带状疱疹的发生率与性别、季节无明显的关系,随着年龄的增加,其发病率也明显增加。年龄也是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急性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Hz)由属于DNA病毒组的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疾病,主要影响脊髓背根神经节。带状疱疹的发生率与性别、季节无明显的关系,随着年龄的增加,其发病率也明显增加。年龄也是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一个主要因素。急性期带状疱疹的治疗方法很多,包括药物、理疗、神经阻滞和中医疗法等均有一定的疗效,但均不十分理想。本研究探讨直线偏振光照射联合局部复方倍他米松浸润治疗急性带状疱疹痛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带状疱疹痛 偏振光照射 治疗方法 局部浸润 临床观察 直线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急性感染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辛伐他汀对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陈焕清 缪瑞明 +3 位作者 韩智娟 赵凤如 张向葵 梁佩兰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76-77,共2页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的影响。【方法】将高脂血症并骨质疏松患者80例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予以非诺贝特和辛伐他汀治疗24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病人骨密度的差异,评估辛伐他汀对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的影响。【结果】辛...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的影响。【方法】将高脂血症并骨质疏松患者80例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予以非诺贝特和辛伐他汀治疗24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病人骨密度的差异,评估辛伐他汀对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的影响。【结果】辛伐他汀治疗24月后骨质疏松患者股骨颈和腰椎骨密度均有显著改善,与非诺贝特对照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对股骨颈影响尤为明显。【结论】辛伐他汀对骨质疏松患者股骨颈和腰椎骨密度均有正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伐他汀 骨质疏松 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5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X线临床特征 被引量:1
4
作者 梁碧玲 许晓矛 +2 位作者 任俊杰 江容坚 邓雪莲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10-311,415,共3页
[目的]报道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的X线的临床特征。[方法]分析105例SARS的X线胸片表现。所有病人均为本院2003年1月30日至3月31日诊治的患者,均符合我国卫生部的临床诊断标准,有完整的胸部X线照片资料。按病变早期表现及进展情况将其... [目的]报道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的X线的临床特征。[方法]分析105例SARS的X线胸片表现。所有病人均为本院2003年1月30日至3月31日诊治的患者,均符合我国卫生部的临床诊断标准,有完整的胸部X线照片资料。按病变早期表现及进展情况将其分为两个类型。①渗出型:由肺内局限或多发病灶发展至弥漫分布。②间质型:以肺部间质性炎症为早期主要表现,其后或可出现肺实质渗出性病变。[结果]75例SARS表现为肺内渗出性病灶,25例早期呈间质性炎症,随后出现明显肺内实变。5例主要表现为肺间质性炎症。首次发现肺内病变至病变完全吸收时间,为7~46d,平均19d。[结论]SARS的X线影像学表现以肺实质渗出性病变和间质性炎症为主,首诊后7~10d达高峰。大部分病人肺内病变可完全吸收,目前尚未见有后遗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症 SARS 胸部X线检查 渗出性病灶 间质性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发脑肿胀对颅脑损伤术后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影响的临床分析
5
作者 马超 林少莉 +2 位作者 曾海辉 伍少玲 肖秀红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747-749,共3页
目的:观察颅脑损伤术后患者再发脑肿胀的发生率及其对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加强对脑肿胀的预防和治疗。方法:收集2000年1月—2005年1月在我科住院的颅脑损伤术后患者310例,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头颅CT(或MRI)检查及临床治疗情况,确诊再发脑... 目的:观察颅脑损伤术后患者再发脑肿胀的发生率及其对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加强对脑肿胀的预防和治疗。方法:收集2000年1月—2005年1月在我科住院的颅脑损伤术后患者310例,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头颅CT(或MRI)检查及临床治疗情况,确诊再发脑肿胀患者16例,计算再发脑肿胀的发生率;选择同期住院的颅脑损伤术后未发生脑肿胀患者并排除其他影响因素的病例1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日和平均住院费用;评估两组患者康复治疗前后的Fugl-Meyer评分和Barthel指数。结果:颅脑损伤术后患者再发脑肿胀发生率为5.2%;再发脑肿胀组的患者平均住院日和平均住院费用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两者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患者康复治疗前Fugl-Meyer评分和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出院时脑肿胀组Fugl-Meyer评分和Barthel指数均低于对照组,两者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颅脑损伤术后患者再发脑肿胀会不同程度影响患者的功能恢复,应及时发现和治疗,减少其对功能恢复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脑肿胀 运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