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输血方式对围术期患者白细胞介素及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 被引量:11
1
作者 刘文达 袁青 +1 位作者 廖思红 王云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1期3914-3915,共2页
目的:探讨同种输血和自体输血对食道癌患者围术期血浆IL-6、IL-10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50例接受根治性手术的食道癌患者,征得患者同意后分为如下两组:同种输血组29例及自体输血组21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目的:探讨同种输血和自体输血对食道癌患者围术期血浆IL-6、IL-10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50例接受根治性手术的食道癌患者,征得患者同意后分为如下两组:同种输血组29例及自体输血组21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患者术前及术后第1(d1)、5(d5)及7(d7)天IL-6、IL-10及TNF-α的表达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前后IL-6的表达水平变化无显著性(P>0.05);TNF-α在异体输血组仅术后d1升高,以后逐渐回复到术前水平,而在自体输血组TNF-α在d5明显升高(P<0.01),d7有所降低,但仍高于术前(P<0.01);两组患者IL-10在术后d1及d5明显升高,特别是异体输血组IL-10的水平明显高于自体输血组(P<0.01)。结论:TNF-α水平在自体输血后可显著升高,而IL-10在异体输血后升高明显。IL-10升高可能是同种输血后导致免疫抑制的重要原因之一,而自体输血可减轻这一作用;同时自体输血后TNF-α表达水平增高有可能促进机体的抗肿瘤免疫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输血 肿瘤坏死因子 白细胞介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白细胞输血对地中海贫血患儿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刘文达 袁青 +1 位作者 廖思红 王云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9期3554-3555,共2页
目的:探讨滤出白细胞的红细胞(滤白)输注对预防重型地中海贫血患者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FNHTR)的意义及其对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68例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者根据患者自己的要求以及患者的经济情况等分为如下两种治疗:32人输... 目的:探讨滤出白细胞的红细胞(滤白)输注对预防重型地中海贫血患者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FNHTR)的意义及其对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68例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者根据患者自己的要求以及患者的经济情况等分为如下两种治疗:32人输注悬浮红细胞,36人输注滤出白细胞的红细胞。对治疗后的FNHTR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T细胞亚群、NK细胞活性及红细胞C3b受体(RBC-C3bR)花环率进行检测及统计学处理。结果:滤白治疗组FNHTR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悬红治疗组患者(P<0.001);两组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在治疗前差异无显著性,滤白组治疗后细胞免疫功能(T4、T4/T8、NK细胞活性、RBC-C3bR花环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去白细胞输血可降低同种异体输血反应的发生率,改善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机体免疫功能的破坏,对于有条件的地中海贫血患者是重要的输血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中海贫血 输血 细胞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患者临床输血合理性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刘相富 方志刚 +5 位作者 邝丽华 廖思红 袁青 邹勇 冯宝莹 林东军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90-595,共6页
