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81篇文章
< 1 2 8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务人员SARS医院感染爆发的传播链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陈庆瑜 甘小玲 +5 位作者 伍卫 刘品明 陈秀英 张向葵 邓雪莲 张丽崧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5期312-314,共3页
目的 分析由 1例超级传播者引起的医务人员SARS医院感染爆发的传播链。方法 对 81例确诊为SARS的医务人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医务人员在接触该源头患者后发生了连续传播并出现第一、二、三代患者 ,分别为 37例、 32例和 12例 ,... 目的 分析由 1例超级传播者引起的医务人员SARS医院感染爆发的传播链。方法 对 81例确诊为SARS的医务人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医务人员在接触该源头患者后发生了连续传播并出现第一、二、三代患者 ,分别为 37例、 32例和 12例 ,发病时间集中在 2月 2日~ 2月 2 4日 ,分别出现了 3个发病高峰。对接触史及所实施防护措施的调查显示超级传播者传染性强、近距离密切接触、防护措施不足是第一代感染者的特点 ;第二、三代感染者已实施了不同程度的消毒防护措施 ,在各自特定情况下发生感染。结论 SARS在医院内传播与病房环境、医疗经过、患者病情及传染力、暴露时间、个人防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务人员 SARS 医院感染 传播链 分析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科重症监护室5年医院感染资料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何清 陈燕涛 +2 位作者 曾丽萍 叶华 钟贵芳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10年第4期251-254,234,共5页
目的了解外科重症监护室(SICU)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SICU 2004年10月-2009年9月间医院感染情况。结果 5年平均医院感染率为9.79%(119/1 216),常见感染部位为下呼吸道(40.25%)、腹腔(28.39%)和血流(9.32%... 目的了解外科重症监护室(SICU)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SICU 2004年10月-2009年9月间医院感染情况。结果 5年平均医院感染率为9.79%(119/1 216),常见感染部位为下呼吸道(40.25%)、腹腔(28.39%)和血流(9.32%)。检出的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占67.03%(185/276),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革兰阳性球菌占22.83%(63/276),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真菌占10.14%(28/276)。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株检出率分别为38.46%和34.78%;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在相应细菌中的构成比分别为60.00%和58.82%。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阿米卡星和左氧氟沙星敏感率较高,达86%以上;非发酵菌严重耐药,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率达45%以上;替考拉宁和万古霉素对革兰阳性球菌具有高抗菌活性,敏感率达100%。结论 SICU医院感染及感染病原菌的耐药问题严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并及时掌握病原菌的耐药性变化是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室 外科 医院感染 病原菌 抗菌药物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市三甲医院医生的亚健康状况及特征分析 被引量:18
3
作者 甘小玲 陈庆瑜 刘小珍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17期1573-1574,共2页
目的了解广州市三甲医院医生亚健康状态的概况及其特征。方法以广州市3家三甲医院692名医生为对象开展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与亚健康诊断有关的躯体、心理、社会适应等方面的问题和亚健康的各种影响因素及疾病现状等。结果医生亚健康发生率... 目的了解广州市三甲医院医生亚健康状态的概况及其特征。方法以广州市3家三甲医院692名医生为对象开展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与亚健康诊断有关的躯体、心理、社会适应等方面的问题和亚健康的各种影响因素及疾病现状等。结果医生亚健康发生率为73.4%,男、女医生亚健康发生率分别为69.4%及7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的医生亚健康发生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职称的降低、学历的升高,医生亚健康发生率呈上升降趋势(P<0.01)。最常见的亚健康表现是精神压力大(73.0%)。结论三甲医院医生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积极采取各种针对性的预防干预措施提高医生整体健康水平,如加强自我心理和身体调节、努力争取家人的理解与支持及争取管理者的重视与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生 亚健康状态 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D型人格与抑郁、绝望及自杀倾向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郭丽 刘贵浩 +4 位作者 薛允莲 陈维清 王自成 宁静 徐桂凤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580-580,585,共2页
