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843例肝移植供肝动脉的解剖变异分析 被引量:14
1
作者 杨扬 姜楠 +8 位作者 陆敏强 许赤 蔡常洁 李华 易述红 汪根树 张剑 张俊峰 陈规划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164-1166,共3页
目的探讨肝移植供肝动脉的解剖类型和避免变异肝动脉损伤的供肝切取及修整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4月~2006年7月共计843例供肝切取和修整过程中肝动脉变异资料。结果在843例供肝中,肝动脉解剖总变异率为20.4%(172/843),其中发生频... 目的探讨肝移植供肝动脉的解剖类型和避免变异肝动脉损伤的供肝切取及修整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4月~2006年7月共计843例供肝切取和修整过程中肝动脉变异资料。结果在843例供肝中,肝动脉解剖总变异率为20.4%(172/843),其中发生频率最高的是变异肝右动脉来自肠系膜上动脉占6.67%(57/843),其次为肝左动脉来自胃左动脉占6.41%(54/843),来自腹腔干或胃十二指肠动脉占1.66%(14/843),变异肝右动脉来自腹腔干、肝总动脉或胃十二指肠动脉占1.54%(13/843),变异肝左动脉和变异肝右动脉同时存在占0.83%(7/843),肝总动脉来自肠系膜上动脉占1.54%(13/843),肝总动脉来自腹主动脉占0.95%(8/843)。结论肝动脉变异发生率较高,在供肝切取及修整过程中易受到损伤。熟悉肝动脉常见变异类型,并保持肠系膜上动脉主干和腹腔干的完整性是减少供肝变异肝动脉损伤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肝动脉 解剖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立符合肝癌肝移植术后肝癌复发规律的大鼠模型 被引量:10
2
作者 陈颖华 蔡常洁 +3 位作者 陆敏强 郭中敏 杨扬 陈规划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40-643,共4页
【目的】建立能反映肝癌肝移植特点的肝癌复发动物模型。【方法】选用Wistar大鼠,实验组大鼠给予肝移植术后常规联合免疫抑制方案(MP+CSA),对照组仅同法使用生理盐水,两组均接受经门静脉系统接种walker-256肿瘤细胞株手术,观察60d,死后... 【目的】建立能反映肝癌肝移植特点的肝癌复发动物模型。【方法】选用Wistar大鼠,实验组大鼠给予肝移植术后常规联合免疫抑制方案(MP+CSA),对照组仅同法使用生理盐水,两组均接受经门静脉系统接种walker-256肿瘤细胞株手术,观察60d,死后剖腹探查取病理检查。【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为(22.6±0.6)min,对照组为(22.1±0.7)min,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生存时间为(14.8±2.3)d,对照组为(40.9±5.3)d,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大鼠体质量减轻量(53.5±2.6)g,较对照组体质量减轻量(34.6±5.8)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大鼠肿瘤复发率为95%(19/20),对照组为40%(8/20),实验组大鼠肿瘤的复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大鼠(P<0.05)。【结论】该模型能够有效模拟肝癌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的主要特征,可以作为研究肝癌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的理想大鼠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 动物 肝癌 肝移植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移植术后主要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和治疗 被引量:12
3
作者 易述红 李华 +6 位作者 杨扬 陆敏强 蔡常洁 许赤 易慧敏 汪根树 陈规划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310-1313,共4页
目的观察肝移植术后主要神经系统并发症的类型及临床表现,并探讨其病因、易发因素及防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0月至2005年9月完成的467例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肝移植术后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的病例进行统计分析并结合文献进行... 目的观察肝移植术后主要神经系统并发症的类型及临床表现,并探讨其病因、易发因素及防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0月至2005年9月完成的467例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肝移植术后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的病例进行统计分析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共有91例(19.49%)患者发生神经系统并发症,其中弥漫性脑病72例,脑血管意外12例,癫痫发作4例,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3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2例。