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扩散模型微调的局部定制图像编辑算法
1
作者 杜佳俊 兰红 王超凡 《计算机应用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23-629,共7页
针对现有基于扩散模型的图像编辑方法存在无法灵活控制图像编辑区域以及生成个性化内容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扩散模型微调的局部定制图像编辑算法。该方法借助稳定扩散模型作为基础框架,首先从给定的一组图像和词嵌入中学习概念嵌入,并... 针对现有基于扩散模型的图像编辑方法存在无法灵活控制图像编辑区域以及生成个性化内容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扩散模型微调的局部定制图像编辑算法。该方法借助稳定扩散模型作为基础框架,首先从给定的一组图像和词嵌入中学习概念嵌入,并且为了提高模型的训练效率,解决由少量数据训练而产生的过拟合问题,在微调过程中通过分析训练过程中各层参数变化的程度降低训练参数数量;然后在联合分割模型中通过局部选择步骤得到掩码特征,进一步精确识别编辑区域边界,从而保护了非编辑区域内容;最后将参考图像、掩码特征和与定制概念绑定相关的条件文本描述共同输入微调模型中,使其在编辑区域精确生成定制内容,增加了在编辑区域生成用户定制内容的灵活性。在DreamBench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显示,相较于其他先进方法,该方法在CLIP-T、MS-SSIM评价指标上分别提高了12.2%、13.9%,表明该方法在文本对齐和结构一致性等方面均优于其他的主流方法,为用户提供了更加准确的个性化概念图像编辑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编辑 扩散模型 模型微调 局部定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心络对同型半胱氨酸损伤的内皮细胞的基因表达谱的影响 被引量:27
2
作者 陈燕铭 吴琳 +7 位作者 刘勇 周彬 王敏 刘定辉 廖火城 吴伟康 吴以岭 钱孝贤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2-47,共6页
目的:探讨通心络对同型半胱氨酸(Hcy)损伤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的基因表达谱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的HUVECs,随机分为对照组、Hcy组和通心络组,提取总RNA并纯化,反转录合成荧光分子(Cy3/Cy5)标记的cDNA探针,采用高通量Affymetric... 目的:探讨通心络对同型半胱氨酸(Hcy)损伤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的基因表达谱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的HUVECs,随机分为对照组、Hcy组和通心络组,提取总RNA并纯化,反转录合成荧光分子(Cy3/Cy5)标记的cDNA探针,采用高通量Affymetric人类全基因组寡核苷酸微阵列芯片(含47 000个基因或基因片段)杂交,杂交信号经扫描和数字化处理,通过生物信息学数据分析推测通心络对同型半胱氨酸损伤的HUVECs细胞功能的影响以及可能的信号通路。结果:与对照组相比,Hcy组有4 343个基因表达上调,316个基因表达下调;与Hcy组相比,通心络组有3 409个基因表达上调,121个基因表达下调。这些共同的差异基因生物功能涉及转录因子调控、激酶、细胞骨架与蛋白合成、转运功能、细胞因子、细胞-细胞受体相互作用和细胞黏附因子等。参与的信号通路主要是与血管新生、凋亡、氧化应激、凝血纤溶和炎症等相关的信号通路,如mTOR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和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结论:通心络能导致同型半胱氨酸损伤内皮细胞基因表达谱的改变,这些基因改变可能参与了细胞凋亡、氧化应激和凝血纤溶等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高半胱氨酸 通心络 基因芯片 基因表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教育平台的典型案例教学法在介入科护理本科生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22
3
作者 刘雪莲 胡细玲 +2 位作者 秦秀群 练贤惠 魏钰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949-952,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网络教育平台的典型案例教学法在介入科护理本科生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5月至2019年4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介入科进行临床实习的护理本科生60名作为研究对象,2017年5月至2018年4月的实习生为对照组,201... 目的探讨基于网络教育平台的典型案例教学法在介入科护理本科生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5月至2019年4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介入科进行临床实习的护理本科生60名作为研究对象,2017年5月至2018年4月的实习生为对照组,2018年5月至2019年4月的实习生为观察组,每组30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观察组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采用基于网络教育平台的典型案例教学法。教学结束时,采用理论和技能操作考核、临床能力评估和问卷调查量化评分方法,分别对两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学生理论成绩和技能操作成绩分别为(85.27±6.41)、(89.10±3.93)分,对照组分别为(80.90±6.68)、(85.13±3.91)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84、3.913,P均<0.05)。观察组学生临床处置能力、护理沟通能力、健康教育能力、临床科研能力、临床教学能力和职业心理素质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57~3.673,P均<0.05)。