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20排CT前瞻性和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放射剂量、图像质量及诊断结果的对照观察 被引量:35
1
作者 覃杰 刘凌云 +5 位作者 董云旭 朱康顺 郭宁 钱孝贤 吴震 单鸿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51-954,共4页
目的比较前瞻性心电门控及回顾性心电门控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的放射剂量、图像质量及诊断结果。方法对临床拟诊冠心病、心率<65次/分的500例患者依次分别采用前瞻性及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扫描方案,分为P组(前瞻组)和R组(回顾... 目的比较前瞻性心电门控及回顾性心电门控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的放射剂量、图像质量及诊断结果。方法对临床拟诊冠心病、心率<65次/分的500例患者依次分别采用前瞻性及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扫描方案,分为P组(前瞻组)和R组(回顾组),评价两组的辐射剂量、图像质量及诊断结果。结果P组和R组各有3750(15×250)个冠状动脉节段,P组和R组冠状动脉节段管径太小(<1.5mm)难于评估分别占3.49%(131/3750)、3.78%(142/3750),可评估节段占96.51%(3619/3750)、96.12%(3608/37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组和R组的图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组和R组平均辐射剂量为(3.36±1.00)mSv、(13.46±2.30)mSv,P组平均射线剂量较R组降低75.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组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为93.22%、99.21%、91.64%、99.05%,R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为94.55%、98.80%、95.86%、98.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20排CT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方案较回顾性辐射剂量明显降低,但冠状动脉图像质量及诊断结果与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前瞻性心电门控 放射剂量 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反搏对心肌缺血犬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内皮素机制的探讨 被引量:9
2
作者 陈燕铭 钱孝贤 +5 位作者 吴伟康 罗汉川 刘勇 陈璘 彭朝权 郑振声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2350-2353,共4页
目的:探讨体外反搏改善心肌缺血犬血流动力学的作用和内皮素机制。方法:19只健康杂种犬随机分为对照组、缺血组和反搏组,分别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前和结扎后60MIN、120 MIN、180 MIN记录以下指标: ①主动脉根部血压;②左心室收缩和... 目的:探讨体外反搏改善心肌缺血犬血流动力学的作用和内皮素机制。方法:19只健康杂种犬随机分为对照组、缺血组和反搏组,分别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前和结扎后60MIN、120 MIN、180 MIN记录以下指标: ①主动脉根部血压;②左心室收缩和舒张末压、+DP/DTMAX和-DP/DTMAX;③头臂干血流量;④放免法检测血浆和心肌内皮素-1(ET-1)的含量。结果:冠脉结扎1 H,缺血组和反搏组犬血压、左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头臂干血流量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而血浆ET-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经过体外反搏2 H,反搏组犬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压、左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头臂干血流量明显高于缺血组(P<0.05);而反搏组犬的血浆和心肌ET-1 水平明显低于缺血组(P<0.05)。结论:体外反搏可改善心肌缺血犬血流动力学指标,其机制可能与降低ET-1的产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反搏动术 血流动力学 内皮缩血管肽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甲双胍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张成喜 蒙荣森 +1 位作者 熊肇军 董吁钢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A04期137-141,共5页