高龄、术前高胆红素血症、高渗透压、低血小板、肺部严重感染与弥漫性脑病密切相关。5例脑病患者施行了持续的肾脏替代治疗,8例脑出血患者中5例施行了开颅血肿清除术。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的患者中有79例痊愈,12例死亡,与神经系统相关死亡率为10.98%。结论神经系统病变是肝移植术后常见并具有潜在危险的并发症,产生的原因是多因素的,免疫抑制剂的神经毒性只是一个促进因素。脑出血的发生多提示预后不良,针对病因的综合治疗和免疫抑制剂的及时调整有利于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神经系统 手术后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破裂出血再次肝切除术后复发患者肝移植长期生存一例 被引量:4
4
作者 张彤 易述红 +8 位作者 傅斌生 许赤 李华 张剑 王根树 杨杨 蔡常洁 陆敏强 陈规划 《器官移植》 CAS 2010年第1期50-51,共2页
患者,男性,36岁。因原发性肝细胞癌(肝癌)破裂出血两次肝癌切除术后16个月,发现肝内占位10d于2005年6月6日入院。患者有乙型病毒性肝炎病史20年,16个月前患者体检B超发现有肝占位性病变,
关键词 肝癌破裂出血 患者 长期生存 术后复发 肝移植 肝切除 原发性肝细胞癌 乙型病毒性肝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移植术后桥脑中央髓鞘溶解症5例报告 被引量:4
5
作者 易述红 李敏如 +5 位作者 易慧敏 蔡常洁 安玉玲 杨扬 陆敏强 陈规划 《器官移植》 CAS 2010年第2期77-80,87,共5页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并发桥脑中央髓鞘溶解症(central pontine myelinolysis,CPM)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肝移植后并发CPM的临床资料和治疗经过。结果5例CPM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49岁。原发病为慢性重症肝炎4例,原发性肝细胞癌...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并发桥脑中央髓鞘溶解症(central pontine myelinolysis,CPM)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肝移植后并发CPM的临床资料和治疗经过。结果5例CPM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49岁。原发病为慢性重症肝炎4例,原发性肝细胞癌1例,其中3例并发Ⅲ~Ⅳ度肝性脑病,3例并发严重肺部感染。CPM发生于术后4~13 d,平均发生时间为术后7 d,临床表现主要为闭锁综合征、肢体痉挛性瘫痪、缄默等。术前有明显低钠血症患者4例,发病时他克莫司血药浓度正常者4例,明显增高者1例。5例患者均经头颅磁共振成像检查诊断为CPM。采取病因治疗和对症处理相结合的治疗措施,重点防治并发症,其中两例由于早期合并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给予持续的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本组患者3例死亡,2例存活,但均存在神经系统损害。结论肝移植后并发CPM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预后差,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早期发现并积极防治并发症是降低病死率的主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桥脑中央髓鞘溶解症 桥脑 神经系统 脱髓鞘 低钠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定大鼠肝移植模型的规范及移植肝灌注方式比较 被引量:4
6
作者 许赤 杨扬 +3 位作者 易述红 李玺 张琪 陈规划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556-1558,共3页
目的总结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稳定模型的规范和提高成功率的措施,比较经门静脉灌注和经腹主动脉灌注对移植肝功能的影响。方法手术显微镜下,用改良的二袖套法进行100例大鼠原位肝移植,并依据灌注方式分组:经门静脉灌注和经腹主动脉灌注组... 目的总结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稳定模型的规范和提高成功率的措施,比较经门静脉灌注和经腹主动脉灌注对移植肝功能的影响。方法手术显微镜下,用改良的二袖套法进行100例大鼠原位肝移植,并依据灌注方式分组:经门静脉灌注和经腹主动脉灌注组(n=50)。检测术后肝功能,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术后生存率以及手术并发症。结果两组组织病理学表现相同。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8%(49/50)和96%(48/50),3月存活率分别为93.5%(29/31)和93.3%(28/30),术后肝功能、手术成功率和3月存活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供肝经门静脉灌注和经腹主动脉灌注均可采用,应根据研究目的选择适当肝移植模型。熟练的显微外科技术、规范细致的手术操作、缩短无肝期时间是提高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动物模型 显微外科手术 灌注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MDD变异受体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病毒再感染的预防 被引量:3