关键词 大学生 D型人格 抑郁 绝望 自杀倾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医院肺功能仪对同批病例测定结果的临床对照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严英硕 周燕斌 李依群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B06期59-61,共3页
[目的]研究分析同批病例在不同医院、使用不同型号肺功能仪测出的结果是否有可比性。[方法]30例肺通气功能及肺弥散功能正常者,分别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Medical graphics Elite DX型体积描记肺功能仪)、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Sensor... [目的]研究分析同批病例在不同医院、使用不同型号肺功能仪测出的结果是否有可比性。[方法]30例肺通气功能及肺弥散功能正常者,分别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Medical graphics Elite DX型体积描记肺功能仪)、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SensorMedics 2100型肺功能仪)两间医院进行肺功能测定,测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种仪器的肺活量(VC)、肺总量(TLC)、残气量(RV)、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肺活量(FEV1)、一秒率(FEV1/FVC)、最大通气量(MVV)以及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等测定结果均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深吸气量(IC)、补呼气量(ERV)、功能残气量(FRC)、单位肺泡容积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VA)四项指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同批病例在不同医院的肺功能报告大部分指标可作统一分析及比较。IC、ERV、FRC、DLCO/VA等辅助指标不能单独进行分析及比较,但是,它们并没有影响最终的肺功能诊断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功能测定 体积描记法 氮稀释法 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罗培南初始治疗儿童急性白血病中性粒细胞减少期合并医院感染的疗效观察
6
作者 路素英 陈纯 +2 位作者 薛红漫 张碧红 方建培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10年第4期277-280,共4页
目的评价美罗培南初始治疗儿童急性白血病骨髓抑制期间中性粒细胞减少合并医院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41例急性白血病住院患儿接受强化疗或骨髓移植后发生中性粒细胞减少期感染,感染开始时即使用美罗培南,每次20mg/kg,每8小时1次... 目的评价美罗培南初始治疗儿童急性白血病骨髓抑制期间中性粒细胞减少合并医院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41例急性白血病住院患儿接受强化疗或骨髓移植后发生中性粒细胞减少期感染,感染开始时即使用美罗培南,每次20mg/kg,每8小时1次,持续静脉点滴3h以上,观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美罗培南初始治疗儿童急性白血病骨髓抑制期间中性粒细胞减少合并医院感染的有效率为73.2%(30/41),痊愈率为61.0%(25/41),其中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痊愈率为70.6%(12/17)。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1/41)。结论儿童急性白血病中性粒细胞减少合并医院感染时,美罗培南作为初始治疗疗效显著,安全性较好,可作为儿童急性白血病骨髓抑制期合并感染的首选药物之一。治疗无效者应高度注意是否合并真菌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罗培南 急性白血病 儿童 医院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医院住院康复患者心理状况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李美华 区丽明 +2 位作者 谭杰文 曹玉灵 金冬梅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539-540,共2页
目的:了解综合医院住院康复患者的心理状况,并分析影响其心理状况的相关因素,为心理康复提供科学依据,使患者实现身心的全面康复。方法:采用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以自评的方式调查80例综合医院康复科住院患者的心理状况,同时记录... 目的:了解综合医院住院康复患者的心理状况,并分析影响其心理状况的相关因素,为心理康复提供科学依据,使患者实现身心的全面康复。方法:采用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以自评的方式调查80例综合医院康复科住院患者的心理状况,同时记录调查对象的相关资料。共收回有效量表78份。结果:调查对象抑郁的发生率为69.3%,焦虑的发生率为60.3%;不同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的患者焦虑和抑郁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所患疾病不同,其焦虑和抑郁的发生率有所不同,其中脑损伤患者焦虑和抑郁的发生率最高,而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急性期患者焦虑的发生率较高,慢性期患者抑郁的发生率较高,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综合医院住院康复患者焦虑和抑郁的发生率高,应该引起康复工作者的高度重视。由于脑损伤直接导致脑功能的下降,所以对于脑损伤的患者,在康复过程中应该给予更多的心理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康复患者 心理状况 相关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国神经肌肉电刺激临床应用研讨会暨第二期临床应用推广学习班通知
