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鼻眼相关疾病的探索性研究 被引量:27
1
作者 史剑波 文卫平 +3 位作者 许庚 李源 谢民强 陈合新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16-519,共4页
【目的】寻找安全、有效、简单的治疗鼻眼相关疾病的新方法。【方法】采用经鼻内窥镜治疗鼻眼相关疾病65例。【结果】外伤性视神经损伤31例行视神经管减压术,好转15例;眶内异物2例,成功取出1例;外伤性眶尖综合症2例行眶减压术,痊愈1例2... 【目的】寻找安全、有效、简单的治疗鼻眼相关疾病的新方法。【方法】采用经鼻内窥镜治疗鼻眼相关疾病65例。【结果】外伤性视神经损伤31例行视神经管减压术,好转15例;眶内异物2例,成功取出1例;外伤性眶尖综合症2例行眶减压术,痊愈1例2眼;鼻窦囊肿引起眶内并发症18例全部痊愈。慢性泪囊炎行泪囊鼻腔造口术12例全部痊愈。随访时间6个月至2年。【结论】根据临床实践,提出经鼻内窥镜鼻眼相关疾病手术的解剖学依据、适应症、手术注意事项和可能出现的主要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疾病 眼疾病 经鼻内窥镜手术 外伤性视神经损伤 眶内异物 外伤性眶尖综合症 鼻窦囊肿 慢性泪囊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17和IL-23在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4
2
作者 黄雪琨 陈玉莲 +3 位作者 张革化 王涛 杨钦泰 李源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53-255,262,共4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7(IL-17)和白细胞介素-23(IL-23)在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与血清特异性IgE的相关性。【方法】研究对象分为变应性鼻炎组(24例)和正常对照组(12例),分别收集受试者的血清,采用瑞典Pharmacia公司UniCAP1...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7(IL-17)和白细胞介素-23(IL-23)在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与血清特异性IgE的相关性。【方法】研究对象分为变应性鼻炎组(24例)和正常对照组(12例),分别收集受试者的血清,采用瑞典Pharmacia公司UniCAP100E全自动免疫荧光定量分析系统检测常见吸入性变应原血清特异性IgE、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17和IL-23表达情况。【结果】12例正常对照组者血清sIgE结果均为0级,24例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sIgE的浓度为2~6级。IL-17和IL-23在变应性鼻炎患者组血清中的水平分别为(165±39)pg/mL和(79±26)pg/mL,在正常对照组分别为(68±18)pg/mL,和(14±4)pg/mL,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IL-17和IL-23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IL-17与IL-23、血清sIgE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33和0.687,P<0.01),IL-23含量与血清sIgE浓度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513,P<0.05)。【结论】IL-17和IL-23在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7 白细胞介素-23 变应性鼻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迷走神经刺激术治疗慢性耳鸣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曾祥丽 招柏明 +5 位作者 张姝琪 黎志成 岑锦添 顾晶 袁涛 李水颜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3-166,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外耳道迷走神经刺激术对慢性主观性耳鸣的治疗效果、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选取THI评分≥38分,病史6≥个月的慢性主观性耳鸣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以G6805-I型电针治疗仪实施经皮外耳道迷走神经刺激术(transcutaneous vagus ... 目的探讨经皮外耳道迷走神经刺激术对慢性主观性耳鸣的治疗效果、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选取THI评分≥38分,病史6≥个月的慢性主观性耳鸣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以G6805-I型电针治疗仪实施经皮外耳道迷走神经刺激术(transcutaneous vagus nerve stimulation,T-VNS),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治疗。