7
作者 杨扬 张剑 +12 位作者 易慧敏 陆敏强 蔡常洁 李玺 姜楠 许赤 李华 汪根树 易述红 张俊峰 姜华 杨卿 陈规划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810-1812,共3页
目的探讨YMDD变异受体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病毒(HBV)再感染的预防方法。方法2004年3月~2006年5月本中心20例术前合并YMDD变异的肝移植受体给予口服阿德福韦酯(ADV)联合肌肉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作为预防方案,持续监测术前及术后的... 目的探讨YMDD变异受体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病毒(HBV)再感染的预防方法。方法2004年3月~2006年5月本中心20例术前合并YMDD变异的肝移植受体给予口服阿德福韦酯(ADV)联合肌肉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作为预防方案,持续监测术前及术后的移植肝功能、血清HBV标志物、HBV-DNA定量、血肌酐等。结果患者术后平均随访33.5个月,除1例死于肝癌复发外,其余患者均存活。术前HBV-DNA≥106copies/ml患者YMDD变异率为12.4%,HBV-DNA<106 copies/ml患者为2.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5.0%(19/20)的患者于肝移植术后4周内HBV-DNA转阴性,5.0%(1/20)于术后6个月转阴性。此后长期复查HBsAg、HBeAg、HBV-DNA均阴性,所有患者均未出现HBV再感染。1例患者在服用ADV1年后出现血肌酐水平持续增高。结论应用ADV可有效预防YMDD变异受体肝移植术后HBV再感染。ADV有较低的肾毒性,用药期间仍需定期监测肾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阿德福韦酯 YMDD变异 乙型肝炎病毒 免疫球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LA4Ig和CD40LIg基因修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异种胰岛移植排斥反应中的作用 被引量:2
8
作者 张剑 张琪 +6 位作者 姜楠 张英才 汪国营 李华 汪根树 杨扬 陈规划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2450-2453,共4页
目的探讨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免疫球蛋白(CTLA4Ig)和T细胞分化群40补体免疫球蛋白(CD40LIg)基因修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在异种胰岛移植排斥反应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SD大鼠胰岛细胞移植到Wistar糖尿病大鼠肾包膜下... 目的探讨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免疫球蛋白(CTLA4Ig)和T细胞分化群40补体免疫球蛋白(CD40LIg)基因修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在异种胰岛移植排斥反应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SD大鼠胰岛细胞移植到Wistar糖尿病大鼠肾包膜下,建立SD-Wistar大鼠的异种胰岛移植模型,用携带CTLA4Ig和CD40LIg基因重组腺病毒感染的MSCs进行干预治疗。取造模成功的糖尿病大鼠45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15只):对照组只植入胰岛细胞;单纯MSCs组植入胰岛细胞和MSCs;基因转染MSCs组植入胰岛细胞及CTLA4Ig和CD40LIg基因转染的MSCs。观察胰岛移植后糖尿病大鼠的生存情况、血糖变化和移植物病理形态学的改变,检测移植物CTLA4Ig、CD40LIg和胰岛素的表达以及胰岛移植大鼠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结果①糖尿病大鼠血糖在移植后2 d降至正常,对照组血糖平均在移植后8 d升高,单纯MSCs组和基因转染MSCs组血糖分别在21 d和49 d升高。②对照组、单纯MSCs组和基因转染MSCs组,移植物存活时间分别为(10.2±2.1)、(23.5±6.8)和(52.1±7.3)d,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大鼠的生存时间分别为(21.3±5.3)、(49.7±8.5)、(95.8±13.8)d,各组间比较和移植物存活时间相似(P<0.05)。③对照组TNF-α和IL-2的水平在移植后1周内均急剧上升,而IL-4和IL-10的水平较移植前显著下降(P<0.01);2个治疗组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和对照组正好相反。④2个治疗组移植物内可见成片的胰岛细胞团,未见明显淋巴细胞浸润,基因转染MSCs组移植物内可见CTLA4Ig、CD40LIg和胰岛素的表达。结论转移CTLA4Ig和CD40LIg基因修饰MSCs可抑制异种胰岛移植排斥反应,其效果优于MSCs单独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移植 糖尿病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CTLA4IG CD40LI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移植受者抑郁状况调查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11
