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6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20排CT前瞻性和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放射剂量、图像质量及诊断结果的对照观察 被引量:35
1
作者 覃杰 刘凌云 +5 位作者 董云旭 朱康顺 郭宁 钱孝贤 吴震 单鸿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51-954,共4页
目的比较前瞻性心电门控及回顾性心电门控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的放射剂量、图像质量及诊断结果。方法对临床拟诊冠心病、心率<65次/分的500例患者依次分别采用前瞻性及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扫描方案,分为P组(前瞻组)和R组(回顾... 目的比较前瞻性心电门控及回顾性心电门控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的放射剂量、图像质量及诊断结果。方法对临床拟诊冠心病、心率<65次/分的500例患者依次分别采用前瞻性及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扫描方案,分为P组(前瞻组)和R组(回顾组),评价两组的辐射剂量、图像质量及诊断结果。结果P组和R组各有3750(15×250)个冠状动脉节段,P组和R组冠状动脉节段管径太小(<1.5mm)难于评估分别占3.49%(131/3750)、3.78%(142/3750),可评估节段占96.51%(3619/3750)、96.12%(3608/37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组和R组的图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组和R组平均辐射剂量为(3.36±1.00)mSv、(13.46±2.30)mSv,P组平均射线剂量较R组降低75.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组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为93.22%、99.21%、91.64%、99.05%,R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为94.55%、98.80%、95.86%、98.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20排CT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方案较回顾性辐射剂量明显降低,但冠状动脉图像质量及诊断结果与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前瞻性心电门控 放射剂量 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CE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肝细胞癌门静脉癌栓 被引量:15
2
作者 黄文薮 蔡明岳 +4 位作者 曾昭吝 黄敬君 黄明声 单鸿 朱康顺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88-493,共6页
目的探讨TACE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肝细胞癌(HCC)门静脉癌栓(PVTT)的方法及疗效。方法纳入TACE联合CT引导下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的HCC合并PVTT患者48例。根据PVTT部位,分为门静脉主干癌栓(A型)、门静脉一级分支癌栓(B型)和门... 目的探讨TACE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肝细胞癌(HCC)门静脉癌栓(PVTT)的方法及疗效。方法纳入TACE联合CT引导下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的HCC合并PVTT患者48例。根据PVTT部位,分为门静脉主干癌栓(A型)、门静脉一级分支癌栓(B型)和门静脉二级及以下分支癌栓(C型)。根据粒子是否植入到PVTT内,分为癌栓内直接植入法(癌栓内部植入组)和癌栓周围植入法(其粒子植入到癌栓周围1.7 cm内的肝实质或肿瘤内,癌栓周围植入组)。比较不同类型PVTT及不同植入方法的癌栓控制率(DCR)、癌栓进展时间(TTP)及患者总生存率(OS)。结果 48例患者均成功进行TACE及粒子植入治疗。A、B、C型PVTT患者,中位OS(m OS)分别为8、11.5和15个月,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癌栓DCR分别为61.5%、70.8%和72.7%(P=0.548),肝内肿瘤DCR分别为69.2%、75.0%和81.8%(P=0.483);癌栓中位TTP分别为4.5、8和11个月(P=0.030),肝内肿瘤中位TTP分别为5、9和9.5个月。癌栓内部植入组和癌栓周围植入组的m OS分别为10和11.5个月(P=0.239);癌栓DCR分别为69.2%、68.2%(P=0.591),肝内肿瘤DCR分别为73.1%和77.3%(P=0.502);癌栓中位TTP分别为7和10个月(P=0.276),肝内肿瘤中位TTP分别为8和9.5个月(P=0.089)。结论 TACE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HCC伴PVTT,可有效控制PVTT和肝内肿瘤进展,延长患者生存期;癌栓内直接植入法和癌栓周围植入法,对PVTT的疗效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门静脉癌栓 近距离内照射治疗 肝动脉化疗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学阴性脊柱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特征比较和磁共振早期诊断价值 被引量:18