8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82-182,共1页
神经肌肉电刺激是近年来发展比较快的一种实用型治疗新技术,其使用方便、疗效可靠,在治疗吞咽障碍、肢体瘫痪、尿失禁等方面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康复医学科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在临床应用和理论方面总... 神经肌肉电刺激是近年来发展比较快的一种实用型治疗新技术,其使用方便、疗效可靠,在治疗吞咽障碍、肢体瘫痪、尿失禁等方面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康复医学科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在临床应用和理论方面总结出一套成功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肌肉 电刺激 临床应用 研讨会 二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精胰岛素对游离脂肪酸诱导的RIN-m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8
9
作者 傅静奕 李焱 +3 位作者 严励 张淼 陈黎红 傅祖植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13-416,共4页
【目的】研究甘精胰岛素(insulinglargine)对游离脂肪酸诱导的β细胞凋亡是否具有保护作用。【方法】不同浓度的甘精胰岛素、普通人胰岛素以及IGF-1与0.3mmol/L棕榈酸分别加入RIN-m细胞培养液中,24h后,采用Hoechst33342染色、流式细胞... 【目的】研究甘精胰岛素(insulinglargine)对游离脂肪酸诱导的β细胞凋亡是否具有保护作用。【方法】不同浓度的甘精胰岛素、普通人胰岛素以及IGF-1与0.3mmol/L棕榈酸分别加入RIN-m细胞培养液中,24h后,采用Hoechst33342染色、流式细胞仪以及ELISA方法检测RIN-m细胞的凋亡。【结果】0.3mmol/L棕榈酸诱导RIN-m细胞凋亡率达42.10%±4.24%,同时加入甘精胰岛素或者普通胰岛素(均为100nmol/L)的凋亡率分别为32.00%±3.08%和35.97%±3.14%,甘精胰岛素对凋亡的抑制作用明显强于普通胰岛素,并呈剂量依赖性。【结论】甘精胰岛素对游离脂肪酸诱导的β细胞凋亡具有呈剂量依赖性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精胰岛素 游离脂肪酸 HOECHST33342 Β细胞凋亡 普通胰岛素 剂量依赖性 保护作用 细胞培养液 IGF-1 流式细胞仪 细胞凋亡率 mol/L 不同浓度 人胰岛素 抑制作用 棕榈酸 24h m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肿块的超声弹性成像、多普勒超声及X线钼靶检查 被引量:42
10
作者 罗葆明 欧冰 +2 位作者 冯霞 文艳玲 智慧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823-1826,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多普勒超声及X线钼靶成像对乳腺肿块的良恶性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应用超声弹性成像、多普勒超声及X线钼靶成像对276例患者获手术病理证实的286个乳腺病灶进行检查。结果良性207例共215个病灶,恶性69例共71个病灶,...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多普勒超声及X线钼靶成像对乳腺肿块的良恶性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应用超声弹性成像、多普勒超声及X线钼靶成像对276例患者获手术病理证实的286个乳腺病灶进行检查。结果良性207例共215个病灶,恶性69例共71个病灶,超声弹性成像诊断恶性病变敏感性为88.7%,特异性为96.3%,准确性为94.4%;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敏感性为71.8%,特异性为73.5%,准确性为73.1%;脉冲多普勒血流显像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敏感性为73.3%,特异性为58.0%,准确性为64.2%;X线钼靶成像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敏感性为57.8%,特异性为87.4%,准确性为80.1%。结论超声弹性成像鉴别乳腺肿瘤良恶性的准确性较多普勒超声及X线钼靶成像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成像 乳腺 超声检查 钼靶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压力与压放频率对诊断结果影响 被引量:84
11
作者 罗葆明 曾婕 +1 位作者 欧冰 智慧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152-1154,共3页
目的探讨乳腺超声弹性成像(UE)检查压力与压放频率对诊断结果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压力与压放频率≤1、2-3和≥4,对182例患者共206个乳腺病灶进行了超声弹性成像检查,UE评分采用改良5分法。结果压力与压放频率为2-3时,206个病灶的UE... 目的探讨乳腺超声弹性成像(UE)检查压力与压放频率对诊断结果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压力与压放频率≤1、2-3和≥4,对182例患者共206个乳腺病灶进行了超声弹性成像检查,UE评分采用改良5分法。结果压力与压放频率为2-3时,206个病灶的UE评分显著低于压力与压放频率≤1时的UE评分,而显著高于压力与压放频率≥4的UE评分;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的准确性以压力与压放频率为2-3时最高。结论UE检查时应选择压力与压放频率为2-3时进行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 超声检查 弹性成像 压力 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超声弹性成像检查感兴趣区域大小对诊断结果影响 被引量:139