9
作者 陈琪尔 汪根树 黄俭强 《护理学杂志》 2009年第12期89-91,共3页
目的了解肝移植受者抑郁心理状况,分析其原因并探讨护理对策,以促进患者全面康复。方法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别对肝移植术前患者(39例)、术后6-12个月受者(26例)及术后〉12个月受者(45例)进行抑郁状况测评,并与国内常模对... 目的了解肝移植受者抑郁心理状况,分析其原因并探讨护理对策,以促进患者全面康复。方法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别对肝移植术前患者(39例)、术后6-12个月受者(26例)及术后〉12个月受者(45例)进行抑郁状况测评,并与国内常模对照。结果术前、术后6-12个月和术后〉12个月组SDS评分分别为41.97±8.03、38.27±9.13和39.36±8.86,均显著高于国内常模(均P〈0.01);三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移植受者抑郁水平高于普通人群,术前及术后不同阶段抑郁状况变化不大;及时评估不同时段肝移植受者的抑郁状况、分析其原因及实施针对性干预,其可望获心身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受者 抑郁 调查 抑郁原因分析 护理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帕霉素对肝癌肝移植术后复发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颖华 蔡常洁 +2 位作者 陆敏强 郭中敏 陈规划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48-251,263,共5页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对肝癌肝移植术后复发影响。【方法】应用MTT细胞增殖实验观察雷帕霉素对walker-256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应用流式细胞仪观察雷帕霉素对walker-256肿瘤细胞周期的影响;应用荧光定量RT-PCR观察雷帕霉素walker-256肿...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对肝癌肝移植术后复发影响。【方法】应用MTT细胞增殖实验观察雷帕霉素对walker-256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应用流式细胞仪观察雷帕霉素对walker-256肿瘤细胞周期的影响;应用荧光定量RT-PCR观察雷帕霉素walker-256肿瘤细胞VEGFmRNA表达的影响。观察雷帕霉素对免疫抑制肝转移癌大鼠模型肿瘤生长情况、肿瘤组织PCNA指数、肿瘤复发率及生存情况的影响。【结果】MTT细胞增殖实验示雷帕霉素对walker-256肿瘤细胞有抑制作用,IC50为9.60ng/mL;细胞周期检测示雷帕霉素组G1/G0期比例为55.2%±0.1%较对照组(45.2%±0.4%)高(P<0.05);雷帕霉素组VEGFmRNA表达为(4.50±0.13)×10-2较对照组[(70.8±1.3)×10-2]低(P<0.05)。雷帕霉素组荷瘤大鼠荷瘤肝重为(12.5±0.2)g,较对照组[(14.4±0.3)g]轻,两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雷帕霉素组荷瘤大鼠荷瘤肝质量比为(61.3±0.6)×10-3,较对照组[(70.8±1.3)×10-3]小,两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雷帕霉素组大鼠肿瘤复发率为90%,对照组为9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雷帕霉素组生存时间为(26.5±2.5)d,对照组为(14.8±2.3)d,两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雷帕霉素组大鼠PCNA指数为64.1%±2.1%,较对照组(80.8%±1.0%)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虽然雷帕霉素对降低免疫抑制下的肿瘤复发率作用不明显,但能明显抑制肿瘤生长速度,延长带瘤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帕霉素 肝癌 肝移植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身免疫性肝炎与肝移植 被引量:2
11
作者 贾昌昌 陈规划 李华 《器官移植》 CAS 2010年第2期126-128,共3页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肝炎 肾上腺皮质激素 肝移植 自身免疫综合征 女性患者 高球蛋白血症 免疫治疗 炎症性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体免疫诱导治疗在肝移植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2