【目的】探讨口服降糖药二甲双胍对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LVH)的影响。【方法】分析30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及超声心动图检查资料,其中高血压合并糖尿病且服用二甲双胍治疗6月以上者110例(A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未服用二甲双胍治疗... 【目的】探讨口服降糖药二甲双胍对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LVH)的影响。【方法】分析30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及超声心动图检查资料,其中高血压合并糖尿病且服用二甲双胍治疗6月以上者110例(A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未服用二甲双胍治疗者97例(B组),单纯高血压组100例(C组)。【结果】3组之间一般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病程、血压水平、血脂、肾功能、主要用药情况等无明显差别;A组和B组空腹血糖水平明显高于C组,而A组和B组之间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HbAIc)水平无明显差异。各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左心室收缩功能(射血份数,EF)无明显差异,与B组及C组相比,A组患者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明显降低(P<0.05);LVH发生率分别降低41.6%及34.4%(P<0.05);E/A比值明显减小,舒张功能不全(E/A比值<1)发生率明显下降(P<0.05)。【结论】二甲双胍可能改善了高血压患者左心室重构,减轻心肌肥厚,改善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值得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进一步明确这种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左心室肥厚 二甲双胍 超声心动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美他嗪对心肌梗死大鼠短期心肌保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罗艳婷 刘金来 +1 位作者 陈飞 谭文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072-2076,共5页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对大鼠心肌梗死心脏的保护作用及其部分作用机制。方法:90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n=30)、心肌梗死组(n=30)和曲美他嗪治疗组(n=30)。心肌梗死组和曲美他嗪治疗组在高位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成心肌梗死...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对大鼠心肌梗死心脏的保护作用及其部分作用机制。方法:90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n=30)、心肌梗死组(n=30)和曲美他嗪治疗组(n=30)。心肌梗死组和曲美他嗪治疗组在高位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成心肌梗死模型。假手术组及心肌梗死组在术前灌胃给予生理盐水,曲美他嗪组灌胃给予曲美他嗪(3 mg/kg,每天2次),连续治疗1周、2周和4周。冠脉结扎后8 h、24 h和48 h检测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浓度。在治疗后1周、2周和4周后测量平均动脉压、心率、收缩期心室压力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及舒张期左室压力最大下降速率(-dp/dtmax),并检测心肌梗死面积,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指数。结果:在连续给药2周及4周后曲美他嗪组与心肌梗死组相比,能显著改善大鼠的心脏收缩功能[第2周:+dp/dtmax(8 101±990)mmHg/s vs(5 868±1 302)mmHg/s;第4周:+dp/dtmax(7 629±1 181)mmHg/s vs(5 620±454)mmHg/s]及舒张功能[第2周:-dp/dtmax(6 514±1 558)mmHg/s vs(4 750±1 463)mmHg/s;第4周:(5 883±1379)mmHg/s vs(4 256±731)mmHg/s](均P<0.01),不影响心率及平均动脉压(P>0.05);曲美他嗪可降低大鼠心肌梗死后24 h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水平(P<0.01),减少大鼠心肌梗死面积(P<0.01),并抑制心肌缺血损伤区的心肌细胞凋亡(P<0.01)。