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医院感染肺炎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 被引量:9
1
作者 叶枫 钟淑卿 +1 位作者 张天托 钟南山 《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 2004年第2期97-99,共3页
目的 :探讨产超广谱 β内酰胺酶 (ESBLs)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医院感染肺炎的临床特点及其危险因素 ,以便有效地控制感染。方法 :对 80例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医院感染肺炎进行研究 ,32例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医院... 目的 :探讨产超广谱 β内酰胺酶 (ESBLs)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医院感染肺炎的临床特点及其危险因素 ,以便有效地控制感染。方法 :对 80例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医院感染肺炎进行研究 ,32例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医院感染肺炎作为观察组 ,4 8例非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医院感染肺炎作为对照组。用SPSS 10 .0软件进行统计 ,对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医院感染肺炎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住院时间大于 2 0d、入住重症监护病房、侵袭性操作以及先前第三代头孢菌素的应用是引起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医院感染肺炎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合理使用抗生素、严格无菌操作和缩短住院天数是防止产ESBLs细菌医院感染肺炎流行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内酰胺酶类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氧氟沙星600mg静脉注射治疗下呼吸道细菌性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周宇麒 张天托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09年第3期219-223,共5页
目的评价左氧氟沙星注射液600mg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前瞻性、开放性试验。入组病例996例,因各种原因剔出后可评价病例847例,左氧氟沙星注射液600mg,每日1次静脉滴注,治疗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疗程为7~14... 目的评价左氧氟沙星注射液600mg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前瞻性、开放性试验。入组病例996例,因各种原因剔出后可评价病例847例,左氧氟沙星注射液600mg,每日1次静脉滴注,治疗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疗程为7~14d。记录观察期间出现的任何不良反应,评估治疗结束时的临床疗效、细菌学疗效及安全性。结果左氧氟沙星600mg静脉滴注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加重、支气管扩张并发感染的有效率分别为92.3%(477/517)、89.8%(203/226)、90.4%(94/104),总有效率为91.4%(774/847),总细菌清除率为83.9%。试验期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6.2%(52/847),其中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4%(30/847),中枢神经系统为1.7%(14/847),注射部位刺激为0.6%(5/847),皮肤反应为0.4%(3/847)。结论左氧氟沙星注射液600mg静脉滴注治疗下呼吸道感染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氧氟沙星 呼吸道感染 疗效和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种抗生素对产AmpC酶或同时产ESBLs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 被引量:70
3
作者 张永标 张扣兴 +4 位作者 唐英春 陆坚 宋玮 朱家馨 谈淑卿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541-544,551,共5页
目的 了解临床下呼吸道感染常见革兰氏阴性杆菌产 Amp C酶或同时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 s)的情况 ,检测常用 13种抗生素对这些菌株的体外抗菌活性 ,以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抗生素。方法 采用酶提取物三维试验确证产 Amp C酶或同时产 ES... 目的 了解临床下呼吸道感染常见革兰氏阴性杆菌产 Amp C酶或同时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 s)的情况 ,检测常用 13种抗生素对这些菌株的体外抗菌活性 ,以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抗生素。方法 采用酶提取物三维试验确证产 Amp C酶或同时产 ESBL s菌株 ,应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抗生素对这些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 (MICs)。