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硬化并发门脉高压性胃病临床分析 被引量:15
1
作者 甄沛林 张英 +1 位作者 张宇峰 谢冬英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6期3003-3005,共3页
目的:观察门脉高压性胃病(PHG)发病率与肝功能分级及食管静脉曲张(EV)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对200例肝硬化住院患者采用回顾性分析,将PHG的发病率与肝功能分级及EV严重程度进行比较。结果:200例肝硬化患者中,PHG97例(48.5%),EV154例(77%... 目的:观察门脉高压性胃病(PHG)发病率与肝功能分级及食管静脉曲张(EV)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对200例肝硬化住院患者采用回顾性分析,将PHG的发病率与肝功能分级及EV严重程度进行比较。结果:200例肝硬化患者中,PHG97例(48.5%),EV154例(77%)。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与PHG发病率呈明显正相关(P<0.01),EV程度与PHG发病率亦呈明显正相关(P<0.01)。结论:PHG的发病率与肝功能分级及EV严重程度之间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门脉高压性胃病 发病率 肝功能分级 食管静脉曲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住院患者营养风险筛查构建营养护理模式的实践 被引量:15
2
作者 黄师菊 蔡有弟 +8 位作者 周雪玲 李晓玲 何晓兰 王雪华 马盈盈 孙珂 郑丽花 陈景莲 陈妙霞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7年第9期1287-1291,共5页
目的 :评价基于护士对住院患者营养风险筛查构建营养护理模式的实践效果。方法 :针对住院患者营养护理现状,逐步构建住院患者营养护理模式,从组建临床营养护理小组、培训护士、设计营养风险筛查相关表格和指引、编印《临床营养护理知识... 目的 :评价基于护士对住院患者营养风险筛查构建营养护理模式的实践效果。方法 :针对住院患者营养护理现状,逐步构建住院患者营养护理模式,从组建临床营养护理小组、培训护士、设计营养风险筛查相关表格和指引、编印《临床营养护理知识手册》、制定住院患者营养护理流程图等多形式开展工作。结果 :项目实施后临床护士营养知识水平得到提高(P<0.01),营养护理学术水平进一步提高,肠内营养制剂使用和营养会诊量明显增多,住院患者对护士饮食营养指导满意度得到提升(P<0.01)。结论 :初步完成住院患者营养护理工作模式体系构建,即"入院营养风险筛查-评估-干预-评价"体系;历经两年的实践,对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提升护理品质,取得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 住院患者 营养风险筛查 营养护理 模式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恩替卡韦治疗前后外周血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表达水平 被引量:8
3
作者 潘兴飞 郑常龙 +2 位作者 麦丽 严颖 邹小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512-1514,共3页
目的:检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恩替卡韦治疗前后外周血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达水平,探讨CTGF表达水平与HBV DNA载量的相关性。方法:入组22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入组60例CHB患者作为实验组,给予恩替卡韦0.5 mg每天1次口服治... 目的:检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恩替卡韦治疗前后外周血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达水平,探讨CTGF表达水平与HBV DNA载量的相关性。方法:入组22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入组60例CHB患者作为实验组,给予恩替卡韦0.5 mg每天1次口服治疗;分别收集治疗前及抗病毒治疗后12、24周外周血,ELISA检测外周血中CTGF表达水平,Pearson相关性分析分析CTGF表达水平与HBV DNA载量的相关性。结果:实验组患者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前外周血中CTGF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且其表达水平与HBV DNA载量呈正相关;CHB患者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24周后外周血中CTGF、HBV DNA载量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P<0.05)。结论 :恩替卡韦治疗后外周血CTGF表达下降,CTGF可作为反映恩替卡韦抗病毒疗效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恩替卡韦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代谢紊乱与重型肝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5
4
作者 许超宇 顾琳 +1 位作者 朱宇佳 梁世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2期3874-3875,共2页
目的:观察重型肝炎患者糖代谢紊乱的发生情况,探讨糖代谢紊乱与重型肝炎预后的关系。方法:用葡萄糖氧化酶法分析我院138例重型肝炎患者入院后第2天空腹血糖水平,分别以重型肝炎分型和空腹血糖水平分组,分析评价临床意义。结果:(1)重型... 目的:观察重型肝炎患者糖代谢紊乱的发生情况,探讨糖代谢紊乱与重型肝炎预后的关系。方法:用葡萄糖氧化酶法分析我院138例重型肝炎患者入院后第2天空腹血糖水平,分别以重型肝炎分型和空腹血糖水平分组,分析评价临床意义。结果:(1)重型肝炎糖代谢紊乱发生率高,但重型肝炎分型与血糖水平变化无关(P>0.05);(2)重型肝炎血糖异常组的病死率是血糖正常组的2.52倍(P<0.01),空腹血糖水平越低,病死率越高(P<0.01);(3)重型肝炎患者空腹血糖水平越低,重型肝炎的并发症发生率也越高(P<0.01)。结论:重型肝炎患者出现糖代谢紊乱的比例高,尤其是低血糖。血糖越低,并发症越多,病死率越高。监测空腹血糖水平对于判断重型肝炎的预后和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血糖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德福韦酯与苦参素联合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4