以耳鸣残障量表(tinnitus handicap inventory,THI),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Index,PSQI),抑郁-焦虑-压力量表(Depression,Anxiety and Stress Scale-21,DASS-21)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第10天,T-VNS组主观症状改善率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显著;PSQI评分显示,T-VNS治疗期间睡眠质量获得明显改善,但3个月随访时,PSQI评分有轻度反弹;DASS-21评分显示,T-VNS治疗期间,T-VNS组焦虑评分较治疗前以及对照组均有下降;THI评分,治疗期间以及3个月随访时,组间对比无显著差异;T-VNS组治疗前后比较,治疗期间较治疗前THI评分降低,但差异不显著;3个月随访时,THI评分降低,差异显著。结论 T-VNS用于慢性主观性耳鸣的治疗对患者焦虑程度及睡眠质量有明显改善,仅少数患者治疗期间有短暂咳嗽或耳部刺痛感,安全性好。疗程及刺激参数的设置需要扩大样本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迷走神经刺激术 慢性主观性耳鸣 有效性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治疗慢性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 被引量:44
4
作者 李永奇 陈愈彬 尹根蒂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10-614,共5页
目的探讨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治疗慢性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自身病例对照研究,选择从2014年8月至2015年4月住院的11例(13耳)慢性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全麻下施行咽鼓管球囊扩张术+鼓膜切开置管术,术后随访12月,以... 目的探讨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治疗慢性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自身病例对照研究,选择从2014年8月至2015年4月住院的11例(13耳)慢性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全麻下施行咽鼓管球囊扩张术+鼓膜切开置管术,术后随访12月,以患者的咽鼓管功能评分作为评价指标,分别记录和比较术前、术后1月、6月和12月时的咽鼓管功能评分,并在术后12月复诊时进行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术后1月时全部患者患耳症状均明显改善,咽鼓管功能评分增加,有效率为100%;术后6月,全部患者症状基本消失,咽鼓管功能评分显著增加,有效率为100%;术后12月,2耳症状复发,其咽鼓管功能评分比术后6月时明显下降,但仍高于术前,其余10耳症状改善明显,咽鼓管功能评分比术前明显提高,有效率为84.6%。术后12月时的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表明84.6%患者对治疗过程满意。结论慢性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施行咽鼓管球囊扩张术+鼓膜切开置管术,术后大部分患者的症状明显改善,其咽鼓管功能评分显著提高。其近期和中期疗效均显著,总体治疗满意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咽鼓管球囊扩张 慢性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 咽鼓管功能评分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17/Treg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在变应性鼻炎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 被引量:13
5
作者 黄雪琨 陈玉莲 +2 位作者 张富程 杨钦泰 张革化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66-770,共5页
【目的】探讨变应性鼻炎(AR)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和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及其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方法】2012年3月至5月,收集AR患者24例(AR组)和16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外周血中Th17细胞和Treg... 【目的】探讨变应性鼻炎(AR)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和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及其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方法】2012年3月至5月,收集AR患者24例(AR组)和16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外周血中Th17细胞和Treg细胞比例;ELISA检测血清中IL-17、TGF-β1的水平。