结果 从临床痰标本分离对第一、二代及一种以上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的 2 2 6株常见革兰氏阴性杆菌 ,包括阴沟肠杆菌、弗氏柠檬酸杆菌、肺炎克雷伯氏菌、大肠埃希氏菌、鲍氏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 ,其中单产 Amp C酶 34株 ,同时产 Amp C酶和 ESBL s15株 ,总检出率分别为 15 .0 % (34/ 2 2 6 )、6 .6 %(15 / 2 2 6 )。无论单产 Amp C酶还是同时产 Amp C酶和 ESBL s的细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氨曲南及头孢美唑高度耐药 ,敏感率从 0~ 14 .7% ;对含 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制剂哌拉西林 /三唑巴坦、阿莫西林 /克拉维酸、头孢哌酮 /舒巴坦耐药情况亦严重 ,敏感率从 0~ 2 9.4 % ;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除大肠埃希氏菌外有较高的敏感性 ,总敏感率均为 71.4 % ;而对亚胺培南高度敏感 ,仅有 1株铜绿假单胞菌耐药。单产 Amp C酶细菌对头孢吡肟、阿米卡星敏感率分别为 97.1%、6 4 .7% ,同时产 Amp C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PC酶 超广谱肛内酰胺酶 抗生索 抗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分子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71
4
作者 张永 唐英春 +1 位作者 陆坚 张扣兴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17-221,240,共6页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产生耐药的分子机制.方法收集对亚胺培南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imipenem 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IRAB)无重复株共9株,采用琼脂稀释法进行药敏检测,协同抑制试验、质粒接合试验、Southern杂交...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产生耐药的分子机制.方法收集对亚胺培南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imipenem 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IRAB)无重复株共9株,采用琼脂稀释法进行药敏检测,协同抑制试验、质粒接合试验、Southern杂交、等电聚焦电泳、PCR扩增blaVIM、blaIMP、blaOXA-23、blaOXA-24相关基因及整合子编码序列及其分子克隆和测序,以阐述其分子耐药机制.结果本组IRAB具有多重耐药性;耐药基因分子克隆、测序并结合等电聚焦分析证实均产OXA-23型碳青霉烯酶,质粒接合试验、Southern杂交显示其编码基因定位在染色体上.9株细菌均检测出Ⅰ型整合子基因结构(大小约1.2~4kb);3株菌检测出Ⅱ型整合子基因结构(1.8~2kb),均携带了多种耐药基因.结论产OXA-23型β-内酰胺酶是本组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重要原因;IRAB整合子基因携带的多种耐药基因与其多重耐药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耐药 亚胺培南 p内酰胺酶类 DNA序列分析 整合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莫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治疗AECOPD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9
5
作者 周凤丽 黄静 +3 位作者 李洪涛 张文先 朱家馨 张天托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553-556,共4页
目的观察莫西沙星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AECOPD)的疗效、副作用和具体用药方法。方法收集住院的AECOPD患者113例,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以莫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对照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疗效、细菌清除率及对预后指标(F... 目的观察莫西沙星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AECOPD)的疗效、副作用和具体用药方法。方法收集住院的AECOPD患者113例,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以莫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对照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疗效、细菌清除率及对预后指标(FEV1、呼吸困难、6min步行距离)的改善率及药物副作用;同时将莫西沙星治疗组随机分为持续静脉滴注组和静滴加口服序贯治疗组,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疗效、细菌清除率及对预后指标(FEV1、呼吸困难、6min步行距离)的改善率。结果莫西沙星治疗组的临床有效率(77.78%)、细菌清除率(81.48%)及对三项预后指标的改善率(82.54%、73.02%、69.84%)均高于左氧氟沙星组,而药物副作用发生率两组相当。莫西沙星持续治疗组与序贯治疗组比较,临床有效率、细菌清除率及对三项预后指标的改善率均无明显差异。结论莫西沙星用于治疗AECOPD优于左氧氟沙星,且持续静滴给药治疗AECOPD与序贯给药比较无优势,从经济学角度,应推荐序贯给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发作期 莫西沙星 左氧氟沙星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ells量表和修正的Geneva评分对肺栓塞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30
