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一线治疗晚期肝内胆管癌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9
1
作者 魏丽 董敏 +2 位作者 吴祥元 林曲 李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3755-3757,共3页
目的:探讨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一线治疗晚期肝内胆管细胞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6例无法手术的晚期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接受以下化疗,奥沙利铂130mg/m2,d1;卡培他滨2000mg/m2,d1~14,每21天为1个周期(XELOX方案)。最多接受6个周期的... 目的:探讨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一线治疗晚期肝内胆管细胞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6例无法手术的晚期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接受以下化疗,奥沙利铂130mg/m2,d1;卡培他滨2000mg/m2,d1~14,每21天为1个周期(XELOX方案)。最多接受6个周期的化疗。结果:16例患者中CR0例,PR2例(12.5%),SD5例(31.2%),PD9例(56.2%),临床获益率43.7%,中位TTP2.1个月,中位生存时间7个月。主要毒副作用有骨髓抑制、外周神经毒性、消化道反应、手足综合征,多为1~2度,无治疗相关性死亡。结论:XELOX方案治疗晚期肝内胆管细胞癌有一定近期疗效,耐受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肿瘤 奥沙利铂 卡培他滨 化学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及肝硬化患者血清中GP73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8
2
作者 方玫玫 陈展洪 +4 位作者 李星 吴祥元 林曲 董敏 陈洁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3716-3718,共3页
目的:本研究拟探讨肝癌及肝硬化患者血清中GP73的表达及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方法检测75例肝癌患者、32例肝硬化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GP73的浓度,分析肝癌患者血清GP73表达与有无乙肝感染、肿块大小、门... 目的:本研究拟探讨肝癌及肝硬化患者血清中GP73的表达及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方法检测75例肝癌患者、32例肝硬化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GP73的浓度,分析肝癌患者血清GP73表达与有无乙肝感染、肿块大小、门脉癌栓及远处转移等临床指标的关系。结果:肝癌患者血清GP73浓度显著高于肝硬化组(P<0.001)及正常对照组(P<0.001),肝硬化患者血清GP73浓度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8)。进一步研究发现,血清中AFP与GP73不存在相关性(spearman相关分析,P=0.667),在所有入组HCC患者中,有41.3%上述两个指标中仅有一个升高,54.7%两者皆升高,而仅有4%两个指标均不升高。使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GP73水平的影响因素(包括性别、年龄、CHILD分级、肿块大小、门脉癌栓、肝内转移、远处转移、TNM分期),结果提示只有肿块大小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ROC分析发现GP73和AFP联合检测后敏感性提高,曲线下面积增加。结论:血清GP73有可能成为肝癌的一个血清标志物,有一定早期诊断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肝硬化 血清GP73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地区CML患者中HLA-A,B,DRB1的表达与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魏丽 肖露露 +5 位作者 吴祥元 林曲 董敏 温景芸 马小琨 仲飞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4期915-918,共4页
为了调查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患者中HLA-A、B、DRB1基因多态性的表达,探讨HLA与CML之间的可能关联,采用DNA扩增基础上的反向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杂交(PCR-RSSO)技术,对广东地区293例CML患者和随机同期采集的406名汉族健康献血者的HLA-A、... 为了调查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患者中HLA-A、B、DRB1基因多态性的表达,探讨HLA与CML之间的可能关联,采用DNA扩增基础上的反向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杂交(PCR-RSSO)技术,对广东地区293例CML患者和随机同期采集的406名汉族健康献血者的HLA-A、B、DRB1位点进行基因多态性分型,并对2组间基因频率进行了比对分析。结果显示:CML组HLA-A*24基因频率为15.53%,显著低于对照组22.09%(RR=0.63,p=0.005),HLA-B*13基因频率为10.41%,与对照组6.74%相比则显著增高(RR=1.68,p=0.016),HLA-DRB1*14基因频率为7.51%,与对照组11.89%相比显著降低(RR=0.58,p=0.008)。结论:HLA-A*24、HLA-DRB1*14在广东地区CML患者中表达较正常人明显减低,HLA-B*13在广东地区CML患者中表达较正常人明显升高。HLA-A*24、HLA-DRB1*14是否为广东地区CML患者的保护性基因标记及HLA-B*13是否为其易感性基因标记尚需进一步研究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髓系白血病 HLA—A HLA—B HLA—DRB1基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细胞淋巴瘤SHP-1基因甲基化状态及其意义 被引量:4
4
作者 汪清铭 吴祥元 +3 位作者 王东宁 林曲 董敏 温景芸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2-96,共5页