结论:曲美他嗪对心肌梗死后大鼠具有明确的心脏保护作用,抑制心肌梗死后缺血损伤区细胞凋亡是其心肌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美他嗪 心肌梗死 细胞凋亡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甲双胍对压力超负荷大鼠心肌肥厚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张成喜 潘思年 +4 位作者 蒙荣森 熊肇军 陈保林 彭朝权 董吁钢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38-244,共7页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MET)对高血压大鼠心肌肥厚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制作腹主动脉缩窄(TAC)大鼠高血压心肌肥厚模型,术后1周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灌胃给药8周:sham组:假手术,予蒸馏水2mL;TAC组:TAC大鼠,予蒸馏水2mL;MET组:TAC大鼠,予ME...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MET)对高血压大鼠心肌肥厚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制作腹主动脉缩窄(TAC)大鼠高血压心肌肥厚模型,术后1周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灌胃给药8周:sham组:假手术,予蒸馏水2mL;TAC组:TAC大鼠,予蒸馏水2mL;MET组:TAC大鼠,予MET300mg·kg-1.d-1;MN组:TAC大鼠,同时给予MET300mg·kg-1.d-1和NG-硝基-L-精氨酸甲酯(L-NAME,NOS抑制剂)50mg·kg-1.d-1;NAME组:TAC大鼠,予L-NAME50mg·kg-1.d-1。处理8周后测定超声心动图、血流动力学、心肌组织学、心肌AMP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及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的水平及活性。结果:处理8周后,TAC组大鼠左心室室壁厚度、心脏重量/体重(HW/BW)以及左心室心肌血管周围纤维化及心肌间质纤维化程度较sham组显著升高,给予MET300mg·kg-1.d-18周后,左心室肥厚及心肌纤维化显著减轻,心肌收缩及舒张功能改善(P<0.05)。同时给予NOS抑制剂L-NAME则显著抑制MET上述效应。MET组大鼠左心室心肌p-AMPKαThr172和p-eNOSSer1177水平以及心肌及血清一氧化氮水平较TAC组显著升高。结论:长期给予MET治疗,显著抑制压力负荷高血压大鼠心肌肥厚及心肌纤维化程度,同时心功能改善。其机制可能与MET激活AMPK-eNOS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心肌肥厚 二甲双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MPK对心肌细胞FOXO3a转录因子活性以及泛素连接酶MAFbx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陈保林 蒙荣森 +5 位作者 马跃东 熊肇军 张成喜 陈广琴 刘晨 董吁钢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90-194,共5页
【目的】研究5-氨基-4甲酰胺咪唑核糖核苷酸(AICAR)对心肌细胞转录因子FOXO3a的活性以及泛素连接酶MAFbx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AMP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在心肌细胞蛋白质降解中所起的作用。【方法】用不同浓度AICAR干预培养的新生大鼠心... 【目的】研究5-氨基-4甲酰胺咪唑核糖核苷酸(AICAR)对心肌细胞转录因子FOXO3a的活性以及泛素连接酶MAFbx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AMP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在心肌细胞蛋白质降解中所起的作用。【方法】用不同浓度AICAR干预培养的新生大鼠心肌细胞6h,观察AICAR对心肌细胞AMPK的激活作用。再将培养的心肌细胞分成3组:对照组,AICAR组,AICAR+CompoundC组。用Western blot检测AMPK激活对心肌细胞FOXO3a转录因子活性,以及MAFbx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0.25mmol/L与0.5mmol/LAICAR处理6h后心肌细胞AMPK活性升高(P<0.05),而1.0mmol/L与2.0mmol/LAICAR组AMPK活性增加更明显(P<0.01)。②与对照组比较,AICAR激活AMPK后显著增加FOXO3a转录活性(P<0.01),促进MAFbx蛋白表达(P<0.01),而特异性的AMPK抑制剂Compound C则明显抑制了该作用。【结论】AMPK可能通过激活心肌细胞FOXO3a的转录活性,上调MAFbx蛋白表达,参与心肌细胞蛋白质降解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 蛋白水解 AMPK FOXO3A MAFB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导纳微分环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谢旭晶 陈璘 +4 位作者 刘金来 赵长林 钱孝贤 彭朝权 周汉健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98-302,共5页