6
作者 吴本权 张文先 +3 位作者 刘慧 黄静 周宇麒 张天托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77-480,F0003,共5页
【目的】为减少肺栓塞误漏诊,探讨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比较修正的Geneva和Wells评分系统对肺栓塞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1998-2008年10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可疑肺栓塞65例,其中临床确诊肺栓塞44例,记录、归纳整理、统计... 【目的】为减少肺栓塞误漏诊,探讨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比较修正的Geneva和Wells评分系统对肺栓塞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1998-2008年10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可疑肺栓塞65例,其中临床确诊肺栓塞44例,记录、归纳整理、统计分析,应用ROC曲线比较Geneva和Wells评分对肺栓塞的预测价值。【结果】Wells评分<2分肺栓塞可能性33.3%(8/24),2~6分87.2%(34/39),6分以上100%(2/2),评分增加肺栓塞可能性增大(P=0.000);Geneva评分:0~3分肺栓塞可能性22.2%(4/18);4~10分82.1%(32/39);≥11分100%(8/8)。肺栓塞可能性与Geneva评分高低有关(P=0.000)。Wells评分预测肺栓塞的ROC曲线下面积(AUC)0.785±0.060(P=0.000),最佳分界值2分,以≥2分预测肺栓塞,其敏感性81.8%,特异性76.2%;Geneva评分ROC的AUC为0.900±0.038(P=0.000),最佳分界值6.5分,以≥6.5分预测的敏感性为72.7%,特异性100%;两条曲线所对应AUC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Wells评分和Geneva评分对肺栓塞的预测均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Geneva评分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总体上优于Wells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预测 WELLS评分 Geneva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治疗期肺结核患者外周血CD4^+ T细胞变化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3
7
作者 李德宪 张天托 +3 位作者 谭守勇 肖芃 谭耀驹 张贤兰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79-681,684,共4页
目的:探讨肺结核患者强化治疗期外周血CD4+T细胞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对62例肺结核患者外周血的CD4+T细胞计数,根据患者治疗前影像学肺部病灶累及程度及治疗前后影像学变化进行分组比较,并与30例健康者作比较。结... 目的:探讨肺结核患者强化治疗期外周血CD4+T细胞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对62例肺结核患者外周血的CD4+T细胞计数,根据患者治疗前影像学肺部病灶累及程度及治疗前后影像学变化进行分组比较,并与30例健康者作比较。结果:治疗前肺结核组CD4+T细胞计数(439.21±210.56)/mm^3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748.47±261.85)/mm^3(P〈0.01)。治疗前多叶受累组的CD4+T细胞计数(399.83±194.17)/mm^3低于局限组对应的(521.90±224.40)/mm^3(P〈0.05);治疗后病灶吸收明显组的CD4+T细胞计数从(480.75±228.49)/mm^3上升至(616.75±280.57)/mm^3,达健康组水平(P〉0.05),而病灶吸收不明显的CD4+T细胞计数仅从(412.97±197.00)/mm^3上升至(447.55±204.60)/mm^3,仍低于健康水平(P〈0.01)。结论:肺结核患者存在外周血CD4+T细胞减少,经抗结核治疗后,外周血减少的CD4+T细胞部分可恢复,外周血CD4+T细胞与肺结核病情严重性相关,病情越严重CD4+T细胞数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外周血 CD4+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亚群与肺结核严重性及疗效的关系 被引量:9
8
作者 李德宪 张天托 +1 位作者 谭守勇 张贤兰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53-457,共5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的Th1和Th2细胞与肺结核病变严重程度及疗效的关系。方法:应用细胞内细胞因子的检测方法对62例肺结核患者外周血的Th1和Th2细胞亚群进行检测,根据患者治疗前影像学肺部病灶累及程度及治疗前后影像学变化进行分组比较,30... 目的:探讨外周血的Th1和Th2细胞与肺结核病变严重程度及疗效的关系。方法:应用细胞内细胞因子的检测方法对62例肺结核患者外周血的Th1和Th2细胞亚群进行检测,根据患者治疗前影像学肺部病灶累及程度及治疗前后影像学变化进行分组比较,3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结果:治疗前肺结核组的Th1细胞计数和Th2细胞计数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t检验)。治疗前多叶受累组的Th1细胞计数较局限组低(P<0.05,t检验);治疗后病灶吸收明显组的Th1细胞计数均恢复至健康水平(P>0.05,t检验);病灶吸收不明显组的Th1细胞计数仍低于健康水平(P<0.01,t检验);治疗后无论病灶吸收明显组或病灶吸收不明显组的Th2细胞计数均仍低于健康组(P<0.05,t检验)。结论:推测结核病的发生和进展可能与Th1细胞低下有关,非Th2型免疫反应增强所致,成功的抗结核治疗后,Th1细胞随之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影像学 TH1细胞 TH2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管引流后高聚生与顺铂联合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 被引量:12