观察组学生对教学方法的评价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15~7.817,P均<0.01)。结论基于网络教育平台的典型案例教学法应用在介入科护理本科生实习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利于临床思维的培养和综合能力的提高,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教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教育平台 案例教学法 护理本科 临床实习 介入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和脂联素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34
4
作者 陈燕铭 王一娜 +7 位作者 钟毅敏 邓娟 何圣清 唐喜香 任琢琢 张晓菲 王曼曼 曾龙驿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54-1158,共5页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DR)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和脂联素的变化。方法:110例糖尿病患者分为3组: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组(DM)35例、糖尿病伴非增殖期视网膜病变组(NPDR)45例和糖尿病伴增殖期视网膜病变组(PDR)30例,并与40名正常人...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DR)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和脂联素的变化。方法:110例糖尿病患者分为3组: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组(DM)35例、糖尿病伴非增殖期视网膜病变组(NPDR)45例和糖尿病伴增殖期视网膜病变组(PDR)30例,并与40名正常人对照(NC组)。观察患者的体检指标,并检测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 h血糖(2h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脂联素、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计算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DM组、NPDR组和PDR组患者的收缩压、体重指数、腰臀比、血清TG、LDL-C、FPG、2hPG、HbA1c、ICAM-1、TNF-α、hs-CRP水平和HOMA-IR均高于NC组(P<0.05),而NPDR组和PDR组的收缩压、血清ICAM-1、TNF-α、hs-CRP水平和HOMA-IR均高于DM组(P<0.05)。DM组、NPDR组及PDR组的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均低于NC组(P<0.05),而NPDR组及PDR组的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低于DM组患者(P<0.05)。血清脂联素水平与ICAM-1、TNF-α、hs-CRP和HOMA-IR之间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735、-0.781、-0.768、-0.752,均P<0.01),HOMA-IR与ICAM-1、TNF-α和hs-CRP之间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857、0.906、0.888,均P<0.01)。结论:炎症因子和脂联素参与了DR的发生和发展,而脂联素可能通过拮抗炎症反应减轻胰岛素抵抗,对DR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类 脂联素 胰岛素抵抗 糖尿病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贝沙坦对糖尿病大鼠肾氧化应激、NF-κB活性和ICAM-1 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2
5
作者 曾龙驿 舒冏 +4 位作者 林可意 穆攀伟 张国超 陈燕铭 王曼曼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02-406,共5页
【目的】探讨伊贝沙坦对糖尿病大鼠肾脏氧化应激、NF-κB活性和ICAM-1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将33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C)、糖尿病组(D)和伊贝沙坦组(I)。糖尿病大鼠模型用链脲佐菌素诱导。大鼠饲养12周后,观察24h尿... 【目的】探讨伊贝沙坦对糖尿病大鼠肾脏氧化应激、NF-κB活性和ICAM-1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将33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C)、糖尿病组(D)和伊贝沙坦组(I)。糖尿病大鼠模型用链脲佐菌素诱导。大鼠饲养12周后,观察24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取出肾脏作肾组织病理检查,测定肾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变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肾组织中细胞间粘附因子-1(ICAM-1)mRNA的表达。凝胶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EMSA)检测核因子(NF)-κB的活性。【结果】UAER在D组(378±100)及I组(149±58)均显著高于C组(30±13),P<0.01;I组UAER较D组显著降低,P<0.01。与C组大鼠比较,D组大鼠肾组织MDA含量显著增高(5.8±0.9vs3.5±0.2),P<0.01;SOD、CAT及GSH-PX活性均显著降低(22.3±3.1,11.7±0.7,11.3±1.7vs39.2±2.0,18.2±0.5,23.2±3.9),P<0.01;Ⅰ组肾组织MDA含量(4.3±0.6)明显低于D组,P<0.01;SOD、CAT及GSH-PX活性(30.7±1.6,13.3±0.4,15.8±2.8)明显高于D组,均P<0.01。NF-κB活性在D组大鼠肾组织(44.3±0.4)明显高于C组(14.6±0.8),P<0.01;Ⅰ组(37.7±0.3)明显低于D组,P<0.01。D组肾组织ICAM-1mRNA表达(2.14±0.2)明显高于C组(0.36±0.1),P<0.01;Ⅰ组肾组织ICAM-1 mRNA(1.37±0.1)表达明显低于D组,P<0.01。【结论】伊贝沙坦可能部分通过减轻氧化应激反应以及下调糖尿病大鼠肾组织中NF-κB的活性,降低ICAM-1 mRNA的表达水平实现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伊贝沙坦 氧化应激 核因子(NF)-kB 细胞间粘附因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孕期甲状腺功能状态与妊娠期糖尿病的相关性 被引量:19