作者 杨扬 邓宜南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5年第12期2031-2034,共4页
抗体免疫诱导治疗在肝移植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论述了目前常见免疫诱导抗体及其在肝移植中的应用情况,指出了抗体免疫诱导治疗减少激素及钙调磷酸酶抑制剂(CNI)(如环孢素和他克莫司)用量,从而有效降低感染发生、保护肾功能以及阻止急... 抗体免疫诱导治疗在肝移植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论述了目前常见免疫诱导抗体及其在肝移植中的应用情况,指出了抗体免疫诱导治疗减少激素及钙调磷酸酶抑制剂(CNI)(如环孢素和他克莫司)用量,从而有效降低感染发生、保护肾功能以及阻止急性排斥反应,最终改善移植受者的预后。关于抗体免疫诱导治疗对肝炎和肝癌的影响,仍需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免疫诱导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转移CTLA4-Ig对异种胰岛移植排斥反应的影响
13
作者 张剑 陈规划 +5 位作者 陆敏强 翁建平 杨扬 蔡常洁 许赤 李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59-161,共3页
目的探讨基因转移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免疫球蛋白(CTLA4-Ig)对异种胰岛移植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用携带基因CTLA4-Ig的重组腺病毒转染人胰岛细胞,植入糖尿病大鼠肾胞膜下,建立人-大鼠异种胰岛移植模型,观察糖尿病大鼠移植后血糖... 目的探讨基因转移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免疫球蛋白(CTLA4-Ig)对异种胰岛移植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用携带基因CTLA4-Ig的重组腺病毒转染人胰岛细胞,植入糖尿病大鼠肾胞膜下,建立人-大鼠异种胰岛移植模型,观察糖尿病大鼠移植后血糖变化、生存情况及移植物病理形态学改变,检测移植物CTLA4-Ig、胰岛素的表达和移植大鼠IL-2、TNF-α的水平变化。结果(1)糖尿病大鼠胰岛移植后2d血糖降至正常,对照组和转染组血糖平均分别在移植后8d和25d升高。(2)转染组移植物存活时间(28±6)d,较对照组(10±2)d显著延长(t=10.52,P<0.01)。(3)移植大鼠生存时间:转染组(48±8)d显著长于对照组(21±6)d(t=12.23,P<0.01)。(4)对照组在移植后1周内,IL-2、TNF-α水平均急剧上升,较移植前显著升高(P<0.01);转染组则较移植前下降。(5)转染组移植物可见CTLA4-Ig和胰岛素的表达。结论基因转移CTLA4-Ig可抑制异种胰岛移植排斥反应,延长移植大鼠和移植物的存活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移植 糖尿病 免疫耐受 CTLA4-I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靶向性细胞穿膜肽的固相合成及体外活性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何吉文 李华 +4 位作者 姜楠 台艳 张琪 杨扬 陈规划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01-204,共4页
目的采用固相合成法合成以基质金属蛋白酶为靶点的肿瘤靶向性细胞穿膜肽,用5-羧基四甲基罗丹明对其进行荧光标记,并对合成的产物进行生物活性和细胞毒性评估。方法采用N-芴甲氧羰基(Fmoc)作为α-氨基酸的保护基,以逐个延伸的固相合成法... 目的采用固相合成法合成以基质金属蛋白酶为靶点的肿瘤靶向性细胞穿膜肽,用5-羧基四甲基罗丹明对其进行荧光标记,并对合成的产物进行生物活性和细胞毒性评估。方法采用N-芴甲氧羰基(Fmoc)作为α-氨基酸的保护基,以逐个延伸的固相合成法合成肿瘤靶向性细胞穿膜肽,并在有耦合剂HATU和DMF的情况下,加入5-羧基四甲基罗丹明进行荧光标记,应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仪和质谱仪测定其纯度和分子量;荧光显微镜观察穿膜肽对体外培养的肝癌细胞株SMMC-7721和正常肝脏细胞株LO2的穿膜效果,以评价穿膜肽的生物学活性;MTT比色法检测穿膜肽对SMMC-7721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所合成的细胞穿膜肽经高效液相色谱法鉴定纯度为96.05%,经质谱鉴定相对分子量为3504.9。这种穿膜肽对正常肝脏细胞株LO2无明显穿膜作用,但对肝癌细胞株SMMC-7721有较强的穿膜作用,并且对细胞活性无明显影响。结论采用Fmoc固相肽合成法成功合成细胞穿膜肽;所合成的细胞穿膜肽具有肿瘤靶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肿瘤靶向性 细胞穿膜肽 N-芴甲氧羰基 固相合成 基质金属蛋白酶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NAi靶向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对人肝癌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华 王欣璐 +4 位作者 杨扬 张剑 汪根树 姜楠 陈规划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323-1326,共4页