【目的】探讨肝硬化病例的临床特征和输血状况并分析其合理性。【方法】自行设计调查表,收集所有新入院肝硬化病例一般情况、临床特征、血液输注情况,以及吸烟、饮酒等生活行为习惯,并进行随访。【结果】共收集198例肝硬化病例,其中34.8... 【目的】探讨肝硬化病例的临床特征和输血状况并分析其合理性。【方法】自行设计调查表,收集所有新入院肝硬化病例一般情况、临床特征、血液输注情况,以及吸烟、饮酒等生活行为习惯,并进行随访。【结果】共收集198例肝硬化病例,其中34.8%(69/198)的病例在住院期间输注了不同种类的血液品种,合计输血371次,其中52.2%的输血病例(36/69)在住院期间输注过2种及以上血液。69例输血肝硬化病例中,首次血液输注以治疗和预防为目的的病例分别为11例和58例;18例输注红细胞,输注总量为90.5 U。INR>1.3的110例肝硬化病例中,分别有54.55%(60/110)、60.91%(67/110)未输注新鲜和冰冻血浆,而在INR≤1.3的病例中有2.27%(2/88)的病例输注了血浆。纤维蛋白原小于1.0 g/L的病例中,输注冷沉淀的病例占29.41%(5/17);大于1.0 g/L的病例中,输注冷沉淀的病例占3.87%(7/181)。【结论】血液输注是肝硬化患者较常用的治疗手段,经验性和预防性输血较普遍,应采取更科学的限制性输血策略以优化输血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输血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塞来昔布减低HL-60和HL-60A细胞活力、诱导凋亡及抑制自噬 被引量:5
4
作者 陆英 刘相富 +4 位作者 刘玲玲 林哲生 陈玉婵 冯宝莹 张祥忠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8-25,共8页
目的:探讨塞来昔布对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HL-60细胞和HL-60A细胞的活力、凋亡及自噬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的(0、20、40、60、80和100μmol/L)塞来昔布作用于HL-60细胞和HL-60A细胞,24h、48h和72h后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用流式细... 目的:探讨塞来昔布对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HL-60细胞和HL-60A细胞的活力、凋亡及自噬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的(0、20、40、60、80和100μmol/L)塞来昔布作用于HL-60细胞和HL-60A细胞,24h、48h和72h后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塞来昔布作用HL-60细胞和HL-60A细胞24 h后的凋亡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 caspase-3、cleaved PARP,自噬相关蛋白LC3、P62,以及mTOR信号途径相关蛋白。结果:塞来昔布作用于HL-60细胞24h、48h和72h的IC_(50)分别为49.4μmol/L、32.0μmol/L和25.1μmol/L,对于HL-60A细胞,相应的IC_(50)分别是69.1μmol/L、42.5μmol/L和29.6μmol/L。塞来昔布作用24h后,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HL-60细胞中Annexin-V^+PI^-、Annexin-V^+PI^+及Annexin-V^-PI^+细胞的比例增多;HL-60A细胞中Annexin-V^+PI^-及Annexin-V^+PI^+细胞的比例增多。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塞来昔布作用后,cleaved caspase-3和cleaved PARP的蛋白水平增高,提示该凋亡作用是通过caspase途径的。自噬相关蛋白LC3Ⅱ及P62的表达均增加,mTOR、p-mTOR以及下游的4-EBP、p-4-EBP的蛋白水平没有变化,说明塞来昔布能够抑制AML细胞自噬,该作用与mTOR途径无关。结论:塞来昔布对HL-60细胞和HL-60A细胞活力的抑制作用呈浓度以及时间依赖性,该作用与塞来昔布诱导细胞凋亡及坏死有关。塞来昔布能够通过非mTOR依赖途径抑制AML细胞自噬,有望联合应用于AML的治疗,有助于增强某些引起保护性自噬的化疗药物的细胞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塞来昔布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细胞凋亡 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24过表达对肺动脉高压大鼠右心重构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郑常龙 符永玫 +3 位作者 詹浩洪 陈天天 邹勇 梁彩倩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594-1599,共6页
目的:研究腺相关病毒(adeno-associated virus,AAV)介导的微小RNA-124(miR-124)过表达对野百合碱(monocrotaline,MCT)诱导的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大鼠右心重构的作用。方法: 32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 目的:研究腺相关病毒(adeno-associated virus,AAV)介导的微小RNA-124(miR-124)过表达对野百合碱(monocrotaline,MCT)诱导的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大鼠右心重构的作用。方法: 32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control)组、MCT+生理盐水(normal saline, NS)组、MCT+AAV-GFP (MCT+GFP)组和MCT+AAV-miR-124 (MCT+miR-124)组。后3组大鼠麻醉后经气管导管分别缓慢注入100 μL NS、AAV-GFP和AAV-miR-124,3周后经腹腔注射MCT(60 mg/kg)建立PAH模型。测量大鼠右心室收缩压(RVSP)和平均动脉压,计算右心室肥厚指数(RVHI)和右心室重量指数(RVWI)。右心组织病理切片行天狼星红染色,观察心肌的病理改变。