9
作者 周凤丽 毕筱刚 +1 位作者 张天托 饶宪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7期973-975,共3页
目的:探索恶性胸腔积液内科治疗的最佳方法及疗效。方法:对42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成3组,每例病例均以中心静脉导管接简易负压吸引瓶进行闭式引流,待胸腔积液引流完全后,3组分别注入顺铂、高聚生或高聚生加顺铂,每周2次,重复4周,观... 目的:探索恶性胸腔积液内科治疗的最佳方法及疗效。方法:对42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成3组,每例病例均以中心静脉导管接简易负压吸引瓶进行闭式引流,待胸腔积液引流完全后,3组分别注入顺铂、高聚生或高聚生加顺铂,每周2次,重复4周,观察疗效及毒副作用。结果:引流后高聚生组、顺铂组以及高聚生+顺铂组3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43%、42%和88%,两药联合疗效明显优于两药单独治疗,而高聚生和顺铂单药注入两组比较,疗效无明显差异。两药联合注入治疗恶性胸腔积液,其毒副作用无增加。结论:采用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后以高聚生加顺铂联合胸腔内注入治疗恶性胸腔积液创伤小、简单方便、疗效好、毒副作用小,适合在临床推广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积液 恶性 引流术 顺铂 高聚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质粒介导AmpC酶细菌的耐药性及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宋玮 唐英春 +4 位作者 陆坚 朱家馨 黄静 张永标 谈淑卿 《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 2004年第2期70-74,共5页
目的 :了解产质粒介导AmpCβ内酰胺酶革兰阴性菌耐药性及分子流行病学情况。 方法 :收集 4 0株产质粒介导Am pC酶革兰阴性菌 ,Kirby Bauer纸片扩散法检测耐药性 ;肠杆菌科基因组内重复一致序列 聚合酶链反应 (ERIC PCR)进行克隆株的DN... 目的 :了解产质粒介导AmpCβ内酰胺酶革兰阴性菌耐药性及分子流行病学情况。 方法 :收集 4 0株产质粒介导Am pC酶革兰阴性菌 ,Kirby Bauer纸片扩散法检测耐药性 ;肠杆菌科基因组内重复一致序列 聚合酶链反应 (ERIC PCR)进行克隆株的DNA分型 ,确定同源性。结果 :4 0株产质粒AmpC酶菌株对第一代头孢菌素类、头霉素类明显耐药 ,对第三代头孢菌素、单环菌素、氟喹诺酮类和氨基糖苷类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 ,对第四代头孢菌素及碳青霉烯类均较敏感。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各 17株 ,ERIC PCR图谱可以分为 2 8个不同克隆。结论 :4 0株产质粒介导AmpC酶的革兰阴性菌呈多克隆模式 ,第四代头孢菌素和碳青霉烯类药物可作为治疗产质粒介导的AmpC酶细菌感染的有效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粒 Β内酰胺酶 分子流行病学 药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琼氏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分子机制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永 唐英春 +4 位作者 张扣兴 陆坚 莫晓能 潘晓娴 席云 《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 2005年第2期77-82,共6页
目的 研究琼氏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的分子机制。方法 对耐亚胺培南琼氏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ZN3858,采用琼脂对倍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协同抑制试验,质粒接合试验,Southern blot等电聚焦电泳,PCR扩增OXA、IMP、VIM型碳青霉烯酶基因及... 目的 研究琼氏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的分子机制。方法 对耐亚胺培南琼氏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ZN3858,采用琼脂对倍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协同抑制试验,质粒接合试验,Southern blot等电聚焦电泳,PCR扩增OXA、IMP、VIM型碳青霉烯酶基因及整合子编码序列及其分子克隆和测序,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 PAGE)方法研究其外膜蛋白表达情况,阐述其对碳青霉烯类分子耐药机制。结果 受试琼氏不动杆菌具有多重耐药性;耐药基因分子克隆、测序并结合等电聚焦分析证实均产OXA 23型碳青霉烯酶,质粒接合试验、Southern blot显示其编码基因定位在染色体上;与敏感株相比,该菌22、35、47kDa外膜蛋白表达不同程度降低,飞行时间质谱显示:它们与一些耐药相关的外膜蛋白有一定的相似性。结论 表达OXA 23型碳青霉烯酶伴外膜蛋白下调是琼氏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重要分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琼氏不动杆菌 耐药 DNA序列分析 细菌外膜蛋白 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省结核分枝杆菌耐二线抗结核药的分子学特征 被引量:3
12