5
作者 赵端壁 刘婷 林潮双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117-118,共2页
目的:观察和比较单用阿德福韦酯与阿德福韦酯联合苦参素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2005年12月至2007年3月收治的63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成联合组和单用组。联合组31例,同时使用阿德福韦酯及苦参素26周,随后继... 目的:观察和比较单用阿德福韦酯与阿德福韦酯联合苦参素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2005年12月至2007年3月收治的63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成联合组和单用组。联合组31例,同时使用阿德福韦酯及苦参素26周,随后继续单用阿德福韦酯26周。单用组32例,单用阿德福韦酯10mg/d,疗程52周。定期检测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复常率,HBVDNA转阴率,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两组在治疗结束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两组ALT复常率在12、26、52周差异无显著性(P>0.05)。联合组HBVDNA阴转率在12周时为19.4%,单用组为12.5%,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在第26周(54.8%vs28.1%),52周(64.5%vs46.9%)时,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联合组与单用组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12周时无明显差异,在第26周(25.8%vs9.4%),52周(38.7%vs18.8%)时,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明显副作用。结论:阿德福韦酯和苦参素联合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安全性与耐受性良好,联合组在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和HBVDNA转阴率的疗效上显著优于单用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阿德福韦酯 苦参素 联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传进化分析在广东省一起HCV“暴发流行”事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邹霁 胡建兰 安玉玲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174-1178,共5页
目的:通过对广东省一起丙型肝炎病毒(HCV)"暴发流行"事件进行遗传进化分析来了解此次事件的起源时间和传播源头。方法:首先对"暴发流行"事件调查中的192例血清样本作为研究组进行基因分型,得到2a亚型和6a亚型,选取... 目的:通过对广东省一起丙型肝炎病毒(HCV)"暴发流行"事件进行遗传进化分析来了解此次事件的起源时间和传播源头。方法:首先对"暴发流行"事件调查中的192例血清样本作为研究组进行基因分型,得到2a亚型和6a亚型,选取相应基因亚型的对照组样本,采用生物信息学相关软件进行遗传进化分析,通过构建的时间尺度树推断此次HCV可能的起源时间及传播源头。结果:此次"暴发流行"事件的192例患者中,66例为2a亚型,119例为6a亚型,未发现其它的基因亚型。对2a亚型数据集以及6a数据集分别进行遗传进化分析提示两者都主要起源于2~5年前,均符合医源性感染的特点。结论:此次广东省HCV"暴发流行"事件中HCV主要基因型为2a和6a,主要起源于2~5年前,符合医源性传播特点,随着时间的延长积累了众多病例导致"暴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暴发 进化分析 基因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epG2.2.15细胞系中HBV复制相关抑制因素的变化
7
作者 谢霞 陈燕 +2 位作者 顾琳 雷瑞祥 彭晓谋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914-1917,共4页
目的:研究HBV对其自身复制相关抑制因素的影响,为今后探索提高抗病毒治疗的疗效提供基础。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检测原蛋白转化酶(PCs)、肝细胞核因子(HNF)3β和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等HBV复制相关抑制因素的mRNA表达,采用We... 目的:研究HBV对其自身复制相关抑制因素的影响,为今后探索提高抗病毒治疗的疗效提供基础。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检测原蛋白转化酶(PCs)、肝细胞核因子(HNF)3β和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等HBV复制相关抑制因素的mRNA表达,采用Western印迹技术检测部分PCs的蛋白表达,通过比较模型细胞HepG2.2.15和其前体细胞HepG2的表达差别来判断HBV对其自身复制相关抑制因素的影响。结果:HepG2.2.15和HepG2细胞均相对高表达furin和PACE4,但HepG2细胞还高表达PC1/2。与HepG2细胞相比,HepG2.2.15细胞的PC1/3和PC7/8在mRNA水平显著被下调(均P<0.05),且PC1/3在蛋白水平的表达也显著减少。HepG2.2.15细胞的HNF3β和TGFβ1的mRNA表达水平也发生了显著改变,分别增加到5.22倍和降低到0.35倍。结论:HBV的存在对其自身复制相关抑制因素可产生显著影响。下调部分PCs和TGFβ1表达可能有利于HBV自身复制,但上调HNF3β的意义值得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原蛋白转化酶 肝细胞核因子3β 转化生长因子β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