【结果】AR组和对照组Th17细胞百分率分别为(1.76±0.60)%、(0.59±0.17)%,AR组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两组比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R组和对照组Treg细胞百分率分别为(1.65±0.79)%、(5.03±1.92)%,AR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R组血清中IL-17的表达水平(669±63)pg/mL高于对照组(587±28)pg/mL,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R组血清中TGF-β1的表达水平(0.37±0.05)pg/mL低于对照组(0.50±0.07)pg/mL,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R患者外周血中Th17细胞百分率和Treg细胞百分率存在负相关(r=-0.794,P<0.001),Th17细胞百分率和TGF-β1存在负相关(r=-0.579,P<0.01),Treg细胞百分率和TGF-β1存在正相关(r=0.771,P<0.001),IL-17和Th17细胞百分率、Treg细胞百分率、TGF-β1无相关性(r分别为0.225、-0.183、-0.131,P>0.05)。【结论】AR患者外周血中Th17/Treg细胞存在功能失衡,其可能在AR的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 TH17细胞 调节性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态反应对慢性鼻-鼻窦炎发病的影响及初步调查 被引量:7
6
作者 洪海裕 樊韵平 +2 位作者 杨钦泰 史剑波 林志斌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81-785,共5页
【目的】通过检测慢性鼻-鼻窦炎(CRS)患者中IgE介导变态反应的情况,探讨变态反应在CRS患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到2008年8月收集的687例CRS患者血清总IgE、常见变应原特异性IgE和血清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浓度... 【目的】通过检测慢性鼻-鼻窦炎(CRS)患者中IgE介导变态反应的情况,探讨变态反应在CRS患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到2008年8月收集的687例CRS患者血清总IgE、常见变应原特异性IgE和血清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浓度等资料,分析变态反应与CRS的关系。【结果】在687例患者中,血清总IgE的平均值为(93±7)ku/L。血清高特异性IgE的出现率为32.89%到41.34%。特异性IgE阳性率为39.01%,主要为呼吸道变应原(33.04%)过敏,最主要变应原为尘螨(24.75%)。在鼻息肉和单纯鼻窦炎患者之间;单侧和双侧CRS之间;单发与多发(及全组)鼻窦炎之间;小于与大于14岁的患者之间;变应性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清ECP的平均值为(21.2±1.6)μg/L,血清高ECP的发生率为50.78%。在血清总IgE、血嗜酸细胞计数和血清ECP之间有相关性。在所有研究患者中,哮喘的发生率是2.62%。【结论】变态反应在CRS患者中有较高的发生率,与单纯鼻窦炎患者相比,鼻息肉的患者并不表现更高的变应性。但变态反应是否与CRS的发生有协同作用尚等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态反应 慢性鼻-鼻窦炎 特异性免疫球蛋E 嗜酸细胞 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息肉组织T淋巴细胞IFN-γ、IL-4的表达 被引量:7
7
作者 陈嵘 史剑波 +3 位作者 许庚 狄静芳 曾山 曾耀英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623-1626,共4页
目的 :通过检测γ -干扰素 (IFN -γ)、白细胞介素 - 4 (IL - 4 )两种细胞因子在鼻息肉组织T淋巴细胞(CD3+ 细胞 )中的表达 ,探讨鼻息肉的可能发病机制。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 2 1例鼻息肉患者鼻息肉组织、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IFN -γ... 目的 :通过检测γ -干扰素 (IFN -γ)、白细胞介素 - 4 (IL - 4 )两种细胞因子在鼻息肉组织T淋巴细胞(CD3+ 细胞 )中的表达 ,探讨鼻息肉的可能发病机制。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 2 1例鼻息肉患者鼻息肉组织、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IFN -γ、IL - 4的分泌情况 ,并与正常人下鼻甲粘膜及外周血进行比较。结果 :在正常人下鼻甲粘膜中几乎未见CD3+ IL - 4 + 和CD3+ IFN -γ+ 细胞。鼻息肉组织中有大量T淋巴细胞浸润 [(39.6 5± 2 0 8) % ],IL - 4、IFN -γ的含量分别为 (13 6 0 6± 0 6 4 4 ) %、(32 938± 2 4 77) % ;患者外周血中IL - 4、IFN -γ的含量分别为 (6 6 86±0 2 0 4 ) %、(6 4 312± 1 6 11) % ,与之相比 ,病人鼻息肉组织中IL - 4的含量显著高于外周血 (P <0 0 5 )而IFN -γ的含量明显低于外周血 (P <0 0 5 )。