作者 袁小亮 张天托 +5 位作者 朱家馨 郑文争 雷建平 涂少华 罗一钧 刘惟优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3年第9期649-654,共6页
目的初步明确江西省耐二线抗结核药相关基因突变的特征,评价等位基因特异性多重PCR(multiplex allele-specific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MAS-PCR)检测二线抗结核药耐药性的可行性。方法采用DNA测序方法和MAS-PCR技术,对江西省52株耐... 目的初步明确江西省耐二线抗结核药相关基因突变的特征,评价等位基因特异性多重PCR(multiplex allele-specific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MAS-PCR)检测二线抗结核药耐药性的可行性。方法采用DNA测序方法和MAS-PCR技术,对江西省52株耐二线抗结核药的结核分枝杆菌进行耐药相关基因突变位点检测。结果DNA测序分析:39株耐氧氟沙星(Ofx)菌株中,32株存在gyrA基因错义突变,2株发生gyrB基因错义突变。29株耐卡那霉素(Km)或卷曲霉素(Cm)菌株中,22株为rrs1401位点A→G突变。52株耐二线抗结核药的结核分枝杆菌,40株为北京基因型(76.92%,40/52),其中17株北京基因型菌株发生gyrA-GAC94GGC突变(42.50%,17/40),19株北京基因型菌株发生rrs-A1401G突变(47.50%,19/40)。北京基因型与基因突变类型gyrA-GAC94GGC和rrs-A1401G无明显相关性(χ2=1.16、1.92,P值均>0.05)。MAS-PCR检测Ofx耐药株的敏感度为61.54%(24/39),检测Km或Cm耐药株的敏感度为79.31%(23/29)。结论gyrA基因94位密码子突变是江西省结核分枝杆菌Ofx耐药的主要机制;rrs-A1401G突变则是Km或Cm耐药的主要原因。MAS-PCR方法对于快速检测二线抗结核药的耐药性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杆菌 结核 抗药性 细菌 抗生素类 抗结核 卡那霉素 卷曲霉素硫酸盐 聚合酶链反应 江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胸痛为主要症状的肺隐球菌病2例 被引量:2
13
作者 吴本权 张天托 +2 位作者 饶宪 毕筱刚 周凤丽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390-390,共1页
肺隐球菌病(pulmonarycryptococcosis)是由新生隐球菌感染所引起的亚急性或慢性深部真菌病。正常人吸人所致肺部局限性感染,一般症状少,不少能够自愈.若因过度劳累或有免疫缺损的慢性病患者(如晚期恶性肿瘤,白血病,长期接受大... 肺隐球菌病(pulmonarycryptococcosis)是由新生隐球菌感染所引起的亚急性或慢性深部真菌病。正常人吸人所致肺部局限性感染,一般症状少,不少能够自愈.若因过度劳累或有免疫缺损的慢性病患者(如晚期恶性肿瘤,白血病,长期接受大剂量激素、广谱抗生素及抗癌药治疗等),吸人真菌后在肺内形成病灶,可经血行播散至全身,且多侵人中枢神经系统。近年来,其发病率有逐渐增加的趋势,而且无明显基础疾病和危险因素,易被误诊为肺部肿瘤。了解该病的发病特点,对正确诊断具有指导意义。我们对近半年来经肺活检病理证实的肺隐球菌病2例分析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隐球菌病 症状 新生隐球菌感染 深部真菌病 慢性病患者 胸痛 晚期恶性肿瘤 中枢神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小血管炎肺脏受累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炎强 王晓东 +3 位作者 李香玲 林松娟 王丽 张文先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2401-2402,共2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小血管炎(PSV)肺脏受累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及治疗与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PSV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肺脏受累的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肺脏受累80.8%,有症状者57.7%,咳嗽咳痰84.6%、咯血/痰中带血34.6%、气促53.8%、... 目的:探讨原发性小血管炎(PSV)肺脏受累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及治疗与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PSV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肺脏受累的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肺脏受累80.8%,有症状者57.7%,咳嗽咳痰84.6%、咯血/痰中带血34.6%、气促53.8%、呼吸困难30.8%;有体征者42.3%,肺部爆裂音19.2%。影像学表现肺纹理多粗乱,肺部阴影,肺间质纤维化。实验室检查血气异常11例(11/13),肺动脉高压4例(4/10),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5例(5/8),支气管镜镜检异常2例(2/3)。激素、环磷酰胺联合治疗为主,诱导缓解率80.8%,死亡率26.9%。结论:PSV肺部受累临床表现各异,无明显特异性,以肺浸润、间质纤维化表现突出。早期诊断,及时正确干预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小血管炎 肺小血管炎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肺脏受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F-γ基因转染肺泡巨噬细胞抗肿瘤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周凤丽 毕筱刚 +1 位作者 张天托 黄静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11年第5期452-455,共4页