3
作者 赵敏菁 林智明 +3 位作者 张萍萍 王晓红 魏秋静 古洁若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17,共6页
【目的】分析在2013年1月至2014年8月期间,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初次确诊为放射学阴性脊柱关节炎患者和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共119例的临床特点和影像学改变。【方法】选取确诊为放射学阴性脊柱关节炎(nr-ax Sp A)患者59例和强直性脊柱炎(... 【目的】分析在2013年1月至2014年8月期间,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初次确诊为放射学阴性脊柱关节炎患者和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共119例的临床特点和影像学改变。【方法】选取确诊为放射学阴性脊柱关节炎(nr-ax Sp A)患者59例和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60例,对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骶髂关节X线及MRI检查等进行分析,比较nr-ax Sp A患者和AS患者在临床表现、疾病活动度和影像学改变的差异。【结果】59例nr-ax Sp A患者和60例AS患者经确诊后纳入研究,nr-ax Sp A组男性患者比率(66.1%)显著低于于AS组(86.7%)(P=0.008)。与AS组相比,nr-ax Sp A组的病程较短(P=0.001)。Nr-ax Sp A组的Bath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度指数(BASDI)和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度评分(ASDAS-CRP)均高于AS组(分别为P<0.001,P=0.002),Bath强直性脊柱炎测量指数(BASMI)优于AS组(P<0.001)。MRI检查结果显示nr-ax Sp A的骶髂关节骨髓水肿发生率显著高于AS组(P=0.004),而侵蚀、脂肪沉积、强直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AS组(分别为P=0.002,P=0.049,P<0.001)。【结论】Nr-ax Sp A患者疾病活动度及骶髂关节炎症表现显著高于AS患者,骨髓水肿合并骨侵蚀可作为中轴型脊柱关节炎(Sp A)早期诊断的MRI特异性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学阴性脊柱关节炎 强直性脊柱炎 脊柱关节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分子靶向示踪剂用于放射性脑损伤早期诊断的研究
4
作者 朱叶青 刘珍珍 +2 位作者 郭若汨 单鸿 黄穗乔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94-601,共8页
【目的】探讨MRI分子靶向示踪剂细胞间粘附分子链接微米级氧化铁颗粒(ICAM-MPIO)对放射性脑损伤早期无创性诊断的能力及敏感性。【方法】制备分子靶向示踪剂ICAM-MPIO;RBI动物模型建立并分组(靶向组、非靶向组、对照组及钆增强组,每组6... 【目的】探讨MRI分子靶向示踪剂细胞间粘附分子链接微米级氧化铁颗粒(ICAM-MPIO)对放射性脑损伤早期无创性诊断的能力及敏感性。【方法】制备分子靶向示踪剂ICAM-MPIO;RBI动物模型建立并分组(靶向组、非靶向组、对照组及钆增强组,每组6只);通过体外细胞及活体动物实验评价ICAM-MPIO对早期放射性脑损伤的靶向性,以及临床3.0T磁共振对ICAM-MPIO检测的敏感性。【结果】体外细胞实验显示ICAM-MPIO靶向识别激活内皮细胞,其结合效率约为非靶向组的5倍。活体动物实验显示ICAM-MPIO对早期放射性脑损伤具有明显的靶向作用,临床3.0T磁共振能清晰显示病灶区域ICAM-MPIO所引起的T2低信号;且靶向组T2信号(注射前/后:1 310/944)减低幅度约为非靶向组(注射前/后:1 300/1 249)的7倍。【结论】MRI分子靶向示踪剂ICAM-MPIO有望应用于早期无创性诊断放射性脑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脑损伤 细胞间粘附分子-1 分子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移植术后肺真菌感染的放射学诊断
5
作者 陈世林 罗明月 +1 位作者 覃杰 董云旭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2-45,共4页