【目的】探讨JAK/STAT信号转导途径负调控子SHP-1基因启动子区域CpG岛异常甲基化在B细胞淋巴瘤中的意义。【方法】收集存档石蜡包埋组织标本61例(52例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标本,9例良性增生淋巴结标本),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DNA标本15... 【目的】探讨JAK/STAT信号转导途径负调控子SHP-1基因启动子区域CpG岛异常甲基化在B细胞淋巴瘤中的意义。【方法】收集存档石蜡包埋组织标本61例(52例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标本,9例良性增生淋巴结标本),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DNA标本15例,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specific PCR,MSP)和非甲基化特异性PCR(unmethylation-specific PCR,un-MSP)检测SHP-1启动子区域CpG岛甲基化状态,MSP、un-MSP和RT-PCR方法分别检测接受或未接受去甲基化处理的Burkitt淋巴瘤细胞系Raji的甲基化状态及mRNA的表达,MTT法检测接受去甲基化干预后细胞生长受抑情况。【结果】SHP-1基因启动子区域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和滤泡性淋巴瘤甲基化频率分别为94%及97%,对照组9例淋巴结良性增生标本和15例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标本中SHP-1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频率为0。经去甲基化干预后,Raji细胞SHP-1基因启动子区域呈去甲基化状态,基因恢复表达,细胞生长受到抑制。【结论】SHP-1基因启动子区域启动子区域CpG岛在B细胞淋巴瘤中存在高度甲基化,由其所致的SHP-1基因沉默可能是B细胞淋巴瘤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SHP-1基因的甲基化可作为一个良好的分子诊断标记及可能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SHP-1 甲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淋巴母细胞淋巴瘤 被引量:2
5
作者 董敏 林曲 +2 位作者 温景芸 汪清铭 吴样元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04期188-190,共3页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的效果和风险。[方法]4例具有高危复发因素的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患者经数次化疗后1例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接受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全相合的同胞供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观察治疗...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的效果和风险。[方法]4例具有高危复发因素的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患者经数次化疗后1例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接受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全相合的同胞供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观察治疗效果、并发症和生存情况。[结果]4例中3例移植前部分缓解的患者移植后均获完全缓解,2例至今分别无病生存6年和2年,1例于+349 d死于淋巴瘤复发,1例于+205 d死于严重肺部感染。[结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愈具有高危复发因素的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的方法,但有一定风险,应谨慎选择病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淋巴母细胞淋巴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及肝硬化患者可溶性endoglin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6
作者 陈展洪 董敏 +5 位作者 吴祥元 林曲 李星 温景芸 马小琨 魏丽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9期1097-1101,共5页
目的:本研究拟探讨肝癌及肝硬化患者血清中可溶性endoglin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方法检测87例肝癌患者、30例肝硬化患者及28例健康对照组血清endoglin的浓度,分析肝癌患者血清endoglin表达与肝癌分期、... 目的:本研究拟探讨肝癌及肝硬化患者血清中可溶性endoglin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方法检测87例肝癌患者、30例肝硬化患者及28例健康对照组血清endoglin的浓度,分析肝癌患者血清endoglin表达与肝癌分期、门脉癌栓及远处转移等临床指标的关系。结果: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血清endoglin浓度显著高于肝硬化组(P<0.001)及正常对照组(P<0.001),肝硬化患者血清endoglin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6)。进一步研究发现,肿瘤最大径>5cm,有远处转移,有门脉癌栓、AFP>400ng/mL、肝癌临床分期Ⅲ期的患者血清endoglin的浓度均明显升高(P<0.05),ROC分析发现endoglin和AFP联合检测后敏感性提高,曲线下面积较前增加。结论:我们在国内首次阐明可溶性endoglin在肝癌及肝硬化患者中的临床意义,血清endoglin可作为评估乙肝肝硬化进展为肝癌的补充诊断指标,可能有一定早期诊断、预测复发转移及预测预后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血清endoglin 血管生成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期肝癌临床试验入组标准探讨 被引量:2
7
作者 吴祥元 林曲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4351-4352,共2页
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arcarcinoma,HCC)是世界上最常见、恶性程度最高的肿瘤之一。发病率在恶性肿瘤中位居全球第5位,病死率位居第3位。西方30%~40%的肝癌患者没有根治性局部治疗机会,中国有90%的患者没有根治性手术机... 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arcarcinoma,HCC)是世界上最常见、恶性程度最高的肿瘤之一。发病率在恶性肿瘤中位居全球第5位,病死率位居第3位。西方30%~40%的肝癌患者没有根治性局部治疗机会,中国有90%的患者没有根治性手术机会。同时,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经过根治性局部治疗后有较高的复发率。因此大部分肝癌患者需要接受全身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试验 晚期肝癌 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 原发性肝细胞癌 标准 肝癌患者 恶性肿瘤 根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ndoglin、可溶性Endoglin与肝癌
