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胰岛素强化治疗老年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的疗效及对胰岛素β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李冬玲 李远 李姗姗 《内科》 2016年第3期401-403,共3页
目的探讨胰岛素强化治疗老年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的疗效及对胰岛素β细胞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老年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案... 目的探讨胰岛素强化治疗老年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的疗效及对胰岛素β细胞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老年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案治疗,研究组采用胰岛素强化方案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水平(空腹FPG、餐后2h血糖)和胰岛素水平(空腹、餐后1 h、餐后2 h)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糖水平均明显改善,研究组患者血糖水平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胰岛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胰岛素水平均明显改善,研究组胰岛素水平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低血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胃肠不适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强化治疗老年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疗效显著,可有效保护和恢复患者胰岛素β细胞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 胰岛素强化治疗 胰岛素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肥胖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2
2
作者 林百润 何美艳 王静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第15期78-81,共4页
目的探讨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肥胖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初发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84例,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治疗,研究组给予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 目的探讨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肥胖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初发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84例,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治疗,研究组给予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分析两组疗效、不良反应以及血糖水平等。结果研究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FBG、2hBG、HbAlC、BMI以及HOMA-IR等指标改善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初发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效果理想,可有效提高胰岛素功能,进而改善患者血糖以及血脂水平,降低不良反应对患者的影响,有利于进一步增强治疗疗效,可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拉鲁肽 二甲双胍 初发肥胖2型糖尿病 血脂 血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支架搭载间充质干细胞促进造血干细胞体外生产血小板的研究
3
作者 张丽娜 刘相富 +4 位作者 李远 叶艳玲 温力挽 刘家友 赖文辉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24期195-197,共3页
目的研究3D支架搭载间充质干细胞(MSC)对促进造血干细胞(HSC)体外生产血小板的影响。方法从本院本部干细胞临床研究中心购买种子细胞HSC及MSC。取适量生物材料,环氧乙烷消毒后使用伊思柯夫改良培养液(IMDM)浸泡过夜。将一定数量间MSC贴... 目的研究3D支架搭载间充质干细胞(MSC)对促进造血干细胞(HSC)体外生产血小板的影响。方法从本院本部干细胞临床研究中心购买种子细胞HSC及MSC。取适量生物材料,环氧乙烷消毒后使用伊思柯夫改良培养液(IMDM)浸泡过夜。将一定数量间MSC贴壁培养至生物材料中,待其长满。设置分组:对照组(24孔板内单独培养HSC)、MSC组(24孔板内单独接种MSC)、实验组(即HSC+3D-MSC+细胞因子),体外共培养7d,分别于1~7d时观察HSC的形态变化;比较三组不同时间点HSC活性细胞数量;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测定HSC扩增情况。结果荧光显微镜观察显示:对照组可见HSC细胞呈均一的圆形;MSC组可见MSC呈长梭形;实验组可见圆形细胞和长梭形细胞,在同一视野进行白光和荧光拍照,并经PS软件合成处理后,可见清晰细胞排列。实验组第1、3、5、7天时HSC活性细胞数量分别为(3.00±0.15)、(15.45±2.78)、(133.33±24.68)、(218.88±16.04)×10^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30±0.23)、(3.75±0.66)、(5.60±0.68)、(8.58±0.29)×10^4和MSC组的(1.35±0.60)、(10.18±0.99)、(36.51±2.77)、(56.67±1.88)×1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各组培养第1、3、5、7天HSC样本进行CCK-8法检测,从生长曲线可以看出各组HSC数量均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第3天开始进入对数生长期,与骨髓MSC共培养对HSC增殖有促进作用,3D支架搭载较对照组和MSC组对HSC增殖的促进作用更明显。结论3D支架搭载MSC在体外能够有效促进HSC增殖,显著提高血小板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支架 间充质干细胞 造血干细胞 血小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