目的:分析和总结肝移植术后肺真菌感染的X线、CT影像表现特点,并评价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肝移植术后肺真菌感染的X线、CT影像表现。结果:肝移植术后肺真菌感染的X线、CT表现为渗出或实变37例(66%)、结节或肿块样病变18... 目的:分析和总结肝移植术后肺真菌感染的X线、CT影像表现特点,并评价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肝移植术后肺真菌感染的X线、CT影像表现。结果:肝移植术后肺真菌感染的X线、CT表现为渗出或实变37例(66%)、结节或肿块样病变18例(32%)、曲菌球1例(1%)。其中多部位发生者40例(71%),同时存在上述2种或2种以上表现者35例(62%),并且在治疗过程中病灶形态变化快。结论:肝移植术后肺真菌感染的放射学表现具有多部位发生、多种影像同时出现,并且病灶形态变化快的特点,X线平片和CT检查对肝移植术后肺真菌感染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真菌感染 X线摄影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喀什地区神经型布鲁氏菌病的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潘淑芳 常艳宇 +4 位作者 王晓红 祖丽皮亚·莫明 买买提艾力·吐尔逊 崇雨田 朱建芸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49-656,共8页
【目的】探讨喀什地区神经型布鲁氏菌病的临床特征,提高诊疗水平。【方法】对2019年12月至2024年1月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8例神经型布鲁氏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例神经型布鲁氏菌病患者中,男性9例,女性9... 【目的】探讨喀什地区神经型布鲁氏菌病的临床特征,提高诊疗水平。【方法】对2019年12月至2024年1月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8例神经型布鲁氏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例神经型布鲁氏菌病患者中,男性9例,女性9例,中位年龄36(17~54.5)岁。所有患者均有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史。诊断为脑膜脑炎12例,脑膜炎5例,脑炎1例。其中2例患者合并脊髓膜炎。2例患者合并骨关节炎,1例患者合并附睾炎。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头痛、发热、乏力。虎红平板试验(RBPT)及试管凝集试验(SAT)的阳性比分别为11/12、8/9,血培养阳性比2/10,脑脊液培养阳性比4/16,脑脊液病原高通量测序(NGS)阳性比5/5。脑脊液呈渗出性改变,白细胞升高,以单个核细胞升高为主。所有患者均应用多西环素、利福平、头孢曲松、头孢克肟、左氧氟沙星、米诺环素或磺胺中的2~4种联合治疗。多数患者预后较好。【结论】来自布鲁菌病疫区的患者存在中枢神经系统表现需要考虑神经型布鲁菌病的可能性。当脑脊液出现渗出性改变时,可以通过结合布鲁氏菌血清学、血培养、脑脊液培养和NGS来鉴别其他病原体导致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NGS可以明显提高神经型布鲁菌病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布鲁氏菌病 布鲁氏菌病 脑炎 脑膜炎 脑膜脑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筛查低剂量CT检查技术规范——专家共识 被引量:2
7
作者 康承欣 付彬洁 +13 位作者 吕发金 李真林 余建明 雷子乔 付海鸿 马新武 赵雁鸣 刘杰 周高峰 牛延涛 康庄 暴云锋 路青 尹建东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25-1030,共6页
目的:提供一个规范化的肺癌筛查胸部低剂量CT(low-dose computed tomography,LDCT)检查方案,合理、规范地应用胸部LDCT检查技术,为胸部LDCT应用于肺结节的检出和诊断提供指导。方法:由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专家团队共同参与了肺癌筛... 目的:提供一个规范化的肺癌筛查胸部低剂量CT(low-dose computed tomography,LDCT)检查方案,合理、规范地应用胸部LDCT检查技术,为胸部LDCT应用于肺结节的检出和诊断提供指导。方法:由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专家团队共同参与了肺癌筛查胸部LDCT检查技术规范的制定工作。根据近年来国内外LDCT肺癌筛查进展,结合我国肺癌流行病学特征,在检查适用对象、扫描技术参数、辐射剂量范围、图像质量控制标准等方面进行讨论,共同制定了本共识。结果:本共识定义肺癌筛查胸部LDCT的有效辐射剂量应≤1 m Sv,并将受检者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按照<18.5 kg/m^(2)、18.5~24.9 kg/m^(2)、≥25 kg/m^(2)分为小BMI、中BMI和大BMI人群,推荐其管电压分别为≤100 kV、100~、120 k V,管电流量分别为20 mAs、30 mAs、30 mAs。重建卷积核建议为标准或中等大小。根据椎体棘突标志制定扫描范围,即当受检者BMI≥21 kg/m^(2)时,扫描范围可从T1棘突上缘至T12棘突下缘,BMI<21 kg/m^(2)时,扫描范围可控制为T1棘突上缘至L1棘突下缘;于深吸气末屏气扫描;推荐采用多平面重组、10 mm层厚最大密度投影、3 mm层厚最小密度投影、多层面容积重建进行图像后处理。结论:本文对肺癌筛查胸部LDCT检查技术达成了全流程技术规范共识,有助于不同医疗机构之间同质化扫描,提升影像结果互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筛查 低辐射剂量 CT检查规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临床研究 被引量:38