6
作者 李萍 林硕 +3 位作者 李玲 陈新娟 崔金晖 范建辉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79-883,共5页
【目的】探讨早孕期甲状腺功能状态与妊娠期糖尿病(GDM)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产检的单胎孕妇2 112例。于妊娠9~13+6周测定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素(TSH)及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于24~28周... 【目的】探讨早孕期甲状腺功能状态与妊娠期糖尿病(GDM)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产检的单胎孕妇2 112例。于妊娠9~13+6周测定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素(TSH)及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于24~28周行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结果异常者为GDM组(224例),正常者为非GDM组(1 888例),分析两组孕妇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差异及利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甲状腺激素水平与OGTT各时相血糖的相关性。【结果】GDM孕妇与非GDM孕妇早孕期TSH[1.04(0.61-1.61)vs 1.11(0.59-1.77)μU/mL,P=0.292]、FT4[16.22(14.22-18.31)vs 16.62(14.54-18.79)pmol/L,P=0.087]及各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发病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校正了孕妇年龄、产次及孕前体质量指数后,早孕期TSH和FT4与OGTT各时相血糖无明显的相关性。【结论】早孕期甲状腺功能状态与GDM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功能 妊娠期糖尿病 早孕期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贝沙坦联合舒洛地特对糖尿病大鼠肾脏协同保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舒冏 曾龙驿 +4 位作者 林可意 穆攀伟 张国超 陈燕铭 王曼曼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61-366,共6页
目的:探讨伊贝沙坦联合舒洛地特对大鼠糖尿病肾脏协同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C)、糖尿病模型组(D)、伊贝沙坦组(I)、舒洛地特组(S)及伊贝沙坦与舒洛地特联合给药组(I+S),糖尿病大鼠模型用STZ诱导... 目的:探讨伊贝沙坦联合舒洛地特对大鼠糖尿病肾脏协同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C)、糖尿病模型组(D)、伊贝沙坦组(I)、舒洛地特组(S)及伊贝沙坦与舒洛地特联合给药组(I+S),糖尿病大鼠模型用STZ诱导。12周后观察尿白蛋白的排泄率(UAER),做肾组织病理检查,测定肾组织中MDA含量与SOD、CAT、GSH-PX的活性变化。RT-PCR法检测肾组织中ICAM-1 mRNA的表达。EMSA检测NF-κB的活性。结果:各给药组均可抑制糖尿病大鼠UAER的增加及肾组织病理结构损害,联合组优于单独给药组。对肾组织MDA含量增加及抗氧化应激的SOD、CAT、GSH-PX活性降低的改善作用,联合组优于单给药组。各给药组均可抑制肾组织NF-κB活性,以联合组最明显;糖尿病大鼠肾组织ICAM-1 mRNA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各给药组肾组织ICAM-1 mRNA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其中以联合组最明显。结论:伊贝沙坦与舒洛地特联合用药对糖尿病肾脏保护作用优于任一单种用药,其机制可能部分是通过对糖尿病肾组织氧化应激、NF-κB活性及ICAM-1 mRNA表达协同抑制而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伊贝沙坦 舒洛地特 NF—κB 胞间黏附分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诊断糖尿病住院患者糖尿病痛苦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9
8
作者 郭晓迪 曾丽琴 +1 位作者 于坤华 胡细玲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2-15,共4页