RT-qPCR检测miR-124在肺和右心组织中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右心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 1(TGF-β 1)和 p-Smad2的表达水平。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MCT+NS和MCT+GFP组大鼠的RVSP、RVHI、RVWI、TGF-β 1表达和 p-Smad2表达均显著增加( P <0.05),右心室心肌细胞显著肥大,胶原沉积显著增多;与MCT+GFP组相比,MCT+miR-124组RVSP、RVHI、RVWI、TGF-β 1表达和p-Smad2表达均显著降低( P <0.05),右心室心肌细胞肥大程度显著减轻,胶原沉积显著减少。结论:过表达miR-124可有效降低MCT诱导的大鼠RVSP,减轻右心重构,其机制可能与下调TGF-β 1和 p-Smad2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高压 微小RNA-124 野百合碱 心室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瘘穿刺方向对自体动静脉内瘘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3
6
作者 符霞 刘相富 +5 位作者 钟海英 邱碧辉 梁馨苓 刘敏芬 温建霞 叶锡兰 《护理学杂志》 2012年第17期29-30,共2页
目的探讨内瘘穿刺方向对自体动静脉内瘘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50例使用自体动静脉内瘘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各50例,分别采用向心穿刺(顺穿)、离心穿刺(反穿)和顺反穿交替的方式进行内瘘穿刺,比较2年后三组透析充分率、内瘘假... 目的探讨内瘘穿刺方向对自体动静脉内瘘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50例使用自体动静脉内瘘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各50例,分别采用向心穿刺(顺穿)、离心穿刺(反穿)和顺反穿交替的方式进行内瘘穿刺,比较2年后三组透析充分率、内瘘假性动脉瘤及狭窄发生情况。结果最终完成研究143例。三组透析充分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内瘘假性动脉瘤和狭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反穿组假性动脉瘤发生率最高,顺穿组内瘘狭窄发生率最高。结论顺反穿交替穿刺技术在不影响透析效果的前提下,可有效降低自体动静脉内瘘动脉瘤和狭窄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自体动静脉内瘘 穿刺技术 向心穿刺 离心穿刺 假性动脉瘤 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RHI基因抑制U937白血病细胞株生长并诱导其G_2/M期阻滞及凋亡 被引量:3
7
作者 陆英 刘相富 +3 位作者 刘玲玲 李芳 覃雪玲 林东军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950-1955,共6页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ARHI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中的表达情况,同时探索其对U937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RT-PCR方法检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细胞株、人胚肾细胞293FT、白血病原代细胞以及健康志愿者血细胞中ARHI mRNA的表达情况。构建高表达ARHI...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ARHI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中的表达情况,同时探索其对U937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RT-PCR方法检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细胞株、人胚肾细胞293FT、白血病原代细胞以及健康志愿者血细胞中ARHI mRNA的表达情况。构建高表达ARHI的MSCV-IRES-GFP-ARHI质粒转染U937细胞,MTT法连续8 d检测细胞活性绘制生长曲线。新鲜培养基重悬U937细胞24 h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以及细胞凋亡。结果:293FT细胞、健康志愿者血细胞中均检测到ARHI mRNA表达,而白血病细胞株以及白血病患者原代细胞中未检测到该基因的表达。生长曲线显示高表达ARHI基因的U937(U937-ARHI)细胞在第6~8天细胞活力低于对照(U937-GFP)组。高表达ARHI的U937细胞G2/M期细胞比例及细胞凋亡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ARHI在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减低;高表达ARHI基因能抑制U937细胞生长、阻滞其细胞周期在G2/M期并促进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HI基因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细胞周期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洗脱血小板HLA-Ⅰ类抗原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刘相富 邹勇 +9 位作者 刘文达 陆英 覃雪玲 李芳 廖思红 袁青 刘贵莲 林哲生 黎结芳 林东军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995-1999,共5页