8
作者 陈展洪 林曲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4353-4355,共3页
肝癌是一种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很高的恶性肿瘤.我国是全球肝癌发病率及死亡率最高的国家。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肝癌才能延长肝癌患者的生存期。肝癌没有很特异的临床表现,早期诊断率低,约为30%,很多患者诊断时就为进展期肝癌。目前肝... 肝癌是一种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很高的恶性肿瘤.我国是全球肝癌发病率及死亡率最高的国家。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肝癌才能延长肝癌患者的生存期。肝癌没有很特异的临床表现,早期诊断率低,约为30%,很多患者诊断时就为进展期肝癌。目前肝癌的早期筛查手段是AFP和超声检查。AFP是目前诊断肝癌最常用的血清学指标.AFP的敏感性约为39%一64%,特异性约为76%~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DOGLIN 肝癌患者 可溶性 早期诊断率 癌发病率 进展期肝癌 血清学指标 AF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IF23基因沉默对肝癌HepG2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刘素娟 林曲 +4 位作者 柏明军 周楚人 陈俊伟 吴春 黄明声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4-40,共7页
【目的】研究KIF23基因对肝癌HepG2细胞体外增殖、迁移及侵袭的影响,并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化学合成针对KIF23基因的siRNA,通过脂质体转染至HepG2细胞中,应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转染后HepG2细胞中KIF23 mRNA和蛋白表... 【目的】研究KIF23基因对肝癌HepG2细胞体外增殖、迁移及侵袭的影响,并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化学合成针对KIF23基因的siRNA,通过脂质体转染至HepG2细胞中,应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转染后HepG2细胞中KIF23 mRNA和蛋白表达变化。采用CCK-8法和平板克隆法检测KIF23沉默后对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并通过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侵袭实验分别检测KIF23沉默后对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KIF23基因沉默后对蛋白激酶B(PKB/Akt)及磷酸化Ak(tp-Akt)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KIF23-siRNA能有效沉默HepG2细胞中KIF23的mRNA和蛋白表达(P值均<0.01)。CCK-8实验、平板克隆实验、划痕实验和Transwell侵袭实验结果表明,KIF23-siRNA2干扰组与阴性对照组、空白对照组比较,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均明显受到抑制(P值均<0.05)。KIF23-siRNA2干扰组HepG2细胞中总Akt蛋白的表达水平未发生变化,但磷酸化Akt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下调(P<0.05)。【结论】KIF23可能通过激活Akt信号转导通路促进人肝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KIF23有望成为肝癌基因治疗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RNA干扰 KIF23 细胞增殖 迁移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相关成纤维细胞的培养和鉴定及其对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汪田甜 贾昌昌 +4 位作者 张琪 董敏 李星 陈冠中 吴祥元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38-442,F0002,共6页
目的:分离、培养及鉴定原代肝癌相关成纤维细胞(hCAF),阐明其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消化法分离、纯化人hCAF,Western blotting法鉴定其相关蛋白标记物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肝癌细胞Hep3B经hCAF上清处理后的增殖速度及细... 目的:分离、培养及鉴定原代肝癌相关成纤维细胞(hCAF),阐明其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消化法分离、纯化人hCAF,Western blotting法鉴定其相关蛋白标记物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肝癌细胞Hep3B经hCAF上清处理后的增殖速度及细胞周期的变化,建立裸鼠移植瘤模型,观察hCAF对肝癌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在肝癌组织标本中成功分离出hCAF,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hCAF特异性地高表达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CCK8细胞增殖检测试剂盒检测证实,经hCAF上清处理后的Hep3B细胞增殖量为完全培养基处理48h细胞增殖量的126.0%、125.0%及120.5%,细胞增殖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经hCAF上清处理后的Hep3B细胞增殖速度及细胞周期中处于S期的细胞数目均高于完全培养基处理的Hep3B细胞(P<0.05)。hCAF与Hep3B共同接种至裸鼠皮下的成瘤体积[(1.34±0.52)cm3]明显大于单独接种Hep3B组[(0.51±0.09)c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CAF可以明显促进肝癌细胞系Hep3B的生长,其可能在肝癌生长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相关成纤维细胞 肝细胞肿瘤 增殖 肿瘤微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