12
作者 罗葆明 曾婕 +1 位作者 欧冰 智慧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330-1332,共3页
目的探讨乳腺超声弹性成像(UE)检查感兴趣区域大小对诊断结果的影响。方法将感兴趣区域(ROI)大小分别调节至<病灶大小的2倍及≥病灶大小的2倍,对127例患者共164个乳腺病灶进行了超声弹性成像检查,UE评分采用改良5分法。结果ROI面积&... 目的探讨乳腺超声弹性成像(UE)检查感兴趣区域大小对诊断结果的影响。方法将感兴趣区域(ROI)大小分别调节至<病灶大小的2倍及≥病灶大小的2倍,对127例患者共164个乳腺病灶进行了超声弹性成像检查,UE评分采用改良5分法。结果ROI面积<病灶大小2倍时,164个乳腺病灶的UE评分显著低于ROI面积≥病灶大小2倍的UE评分;且对乳腺恶性病变诊断的准确性显著降低。结论UE检查时应将ROI调节至病灶大小2倍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 超声检查 弹性成像 感兴趣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丹参滴丸对冠心病血管内皮功能的干预及其机制 被引量:34
13
作者 陈焕清 熊小强 +3 位作者 段朝晖 韩智娟 张向葵 赵凤如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A04期221-223,228,共4页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滴丸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干预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入选冠心病患者5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予以冠心病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3个月,测定治疗前后患者FMD、NO...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滴丸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干预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入选冠心病患者5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予以冠心病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3个月,测定治疗前后患者FMD、NO、ET、TXB2、6-Keto-PGF-1a。【结果】治疗结束后,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组FMD、NO、6-Keto-PGF-1a分别为(9.54±0.81)%、(79.20±7.19)μmmol/L、(84.94±10.31)ρ/ng·L-1,较同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均显著升高(P<0.05);ET、TXB2分别为(70.08±5.12)pg/mL、(47.08±7.03)ρ/ng·L-1,较同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具有正性调节作用,其机制可能与纠正ET/NO、TXA2/PGI2的失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丹参滴丸 冠心病 临床研究 血管内皮功能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的效度与信度研究 被引量:384
14
作者 伍少玲 马超 +1 位作者 伍时玲 燕铁斌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625-628,共4页
目的:探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NDI)的效度和信度,为临床应用提供客观依据。方法:两组受试对象参加了测试,一组为病例组(43例),另一组为对照组(20例)。两组对象在3d内独立完成NDI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2次,病例组同时用健康状况调... 目的:探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NDI)的效度和信度,为临床应用提供客观依据。方法:两组受试对象参加了测试,一组为病例组(43例),另一组为对照组(20例)。两组对象在3d内独立完成NDI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2次,病例组同时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评定。将NDI结果与VAS、SF-36作相关性检验来验证NDI的效度;对2次NDI结果作相关性分析来测试其重复测量信度。结果:两组受试对象的NDI总分和VAS评分高度相关,r=0.82-0.97(P<0.01);病例组NDI总分与SF-36各项目分值比较,除精神健康(MH)一项外,均中度相关r=-0.60—-0.78(P<0.01);两组受试对象的第一次和第二次NDI评定总积分和各项目积分间均高度相关,ICC=0.87—0.99(P<0.01);病例组和对照组NDI评分分别为37.2%±9.6%、4%±2.1%,两者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NDI具有良好的效度和信度,可用于受试者的颈椎功能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评定 效度 信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麝香保心丸对冠心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被引量:42
15
作者 陈焕清 熊小强 +3 位作者 段朝晖 赵凤如 韩智娟 张向葵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651-1654,共4页