目的:建立一种有效酸洗脱血小板表面HLA-Ⅰ类抗原的方法,评估最适的酸洗脱条件以及这一技术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血小板用不同pH值(pH=2、3、5、7)的柠檬酸缓冲液在0℃进行酸洗脱,多色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血小板表面HLA-Ⅰ类抗原及P-选... 目的:建立一种有效酸洗脱血小板表面HLA-Ⅰ类抗原的方法,评估最适的酸洗脱条件以及这一技术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血小板用不同pH值(pH=2、3、5、7)的柠檬酸缓冲液在0℃进行酸洗脱,多色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血小板表面HLA-Ⅰ类抗原及P-选择素(CD62P)的表达,Annexin V染色检测血小板的早期凋亡,电阻法检测血小板的最大聚集率。结果:随着柠檬酸缓冲液pH值的降低(从pH=7到pH=2),血小板表面HLA-Ⅰ类抗原的表达显著减少,但同时血小板的活化率(CD62P表达)和早期凋亡率(Annexin V表达)均显著增加。相对PBS处理,利用pH=3的柠檬酸缓冲液处理血小板可显著减少血小板表面HLA-Ⅰ类抗原的表达(P<0.05),尽管血小板活化率和早期凋亡率均显著增加(均P<0.05),但其聚集功能未受显著影响(P>0.05)。结论:利用pH=3的柠檬酸缓冲液0℃洗脱血小板HLA-I类抗原可作为预防血小板输注无效的方法进行尝试。这项酸处理技术在临床应用前尚需进一步改进和标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人类白细胞抗原 CD62P 细胞凋亡 酸洗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m-1激酶抑制剂SMI-4a抑制U937细胞增殖并诱导凋亡 被引量:2
9
作者 范蕊芳 邹丽媛 +4 位作者 郝秀兰 卢佩梅 曾军荣 蔡东兰 刘相富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625-1630,共6页
目的:研究丝/苏氨酸蛋白激酶Pim-1抑制剂SMI-4a对人类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株U937的生长抑制、促凋亡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SMI-4a作用不同时间对U937细胞的生长抑制率;Annexin V-PI及Hoechst 33342染色法检测SMI-4... 目的:研究丝/苏氨酸蛋白激酶Pim-1抑制剂SMI-4a对人类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株U937的生长抑制、促凋亡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SMI-4a作用不同时间对U937细胞的生长抑制率;Annexin V-PI及Hoechst 33342染色法检测SMI-4a作用前后细胞凋亡情况,集落形成实验检测SMI-4a对U937细胞集落形成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SMI-4a对U937细胞核及细胞浆内β-catenin表达变化及细胞内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免疫荧光法检测β-catenin在细胞内的表达变化。结果:CCK-8结果显示SMI-4a可以抑制U937细胞的活力,并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Annexin V-PI及Hoechst 33342染色结果显示SMI-4a可以促进U937细胞凋亡;集落形成实验证实SMI-4a可以抑制U937细胞的集落形成能力;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SMI-4a作用于U937细胞48 h后细胞浆内的β-catenin表达增加,细胞核内的β-catenin表达减少,细胞内促凋亡蛋白Bax和PARP表达增强,抑凋亡蛋白Bcl-2表达明显减弱;免疫荧光进一步验证了SMI-4a作用后的U937细胞核内的β-catenin表达量明显减少。结论:SMI-4a诱导U937细胞凋亡是通过上调促凋亡基因的表达、下调凋亡抑制基因的表达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m-1激酶 SMI-4a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格列酮诱导白血病NB4细胞凋亡的作用及机制探讨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加军 刘文达 +5 位作者 刘晓丹 肖若芝 王春芝 林东军 刘培庆 黄河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5期2679-2681,共3页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RGZ)对白血病NB4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的RGZ(20~80μmol/L)作用于体外培养的NB4细胞0、24、48及72h,应用RT-PCR法检测PPARγ...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RGZ)对白血病NB4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的RGZ(20~80μmol/L)作用于体外培养的NB4细胞0、24、48及72h,应用RT-PCR法检测PPARγ的表达水平,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应用Western blot检测60μmol/L的RGZ作用不同时间后凋亡抑制蛋白XIAP的表达水平,同时检测不同浓度药物作用不同时间后Caspase-3活性的变化。结果:40μmol/L以上的RGZ可显著抑制细胞的生长及诱导细胞发生凋亡,呈现出明显的量-效与时-效关系。RGZ在诱导细胞凋亡的同时,PPARγ mRNA的表达水平逐渐升高,而凋亡抑制蛋白XIAP的表达水平显著下降。Western blot结果还显示Caspase-3被活化出现20kD亚单位片段。结论:RGZ可以通过PPARγ信号途径抑制NB4细胞的生长并诱导细胞发生凋亡,下调凋亡抑制蛋白XIAP的表达水平以及激活Casapse-3可能是RGZ诱导NB4细胞发生凋亡的重要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 NB4细胞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1