【目的】探讨心导纳微分环(CADL)在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治疗前后冠状动脉供血、心功能变化和预测临床转归的作用。【方法】AMI患者33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静脉溶栓组(n=21)和非溶性组(n=12),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CADL检测,具体指标... 【目的】探讨心导纳微分环(CADL)在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治疗前后冠状动脉供血、心功能变化和预测临床转归的作用。【方法】AMI患者33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静脉溶栓组(n=21)和非溶性组(n=12),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CADL检测,具体指标有Ⅰ相环体切迹、射血前间期与左室射血时间比值(r_(PEP/LVET))、Ⅰ+Ⅱ相面积百分比[(Ⅰ+Ⅱ)%]、Ⅲ相与Ⅰ+Ⅱ相面积比值(r_(Ⅲ/Ⅰ+Ⅱ))、Ⅴ相与Ⅰ+Ⅱ相面积比值(r_(/ⅤⅠ+Ⅱ)),动态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内CADL的变化,并与同期临床症状、心电图(ECG)、肌酸磷酸激酶(CK-MB)比较。选择40例健康成年人作为对照组。【结果】溶栓组临床症状逐渐好转18例,CADL均显示好转:Ⅰ相环体切迹变浅至消失,r_(PEP/LVET)平均由0.46±0.15下降至0.32±0.12,(/Ⅰ+Ⅱ)%由60.24%±12.15%上升至87.37%±13.28%,r_(Ⅲ/Ⅰ+Ⅱ)由0.23±0.18下降至0.08±0.03,r_(Ⅴ/Ⅰ+Ⅱ)由0.37±0.34下降至0.10±0.05;发生心源性死亡3例,CADL指标均恶化:Ⅰ相环体切迹加深,r_(PEP/LVET)由0.47±0.16上升至0.59±0.18;(Ⅰ+Ⅱ))%由63.20%±13.05%下降至32.80%±17.50%,r_(Ⅲ/Ⅰ+Ⅱ)由0. 24±0.16上升至0.41±0.25,r_(Ⅴ/Ⅰ+Ⅱ)由0.38±0.36上升至0.47±0.38;而其中2例的ECG、CK-MB变化呈好转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导纳微分环 急性心肌梗死 心功能 心血管容积 心源性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缩窄性心包炎诊断指标及诊断流程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张辉 郑荣琴 郝宝顺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6期3031-3033,共3页
目的通过对各种与缩窄性心包炎有关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进行多因素分析,设置合理的诊断流程,最大限度地减少缩窄性心包炎的漏诊。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11年10月我科临床疑似缩窄性心包炎的患者及漏诊的缩窄性心包炎患者共128例,对其... 目的通过对各种与缩窄性心包炎有关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进行多因素分析,设置合理的诊断流程,最大限度地减少缩窄性心包炎的漏诊。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11年10月我科临床疑似缩窄性心包炎的患者及漏诊的缩窄性心包炎患者共128例,对其症状、体征、生化检查、胸片、心电图、超声检查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胸闷、胸痛、发热、腹胀、下肢水肿、肝脾肿大、转氨酶升高、胸腔积液、室间隔抖动、左房室瓣E峰吸气相较呼气相>25%、下腔静脉增宽且随呼吸变化率<50%、心包积液、腹腔积液对于缩窄性心包炎的诊断有统计学意义(OR>1)。根据多因素分析设计了合理的诊断流程,上腹部超声的检查有助于了解是否存在肝淤血的声像,选择较为廉价的心脏超声或者进一步实施心脏CT检查,通过心脏超声或者CT的间接表现或直接表现可做出诊断。结论医生应当熟悉缩窄性心包炎相关的各种特征的诊断价值,正确选择检查项目和合理设置流程,有助于减少缩窄性心包炎的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包炎 缩窄性 超声检查 诊断 鉴别 体征和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源性尿激酶及其受体在冠心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9
作者 郑振达 陈璘 +5 位作者 赵长林 熊肇军 钱孝贤 彭朝权 周汉健 刘金来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7-90,共4页