8
作者 肖文连 姜在波 +6 位作者 朱康顺 关守海 黄明声 李征然 沈新颖 朱文科 单鸿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2期144-146,共3页
目的 研究平阳霉素碘化油乳剂经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安全性和不良反应。方法 对 15 8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 ,所用材料为平阳霉素碘化油乳剂及明胶海绵颗粒。术后随访 3~ 18个月 ,观察栓塞术后子... 目的 研究平阳霉素碘化油乳剂经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安全性和不良反应。方法 对 15 8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 ,所用材料为平阳霉素碘化油乳剂及明胶海绵颗粒。术后随访 3~ 18个月 ,观察栓塞术后子宫大小与肌瘤体积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  15 0例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 ,8例完成单侧栓塞。术中造影显示子宫动脉明显增粗 ,肌瘤滋养血管呈螺旋状 ,肌瘤染色明显 ,排空延迟。 6例术后 1周行子宫切除术 ,手术标本病理观察肌瘤呈点片状坏死 ,小出血点。随访 3个月 ,症状缓解率达 90 .5 %。其中子宫出血症状完全消失者占 89.4 % ,盆腔胀痛及腹胀等压迫症状消失占 91.3% ,肌瘤体积平均缩小 80 % ,子宫体缩小 4 8%。结论 早期结果表明 ,平阳霉素碘油乳剂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疗法安全有效 ,并发症发生率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动脉栓塞术 子宫肌瘤 不良反应 临床资料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A颗粒作为栓塞材料在部分性脾栓塞术中的应用评价 被引量:36
9
作者 朱康顺 单鸿 +5 位作者 李征然 孟晓春 沈新颖 黄明声 姜在波 关守海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1期19-22,共4页
目的 评价PVA颗粒作为栓塞材料在部分性脾栓塞术 (PSE)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 (脾亢 )中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5 0例肝硬化脾亢行PSE患者 ,依据PSE术所采用的栓塞材料不同分为2组 :A组 2 6例 ,栓塞材料为明胶海绵颗粒 ;B组 2 4例 ,栓... 目的 评价PVA颗粒作为栓塞材料在部分性脾栓塞术 (PSE)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 (脾亢 )中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5 0例肝硬化脾亢行PSE患者 ,依据PSE术所采用的栓塞材料不同分为2组 :A组 2 6例 ,栓塞材料为明胶海绵颗粒 ;B组 2 4例 ,栓塞材料为 30 0~ 70 0 μm的PVA颗粒。随访观察两组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和红细胞计数变化及术后反应。选取术后 1年资料完整的 4 1例进行分析 ,其中A组 2 2例 ,B组 19例。结果 两组术后 1年内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均较术前明显升高 (P <0 .0 0 1)。虽然B组术后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较A组升高较多 ,但两组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两组术后红细胞计数一直无明显变化 (P >0 .0 5 )。B组疼痛的程度重、持续时间长 ,而A组发热的发生率高。较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PVA颗粒可作为PSE术的栓塞材料 ,栓塞程度控制在 5 0 %~ 70 %可有效治疗脾亢、减轻术后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A颗粒 栓塞材料 脾栓塞术 肝硬化 脾功能亢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骶髂关节磁共振成像在强直性脊柱炎治疗随访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0
10
作者 孔庆聪 王晓红 +3 位作者 林云崖 邓星河 刘卫敏 单鸿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34-936,共3页