目的调查新诊断糖尿病住院患者(新诊断患者)的糖尿病痛苦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开展针对性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医学应对方式问卷、中文版糖尿病痛苦量表对100例新诊断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新诊断患者的糖尿病... 目的调查新诊断糖尿病住院患者(新诊断患者)的糖尿病痛苦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开展针对性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医学应对方式问卷、中文版糖尿病痛苦量表对100例新诊断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新诊断患者的糖尿病痛苦总分1.88±0.71;35.0%存在糖尿病痛苦;糖尿病痛苦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领悟社会支持总分及各维度呈负相关,与屈服、回避因子呈正相关(P<0.05,P<0.01);屈服应对方式、领悟社会支持和住院时间是患者糖尿病痛苦的影响因素(调整R2=0.414)。结论新诊断患者糖尿病痛苦发生率高,受屈服应对方式、领悟社会支持及住院时间的影响,医护人员应及时评估和引导患者积极应对,以减少其糖尿病痛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社会支持 应对方式 糖尿病痛苦 调查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赋权教育模式的自我管理计划对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41
9
作者 彭文亮 张苍 +1 位作者 罗恒 曾咏梅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5-28,74,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赋权教育模式的自我管理计划对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和血糖控制水平的影响。方法 2017年3-12月,便利抽样法选取贵州省3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180例血糖控制不良的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 目的探讨基于赋权教育模式的自我管理计划对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和血糖控制水平的影响。方法 2017年3-12月,便利抽样法选取贵州省3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180例血糖控制不良的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按常规进行护理和随访,观察组实施基于赋权教育模式的自我管理计划,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自我管理行为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结果实施基于赋权教育模式的自我管理计划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得分高于对照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基于赋权教育模式的自我管理计划能够提高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和血糖控制水平,是改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赋权教育模式 自我管理 糖尿病 血糖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PEDF与TNF-α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13
10
作者 吕秋菊 唐喜香 +4 位作者 丘雅维 曾可静 穆攀伟 陈燕铭 曾龙驿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08-312,共5页
目的: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是影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生发展的重要因子,本研究观察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PEDF、磷酸化NF-κB p65及TNF-α的表达,探讨DR的发病机制。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 目的: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是影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生发展的重要因子,本研究观察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PEDF、磷酸化NF-κB p65及TNF-α的表达,探讨DR的发病机制。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4月在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DM组)108例,并根据眼底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NDR组)52例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DR组)56例,同期糖耐量实验正常者52例作为对照组(NC组)。密度梯度离心法收集患者PBMCs,提取总蛋白,Western blotting检测3组患者PBMCs中PEDF、磷酸化NF—κB p65和TNF-α蛋白表达水平,ELISA测定血浆PEDF与TNF-α水平,收集患者体检指标并测量患者生化指标。结果: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NDR组和DR组PEDF、磷酸化NF-κB p65和TNF—α蛋白水平明显高于NC组(P〈0.05);DR组TNF-α蛋白水平明显高于NDR组(P〈0.05),DR组PEDF及磷酸化NF—κB p65蛋白水平略高于NDR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DR组和DR组血浆PEDF与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NC组(P〈0.05),DR组明显高于NDR组(P〈0.05)。在糖尿病组,血浆PEDF水平与TNF-α及血尿酸水平呈正相关(r=0.39,r=0.25,P〈0.05)。结论:本研究首次证实PBMCs中可表达PEDF;2型糖尿病患者PBMCs中PEDF表达水平增加,TNF—α及血浆PEDF的表达水平上调,PEDF可能通过与炎症因子TNF-α相互作用影响DR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糖尿病视网膜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舒洛地特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抗氧化反应机制 被引量:5