正常人外周血IL - 4、IFN -γ的含量分别为 (0 5 6 0± 0 0 5 1) % ,(0 2 4 6± 0 0 2 0 ) % ,与之相比 ,病人外周血中IL - 4、IFN -γ的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人 (P <0 0 5 )。结论 :鼻息肉患者鼻粘膜局部免疫异常 ,Th细胞因子分泌优势发生改变 ,造成鼻腔粘膜“微环境”改变 ,可能与鼻息肉的形成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息肉 T淋巴细胞 干扰索Ⅱ型 白细胞介素4 流式细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鼻内窥镜选择性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 被引量:10
8
作者 陈合新 徐睿 +6 位作者 许庚 史剑波 文卫平 柴丽萍 张湘民 王涛 杨钦泰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50-452,共3页
目的:探讨经鼻内窥镜选择性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的意义及手术方法。方法:根据不同的手术目的对204例需要行鼻中隔手术的病人,经鼻内窥镜实施选择性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结果:采用该技术对单纯性鼻中隔偏曲患者手术临床治愈率100%,其手术... 目的:探讨经鼻内窥镜选择性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的意义及手术方法。方法:根据不同的手术目的对204例需要行鼻中隔手术的病人,经鼻内窥镜实施选择性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结果:采用该技术对单纯性鼻中隔偏曲患者手术临床治愈率100%,其手术有效治愈头痛、鼻阻及鼻出血等鼻中隔偏曲临床症状,达到临床治疗目的。未出现鼻腔粘连、鼻中隔穿孔等并发症。有2例形成鼻中隔血肿,经放置引流管处理后治愈。对于解除高位鼻中隔偏曲解剖异常引发的鼻窦炎,手术后效果良好。取鼻中隔软骨做为修补材料手术效果满意。结论:经鼻内镜选择性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目的性强、方法灵活、创伤小、并发症少、手术效果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内镜 选择性 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粘膜下成形术治疗下鼻甲肥大的临床效果探讨 被引量:8
9
作者 陈合新 史剑波 +4 位作者 文卫平 左可军 王涛 杨钦泰 许庚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13-215,共3页
目的:探讨粘膜下下鼻甲成形术的合理性以及临床效果。方法:对102例双侧下鼻甲肥大的病例随机分侧,分别采用下鼻甲部分切除和粘膜下成形术不同手术方式,采用自身双侧对照的方法,观察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效果。结果:采用下鼻甲粘膜下成形... 目的:探讨粘膜下下鼻甲成形术的合理性以及临床效果。方法:对102例双侧下鼻甲肥大的病例随机分侧,分别采用下鼻甲部分切除和粘膜下成形术不同手术方式,采用自身双侧对照的方法,观察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效果。结果:采用下鼻甲粘膜下成形术临床显效率明显高于部分切除术组,其临床并发症和/或伴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下鼻甲粘膜下成形术具有临床效果好,并发症少,是符合鼻腔生理特征功能性手术,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鼻甲 粘膜下成形术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δT细胞和Th17细胞在变应性鼻炎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 被引量:2
10
作者 黄雪琨 杨钦泰 +2 位作者 陈玉莲 张富程 张革化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069-1071,1076,共4页
目的:探讨变应性鼻炎(AR)患者外周血中γδT细胞、Th17细胞、IL-17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2012年3月至7月,收集AR患者32例(AR组)和2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外周血中γδT细胞和Th17细胞比例,ELISA检测血... 目的:探讨变应性鼻炎(AR)患者外周血中γδT细胞、Th17细胞、IL-17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2012年3月至7月,收集AR患者32例(AR组)和2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外周血中γδT细胞和Th17细胞比例,ELISA检测血清中IL-17的水平,并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AR组和对照组γδT细胞百分率分别为(13.30±8.62)%、(5.18±1.86)%,AR组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两组比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R组和对照组Th17细胞百分率分别为(1.86±0.39)%、(0.59±0.26)%,AR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R组血清中IL-17的表达水平[(668.55±45.15)pg/ml]高于对照组[(573.53±17.42)pg/ml],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R患者外周血中γδT细胞百分率和Th17细胞百分率存在正相关(r=0.597,P<0.01),γδT细胞百分率和IL-17存在正相关(r=0.469,P<0.01),Th17细胞百分率和IL-17无相关性(r=0.100,P>0.05)。