【目的】探讨内源性u-PA及u-PAR在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25例,稳定型心绞痛(SA)组20例,非冠心病(NCAD)组30例,分别检测四组研究对象入院时及入院后2周血浆u-PA浓度和... 【目的】探讨内源性u-PA及u-PAR在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25例,稳定型心绞痛(SA)组20例,非冠心病(NCAD)组30例,分别检测四组研究对象入院时及入院后2周血浆u-PA浓度和全血中性粒细胞表面u-PAR表达率。【结果】四组研究对象入组时和入组后2周血浆u-PA浓度及全血中性粒细胞表面u-PAR表达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MI组明显高于UA组(P<0.001),UA组明显高于SA组(P<0.001),而SA组与NCAD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组后2周血浆u-PA浓度及全血中性粒细胞表面u-PAR表达率与入组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类型的冠心病患者,内源性u-PA及u-PAR的变化情况是不同的,稳定型心绞痛即有上升趋势,不稳定型心绞痛升高较明显,而急性心肌梗死升高最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纤溶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尿激酶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心络血清对U937单核巨噬细胞MMP-9及TIMP-1表达与分泌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金来 朱强锋 郝宝顺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703-1706,共4页
目的探讨通心络含药血清对U937单核细胞源巨噬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表达与分泌的影响。方法通过喂养高脂饲料,建立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后,予通心络药液及辛伐他汀药液灌胃,获得含药血清。分别予不同浓度含药... 目的探讨通心络含药血清对U937单核细胞源巨噬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表达与分泌的影响。方法通过喂养高脂饲料,建立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后,予通心络药液及辛伐他汀药液灌胃,获得含药血清。分别予不同浓度含药血清培养U937单核细胞源巨噬细胞24 h,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 mRNA的表达,以及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蛋白的分泌。结果通心络含药血清呈剂量依赖性抑制U937单核细胞源巨噬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9mRNA的表达与分泌,而对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 mRNA的表达与分泌未见影响。结论通心络可能通过抑制单核巨噬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表达与分泌,而起到稳定斑块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心络 巨噬细胞 基质金属蛋白酶-9 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超声瞬时波强度检查与常规心脏超声评估兔心功能损害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辉 郑荣琴 +2 位作者 钱孝贤 郝宝顺 张成喜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93-696,共4页
目的比较颈动脉超声瞬时波强度法(WI)检查与常规心脏超声在兔心功能损害评估中的作用。方法选择雄性健康新西兰大白兔68只,分为实验组64只,对照组4只;实验组兔经静脉注射多柔比星8周,停药后继续观察8周;每周末进行常规超声检查、颈动脉W... 目的比较颈动脉超声瞬时波强度法(WI)检查与常规心脏超声在兔心功能损害评估中的作用。方法选择雄性健康新西兰大白兔68只,分为实验组64只,对照组4只;实验组兔经静脉注射多柔比星8周,停药后继续观察8周;每周末进行常规超声检查、颈动脉WI检查及病理学检查。结果 WI曲线中第一个正向峰(WI1)值从第3周末起明显降低,第9周末下降至最低,此后逐步上升,第15周末达到较高水平。射血分数(EF)在给药后第7周末明显下降,第8周时下降至最低,给药8周后EF与第8周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心肌细胞凋亡指数(AI)在给药后第1周末明显上升,第9周末达到高峰,之后逐步下降,第13周末与第9周末的AI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相对于常规超声,颈动脉超声WI检查能够更好地反映兔心功能损害发生和发展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射血分数 颈动脉 瞬时波强度 多柔比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肥厚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2
作者 熊肇军 董吁钢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3年第4期17-22,共6页