作者 陆英 邹勇 +2 位作者 刘文达 黄仁魏 林东军 《器官移植》 CAS 2011年第3期168-171,共4页
目的观察急性白血病患者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o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后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 目的观察急性白血病患者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o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后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M5b型患者于allo-HSCT后并发中枢神经系统aGVHD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接受allo-HSCT后40d突发癫,根据头颅磁共振成像(MRI)表现以及相关科室会诊意见,考虑中枢神经系统aGVHD,经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后病情好转,1个月后复查头颅MRI示病灶基本消失。结论急性白血病接受allo-HSCT后发生中枢神经系统aGVHD较少见,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加强监测排除其他疾病,确诊后及早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激素),可使患者获得较好的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移植 移植物抗宿主病 中枢神经系统 急性白血病 磁共振成像 甲泼尼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表达B7-H6在自然杀伤细胞介导的肝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邹勇 林哲生 +3 位作者 陈玉婵 廖思红 袁青 林东军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095-2098,共4页
目的:探讨过表达B7同源物6(B7-H6)在自然杀伤(NK)细胞介导的肝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设计针对B7-H6全长的寡核苷酸引物,经PCR扩增调取B7-H6全长,并将其亚克隆入线性化的真核表达载体p IRES2-EGFP,构建重组B7-H6过表达载体p IRES2-EGFP... 目的:探讨过表达B7同源物6(B7-H6)在自然杀伤(NK)细胞介导的肝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设计针对B7-H6全长的寡核苷酸引物,经PCR扩增调取B7-H6全长,并将其亚克隆入线性化的真核表达载体p IRES2-EGFP,构建重组B7-H6过表达载体p IRES2-EGFP-B7-H6,通过双酶切、PCR及测序进行鉴定。利用脂质体将p IRES2-EGFP-B7-H6重组质粒转染正常肝细胞系L02,采用荧光显微镜观察EGFP的表达,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转染效率,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B7-H6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将转染p IRES2-EGFP-B7-H6重组质粒的L02细胞与NK-92细胞以不同的效靶比共培养,利用CCK-8实验分析检测NK-92细胞对L02细胞的杀伤效应。结果:经PCR、酶切及测序等方法证实成功构建p IRES2-EGFP-B7-H6过表达载体;经脂质体转染L02细胞48 h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较强绿色荧光表达,流式检测显示转染效率达到92.6%;q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L02细胞B7-H6的mRNA和蛋白高表达;CCK-8实验证实相对于转染空载体p IRES2-EGFP,NK-92细胞对转染了p IRES2-EGFP-B7-H6的L02细胞的杀伤活性显著增强(P<0.05)。结论:成功构建过表达B7-H6的真核表达载体p IRES2-EGFP-B7-H6,并进一步证实NK-92细胞对过表达B7-H6的L02细胞具有显著的杀伤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7同源物6 真核表达载体 自然杀伤细胞 肝细胞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西他赛对野百合碱诱导的大鼠肺动脉高压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郑常龙 陈天天 +3 位作者 詹蔚 邹勇 邓凯 符永玫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54-659,共6页