结论:γδT细胞和Th17细胞在AR的发病机制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γδT细胞可能主要参与IL-17的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ΔT细胞 TH17细胞 变应性鼻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中耳腔的CT仿真内窥镜技术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合新 许庚 +3 位作者 虞春堂 史剑波 吕剑霆 王涛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61-262,265,共3页
目的:探讨正常听骨链的CT仿真内窥镜(CTVE)成像技术方法及其对中耳结构显示程度.方法:15例无中耳疾病的健康人,层厚1mm、螺距1.0轴位薄层扫描,骨算法、0.1~0.2mm间隔重建,行CTVE成像,观察正常听骨链的情况.结果:采用CTVE技术,对锤骨、... 目的:探讨正常听骨链的CT仿真内窥镜(CTVE)成像技术方法及其对中耳结构显示程度.方法:15例无中耳疾病的健康人,层厚1mm、螺距1.0轴位薄层扫描,骨算法、0.1~0.2mm间隔重建,行CTVE成像,观察正常听骨链的情况.结果:采用CTVE技术,对锤骨、砧骨及锤砧关节及砧镫关节的显示率均能清晰的显示,砧镫关节呈'L'形.但镫骨底板和镫骨的前、后脚显示欠佳,约有1/3可以显示.结论:CTVE成像技术能很好地显示中耳腔内部的听骨链立体结构,特别是可以部分显示镫骨底板,该技术将在活体上对中耳腔形态及功能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真内窥镜 中耳腔 听骨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顺铂耳毒性小鼠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永奇 曾祥丽 +2 位作者 丁大连 蒋海燕 Richard SALVI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79-186,共8页
【目的】建立一种可靠的、重复性好的顺铂耳毒性小鼠模型,为进一步从分子学和基因方面研究顺铂的耳毒性机制提供可能。【方法】20只听力正常的健康小鼠,随机平分为2组,A组小鼠先行200 mg/kg呋塞米腹腔注射,1 h后腹腔注射1.0 mg/kg顺铂;... 【目的】建立一种可靠的、重复性好的顺铂耳毒性小鼠模型,为进一步从分子学和基因方面研究顺铂的耳毒性机制提供可能。【方法】20只听力正常的健康小鼠,随机平分为2组,A组小鼠先行200 mg/kg呋塞米腹腔注射,1 h后腹腔注射1.0 mg/kg顺铂;B组小鼠先行200 mg/kg呋塞米腹腔注射,1 h后腹腔注射0.5 mg/kg顺铂。6只同年龄小鼠做正常对照组。治疗后第10天所有小鼠行听觉脑干电反应(ABR)测听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检查,之后取双侧耳蜗,分别行全耳蜗基底膜铺片和环氧树脂包埋半薄切片,观察内外毛细胞、血管纹和螺旋神经节细胞等的病变。【结果】2组小鼠治疗后各频率ABR平均听阈都提高,DPOAE值都降低,其中A组的ABR平均听阈显著提高,各频率振幅明显降低,高频区DPOAE消失;B组的ABR平均听阈稍提高,高频(16、20、32 kHz)振幅轻度降低,低频(4、8、12 kHz)振幅无变化,高频DPOAE稍下降,低频DPOAE无变化。全耳蜗基底膜铺片结果 A组蜗底外毛细胞全部破坏,蜗尖大部分外毛细胞破坏;B组仅蜗底外毛细胞大部分被破坏,蜗尖外毛细胞形态和数目接近正常,两组内毛细胞均无明显减少。半薄切片结果显示A、B两组小鼠的耳蜗血管纹和螺旋神经节细胞的形态和数目都接近正常。【结论】1.0 mg/kg顺铂联合200 mg/kg呋塞米单次腹腔注射法可引起小鼠内耳组织显著损伤,主要表现为耳蜗外毛细胞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铂 耳毒性 动物模型 小鼠 呋塞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蓝鼓膜为特征的中耳病变临床诊治分析
13
作者 李永奇 李鹏 +1 位作者 曾祥丽 张革化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95-798,806,共5页