目的利用RNAi技术降低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基因的表达,抑制其活性,研究其对人肝癌细胞的增殖和凋亡影响。方法构建针对hTERT基因的siRNA真核表达载体pLXSN-EGFP-U6-siTERT,制备靶向hTERT的重组逆转录病毒;用重组逆转录病毒感染HepG... 目的利用RNAi技术降低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基因的表达,抑制其活性,研究其对人肝癌细胞的增殖和凋亡影响。方法构建针对hTERT基因的siRNA真核表达载体pLXSN-EGFP-U6-siTERT,制备靶向hTERT的重组逆转录病毒;用重组逆转录病毒感染HepG2人肝癌细胞,以TRAP法检测端粒酶活性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MTT法检测肿瘤细胞生长抑制情况。结果成功制备出hTERTsiRNA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重组病毒感染HepG2细胞24、48、72h后端粒酶活性分别下降了23.84%、58.03%和85.01%(P<0.05);感染后24h细胞凋亡率29.05%;MTT实验结果显示肿瘤生长受到抑制,并存在一定量效和时效关系。结论hTERTsiRNA能特异性使hTERT基因表达抑制,端粒酶活性下降,肝癌细胞增殖受到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干扰 人端粒酶逆转录酶 基因治疗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瘦素对缺氧复氧L02肝细胞凋亡及Fas/FasL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周少丽 魏涧琦 +2 位作者 李晓芸 黑子清 陈规划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47-1150,共4页
目的:观察瘦素(leptin)对缺氧复氧人正常肝细胞(L02)凋亡的影响。方法:将L02细胞分别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纯缺氧12 h复氧组(IR组)和缺氧12 h复氧加不同浓度的瘦素(分别为100μg/L、200μg/L、400μg/L、800μg/L和1 600μg/L)干预组,以... 目的:观察瘦素(leptin)对缺氧复氧人正常肝细胞(L02)凋亡的影响。方法:将L02细胞分别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纯缺氧12 h复氧组(IR组)和缺氧12 h复氧加不同浓度的瘦素(分别为100μg/L、200μg/L、400μg/L、800μg/L和1 600μg/L)干预组,以流式细胞仪分析、DNA缺口末端标记(TUNEL)试验、荧光定量PCR等方法观察leptin对L02肝细胞凋亡、Fas/FasL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IR组细胞凋亡率和TUNEL细胞阳性率增加(P<0.01),加用不同浓度瘦素干预组的细胞凋亡率和TUNEL细胞阳性率与IR组相比明显下降(P<0.05);(2)与正常对照组相比,IR组L02细胞中Fas/FasLmRNA表达明显上调(P<0.01);加用不同浓度瘦素干预组与IR组相比,Fas/FasLmRNA表达下降,以400μg/L瘦素作用明显,结果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瘦素能减轻缺氧复氧培养L02肝细胞的凋亡,其机制可能与其下调细胞中Fas/FasLmRNA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凋亡 缺氧-复氧 L02细胞 瘦素 FAS/FAS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部分肝切除术后Hedgehog信号分子的表达 被引量:6
17
作者 金海 刘慧玲 +5 位作者 李学俊 冯智英 王冰 杨建旭 汪根树 吴斌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0-93,共4页
目的:探讨部分肝切除术后Hedgehog(Hh)信号分子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切除肝脏左叶和中叶以建立SD大鼠部分肝切除术模型。1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3组:假手术组(A)、部分肝切除术组1(B)、部分肝切除术组2(C)。A、B组于术后24 h、C组于... 目的:探讨部分肝切除术后Hedgehog(Hh)信号分子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切除肝脏左叶和中叶以建立SD大鼠部分肝切除术模型。1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3组:假手术组(A)、部分肝切除术组1(B)、部分肝切除术组2(C)。A、B组于术后24 h、C组于术后48 h取肝组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肝组织Ki-67、Sonic Hedgehog(Shh)、Indian Hedgehog(Ihh)和Glioblastoma-2(Gli-2)的表达。结果:HE染色显示B、C组可见肝细胞水肿,点状坏死。C组可见处于不同分裂期的细胞。B、C组Ki-67、Shh、Ihh和Gli-2的表达明显高于A组(P<0.01),C组Ki-67、Shh、Ihh及Gli-2的表达高于B组(P<0.01)。结论:部分肝切除术后Hh信号通路被激活,可能参与促进肝脏修复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肝切除术 肝再生 HEDGEHOG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端粒酶蛋白亚单位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被引量:2