【目的】研究多西他赛对野百合碱诱导的大鼠肺动脉高压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control)、多西他赛组(control+DTX)、野百合碱组(MCT)、野百合碱+溶媒组(MCT+SOL)和野百合碱+多西他赛组(MCT+D... 【目的】研究多西他赛对野百合碱诱导的大鼠肺动脉高压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control)、多西他赛组(control+DTX)、野百合碱组(MCT)、野百合碱+溶媒组(MCT+SOL)和野百合碱+多西他赛组(MCT+DTX)。后3组大鼠一次性腹腔注射野百合碱(60 mg/kg)建立肺动脉高压模型。野百合碱注射后第21天和第28天,经尾静脉注射多西他赛(5 mg/kg)或溶媒进行干预。多导生理记录仪测定大鼠右心血流动力学,计算右心室肥厚指数(RVHI);左肺病理切片行van Geison染色,光镜下观察肺内小动脉病理改变,并计算肺小动脉中膜厚度与血管直径比值。Western blotting检测右肺组织中p-PDGFR和PDGFR的表达水平。【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MCT和MCT+SOL组大鼠的RVSP、RVHI、肺小动脉中膜厚度与血管直径比值、p-PDGFR和PDGFR的表达均显著增加(P <0.05);与MCT+SOL组相比,MCT+DTX组RVSP、RVHI、肺小动脉中膜厚度与血管直径比值、p-PDGFR和PDGFR的表达均显著下降(P <0.05);Control+DTX组与control组相比,以上指标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多西他赛可降低野百合碱诱导的大鼠肺动脉高压、减轻肺血管重构,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DGFR的表达及其磷酸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高压 野百合碱 多西他赛 血小板源性衍生因子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荧光染料对3种储存温度下血小板的标记效果
14
作者 陆英 袁青 +2 位作者 邝丽华 赵才翰 张祥忠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79-384,共6页
目的:研究5-氯甲基荧光素二乙酸酯(CMFDA)、碘代3,3'-二己氧基羰花青[DiOC_(6)(3)]和抗血小板膜糖蛋白(GP)Ibβ抗体衍生物对3种储存温度下血小板的标记效果,以期找出1种受温度因素影响小的血小板荧光标记物。方法:取C57小鼠的全血... 目的:研究5-氯甲基荧光素二乙酸酯(CMFDA)、碘代3,3'-二己氧基羰花青[DiOC_(6)(3)]和抗血小板膜糖蛋白(GP)Ibβ抗体衍生物对3种储存温度下血小板的标记效果,以期找出1种受温度因素影响小的血小板荧光标记物。方法:取C57小鼠的全血制备富血小板血浆,分3组(室温组、4℃组和冷冻组)保存。保存24 h后,每组血小板分成3等份,分别用CMFDA、DiOC_(6)(3)以及抗GPIbβ抗体衍生物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各标记物的阳性率以及平均荧光强度(MFI);同时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表面Annexin V和CD62P以评估血小板的凋亡和活化情况。结果:冷冻组血小板的CMFDA和DiOC_(6)(3)的阳性率以及MFI均低于室温组及4℃组。冷冻组血小板的Annexin V和CD62P阳性率均高于室温组和4℃组。抗GPIbβ抗体衍生物对3组血小板标记的阳性率以及MFI无明显差异。结论:CMFDA和DiOC_(6)(3)对冷冻组血小板的标记效果差于室温组和4℃组,考虑与冷冻组血小板的凋亡率和活化率高有关;抗GPIbβ抗体衍生物对3组血小板标记效果无明显差异,可以考虑作为荧光标记物应用于比较室温、4℃和冷冻保存血小板功能的相关实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氯甲基荧光素二乙酸酯 碘代3 3'-二己氧基羰花青 糖蛋白Ibβ 血小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凌草乙素对U937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及β-catenin表达水平的影响
15
作者 刘加军 刘文达 +5 位作者 刘晓丹 肖若芝 王春芝 林东军 刘培庆 黄河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3077-3079,共3页
目的:探讨冬凌草乙素对U937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的冬凌草乙素作用于体外培养的U937细胞,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应用hoechst33258荧光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采用RT-PCR对细胞凋亡前后β-catenin的表达水平... 目的:探讨冬凌草乙素对U937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的冬凌草乙素作用于体外培养的U937细胞,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应用hoechst33258荧光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采用RT-PCR对细胞凋亡前后β-catenin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冬凌草乙素可显著抑制细胞的生长及诱导细胞发生凋亡,呈现出明显的量-效与时-效关系。在冬凌草乙素抑制细胞增殖过程中β-catenin的表达水平显著下降。结论:冬凌草乙素能抑制U937细胞的生长并诱导细胞发生凋亡,降低β-catenin的表达水平可能是其重要作用机制之一。这为冬凌草乙素抗白血病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冬凌草乙素 Β-CATEN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单核细胞衍生的巨噬细胞的极化状态与HBV DNA的相关性及其动态变化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晓彤 梁静 +5 位作者 刘相富 顾玉荣 张岩岩 邬喆斌 何秀婷 郑玉宝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6-95,共10页