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干预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入选冠心病患者6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予以冠心病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麝香保心丸治疗,疗程3个月,测定治疗前后患者FMD、NO、ET、T... 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干预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入选冠心病患者6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予以冠心病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麝香保心丸治疗,疗程3个月,测定治疗前后患者FMD、NO、ET、TXB2、6-Keto-PGF-1 a。结果:治疗结束后,麝香保心丸治疗组FMD、NO、6-Keto-PGF-1 a分别为(9.35%±0.78%)、(77.25±6.36)μmmol/L、(93.87±10.28)ρ/(ng/L),较同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均显著升高(P<0.05);ET、TXB2分别为(81.15±5.43)pg/mL、(43.02±4.19)ρ/(ng/L),较同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麝香保心丸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具有正性调节作用,其机制可能与纠正ET/NO、TXA2/PG I2的失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麝香保心丸 冠心病 临床研究 血管内皮功能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喹诺酮类抗菌药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32
16
作者 刘春霞 余小霞 +2 位作者 邱凯锋 李红玉 黄际薇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909-1910,共2页
目的了解我院2004年1月~2005年12月期间住院患者对喹诺酮类抗菌药对环丙沙星(CIP)、左氧氟沙星(LEV)的耐药情况。方法用常规方法对住院患者临床标本进行病原菌培养分离,用Vitek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进行鉴定及药物敏感性检测。结果检出... 目的了解我院2004年1月~2005年12月期间住院患者对喹诺酮类抗菌药对环丙沙星(CIP)、左氧氟沙星(LEV)的耐药情况。方法用常规方法对住院患者临床标本进行病原菌培养分离,用Vitek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进行鉴定及药物敏感性检测。结果检出病原菌1772株,革兰阳性菌689株(38.9%),革兰阴性菌1083株(61.1%)。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SAU)占39.5%(272/689),溶血葡萄球菌(SHL)137株占19.9%(137/689),表皮葡萄球菌(SEP)104株占15.1%(104/689),粪肠球菌(ENT)102株占14.8%(102/689),屎肠球菌(EFM)74株占10.7%(74/689),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氏菌(ECOL)324株占29.9%(324/1083),铜绿假单胞菌(PAE)255株占23.5%(255/1083),肺炎克雷伯菌(KPN)168株占15.5%(168/1083),阴沟肠杆菌(ECL)112株占10.3%(112/1083),嗜麦芽窄食单胞菌(XAN)104株占9.6%(104/1083),鲍曼氏不动杆菌(ABA)85株占7.8%(85/1083),洋葱伯霍尔德菌(PCE)35株占3.2%(35/1083)。ENT、PAE、KPN、ABA、ECL、PCE、XAN等菌对CIP、LEV的耐药率在50.0%以下。结论两种喹诺酮类抗菌药的耐药情况严重,临床应加强合理用药,减少或避免耐药株的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喹诺酮 耐药性 病原菌 环丙沙星 左氧氟沙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对老年患者腰-硬联合麻醉的镇静效应 被引量:116
17
作者 刘玲 纪风涛 +2 位作者 刘付宁 梁建军 曹铭辉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9-51,共3页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老年腰-硬联合麻醉(CSEA)的镇静效应。方法选择100例65~79岁、ASAⅡ或Ⅲ级拟行CSEA的患者,随机均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1、D2、D3组)、丙泊酚组(P组)和空白对照组(C组)五组。记录麻醉前(T0)、CSEA麻醉后(T1)及用药后5...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老年腰-硬联合麻醉(CSEA)的镇静效应。方法选择100例65~79岁、ASAⅡ或Ⅲ级拟行CSEA的患者,随机均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1、D2、D3组)、丙泊酚组(P组)和空白对照组(C组)五组。记录麻醉前(T0)、CSEA麻醉后(T1)及用药后5min(T2)、15min(T3)、30min(T4)、60min(T5)的MAP、HR、RR、SpO2和Ramsay评分。术后24h随访患者用药后至结束手术前对有关操作的遗忘程度。结果 T2~T5时,D1、D2、D3、P组Ramsay评分高于T0时(P<0.05),T3~T5时D2、D3、P组显著高于C组(P<0.05)。T4、T5时P组MAP低于其他各组(P<0.05)。T3~T5时D3组HR慢于其他各组(P<0.05)。术后24h随访,D1、D2、D3组顺行性遗忘程度高于C组(P<0.05),与P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静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后以0.2~0.5μg.kg-1.h-1输注适合老年患者CSEA的镇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镇静 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mi-1基因过度表达与胃癌分化、转移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32