目的探讨MRI在骶髂关节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治疗随访中的作用。方法对临床确诊的27例AS患者行MR检查,经常规治疗半年后复查骶髂关节MRI,比较软骨线、软骨下骨板、关节旁骨髓水肿、脂肪沉积和关节异常强化的变化,并与临床、实验室检查... 目的探讨MRI在骶髂关节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治疗随访中的作用。方法对临床确诊的27例AS患者行MR检查,经常规治疗半年后复查骶髂关节MRI,比较软骨线、软骨下骨板、关节旁骨髓水肿、脂肪沉积和关节异常强化的变化,并与临床、实验室检查结果相对照,计算MRI与临床疗效评分在判定AS随访中的敏感度与特异度。结果27例AS患者治疗前,24例可见软骨线增粗、扭曲、中断;20例见软骨下骨板粗细不均、中断、凹凸不平;26例见关节旁骨髓水肿;15例见脂肪沉积;增强扫描27例均见骨髓内及关节囊、滑膜、关节韧带的异常强化。治疗后20例患者骶髂关节骨髓水肿不同程度减轻;19例患者强化程度减弱或消失。治疗后临床疗效判定为:显效/有效22例,无效5例;而MRI显示治疗显效和(或)有效20例;无效7例。与临床疗效评分比较,MRI诊断AS疗效判定的敏感度为90.91%,特异度为100%。结论骶髂关节MRI能直观地显示骶髂关节病变转归,在AS治疗随访中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炎 强直性 磁共振成像 骶髂关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骨髓干细胞肝内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初步临床观察 被引量:33
11
作者 朱康顺 单鸿 +6 位作者 何可可 李征然 关守海 黄明声 钱结胜 庞鹏飞 姜在波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863-1865,共3页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干细胞肝内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36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采取经肝动脉(31例)或门静脉(5例)途径肝内移植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术后3个月观察血清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凝血酶原时间(PT)和白蛋白...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干细胞肝内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36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采取经肝动脉(31例)或门静脉(5例)途径肝内移植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术后3个月观察血清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凝血酶原时间(PT)和白蛋白(ALB)水平变化,同时观察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移植术后2周,ALT、TB、PT和ALB开始好转,术后2个月、3个月,ALT、TB和PT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而ALB直到术后3个月才明显好转(P<0.05)。5例患者移植术后腹水加重,1例因腹腔感染并肝功能衰竭死亡,1例因上消化道大出血死亡。移植后2个月,腹水减轻的占70.8%(17/24),乏力好转的占83.9%(26/31),食欲改善的占90.3%(28/31)。移植术中和术后,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结论自体骨髓干细胞肝内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是一种安全的治疗措施,可起到暂时性的肝脏支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细胞移植 肝硬化 放射学 介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动脉栓塞对子宫腺肌病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0
12
作者 黄明声 朱康顺 +3 位作者 李征然 姜在波 关守海 单鸿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1期14-16,共3页
目的评价子宫动脉平阳霉素碘油乳剂栓塞对子宫腺肌病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对33例子宫腺肌病患者用平阳霉素碘油乳剂进行子宫动脉栓塞,并检测栓塞前和栓塞后第1、3、6和12个月的患者以及45例正常体检女性(对照组)同期血中的雌二醇(E2... 目的评价子宫动脉平阳霉素碘油乳剂栓塞对子宫腺肌病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对33例子宫腺肌病患者用平阳霉素碘油乳剂进行子宫动脉栓塞,并检测栓塞前和栓塞后第1、3、6和12个月的患者以及45例正常体检女性(对照组)同期血中的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和催乳素(PRL)水平,其后对两组结果作比较研究。结果栓塞前33例患者的FSH、LH、E2水平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PRL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栓塞术后1、3、6和12个月的患者FSH、LH、E2皆与术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PRL水平较栓塞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子宫动脉平阳霉素碘乳剂栓塞治疗子宫腺肌病并不影响患者的卵巢功能,且有利于降低患者的PRL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腺肌病 动脉栓塞术 子宫动脉 卵巢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20排动态容积CT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8