背景与目的活化的肺泡巨噬细胞(alveolar macrophage,AM)具有抗肿瘤功能,γ干扰素(interferon-γ,INF-γ)是巨噬细胞的活化因子之一,其与巨噬细胞体外共同培养可增强巨噬细胞的免疫功能。本研究旨在了解人INF-γ基因体外转染肺癌患者的A... 背景与目的活化的肺泡巨噬细胞(alveolar macrophage,AM)具有抗肿瘤功能,γ干扰素(interferon-γ,INF-γ)是巨噬细胞的活化因子之一,其与巨噬细胞体外共同培养可增强巨噬细胞的免疫功能。本研究旨在了解人INF-γ基因体外转染肺癌患者的AM后对其抗肿瘤功能的影响。方法经肺泡灌洗获AM,分离纯化,以INF-γ基因转染AM,以RT-PCR方法和ELISA方法检测人INF-γ基因的成功转染;分别检测AM产生TNF-α、NO、IL-1的水平及AM杀伤L1210细胞的活性。结果 RT-PCR方法和ELISA方法均显示人INF-γ基因已成功转染AM;经人INF-γ基因转染后,肺癌患者AM产生TNF-α、NO、IL-1的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AM杀伤L1210细胞的活性较对照组明显增强(P<0.05)。结论 INF-γ基因体外转染肺癌患者的AM,能使AM的抗肿瘤活性明显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肺泡巨噬细胞 基因转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16基因甲基化检测对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大鹰 周凤丽 +1 位作者 胡灼君 胡红波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148-2150,共3页
目的检测胸腔积液中沉渣细胞p16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状态,探讨p16基因甲基化检测在良、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利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方法检测66例原因不明的胸腔积液患者胸水沉渣细胞p16基因的甲基化状态。结果 66例胸... 目的检测胸腔积液中沉渣细胞p16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状态,探讨p16基因甲基化检测在良、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利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方法检测66例原因不明的胸腔积液患者胸水沉渣细胞p16基因的甲基化状态。结果 66例胸腔积液患者中36例确诊为恶性胸腔积液,30例为良性胸腔积液。恶性胸腔积液沉渣细胞p16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阳性率为69.4%(25/36);在良性胸腔积液中为13.3%(4/30);经统计学检验良、恶性胸腔积液组胸水沉渣细胞的p16基因甲基化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915,P<0.01)。恶性胸腔积液组沉渣细胞的p16基因异常甲基化阳性率明显高于良性胸腔积液组。恶性胸腔积液组沉渣细胞p16基因甲基化检测的敏感性为69.4%,特异性为86.7%,准确性为77.3%。恶性胸腔积液沉渣细胞p16基因甲基化阳性表达与肿瘤的组织细胞类型及细胞分化程度无关(P均>0.05)。结论 MSP检测胸腔积液中沉渣细胞p16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状态,是一种有潜力的鉴别胸腔积液良、恶性的辅助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积液 DNA甲基化 P16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培养液及外周血骨桥蛋白水平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7
作者 甘兵 张天托 +4 位作者 张贤兰 谭守勇 黄静 刘慧 朱家馨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81-283,共3页
关键词 单个核细胞培养液 骨桥蛋白 结核感染 临床意义 水平检测 外周血 Th1/Th2 机体细胞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粪肠球菌耐庆大霉素基因的检测及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艳红 张扣兴 +3 位作者 张永 席云 张永标 唐英春 《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 2005年第6期335-338,共4页
目的探讨患者医院内下呼吸道分离的粪肠球菌耐庆大霉素基因特点及粪肠球菌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方法应用PCR技术检测庆大霉素高水平耐药株(HLGR)耐药基因及应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型法(RAPD)进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结果48株下呼吸道痰... 目的探讨患者医院内下呼吸道分离的粪肠球菌耐庆大霉素基因特点及粪肠球菌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方法应用PCR技术检测庆大霉素高水平耐药株(HLGR)耐药基因及应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型法(RAPD)进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结果48株下呼吸道痰标本分离的肠球菌均为粪肠球菌,其高水平庆大霉素的耐药率为87.5%,基因型均为aac(6’)-Ie-aph(2”)-Ia,为单一基因型,未发现aph(2”)-Ib、aph(2”)-Ic及aph(2”)-Id基因型。对DNA的指纹图谱行聚类分析可分为3种基因型,命名为Ⅰ、Ⅱ、Ⅲ型,3个类型各个病区均有分布。结论根据粪肠球菌耐高水平庆大霉素的基因型选择有效的抗菌药物,我院分离的粪肠球菌其基因型不一致,无明显的优势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粪肠球菌 庆大霉素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