心肌肥厚是高血压等患者心脑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多种刺激如压力过负荷、神经体液因子以及心肌收缩蛋白基因突变等导致心肌细胞出现许多组织细胞形态学的适应性反应。肥大特征一般表现为:①心肌细胞体积增大;②蛋白质合成增加;... 心肌肥厚是高血压等患者心脑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多种刺激如压力过负荷、神经体液因子以及心肌收缩蛋白基因突变等导致心肌细胞出现许多组织细胞形态学的适应性反应。肥大特征一般表现为:①心肌细胞体积增大;②蛋白质合成增加;③“胚胎期”基因再表达。大多数初期的心肌肥厚有代偿意义,持续性心肌肥厚最终可致扩张性心肌病、心力衰竭和猝死。心肌肥厚的分子机制非常复杂,人们对心肌肥厚发生的确切分子和细胞信号转导机制仍知之甚少,我们在心肌肥厚的机制方面做了一些研究,本文将对近期国际和我们团队的研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肥厚 信号通路 心力衰竭 AMPK 心肌纤维化 大鼠心肌 心肌细胞 压力负荷 后负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MPK对心肌细胞FOXO1转录因子活性及泛素连接酶MuRF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保林 熊肇军 +5 位作者 张成喜 马跃东 蒙荣森 陈广琴 刘晨 董吁钢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419-2422,共4页
目的研究AMP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特异性激动剂AICAR对心肌细胞FOXO1转录因子活性及泛素连接酶MuRF1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AMPK对心肌细胞蛋白质降解通路的可能作用。方法培养出生1~3d大鼠心肌细胞,用AICAR干预激活AMPK,并用Western blot... 目的研究AMP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特异性激动剂AICAR对心肌细胞FOXO1转录因子活性及泛素连接酶MuRF1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AMPK对心肌细胞蛋白质降解通路的可能作用。方法培养出生1~3d大鼠心肌细胞,用AICAR干预激活AMPK,并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其对FOXO1转录因子活性,以及MuRF1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AICAR能够激活心肌细胞AMPK,与对照组比较,AMPK激活后显著抑制FOXO1磷酸化(P<0.01),促进MuRF1蛋白表达(P<0.01)。结论 AMPK可能通过激活心肌细胞FOXO1的转录活性,上调MuRF1蛋白表达,参与心肌细胞蛋白质降解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细胞 蛋白水解 AMPK FOXO MuRF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灭活链球菌诱导的实验性慢性风湿性心瓣膜炎 被引量:1
14
作者 谢旭晶 黄建林 +2 位作者 冯智英 古洁若 余步云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92-696,共5页
【目的】诱导慢性风湿性心瓣膜炎的动物模型,为风湿性心脏病的研究提供实验工具。【方法】Lewis雌鼠24只,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8只。抗原D为经40g/L的多聚甲醛溶液灭活、超声处理、完全弗氏佐剂(CFA)乳化的A组链球菌(GAS),抗原E为经... 【目的】诱导慢性风湿性心瓣膜炎的动物模型,为风湿性心脏病的研究提供实验工具。【方法】Lewis雌鼠24只,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8只。抗原D为经40g/L的多聚甲醛溶液灭活、超声处理、完全弗氏佐剂(CFA)乳化的A组链球菌(GAS),抗原E为经40g/L的多聚甲醛溶液及超声处理、不加CFA的GAS。A、B组皮下注射抗原D,每7d一次,3次后改为注射抗原E。C组为对照组,同样方法注射CFA及生理盐水。12周后处死A组,24周后处死B、C组。行血清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抗DNA酶B检查及心脏HE染色病理检查。【结果】ASO、抗DNA酶B检查均为阴性。A组分别有62.5%(5/8)及50%(4/8)发展为心肌炎和瓣膜炎,病理表现为单个核细胞浸润。B组分别有75%(6/8)及62.5%(5/8)发展为风湿性心肌炎和慢性瓣膜炎,心肌间质有Aschoff样细胞,瓣膜有单个核细胞、多核巨细胞浸润、成纤维细胞增生、血管新生及风湿性赘生物。C组心肌及瓣膜均正常。【结论】采用40g/L的多聚甲醛溶液灭活及超声处理的GAS免疫Lewis大鼠,处理时间至少24周,可诱导出与人类风湿性心脏病相似的慢性风湿性心瓣膜炎,且成功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组链球菌 LEWIS大鼠 风湿性心瓣膜炎 风湿性心脏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5年AHA儿童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管理科学声明解读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璘 税星 温哲琦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z2期-,共4页
2015年10月,美国心脏病学会(AHA)发布了儿童感染性心内膜炎(IE)管理科学声明 [1],其内容涵盖了实验室检查、抗生素治疗、手术治疗及并发症防治多个方面.