13
作者 覃杰 刘凌云 +5 位作者 孟晓春 朱康顺 何可可 钱孝贤 赵长林 单鸿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598-1600,共3页
目的探讨320排动态容积CT用于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和诊断冠状动脉狭窄≥50%的准确性。方法采用320排CT对临床拟诊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200例连续性病例进行心电门控宽探测器平台下非螺旋全器官容积增强扫描,其中18例有冠状动脉造影... 目的探讨320排动态容积CT用于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和诊断冠状动脉狭窄≥50%的准确性。方法采用320排CT对临床拟诊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200例连续性病例进行心电门控宽探测器平台下非螺旋全器官容积增强扫描,其中18例有冠状动脉造影与冠状动脉CTA作为对照。采用横轴位、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图像(MPR)和曲面重建(CPR)等技术,重点分析冠状动脉成像质量和计算诊断冠状动脉狭窄≥50%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价值及阴性预测价值。结果Ⅰ级173例(86.50%),Ⅱ级25例(12.50%),Ⅲ级2例(1.00%)。全部病例无阶梯伪影,运动伪影17例。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冠状动脉狭窄≥50%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价值、阴性预测价值分别为100%、98.65%、94.00%、100%。结论320排动态容积CT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高,对诊断冠状动脉狭窄≥50%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血管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IDEAL-IQ序列对肝脏脂肪变性和铁过载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8
14
作者 郭若汨 唐文杰 +6 位作者 朱叶青 单群刚 李庆玲 王劲 孟晓春 康庄 单鸿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89-692,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IDEAL-IQ序列对肝脏脂肪变性和铁过载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例脂肪肝患者(脂肪肝组),20例地中海贫血反复输血患者(贫血组),以及2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行3.0T MRI的IDEAL-IQ序列扫描,通过脂肪比像、R2*弛豫率像对... 【目的】探讨磁共振IDEAL-IQ序列对肝脏脂肪变性和铁过载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例脂肪肝患者(脂肪肝组),20例地中海贫血反复输血患者(贫血组),以及2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行3.0T MRI的IDEAL-IQ序列扫描,通过脂肪比像、R2*弛豫率像对肝脏的脂肪含量、铁含量进行定量测定。【结果】脂肪肝组的肝脏脂肪含量为(15.28±5.75)%,对照组的脂肪含量为(3.45±1.81)%,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贫血组的肝脏R2*值为(592±115)Hz,对照组R2*值为(37±15)Hz,两者之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此外,有2例贫血组患者脂肪含量测定分别为15%、45%。【结论】磁共振IDEAL-IQ序列一次扫描即获得多组图像,其中脂肪比像、R2*弛豫率像可以对肝脏内的脂肪含量、铁含量行定量分析,对肝脏铁过载患者的肝脂肪变性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 脂肪变性 铁过载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外泌体诱导肿瘤特异性调节T细胞 被引量:14
15