18
作者 姜楠 陆敏强 +5 位作者 李华 蔡常洁 杨扬 许赤 冯炼强 陈规划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14,共4页
目的构建小鼠端粒酶蛋白亚单位(mousetelomerasereversetranscriptase,mTERT)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为下一步研究其体外表达和动物实验研究提供基础。方法从肝癌细胞中提取总RNA,采用RT-PCR技术扩增mTERT的基因编码区序列,将序列定向克隆... 目的构建小鼠端粒酶蛋白亚单位(mousetelomerasereversetranscriptase,mTERT)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为下一步研究其体外表达和动物实验研究提供基础。方法从肝癌细胞中提取总RNA,采用RT-PCR技术扩增mTERT的基因编码区序列,将序列定向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AC,将此表达质粒与腺病毒重组质粒pJM17共同转染293细胞,经同源重组产生重组腺病毒载体Ad-mTERT,纯化后的重组腺病毒载体Ad-mTERT在293细胞大量扩增并通过氯化铯密度梯度离心法纯化,测定病毒滴度。结果PCR及酶切证实:mTERTDNA正确克隆到穿梭质粒pAC中,带mTERTDNA的表达盒成功重组到腺病毒载体基因组E1A缺失区,并在293细胞中成功包装出具有感染活性的重组腺病毒Ad-mTERT。结论成功构建了小鼠TERT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为研究其用于肿瘤的基因治疗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端粒酶蛋白亚单位 重组腺病毒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腈预处理血清寻找肝细胞癌发病相关的蛋白质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剑文 刘炜 +6 位作者 傅斌生 胡坤华 刘少军 李华 张琪 黎明涛 陈规划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88-292,共5页
【目的】应用乙腈(ACN)预处理血清的方法,对肝细胞癌(HCC)患者的血清进行蛋白质组分析,寻找与HCC发病相关的蛋白质。【方法】收集原发性HCC患者和健康人的血清各12例,首先使用乙腈预处理,然后去除白蛋白和免疫球蛋白等高丰度蛋白质,再... 【目的】应用乙腈(ACN)预处理血清的方法,对肝细胞癌(HCC)患者的血清进行蛋白质组分析,寻找与HCC发病相关的蛋白质。【方法】收集原发性HCC患者和健康人的血清各12例,首先使用乙腈预处理,然后去除白蛋白和免疫球蛋白等高丰度蛋白质,再进行双向电泳(2-DE)分析,筛选HCC与健康对照血清中有显著性差异的蛋白质斑点,并进行MALDI-TOF/TOF质谱鉴定。【结果】血清经0%、20%和30%浓度的乙腈预处理后,进行2-DE分析发现蛋白质斑点的检出数量分别为532±96、623±102和674±123;对预处理后HCC患者和正常人的血清进行差异分析,发现甲状腺素(Tetraiodo-L-Thyronine)和Proapolipoprotein的表达上调,而维生素D结合蛋白(Vitamin D-binding Protein)和铁传递蛋白(Transferrin)的表达下调。【结论】对血清样本的蛋白质组分析,应用乙腈预处理会增加与白蛋白非特异性结合的蛋白质的检出;HCC患者血清中甲状腺素等4个蛋白的表达异常与HCC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腈预处理 蛋白质组学 肝细胞癌 血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多囊肝、多囊肾病外科治疗可行性的探讨
20
作者 李团结 赵军 +5 位作者 杨宁 钟鑫平 朱楠 司马辉 张新 杨广顺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3-76,共4页
目的:探讨采用肝部分切除加肝囊肿广泛开窗联合肾囊肿去顶减压术治疗严重成人多囊肝、多囊肾病的效果及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2007年7月至10月采用肝部分切除联合囊肿广泛开窗治疗严重成人多囊肝、多囊肾病3例患者的术前症状、手... 目的:探讨采用肝部分切除加肝囊肿广泛开窗联合肾囊肿去顶减压术治疗严重成人多囊肝、多囊肾病的效果及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2007年7月至10月采用肝部分切除联合囊肿广泛开窗治疗严重成人多囊肝、多囊肾病3例患者的术前症状、手术方法、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手术效果。结果:3例患者均顺利出院,手术时间分别为475、402、430min,3例患者均出现胸、腹腔积液,经穿刺引流后胸、腹腔积液消失。3例分别于术后9、6、5个月随访,症状消失,肾功能正常,2例术前伴高血压的患者血压恢复正常。结论:肝部分切除加囊肿广泛开窗联合肾囊肿去顶减压术治疗严重成人多囊肝、多囊肾病是一种理想安全的治疗方法,但术后并发症较多,长期疗效尚需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肝病 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 部分肝切除术 开窗术 去顶减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