【目的】探讨以蓝鼓膜为主要体征的常见几种中耳疾病的临床诊治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06年1月到2010年2月诊治的以蓝鼓膜为主要临床体征的21例患者的临床特征和诊治经过。【结果】21例(22耳)蓝鼓膜病例中,诊断为中耳胆固醇肉芽肿... 【目的】探讨以蓝鼓膜为主要体征的常见几种中耳疾病的临床诊治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06年1月到2010年2月诊治的以蓝鼓膜为主要临床体征的21例患者的临床特征和诊治经过。【结果】21例(22耳)蓝鼓膜病例中,诊断为中耳胆固醇肉芽肿8例,外伤性血鼓室3例,鼓室型颈静脉球瘤1例,颈静脉球体瘤2例,高位颈静脉球4例,慢性分泌性中耳炎2例,鼓室毛细血管瘤1例。除4例颈静脉球高位病例外,其余17例(18耳)均手术治疗,16例(16耳)术中彻底清除了病变组织,术后随访1~3年未见复发。【结论】以蓝鼓膜为临床特殊体征的患者中,以中耳胆固醇肉芽肿最常见,其次为外伤性血鼓室、颈静脉球瘤、高位颈静脉球、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特发性血鼓室、鼓室毛细血管瘤等。鉴别诊断需要综合病史、听力学结果及影像学检查(包括颞骨薄层螺旋CT及MR)。确诊则需要手术探查和组织病理学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鼓膜 颜色 中耳 胆固醇肉芽肿 血鼓室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伤性视神经损伤手术时机选择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1
14
作者 史剑波 文卫平 +3 位作者 许庚 徐锦堂 狄静芳 夏潮涌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68-370,397,共4页
[目的]通过视神经外伤后视网膜形态的变化,了解外伤性视神经损伤的手术时机与疗效间的相关关系。[方法]建立外伤性视神经损伤和不同时间减压动物模型,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视网膜等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正常对照组RGCs相对体积... [目的]通过视神经外伤后视网膜形态的变化,了解外伤性视神经损伤的手术时机与疗效间的相关关系。[方法]建立外伤性视神经损伤和不同时间减压动物模型,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视网膜等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正常对照组RGCs相对体积数密度(体密度,V_v)为0.072,小细胞所占比例为49.5%,视网膜厚度为108.9μm,节细胞以内层的厚度为19.5μm;48h减压组RGCs体密度为0.052,小细胞占比例为66.8%,视网膜总厚度为101.9μm,节细胞以内层厚度为16.9μm;14d减压组RGCs体密度为0.042,小细胞占比例为76.4%,视网膜总厚度为96.5μm,节细胞以内层为15.5μm。[结论]48h减压较14d减压可以较好的保存RGCs和视网膜的形态,外伤性视神经损伤后应该尽早解除周围因素对视神经的压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性视神经损伤 视神经减压术 手术时机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念珠菌对唑类药物的耐药与对策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志远 张宏 张革化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126-1129,共4页
随着广谱抗生素、化疗药的广泛使用,器官移植手术和患有基础疾病的人群数量的激增,白念珠菌已成为人类真菌感染的最常见的病原菌。一线抗真菌药氟康唑等唑类药物的长期应用,白念珠菌的耐药株已广泛出现,引起临床医生的广泛关注。
关键词 白念珠菌 唑类药物 耐药株 器官移植手术 广谱抗生素 真菌感染 抗真菌药 临床医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新生儿ABR的表现形式及建立正常参考值的可行性探讨 被引量:7
16
作者 曾祥丽 王树芳 +3 位作者 陈玉莲 陆钊群 李源 谢民强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期36-41,共6页
目的探讨正常新生儿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response,ABR)的表现形式及建立新生儿ABR正常参考值的可行性。方法对20例(40耳)足月产且通过瞬态诱发耳声发射筛查的3~5天龄新生儿进行听性脑干反应测试,观察其反应阈、潜伏期、波... 目的探讨正常新生儿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response,ABR)的表现形式及建立新生儿ABR正常参考值的可行性。方法对20例(40耳)足月产且通过瞬态诱发耳声发射筛查的3~5天龄新生儿进行听性脑干反应测试,观察其反应阈、潜伏期、波间期及波形随着刺激强度降低的几种表现形式,并与耳科正常青年人50例相关数据进行比较。结果正常新生儿ABR反应阈为33.67±6.25dB nHL,80dB nHL刺激时,波I、III、V潜伏期分别为1.91±0.16、4.85±0.28、6.98±0.28ms,I-V波间期为5.05±0.25ms,III-V波间期为2.17±0.21ms,I-III波间期为2.90±0.22ms。其反应阈高于正常青年人,各波潜伏期及波间期较正常青年人延长,V/I振幅比0.55±0.27,低于正常青年人。两组上述各观察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阈强度时,波I、III、V同时可见者占40%,仅可见波V者占25%,仅可见波III者占32.5%,仅可见波I者占2.5%。单耳波III或波I最后消失者,均为右耳。结论相同天龄的新生儿听觉系统的成熟程度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分别表现为波V、波III或波I最后消失,或在阈强度时,同时可见波I、波III及波V;同一个体左右侧发育程度亦不同步,因而难以在某一个年龄点上建立正常参考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常新生儿 听性脑干反应 表现形式 正常参考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误诊误治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贾月芝 汪承恺 曾祥丽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38-641,共4页