11
作者 舒冏 曾龙驿 +4 位作者 林可意 穆攀伟 张国超 陈燕铭 王曼曼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78-780,784,共4页
目的探讨舒洛地特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将33只Sprague Dawley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和舒洛地特组,每组11只。造模后12周终止实验处死大鼠,取血、尿和肾脏标本,测定尿量、体质量、肾脏质量/体质量、... 目的探讨舒洛地特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将33只Sprague Dawley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和舒洛地特组,每组11只。造模后12周终止实验处死大鼠,取血、尿和肾脏标本,测定尿量、体质量、肾脏质量/体质量、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测定血液和肾脏组织的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通过电镜观察肾脏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12周终止实验时糖尿病各组大鼠的尿量、肾脏质量/体质量、血糖、HbA1c、血清和肾脏组织的MDA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组,而体质量、血清和肾脏组织的SOD、CAT、GSH-PX活性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舒洛地特组大鼠的血清和肾脏组织的MDA水平明显低于糖尿病组,而SOD、CAT、GSH-PX的活性高于糖尿病组(P<0.05)。电镜显示模型组大鼠肾基底膜增厚,厚薄不均,上皮细胞内线粒体空化,舒洛地特组大鼠的肾脏组织超微结构损伤明显减轻。结论舒洛地特有效降低糖尿病大鼠尿微量白蛋白含量、改善肾脏超微结构、防止基底膜增厚、保护肾小球滤过屏障,减轻糖尿病大鼠肾脏损害的进展,其机制可能与舒洛地特抑制糖尿病大鼠过氧化反应和提高抗氧化能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舒洛地特 丙二醛 超氧化物歧化酶 过氧化氢酶 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瘦素对体外培养肾小球RAAS和一氧化氮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傅静奕 张益民 +2 位作者 曾龙驿 张国超 翁建平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63-666,共4页
目的通过检测瘦素刺激后大鼠肾小球血管紧张素原(Agt)、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AT1R)、内皮细胞一氧化氮合酶(eNOS)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及NO含量的变化,探讨瘦素对肾脏局部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分离大鼠肾小球,分为瘦素组(以3nmol/L瘦素刺... 目的通过检测瘦素刺激后大鼠肾小球血管紧张素原(Agt)、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AT1R)、内皮细胞一氧化氮合酶(eNOS)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及NO含量的变化,探讨瘦素对肾脏局部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分离大鼠肾小球,分为瘦素组(以3nmol/L瘦素刺激2h)和对照组,采用实时PCR、Western blot检测Agt、AT1R、eNOS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硝酸盐还原酶法测定一氧化氮(NO)的含量。结果瘦素刺激后肾小球Agt、AT1R和eNOS mRNA表达增加[分别是对照组的(2.69±0.17)、(3.77±0.16)、(2.56±0.29)倍,P=0.024,0.018,0.044],蛋白表达增加[分别是对照组(2.06±0.10)、(2.67±0.08)、(1.61±0.13)倍,P=0.021,0.015,0.032],NO含量上升(P=0.000)。结论瘦素可能直接刺激肾小球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表达及NO合成,参与肥胖状态下肾小球血流动力学紊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瘦素 肥胖相关性肾小球肾病 血管紧张素原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 内皮细胞一氧化氮合酶 N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及格列齐特治疗2型糖尿病大鼠肝脏脂质沉积的机制探讨 被引量:8
13
作者 袁丁 梁华 +4 位作者 刘宏霞 许婧 徐芬 严晋华 翁建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70-1075,共6页