18
作者 黄开红 刘建化 +2 位作者 李学先 宋立兵 曾木圣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973-975,979,共4页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Bmi-1基因mRNA表达与胃癌分化、转移及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2006年5月~2006年11月共42例行胃癌手术切除标本,提取肿瘤及癌旁组织配对标本的总RNA,用RT-PCR方法测定Bmi-1基因表达,并结合临床资料,对Bmi-1基...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Bmi-1基因mRNA表达与胃癌分化、转移及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2006年5月~2006年11月共42例行胃癌手术切除标本,提取肿瘤及癌旁组织配对标本的总RNA,用RT-PCR方法测定Bmi-1基因表达,并结合临床资料,对Bmi-1基因差异表达与胃癌病人临床表现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42例配对标本分别进行Bmi-1mRNA荧光检测比较,29例标本的肿瘤组织中Bmi-1基因mRNA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胃组织。Bmi-1mRNA的表达与胃癌大小、淋巴结转移和浸润深度密切相关(P<0.05),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分化程度等无关(P>0.05)。并且Bmi-1mRNA阳性表达者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者。结论Bmi-1基因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状态与胃癌的生长和浸润转移关系密切,Bmi-1基因mRNA可望作为胃癌病情发展及指导临床治疗的标记物之一,Bmi-1mRNA的测定有助于判断肿瘤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BMI-1 基因表达 肿瘤转移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核因子κB活性变化 被引量:24
19
作者 石秀林 李芳萍 +4 位作者 蔡梦茵 黎锋 严励 李焱 程桦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66-270,共5页
目的探讨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MNC)中NF-κB的活性变化。方法选择健康成人66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92例,分为正常对照组和2型糖... 目的探讨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MNC)中NF-κB的活性变化。方法选择健康成人66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92例,分为正常对照组和2型糖尿病组,分析比较两组血清炎症因子及PMNC中NF-κB活性水平。血清hs-CRP、TNF-α、IL-6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免疫印迹分析检测PMNC中核因子κBp65(Ser536)的磷酸化水平,β-actin作为内参。结果2型糖尿病组患者的血清CRP、IL-6、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糖尿病组患者PMNC中NF-κBP65(Ser536)磷酸化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0.85±0.38vs0.47±0.25,P<0.05);在糖尿病组,log(CRP)与质量指数(BMI)、腰围、腰臀比、稳态模型法估计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log(IL-6)、log(TNF-α)、糖基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A1c)呈正相关。结论结果提示2型糖尿病患者处于炎症状态,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及PMNC中NF-κB活性的升高可能与胰岛素抵抗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核因子ΚB 炎症因子 TNF-α CRP IL-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与脐血联合移植的Ⅰ期临床观察 被引量:20
20
作者 黄绍良 周敦华 +4 位作者 方建培 黎阳 黄科 吴燕峰 包蓉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06-306,F004,共2页
为促进无关供体脐血移植( UD- UCBT)患儿的造血干细胞( HSC)植入和造血恢复,我们在 2001年 9月至 2003年 3月,以自体或异基因双亲(母亲或父亲)骨髓源性间充质干细胞( MSC)联合脐血移植的Ⅰ期临床观察,探讨 MSC是否可促进 HSC植入及造血... 为促进无关供体脐血移植( UD- UCBT)患儿的造血干细胞( HSC)植入和造血恢复,我们在 2001年 9月至 2003年 3月,以自体或异基因双亲(母亲或父亲)骨髓源性间充质干细胞( MSC)联合脐血移植的Ⅰ期临床观察,探讨 MSC是否可促进 HSC植入及造血恢复、对 GVHD的影响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脐血 联合移植术 临床观察 无关供体 预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