作者 黄邵洪 覃杰 +3 位作者 李昀 安军 张军航 荣健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090-1095,共6页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DC)能否捕获含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外泌体并转化为成熟DC,诱导生成肿瘤特异性调节T细胞,及后者对肿瘤特异性CD8+T细胞的作用。方法提纯NSCLC肿瘤标本中的外泌体并验证其有EGFR成分,通过外泌体诱导DC转化为免疫耐...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DC)能否捕获含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外泌体并转化为成熟DC,诱导生成肿瘤特异性调节T细胞,及后者对肿瘤特异性CD8+T细胞的作用。方法提纯NSCLC肿瘤标本中的外泌体并验证其有EGFR成分,通过外泌体诱导DC转化为免疫耐受型,观察后者诱导生成的调节T细胞对肿瘤特异性CD8+T细胞的影响。结果 NSCLC样本中的EGFR阳性率为80%,而对照肺组织仅为2%。与外泌体共培养7 d后,DC呈现IDO表达高于对照组(80.8%±3.2%vs 65.6%±6.4%,P<0.05)。IDO+DC诱导生成调节T细胞亦明显超过对照组(24.1%±5.2%vs 4.2%±2.3%,P<0.01),进而明显抑制肿瘤特异性CD8+T细胞增殖(5.4%±0.2%vs 86.7%±9.3%,P<0.01)。结论肿瘤细胞的EGFR能够通过外泌体形式排出细胞外,EGFR+外泌体能够诱导免疫耐受IDO+DC产生,进而诱导调节T细胞生成,后者对肿瘤特异性CD8+T细胞有强大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外泌体 树突状细胞 调节T细胞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复训练对脑梗死患者脑功能重组影响的纵向fMRI研究 被引量:21
16
作者 胡昔权 蒋瑞姝 +3 位作者 邹艳 康庄 郑雅丹 陈颖蓓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887-892,共6页
目的:利用BOLD-fMRI技术探讨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恢复过程中脑功能重组的发生及康复训练对脑梗死患者脑功能重组的影响。方法:16例病程1—3个月初发的皮质下脑梗死患者基本随机分为康复训练组(n=10)和对照组(n=6),分别接受、不接受康复... 目的:利用BOLD-fMRI技术探讨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恢复过程中脑功能重组的发生及康复训练对脑梗死患者脑功能重组的影响。方法:16例病程1—3个月初发的皮质下脑梗死患者基本随机分为康复训练组(n=10)和对照组(n=6),分别接受、不接受康复训练。两组患者分别于入组时(第1次)、入组4周后(第2次)进行FMA、MAS和MBI等运动功能评定和BOLD-fMRI扫描。fMRI扫描时运动模式依次为患手、健手被动腕关节背伸运动,比较两组患者fMRI扫描结果的异同点,计算患手运动时对侧M1激活的体积、强度和LI值,观察LI值与患手功能恢复的关系。结果:①康复训练组患者运动功能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②第1次fMRI扫描时,两组患者都出现双侧大脑皮质广泛、散在的激活,表现为M1激活的缺失、双侧PMC、SMA、CMA、IPL、PFC、CRB等的明显激活。第2次fMRI扫描时,康复训练组患手运动时以对侧M1激活为主,并有双侧SMA、PMC的激活;对照组患者前、后两次fMRI扫描出现的皮质激活情况改变不大。③康复训练组患手被动运动时,M1区的LI值第1、2次fMRI扫描分别为负数、正数;不论是对侧M1激活的体积,还是强度,均是第2次fMRI检查优于第1次fMRI(P<0.05)。④康复训练组患者前后两次FMA、MAS评分的改善程度与M1区LI的改变呈正相关(r=0.917,r=0.949)。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其机制与大脑发生的功能重组有关。康复训练可使患手运动时对侧M1区出现更多、更强的激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功能重组 康复训练 功能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CT血管成像诊断肝癌门静脉癌栓 被引量:13
17
作者 孟晓春 单鸿 +3 位作者 张建生 王晓红 陈伟兰 覃杰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4年第2期103-107,共5页
目的 探讨多层CT血管成像 (MSCTA)技术在肝细胞癌 (HCC)合并门静脉癌栓 (PVTT)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12 7例行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检查的HCC患者 ,分别以最大密度投影法 (MIP)、容积成像法 (VR )和多平面重建 (MPR)技术进行MSCTA... 目的 探讨多层CT血管成像 (MSCTA)技术在肝细胞癌 (HCC)合并门静脉癌栓 (PVTT)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12 7例行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检查的HCC患者 ,分别以最大密度投影法 (MIP)、容积成像法 (VR )和多平面重建 (MPR)技术进行MSCTA成像 ,比较其中 62例HCC合并PVTT患者横断面与CTA图像在PVTT诊断中的差异。结果 MSCTA与横断面图像均能显示全部 43例门脉主干和 /或一级分支癌栓 ;横断面和CTA成像对门脉二级和三级以下分支PVTT以及长度 2cm以下PVTT的显示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 MSCTA可明显增加门脉分支癌栓和门脉内较小癌栓的检出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栓塞 门静脉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滋病机遇性胸部感染的X线平片表现 被引量:13