目的:探讨胰岛素及格列齐特治疗2型糖尿病对大鼠肝脏脂质沉积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制备高脂及链脲佐菌素诱导的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糖尿病组、胰岛素组和格列齐特组,并设正常对照组。通过肝脏油红O染色观察其肝细胞脂质沉积情况;E... 目的:探讨胰岛素及格列齐特治疗2型糖尿病对大鼠肝脏脂质沉积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制备高脂及链脲佐菌素诱导的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糖尿病组、胰岛素组和格列齐特组,并设正常对照组。通过肝脏油红O染色观察其肝细胞脂质沉积情况;ELISA检测血清脂联素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肝脏脂联素受体1(AdipoR1)mRNA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肝脏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磷酸化的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Thr172p-AMPK)、固醇调节因子结合蛋白1c(SREBP-1c)、磷酸化的固醇调节因子结合蛋白1c(Ser372p-SREBP1-1c)、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磷酸化的乙酰辅酶A羧化酶(Ser79p-ACC)和免疫球蛋白结合蛋白(BiP)的表达。结果:糖尿病组肝细胞脂质沉积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多,胰岛素和格列齐特治疗后肝细胞脂质沉积明显改善。胰岛素治疗后,血清脂联素的水平及肝脏AdipoR1 mRNA水平较糖尿病组和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而格列齐特治疗后两者水平恢复至正常对照组水平。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糖尿病大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肝脏Thr172p-AMPK/AMPK和Ser372p-SREBP-1c/SREBP-1c和Ser79p-ACC/ACC表达明显降低(P<0.01),BiP表达明显升高(P<0.01)。胰岛素治疗后,Thr172p-AMPK/AMPK和Ser372p-SREBP-1c/SREBP-1c显著升高(P<0.01),Ser79p-ACC/ACC和BiP蛋白表达恢复至正常对照组水平。而格列齐特治疗后Thr172p-AMPK/AMPK和Ser372pSREBP-1c/SREBP-1c恢复至正常对照组水平,BiP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1),Ser79p-ACC/ACC与糖尿病组比较无明显改善。结论:胰岛素和格列齐特治疗均能通过激活脂联素-AMPK减轻2型糖尿病大鼠肝脏的脂质沉积。但两者作用的分子机制有所不同。胰岛素激活AMPK,通过抑制SREBP-1c表达、直接磷酸化SREBP-1c抑制SREBP-1c入核等短期和长期的作用以及抑制内质网应激影响SREBP-1c,减少脂质合成;而格列齐特仅通过磷酸化的短期作用和抑制内质网应激对SREBP-1c产生影响,且对脂肪酸氧化无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 格列齐特 糖尿病 2型 AMP活化的蛋白激酶 脂质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诊断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0
14
作者 张晓菲 陈燕铭 +5 位作者 孙艳 王曼曼 何圣清 舒冏 张国超 曾龙驿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34-137,共4页
【目的】探讨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发生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对151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是否合并NAFLD分为A组(合并NAFLD,92例)和B组(无NAFLD,59例)... 【目的】探讨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发生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对151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是否合并NAFLD分为A组(合并NAFLD,92例)和B组(无NAFLD,59例),比较两组患者胰岛素抵抗、脂代谢紊乱、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差异。【结果】92例(60.93%)新诊断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伴NAFLD,A组有较高的体质量指数、甘油三酯、血尿酸、胰岛素抵抗指数、空腹胰岛素和C肽、餐后2h胰岛素和C肽水平,及较低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胰岛素敏感指数水平;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糖则无明显差别(P>0.05)。101例(66.89%)新诊断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伴不同程度的下肢动脉血管病变,A组下肢动脉粥样硬化较B组明显增加。【结论】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脂肪肝及下肢血管动脉硬化都较高,合并NAFLD的患者发生下肢动脉硬化比不合并NAFLD的患者明显升高,而且下肢动脉硬化病变也更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非酒精性脂肪肝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 胰岛素抵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甲双胍改善多囊卵巢综合征大鼠胰岛素敏感性的机制 被引量:12
15
