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间充质干细胞对B细胞增殖及免疫调节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
7
1
作者
刘秋莉
肖崇珺
+3 位作者
黄牡丹
黄里
陈小湧
郑海清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95-203,共9页
【目的】研究观察间充质干细胞(MSC)在体外培养体系对B细胞增殖和免疫调节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健康捐献者来源的骨髓30 mL。用含100 mmol/L胎牛血清的L-DMEM培养基对分离出的MSC进行贴壁培养。培养至第6代时,进...
【目的】研究观察间充质干细胞(MSC)在体外培养体系对B细胞增殖和免疫调节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健康捐献者来源的骨髓30 mL。用含100 mmol/L胎牛血清的L-DMEM培养基对分离出的MSC进行贴壁培养。培养至第6代时,进行多向分化和细胞表型鉴定。获取健康供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并通过流式细胞仪分选出CD19^+B细胞,进行荧光染料CFSE标记,然后分成单独培养组(CD19^+B细胞)和共培养组(按CD19^+B∶MSC:=5∶1的比例共培养),两组均采用CpG+CD40L刺激,96 h后检测B细胞的增殖情况,并通过流式细胞荧光分选技术(FACS)检测CD19^+CD5^+B细胞的百分比及其分泌的IL-10水平;进一步观察单独培养组和共培养组的CD19^+B细胞对CD4^+T细胞增殖以及分泌IFN-γ的影响,最后加入IL-10中和抗体,再次验证B细胞对CD4^+T细胞增殖以及分泌IFN-γ的影响。【结果】健康捐献者来源的MSC具有多向分化能力,并表达CD29、CD44、CD73、CD90、CD105、CD166,不表达CD45和CD34。与单独培养组比较,共培养组中的CD19^+B细胞与MSC在体外共培养3 d后,CD19^+B细胞增殖比例明显提高,并显著抑制CD4^+T细胞分泌IFN-γ的功能。进一步分析CD19^+B细胞的亚群,发现与单独培养组比较,共培养组中的CD5^+B细胞数量的百分比由(21.31±1.22)%增加至(31.27±0.92)%(P=0.014);而且其IL-10的分泌水平由(1.09±0.08)%增加至(2.44±0.06)%(P<0.001)。当在共培养组中加入IL-10中和抗体后,发现与MSC共培养的B细胞抑制CD4^+T细胞增殖和分泌IFN-γ的功能的能力明显减弱。【结论】MSC能促进CD19^+B细胞的增殖,同时具有增强CD19^+B细胞抑制CD4^+T细胞分泌IFN-γ,这可能与分泌IL-10的CD19^+CD5^+B细胞的表达增加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B淋巴细胞
免疫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人嗅黏膜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小鼠的治疗作用与机制
被引量:
2
2
作者
肖崇珺
刘秋莉
+2 位作者
黄牡丹
陈莉琳
郑海清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91-200,共10页
[目的]研究人嗅黏膜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OMSC)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小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经鼻内镜局麻下取健康捐献者嗅区黏膜上皮,消化、传代后获取嗅黏膜间充质干细胞,培养至第5代,进行干细胞表面分子鉴定、多向诱...
[目的]研究人嗅黏膜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OMSC)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小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经鼻内镜局麻下取健康捐献者嗅区黏膜上皮,消化、传代后获取嗅黏膜间充质干细胞,培养至第5代,进行干细胞表面分子鉴定、多向诱导分化及染色.以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MOG35-55)和百日咳毒素(PT)诱发C57小鼠EAE模型,记录小鼠神经功能评分(10分法).造模后第16天(发病高峰期)将已发病小鼠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经尾静脉OMSC和等体积PBS治疗.造模后第24天经内眦静脉取血,CBA法检测小鼠血浆IL-10、IL-17、IFN-γ、IL-6水平.取脊髓,HE和LFB染色观察损伤灶大小.取健康捐献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与OMSC共培养,2 d后比较单独培养组和共培养组分泌IFN-γ的CD4+T淋巴细胞(Th1细胞)比例;加入IDO、COX抑制剂干预,观察2 d后各组Th1细胞比例.[结果]OMSC表面分子表达符合间充质干细胞特性并具有多向分化潜能.MOG35-55及PT成功诱导EAE模型,小鼠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损伤,OMSC治疗后,治疗组小鼠发病严重程度较对照组减轻(P=0.002),且治疗组血清IFN-γ浓度低于对照组(P=0.032),IL-10、IL-17、IL-6浓度差异无统计学差异.HE、LFB染色切片分别显示OMSC治疗组炎症因子浸润程度较对照组减轻,脱髓鞘区域范围也较对照组减小.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与OMSC共培养2 d后,Th1细胞比例较淋巴细胞单独培养组降低(P=0.001).IDO抑制剂组Th1细胞比例高于共培养组(P=0.01),与单独培养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OX抑制剂组Th1细胞比例与共培养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OMSC可能通过IDO通路调控Th1淋巴细胞比例,从而抑制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小鼠的脱髓鞘损伤反应.本研究为临床治疗多发性硬化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嗅黏膜间充质干细胞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
免疫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间充质干细胞对B细胞增殖及免疫调节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
7
1
作者
刘秋莉
肖崇珺
黄牡丹
黄里
陈小湧
郑海清
机构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生物治疗中心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岭南医院康复医学科
中山大学
中山
医学
院干细胞中心
出处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95-203,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572228