【目的】为了研究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在核苷(酸)类(恩替卡韦(ETV)或替诺福韦(TDF))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外周单核细胞衍生的巨噬细胞(MDMs)的极化化状态的动态变化以及与HBVDNA、HBeAg的相关性。【方法】共纳入101例CHB患者和20名健康人... 【目的】为了研究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在核苷(酸)类(恩替卡韦(ETV)或替诺福韦(TDF))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外周单核细胞衍生的巨噬细胞(MDMs)的极化化状态的动态变化以及与HBVDNA、HBeAg的相关性。【方法】共纳入101例CHB患者和20名健康人的外周血标本。通过外周血单核细胞技术(PBMC)分离培养获得86例CHB患者和12例健康人的MDMs。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MDMs的特异性标志物(CD80,HLA-DR,CD163和CD206)的表达,从而评估MDMs的极化状态(即M1型/M2型极化状态)。通过qPCR检测15例CHB患者和8例健康对照中MDMs的炎症因子的mRNA水平表达。【结果】我们发现在CHB患者外周血中CD163^(+)CD206^(+)MDMs(M2型MDMs)的比例较正常人群显著减少(P=0.030)。同时,抑炎因子IL-10的mRNA水平表达也明显下降(P=0.040)。随着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的进展,CD163^(+)CD206^(+)MDMs(M2型)的比例逐渐增加(P<0.001),而CD80^(+)HLA-DR^(+)MDMs(M1型)逐渐地降低(P=0.005)。另外,M2型MDMs与HBeAg(P=0.019),HBVDNA水平(P=0.002),AST(P=0.048)和ALT(P=0.030)均呈负相关。ROC曲线分析表明M2型MDMs对CHB抗病毒治疗的病毒学应答率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可预测HBVDNA阴转率[ROC 95%CI为0.705(0.594,0.815)]和HBeAg的血清转化率[ROC 95%CI为0.740(0.634,0.847)]。【结论】CHB患者在核苷(酸)类抗病毒治疗过程中MDMs极化状态呈现规律动态变化,M2型MDMs与HBVDNA和HBeAg水平呈负相关,对CHB抗病毒治疗的病毒学应答率有一定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HBV DNA HBEAG 巨噬细胞分型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过滤器对红细悬液中血小板的去除效率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浩强 彭琳 +4 位作者 林宇霆 冯宝莹 巴桑 嘎玛格列 陆英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35-839,共5页
【目的】观察不同储存时期红细胞悬液中血小板数量的变化,探讨白细胞过滤器对红细胞悬液中的血小板去除效率。【方法】将58份红细胞悬液根据储存时间不同分为4组:1周组(16份),2周组(16份),3周组(14份),4周组(12份),将四组红细胞悬液通... 【目的】观察不同储存时期红细胞悬液中血小板数量的变化,探讨白细胞过滤器对红细胞悬液中的血小板去除效率。【方法】将58份红细胞悬液根据储存时间不同分为4组:1周组(16份),2周组(16份),3周组(14份),4周组(12份),将四组红细胞悬液通过白细胞过滤器过滤,获取过滤前后的样本,用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检测血小板计数,计算出血小板的去除率。过滤前红细胞悬液标本制成血细胞涂片,用吉姆萨染色液染色,显微镜下观察血小板的形态。【结果】四组红细胞悬液中过滤前血小板的计数分别为(286.5±62.34)×10^(9)/L、(238.0±57.37)×10^(9)/L、(193.6±56.21)×10^(9)/L和(167.8±24.76)×10^(9)/L,储存3周(P<0.01)和4周(P<0.0001)组血液中的血小板计数明显低于储存1周组。不同储存时期红细胞悬液血细胞涂片中,均可以观察到成群分布和散在分布的形态正常的血小板。4组红细胞悬液的血小板去除率分别为(80.13±9.06)%,(76.41±10.13)%,(77.78±9.30)%和(70.63±9.39)%,各组之间血小板去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细胞悬液中的血小板计数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而储存后期(3周和4周)仍保存有大部分的血小板,白细胞过滤器能够去除其中的绝大多数血小板,而且各组间去除效率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悬液 白细胞过滤器 储存时间 血小板去除 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