关键词 儿童 感染性心内膜炎 抗生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小型猪急性心肌梗死的转归
16
作者 杨珂 彭朝权 +5 位作者 项鹏 张成喜 邹丽媛 吴晓 高雅 康庄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64-168,共5页
【目的】探讨超顺磁性氧化铁(SPIO)活体动态示踪小型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移植治疗心肌梗死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小型猪自体骨髓MSC,用携带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的慢病毒载体转染MSC,并用SPIO体外标记MSC-GFP... 【目的】探讨超顺磁性氧化铁(SPIO)活体动态示踪小型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移植治疗心肌梗死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小型猪自体骨髓MSC,用携带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的慢病毒载体转染MSC,并用SPIO体外标记MSC-GFP。采用经皮球囊封堵法制备急性心肌梗死(AMI)模型,双标记的MSC经冠脉移植入小型猪心肌梗死区域,移植后24h、3周、8周在MRI下进行活体动态示踪。【结果】普鲁士蓝染色显示25μgFe/mLSPIO与0.8μL/mL阳离子脂质体联合对MSC的标记率达95%~100%,对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无影响,标记细胞仍均具备多向分化能力;冠脉移植MSC后24h,3周,8周MRI成像均可见梗死区域的室间隔有明显区别于周边组织的低信号。离体组织学检查可见心梗边缘区有普鲁士蓝染色阳性,荧光阳性细胞存在。【结论】SPIO标记MSC可在MRI成像下表现出理想的信号强度和示踪时间,SPIO活体动态示踪小型猪骨髓MSC移植治疗心肌梗死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顺磁性氧化铁 间充质干细胞 小型猪 急性心肌梗死 示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柔比星对新西兰大白兔心功能及心肌血管紧张素Ⅱ水平的影响
17
作者 张辉 郑荣琴 +2 位作者 钱孝贤 郝宝顺 张成喜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97-502,共6页
目的研究多柔比星对兔的心肌毒性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雄性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静脉注射多柔比星2 mg·kg-1,每周1次,连续8周,分别于给药前、给药期间及停药后8周内每隔7 d采用超声检测射血分数和心导管检测左心室压力最大上升速率(+dp/d... 目的研究多柔比星对兔的心肌毒性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雄性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静脉注射多柔比星2 mg·kg-1,每周1次,连续8周,分别于给药前、给药期间及停药后8周内每隔7 d采用超声检测射血分数和心导管检测左心室压力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HE染色及透射电镜观察心肌组织形态及心肌细胞超微结构,TUNEL法测定凋亡指数,Western蛋白质印迹法测定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结果给药7次后,射血分数明显下降(P<0.05),8次后下降至谷底;给药3次后,+dp/dtmax明显降低(P<0.05),8次后的第1周时达到最低,之后逐步上升,停药后第6周不再出现明显上升,但未恢复至正常水平。给药2次后,心肌AngⅡ水平明显增加(P<0.05),停药后的第1周最高,之后逐步下降,停药后第6周不再出现明显降低,但是未降低至给药前的水平。给药1次心肌凋亡指数明显增加(P<0.05),停药后的第1周达到高峰,之后逐步下降,停药后第5周末不再出现明显降低,但是数值仍然高于给药前。结论多柔比星毒性可导致兔心肌AngⅡ水平升高,继而可通过活性氧和钙离子失衡诱导心肌结构进一步破坏和心室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 多柔比星 心脏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反搏后心肌梗死犬心肌形态学的观察
18
作者 钱孝贤 刘勇 +3 位作者 吴伟康 周彬 陈璘 郑振声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60-562,共3页
目的:探讨体外反搏对心肌梗死犬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19只健康杂种犬随机分为对照组、梗死组和反搏组3组,采用透射电镜观察梗死区心肌组织的超微结构变化,并通过图像分析系统对线粒体进行形态定量分析。结果:形态学观察发现反搏组犬心... 目的:探讨体外反搏对心肌梗死犬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19只健康杂种犬随机分为对照组、梗死组和反搏组3组,采用透射电镜观察梗死区心肌组织的超微结构变化,并通过图像分析系统对线粒体进行形态定量分析。结果:形态学观察发现反搏组犬心肌肌小节、肌丝、线粒体和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比梗死组明显减轻。定量分析发现反搏组犬心肌线粒体数密度和比表面均明显高于梗死组,而线粒体体积和平均表面积均小于梗死组(P<0.05)。结论:体外反搏可减轻心肌梗死犬的心肌超微结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超微结构 反搏动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LDL-C/HDL-C比值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19