18
作者 朱文科 陆普选 +5 位作者 单鸿 余卫业 刘艳 杨根东 刘锦清 臧建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3期202-205,共4页
目的:提高艾滋病机遇性胸部感染的诊断水平。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艾滋病机遇性胸部感染50例的X线胸片及相关临床资料。结果:肺结核2 1例( 4 2 % ) ,片状融合的渗出性病灶1 3例,弥漫性粟粒影6例;胸内淋巴结肿大9例;卡氏肺囊虫肺炎1 6例... 目的:提高艾滋病机遇性胸部感染的诊断水平。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艾滋病机遇性胸部感染50例的X线胸片及相关临床资料。结果:肺结核2 1例( 4 2 % ) ,片状融合的渗出性病灶1 3例,弥漫性粟粒影6例;胸内淋巴结肿大9例;卡氏肺囊虫肺炎1 6例( 32 % ) ,双侧肺门及中下肺野可见网状、小点状影,片絮状或斑片状影1 0例,两肺弥漫性或局限性磨玻璃影8例;细菌性感染8例( 1 6 % ) ,片状实变影7例,肺结块影并空洞1例;真菌性感染5例( 1 0 % ) ,弥漫粟粒样小结节影3例,肺门淋巴结肿大1例。结论:艾滋病机遇性胸部感染的X线表现缺乏特征性,诊断须结合临床与实验室检查,并注意发病率较高的肺结核与卡氏肺囊虫肺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感染 机遇性 艾滋病 X线平片表现 卡氏肺囊虫肺炎 肺门淋巴结肿大 回顾性分析 渗出性病灶 细菌性感染 真菌性感染 实验室检查 诊断水平 临床资料 X线胸片 中下肺野 斑片状影 磨玻璃影 X线表现 肺结核 弥漫性 结节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肌瘤栓塞术后产生疼痛的临床防治 被引量:13
19
作者 李少明 姜在波 +1 位作者 单鸿 沈新颖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6期426-427,共2页
目的 探讨子宫肌瘤栓塞术后产生疼痛的防治措施。方法  5 6例子宫肌瘤患者栓塞术后均出现疼痛 ,按对栓塞术后产生疼痛的处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症组与预防组 ,分别为 31例和 2 5例。通过观察 2组患者术后疼痛的程度和持续时间 ,评价 2种... 目的 探讨子宫肌瘤栓塞术后产生疼痛的防治措施。方法  5 6例子宫肌瘤患者栓塞术后均出现疼痛 ,按对栓塞术后产生疼痛的处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症组与预防组 ,分别为 31例和 2 5例。通过观察 2组患者术后疼痛的程度和持续时间 ,评价 2种处理方法有无差异。结果  2组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疼痛的比例无明显差异 ,但疼痛持续时间预防组显著较短。结论 积极地做好预防处理能有效地减轻子宫肌瘤栓塞术后产生疼痛的程度和持续时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 子宫动脉栓塞术 术后并发症 疼痛 介入治疗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IO标记下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及多向分化潜能及体外MR成像 被引量:10
20
作者 许杰华 李丹 +5 位作者 于春鹏 周斌 颜荣华 王劲 朱康顺 单鸿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42-147,164,共7页
【目的】探讨超顺磁氧化铁纳米颗粒(SPIO)标记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影响以及体外磁共振(MRI)成像的可行性,为移植干细胞活体MRI成像提供实验基础。【方法】采用梯度密度离心法和贴壁法获取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目的】探讨超顺磁氧化铁纳米颗粒(SPIO)标记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影响以及体外磁共振(MRI)成像的可行性,为移植干细胞活体MRI成像提供实验基础。【方法】采用梯度密度离心法和贴壁法获取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采用25μg/mLSPIO联合0.75μg/mL多聚赖氨酸(PLL)标记BMSC,比较标记和未标记MSC细胞活力、增值、细胞周期、凋亡和成骨、成脂多向分化能力;应用1.5TMR对不同数量级细胞分别进行T1WI、T2WI和T2*WI序列扫描。【结果】普鲁士兰染色显示SPIO(25μgFe/mL,48h)对细胞的标记率接近100%,细胞活力、增殖、周期和凋亡检测,均显示SPIO标记细胞与未标记细胞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成骨、成脂诱导显示,BMSC和标记BMSC均具备成骨、成脂分化能力;对不同数量级的SPIO标记BMSC行MR扫描,T1WI、T2WI和T2*WI能检测到的最小数量级细胞分别为2×104,1×104,0.5×104,呈低信号。【结论】25μg/mLSPIO联合0.75μg/mLPLL能有效标记BMSC,不影响BMSC的活力、增值、细胞周期、凋亡和多向分化能力,1.5TMR示踪标记细胞可行,与T1WI和T2WI序列相比,T2*WI最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超顺磁性氧化铁粒子 磁共振成像 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