81760112)
+3 种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015A030313015
2016A030310131)
中山大学校高校青年教师培育项目(15ykpy26
17ykpy50)
文摘
【目的】研究观察间充质干细胞(MSC)在体外培养体系对B细胞增殖和免疫调节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健康捐献者来源的骨髓30 mL。用含100 mmol/L胎牛血清的L-DMEM培养基对分离出的MSC进行贴壁培养。培养至第6代时,进行多向分化和细胞表型鉴定。获取健康供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并通过流式细胞仪分选出CD19^+B细胞,进行荧光染料CFSE标记,然后分成单独培养组(CD19^+B细胞)和共培养组(按CD19^+B∶MSC:=5∶1的比例共培养),两组均采用CpG+CD40L刺激,96 h后检测B细胞的增殖情况,并通过流式细胞荧光分选技术(FACS)检测CD19^+CD5^+B细胞的百分比及其分泌的IL-10水平;进一步观察单独培养组和共培养组的CD19^+B细胞对CD4^+T细胞增殖以及分泌IFN-γ的影响,最后加入IL-10中和抗体,再次验证B细胞对CD4^+T细胞增殖以及分泌IFN-γ的影响。【结果】健康捐献者来源的MSC具有多向分化能力,并表达CD29、CD44、CD73、CD90、CD105、CD166,不表达CD45和CD34。与单独培养组比较,共培养组中的CD19^+B细胞与MSC在体外共培养3 d后,CD19^+B细胞增殖比例明显提高,并显著抑制CD4^+T细胞分泌IFN-γ的功能。进一步分析CD19^+B细胞的亚群,发现与单独培养组比较,共培养组中的CD5^+B细胞数量的百分比由(21.31±1.22)%增加至(31.27±0.92)%(P=0.014);而且其IL-10的分泌水平由(1.09±0.08)%增加至(2.44±0.06)%(P<0.001)。当在共培养组中加入IL-10中和抗体后,发现与MSC共培养的B细胞抑制CD4^+T细胞增殖和分泌IFN-γ的功能的能力明显减弱。【结论】MSC能促进CD19^+B细胞的增殖,同时具有增强CD19^+B细胞抑制CD4^+T细胞分泌IFN-γ,这可能与分泌IL-10的CD19^+CD5^+B细胞的表达增加相关。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B淋巴细胞
免疫调节
Keywords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 lymphocytes
immunomodulation
分类号
R392 [医药卫生—免疫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人嗅黏膜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小鼠的治疗作用与机制
被引量:
2
2
作者
肖崇珺
刘秋莉
黄牡丹
陈莉琳
郑海清
机构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岭南医院康复医学科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生物治疗中心
出处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91-200,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572228,81972151)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019A1515011106)
中山大学青年教师培育项目(17ykpy50)。
文摘
[目的]研究人嗅黏膜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OMSC)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小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经鼻内镜局麻下取健康捐献者嗅区黏膜上皮,消化、传代后获取嗅黏膜间充质干细胞,培养至第5代,进行干细胞表面分子鉴定、多向诱导分化及染色.以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MOG35-55)和百日咳毒素(PT)诱发C57小鼠EAE模型,记录小鼠神经功能评分(10分法).造模后第16天(发病高峰期)将已发病小鼠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经尾静脉OMSC和等体积PBS治疗.造模后第24天经内眦静脉取血,CBA法检测小鼠血浆IL-10、IL-17、IFN-γ、IL-6水平.取脊髓,HE和LFB染色观察损伤灶大小.取健康捐献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与OMSC共培养,2 d后比较单独培养组和共培养组分泌IFN-γ的CD4+T淋巴细胞(Th1细胞)比例;加入IDO、COX抑制剂干预,观察2 d后各组Th1细胞比例.[结果]OMSC表面分子表达符合间充质干细胞特性并具有多向分化潜能.MOG35-55及PT成功诱导EAE模型,小鼠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损伤,OMSC治疗后,治疗组小鼠发病严重程度较对照组减轻(P=0.002),且治疗组血清IFN-γ浓度低于对照组(P=0.032),IL-10、IL-17、IL-6浓度差异无统计学差异.HE、LFB染色切片分别显示OMSC治疗组炎症因子浸润程度较对照组减轻,脱髓鞘区域范围也较对照组减小.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与OMSC共培养2 d后,Th1细胞比例较淋巴细胞单独培养组降低(P=0.001).IDO抑制剂组Th1细胞比例高于共培养组(P=0.01),与单独培养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OX抑制剂组Th1细胞比例与共培养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OMSC可能通过IDO通路调控Th1淋巴细胞比例,从而抑制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小鼠的脱髓鞘损伤反应.本研究为临床治疗多发性硬化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
嗅黏膜间充质干细胞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
免疫调节
Keywords
human olfactory mucosa-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OMSC)
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 lomyelitis(EAE)
immunomodulation
分类号
R392.9 [医药卫生—免疫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间充质干细胞对B细胞增殖及免疫调节功能的影响
刘秋莉
肖崇珺
黄牡丹
黄里
陈小湧
郑海清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人嗅黏膜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小鼠的治疗作用与机制
肖崇珺
刘秋莉
黄牡丹
陈莉琳
郑海清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