作者 张二红 黎小妍 +2 位作者 徐芬 张添松 古健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39-843,共5页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大鼠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应用脱氢表雄酮制备PCOS大鼠模型20只,随机分为二甲双胍干预组、PCOS组各10只,同批大鼠设为正常对照组10只。干预前后检测大鼠胰岛素抵抗水平,酶法...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大鼠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应用脱氢表雄酮制备PCOS大鼠模型20只,随机分为二甲双胍干预组、PCOS组各10只,同批大鼠设为正常对照组10只。干预前后检测大鼠胰岛素抵抗水平,酶法检测肝脏组织甘油三酯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和磷酸化AMPKa蛋白(P-AMPKa)的表达变化。【结果】PCOS组大鼠表现明显胰岛素抵抗,肝脏组织甘油三酯含量、GRP78和SREBP-1c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二甲双胍干预后PCOS大鼠胰岛素抵抗明显改善,且其明显抑制了PCOS大鼠肝脏甘油三酯含量升高(P<0.05)以及GRP78和SREBP-1c蛋白表达的增高(P<0.05),二甲双胍干预后上述指标与正常组无统计学差异。PCOS组大鼠肝脏P-AMPKa蛋白表达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二甲双胍治疗后肝脏P-AMPKa蛋白表达增至正常对照组水平。【结论】二甲双胍改善PCOS大鼠胰岛素抵抗和肝脏脂肪沉积,可能与其激活肝脏组织AMPK通路和降低内质网应激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双胍 PCOS 胰岛素抵抗 肝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移植术后糖尿病的可逆性预测因子分析 被引量:10
16
作者 徐晓东 谢汝莹 +6 位作者 林硕 舒冏 王曼曼 穆攀伟 杨扬 陈规划 曾龙驿 《器官移植》 CAS CSCD 2014年第1期28-31,共4页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糖尿病(post-transplantation diabetes mellitus,PTDM)的可逆性预测因子。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移植中心2004年4月至2009年6月实施肝移植的6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最终纳入研究190例。根据其高血糖状...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糖尿病(post-transplantation diabetes mellitus,PTDM)的可逆性预测因子。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移植中心2004年4月至2009年6月实施肝移植的6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最终纳入研究190例。根据其高血糖状态是否为持续性分为可逆性PTDM组和不可逆性PTDM组。对可能影响两组患者糖代谢情况的术前资料(年龄、性别、体重指数、术前空腹血糖、肝硬化病史、高血压病史)和术后资料(排斥反应、激素用量、钙神经蛋白抑制剂的选择)进行单因素统计学分析。结果 102例患者的PTDM是可逆的,占69.9%,与不可逆组相比,可逆组患者年龄较轻[(43±11)比(52±10)岁,P<0.05],其余相关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接受器官移植时的年龄是PTDM可逆性的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术后糖尿病 可逆性 预测因子 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单核细胞表达PEDF在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意义 被引量:8
17
作者 吕秋菊 唐喜香 +4 位作者 文哲瑶 王曼曼 穆攀伟 舒囧 陈燕铭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4-119,共6页
【目的】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通过抗血管增生、抗炎、抗氧化应激等影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生发展,而单核/巨噬细胞(CD14+)与慢性炎症关系密切。本研究拟通过观察外周血CD14+细胞中PEDF的表达水平,为进一步探讨DR发病机制提供线... 【目的】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通过抗血管增生、抗炎、抗氧化应激等影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生发展,而单核/巨噬细胞(CD14+)与慢性炎症关系密切。本研究拟通过观察外周血CD14+细胞中PEDF的表达水平,为进一步探讨DR发病机制提供线索。【方法】选取2011年10月至2013年4月在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确诊为2型糖尿病患者(DM组)108例,分为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NDR组)52例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DR组)56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NC组)52例。收集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及其分类细胞计数相关指标;密度梯度离心法收集患者PBMC,免疫磁珠分离法提取CD14+细胞;剩余PBMC提取总蛋白,western blot比较总PBMC(t PBMC)与分离掉CD14+细胞的PBMC[PBMC(ex CD14+)]中PEDF蛋白表达水平。【结果】DR组和NDR组单核细胞绝对值较NC组升高(P<0.05),但DR组和NDR组间单核细胞绝对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R组淋巴细胞绝对值较NDR组明显减低(P<0.05);与t PBMC相比,PBMC(ex CD14+)中PEDF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DR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数量增加。单核细胞是PBMC中表达PEDF的主要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单核/巨噬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精胰岛素抗胰岛β细胞脂性凋亡的信号转导通路 被引量:5
18