目的探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误诊误治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辗转就诊的105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05例BPPV患者中,男23例,女82例,年龄38—80岁,平均61岁。患者曾经接受的检查... 目的探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误诊误治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辗转就诊的105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05例BPPV患者中,男23例,女82例,年龄38—80岁,平均61岁。患者曾经接受的检查分别为头颅CT/MRI、颈椎X片/CT/MRI、脑血管多普勒等。有基础疾病或伴随疾病79例(75%),其中,颈椎病30例;高血压、糖尿病合并腔隙性脑梗塞19例;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塞10例;慢性中耳炎9例;梅尼埃病6例;突发性聋5例。曾经被收入院治疗54例(51.4%);在门诊输液或口服药物治疗25例(23.8%);在门诊行耳石手法复位治疗26例(24.7%)。曾经被诊断为颈性眩晕29例、脑梗塞17例;被诊断梅尼埃病5例;被诊断为眩晕综合征28例;被诊断为BPPV而复位效果不佳26例。最终诊断,根据受累半规管分类:右后半规管BPPV患者59例;左后半规管BPPV患者36例;右水平半规管BPPV患者5例;左水平半规管BPPV患者3例;左前半规管BPPV患者2例。其中,需要2次以上的体位诱发试验才能诱发出典型的眼震37例(35.2%);没有典型的眼震,但是手法复位后,症状消失8例(7.6%),为可能BPPV。结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误诊误治,与合并的基础疾病有关、与医生的认识程度和复位技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 基础疾病 误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认知障碍与听功能的关系探讨 被引量:7
18
作者 曾祥丽 龚树生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3期172-174,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人认知障碍与听功能的关系,并为认知障碍寻找客观的评估方法。方法健康老年人(正常组)、年龄相关认知障碍(agerelatedcognitiondeclination,ARCD)老年患者(ARCD组)以及血管性轻度认知障碍(vascularmildcognitiondeclination... 目的探讨老年人认知障碍与听功能的关系,并为认知障碍寻找客观的评估方法。方法健康老年人(正常组)、年龄相关认知障碍(agerelatedcognitiondeclination,ARCD)老年患者(ARCD组)以及血管性轻度认知障碍(vascularmildcognitiondeclination,VMCD)的老年患者(VMCD组)各30例,以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进行认知状态评分,并进行纯音听阈(puretoneaverage,PTA)、听性脑干反应(ABR)及言语测听等听功能检查。结果①纯音听阈、ABR波V反应阈ARCD组及VMCD组较正常组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言语测听言语识别阈VMCD组显著高于其它组;最大言语识别率VMCD组显著低于其它组,而ARCD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ABRIII-V波间期VMCD组显著高于其它组,而ARCD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轻度认知障碍不影响纯音听阈、听性脑干反应等测试结果,系列外周听功能测试方法不能作为评估认知障碍的手段。引起认知障碍的血管病变波及听觉及其它皮层中枢可能导致言语理解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障碍 听觉功能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幼儿听力损失的干预措施 被引量:1
19
作者 葛润梅 刘伟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5期400-401,共2页
关键词 听力损失 婴幼儿 干预措施 重症监护室 出生缺陷 普查数据 听障儿童 语言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嗅裂肿物29例临床分析
20
作者 刘贤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2年第2期218-218,共1页
关键词 嗅裂肿物 临床表现 诊断 治疗 外科手术 鼻息肉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