19
作者 黄卓山 钟钧琳 +3 位作者 罗艳婷 彭隆 李苏华 刘金来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03-308,共6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各个指标尤其是LDL-C与HDL-C、apoA1与apo B100的相关性,以及各个指标及比值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2014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住院接受PCI术的冠心病患者301例...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各个指标尤其是LDL-C与HDL-C、apoA1与apo B100的相关性,以及各个指标及比值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2014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住院接受PCI术的冠心病患者301例,入院后检测患者术前空腹血脂(包括TG、TC、LDL-C、HDL-C、apo A1、apo B100),用Gensini评分表示冠脉病变严重程度。根据Gensini评分结果将患者分为A组(<50分,153例)与B组(≥50分,148例)。【结果】线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LDL-C与HDL-C(r=0.161,P=0.005)、apo A1与apo B100(r=0.358,P<0.001)、apo A1与HDL-C(r=0.526,P<0.001)、apo B100与LDL-C(r=0.487,P<0.001)、apo A1与LDL-C(r=0.178,P=0.002)均存在正相关关系,apo B100与HDL-C无相关性。LDL-C、HDL-C、TC均与Gensini评分无相关性,LDL-C/HDL-C比值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0.148,P=0.01)。apo A1与Gensini评分呈负相关(r=-0.129,P=0.025),apo B100及apo B100/apo A1比值与Gensini评分无相关性。经多因素分析校正后,LDL-C/HDL-C与Gensini评分仍呈正相关(β=5.071,P=0.018)。【结论】在冠心病患者中,LDL-C与HDL-C、apo A1与apo B100有一定相关性,但LDL-C与HDL-C的相关度较弱。LDL-C/HDL-C比值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存在较弱的正相关,是冠脉病变的危险因素,而apoA1则与其呈负相关,发挥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脂蛋白胆固醇 载脂蛋白 GENSINI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美他嗪降低1型糖尿病大鼠心肌组织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水平 被引量:11
20
作者 赵云跃 钟钧琳 +5 位作者 谢冬梅 李苏华 罗艳婷 彭隆 朱洁明 刘金来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90-395,共6页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对链佐菌素诱导的1型糖尿病大鼠心肌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超氧化物歧化酶-2(SOD-2)蛋白表达、心肌组织氧化应激水平及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用6周龄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N组);糖...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对链佐菌素诱导的1型糖尿病大鼠心肌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超氧化物歧化酶-2(SOD-2)蛋白表达、心肌组织氧化应激水平及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用6周龄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N组);糖尿病对照组(10只,C组);糖尿病联合曲美他嗪干预组(TMZ:15 mg·kg-1·d-1;N=10,TMZ组)。将链佐菌素溶解于0.1 mol/L柠檬酸缓冲液中,以40 mg·kg-1剂量腹腔注射大鼠,诱导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TMZ组以曲美他嗪(15 mg·kg-1·d-1)灌胃,持续16周。16周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及颈动脉导管检测大鼠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指标,Western blot技术及试剂盒检测TNF-α和SOD 2蛋白表达及丙二醛(MDA)水平,称量身体质量(BW)、大鼠左室质量(LVW)、全心质量(HW),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形态。【结果】与N组相比,C组心脏功能降低;LVW/HW及MDA增高(P<0.05),而SOD-2表达降低(P<0.001)。与C组比较,TMZ组TNF-α、MDA、LVEDP和LVW/HW降低,SOD 2升高(P<0.05)。曲美他嗪治疗组心肌组织病理形态改变较糖尿病对照组减轻。【结论】心肌组织TNF-α表达上调和氧化应激水平升高在糖尿病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曲美他嗪可降低炎症因子TNF-α表达、改善氧化应激损伤、减缓心肌重塑和改善心脏舒张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美他嗪 1型糖尿病 炎症发应 氧化应激 心室重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