作者 傅静奕 曾龙驿 +3 位作者 张国超 张淼 陈黎红 傅祖植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898-901,共4页
目的研究甘精胰岛素(glargine)是否通过胰岛素特有的信号途径(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通路,PI3K-PKB/Akt)激活核因子κB(NF-κB),揭示其完整的抗胰岛β细胞凋亡途径,寻找保护β细胞药物靶点。方法Western blot检测glargine和普通胰... 目的研究甘精胰岛素(glargine)是否通过胰岛素特有的信号途径(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通路,PI3K-PKB/Akt)激活核因子κB(NF-κB),揭示其完整的抗胰岛β细胞凋亡途径,寻找保护β细胞药物靶点。方法Western blot检测glargine和普通胰岛素(RI)抗β细胞脂性凋亡时PKB/Akt活性的变化,以及PI3K抑制剂wortmmanin对NF-κB活性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测定wortmmanin对glargine和RI抗凋亡作用的影响。结果Glargine或者RI增加PKB/Akt活性,PI3K抑制剂wortmmanin可阻断它们的抗凋亡作用,从而证实glargine和RI的抗凋亡作用通过PI3K-PKB/Akt途径;wortmmanin可阻断glargine和RI诱导的NF-κB激活,证明它们抗脂性凋亡时PI3K-PKB/Akt通路处于NF-κB的上游。结论glargine和RI激活PI3K-PKB/Akt通路导致NF-κB途径激活,从而发挥抗凋亡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B细胞 凋亡 游离脂肪酸 甘精胰岛素 核因子ΚB 磷脂酰肌醇3 激酶-蛋白激酶B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1型糖尿病患者肾病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杨黛稚 李津 +2 位作者 邓洪容 严晋华 翁建平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58-560,F0003,共4页
【目的】了解广东省1型糖尿病(T1DM)患者糖尿病肾病(DN)的现况并探讨其危险因素。【方法】通过广东省T1DM临床研究数据库登记2000年1月1日及以后就诊的T1DM患者人口学资料和临床资料,收集随访患者的全血及尿液标本进行糖化血红蛋白(HbA... 【目的】了解广东省1型糖尿病(T1DM)患者糖尿病肾病(DN)的现况并探讨其危险因素。【方法】通过广东省T1DM临床研究数据库登记2000年1月1日及以后就诊的T1DM患者人口学资料和临床资料,收集随访患者的全血及尿液标本进行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尿白蛋白/肌酐(UACR)的中心化检测。根据UACR将患者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及大量白蛋白尿组。用秩和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DN与各因素的相关性。【结果】2010年8月至2011年3月共纳入814例患者,中位年龄29.4岁(四分位数间距20.2,41.4,下同),糖尿病病程3.2年(0.8,7.2),HbA1c为8.6%(6.9%,11.0%)。其中正常白蛋白尿组636例(78.1%)、微量白蛋白尿组134例(16.5%),大量白蛋白尿组44例(5.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腰臀比(WHR)、HbAlc是DN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该患者群体中患DN的比例较高(21.9%)。T1DM患者DN与病程、WHR、HbAlc相关。迫切需要加强对广东省T1DM患者的综合管理,提高DN的防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型糖尿病 糖尿病肾病 尿白蛋白/肌酐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平均血糖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骆斯慧 邓洪容 +5 位作者 杨旭斌 龚冬娥 严晋华 朱延华 许雯 翁建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762-1766,共5页
目的:通过研究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平均血糖(MBG)与糖化血红蛋白A1c(Hb A1c)及其它代谢、血糖波动指标的关系,分析影响该人群MBG的相关因素。方法:90例来自广东省4家医院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检测空腹血糖、血脂、胰岛素及OGTT 2 h... 目的:通过研究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平均血糖(MBG)与糖化血红蛋白A1c(Hb A1c)及其它代谢、血糖波动指标的关系,分析影响该人群MBG的相关因素。方法:90例来自广东省4家医院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检测空腹血糖、血脂、胰岛素及OGTT 2 h血糖、胰岛素,并进行72 h的连续动态血糖监测,计算MBG以及血糖波动参数。结果:血糖波动参数[血糖标准差、平均血糖波动幅度、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及血糖波动最大幅度(DMMG)]、Hb A1c、空腹血糖以及服糖后2 h血糖均与MBG相关(P<0.01);逐步线性回归提示Hb A1c、MODD、DMMG及空腹血糖与MBG有最强关联性(P<0.05)。纳入以上4个指标的线性拟合方程较仅纳入Hb A1c的线性拟合方程更精确。结论:影响我国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MBG的因素包括Hb A1c、空腹血糖、DMMG以及MODD。在临床上单纯依靠Hb A1c推算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MBG可能存在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糖化血红蛋白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 血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