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D支架搭载间充质干细胞促进造血干细胞体外生产血小板的研究
1
作者 张丽娜 刘相富 +4 位作者 李远 叶艳玲 温力挽 刘家友 赖文辉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24期195-197,共3页
目的研究3D支架搭载间充质干细胞(MSC)对促进造血干细胞(HSC)体外生产血小板的影响。方法从本院本部干细胞临床研究中心购买种子细胞HSC及MSC。取适量生物材料,环氧乙烷消毒后使用伊思柯夫改良培养液(IMDM)浸泡过夜。将一定数量间MSC贴... 目的研究3D支架搭载间充质干细胞(MSC)对促进造血干细胞(HSC)体外生产血小板的影响。方法从本院本部干细胞临床研究中心购买种子细胞HSC及MSC。取适量生物材料,环氧乙烷消毒后使用伊思柯夫改良培养液(IMDM)浸泡过夜。将一定数量间MSC贴壁培养至生物材料中,待其长满。设置分组:对照组(24孔板内单独培养HSC)、MSC组(24孔板内单独接种MSC)、实验组(即HSC+3D-MSC+细胞因子),体外共培养7d,分别于1~7d时观察HSC的形态变化;比较三组不同时间点HSC活性细胞数量;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测定HSC扩增情况。结果荧光显微镜观察显示:对照组可见HSC细胞呈均一的圆形;MSC组可见MSC呈长梭形;实验组可见圆形细胞和长梭形细胞,在同一视野进行白光和荧光拍照,并经PS软件合成处理后,可见清晰细胞排列。实验组第1、3、5、7天时HSC活性细胞数量分别为(3.00±0.15)、(15.45±2.78)、(133.33±24.68)、(218.88±16.04)×10^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30±0.23)、(3.75±0.66)、(5.60±0.68)、(8.58±0.29)×10^4和MSC组的(1.35±0.60)、(10.18±0.99)、(36.51±2.77)、(56.67±1.88)×1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各组培养第1、3、5、7天HSC样本进行CCK-8法检测,从生长曲线可以看出各组HSC数量均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第3天开始进入对数生长期,与骨髓MSC共培养对HSC增殖有促进作用,3D支架搭载较对照组和MSC组对HSC增殖的促进作用更明显。结论3D支架搭载MSC在体外能够有效促进HSC增殖,显著提高血小板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支架 间充质干细胞 造血干细胞 血小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