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糖尿病血糖控制状态分层对关节镜肩袖修补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刘凯华 张文辉 +1 位作者 徐义春 李萍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67-1174,共8页
目的基于糖尿病状态分层研究关节镜肩袖修补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方法从2020年1月至2024年4月于医院行关节镜肩袖修补术的患者中筛选出216例,根据术前血糖控制情况分为4组:A组(无糖尿病患者)、B组(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良好)、C组(... 目的基于糖尿病状态分层研究关节镜肩袖修补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方法从2020年1月至2024年4月于医院行关节镜肩袖修补术的患者中筛选出216例,根据术前血糖控制情况分为4组:A组(无糖尿病患者)、B组(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良好)、C组(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轻度不良)、D组(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重度不良)。4组均行关节镜肩袖修补术,术后遵循相同的康复方案。比较术前及术后1、2、3、6个月4组炎症因子水平、肩关节活动度、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比较术后6个月4组肩袖厚度、腋囊宽度;比较4组并发症发生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关节镜肩袖修补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结果术后1、3、6个月A组、B组、C组、D组ESR、CRP水平逐渐升高(P<0.05),肩关节前屈、外展、外旋、内旋、后伸角度逐渐减小(P<0.05);术后1、3、6个月D组VAS评分均高于A组、B组、C组(P<0.05),Constant-Murley评分均低于A组、B组、C组(P<0.05),A组、B组、C组VAS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肩袖厚度、腋囊宽度均显著大于A组、B组(P<0.05);D组切口浅表性感染发生率显著高于A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年龄、糖化血红蛋白(HbA1c)、完全撕裂是关节镜肩袖修补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的危险因素(P<0.05),早期修补是保护因素(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良可影响关节镜肩袖修补术后肩关节功能及结构恢复,且术后疼痛更为强烈、切口感染发生率更高,炎症反应消退更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血糖 关节镜 肩关节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肩关节镜下去除肱骨近端锁定钢板的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陈郁鲜 曾权 +3 位作者 路云翔 彭优 任建华 李智勇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108-1112,共5页
目的探讨采用肩关节镜技术去除肱骨近端锁定钢板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2015年12月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后疼痛及活动受限15例资料,男10例,女5例,内固定术后12-24(13.6±4.7)月,年龄29-72(46.3±2.4)... 目的探讨采用肩关节镜技术去除肱骨近端锁定钢板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2015年12月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后疼痛及活动受限15例资料,男10例,女5例,内固定术后12-24(13.6±4.7)月,年龄29-72(46.3±2.4)岁,左侧4例,右侧11例,均应用标准肩关节镜技术去除肱骨近端锁定钢板。结果 15例均顺利通过肩关节镜取出肱骨近端锁定钢板,12例采用3个切口(近端2个切口长0.5 cm,外下方切口长约2 cm),3例附加一后方入路(长约0.5 cm)行盂唇清理、肩峰成形及关节囊松解术。手术时间30-90(50.2±4.6)min。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住院时间3-4 d。术后随访3-12(6.1±1.8)月。Neer评分术前55-85(69.2±8.4)分,术后3个月80-95(93.4±3.3)分,明显提高(t=-13.524,P=0.000)。结论肩关节镜下去除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具有切口小、创伤小、切口感染风险低、三角肌干扰小等优势,且肩关节镜能够协助诊治肱骨近端内固定术后肩关节周围及盂肱关节内伴随的病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关节镜 肱骨近端骨折 去除钢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2-巨球蛋白通过调控血管内皮细胞改善小鼠激素性股骨头坏死 被引量:1
3
作者 朱奇 路云翔 +4 位作者 彭优 何嘉乐 韦泽宇 李智勇 陈郁鲜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12-719,共8页
目的探讨α2-巨球蛋白(A2M)是否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ANFH)具有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实验:用梯度浓度(10-8~10-5 mol/L)地塞米松(DEX)处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建立糖皮质激素(GC)诱导内皮细胞损伤体外模型,设置对照组、DEX组、DEX+A2... 目的探讨α2-巨球蛋白(A2M)是否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ANFH)具有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实验:用梯度浓度(10-8~10-5 mol/L)地塞米松(DEX)处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建立糖皮质激素(GC)诱导内皮细胞损伤体外模型,设置对照组、DEX组、DEX+A2M(0.05mg/mL)和DEX+A2M(0.1mg/mL)4组,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Transwell实验和划痕愈合实验检测HUVECs迁移,血管形成实验检测HUVECs血管形成能力,Western blot检测HUVECs中CD31和VEGF-A蛋白表达水平。体内实验:将24只BALB/c小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GC)和干预组(GC+A2M),Micro-CT检测骨小梁情况,HE染色观察组织学特征,免疫组化染色检测CD31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DEX处理后,HUVECs的活力下降,细胞迁移速度减慢,血管形成能力下降;并且DEX处理组细胞活性随着DEX浓度增加和刺激时间延长而降低(P<0.05);加入A2M后,经DEX处理的HUVECs活性、细胞迁移能力和血管形成能力得以恢复,并和A2M的浓度成正相关(P<0.05);Western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DEX降低了HUVECs的CD31和VEGF-A蛋白表达水平,而A2M的介入使经DEX处理的HUVECs的CD31和VEGF-A蛋白表达水平得以恢复(P<0.05)。与对照组相比,GC组小鼠股骨头骨小梁明显破坏,破坏的骨小梁里充斥着大量空骨陷窝和肥大的脂肪细胞,CD31表达下降(P<0.05);与GC组相比,GC+A2M组骨小梁的破坏较轻,大部分正常骨组织结构存在,并上调CD31的表达(P<0.05)。结论A2M上调经DEX处理的HUVECs的增殖、迁移和血管形成A2M通过减轻股骨头内微循环损伤及维持微循环的稳定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起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2-巨球蛋白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 内皮功能障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肘前内侧入路手术治疗尺骨冠状突骨折 被引量:5
4
作者 张文辉 庄泽 +5 位作者 王哲 何容涵 梁堂钊 任建华 史德海 王昆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023-1027,共5页
目的评估使用肘关节前内侧入路治疗尺骨冠状突骨折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自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我科共收治尺骨冠状突骨折患者14例,男8例,女6例,均为闭合性骨折。根据O′Driscoll尺骨冠状突骨折分型,O′DriscollⅠ型4例,Ⅱ型6例,Ⅲ... 目的评估使用肘关节前内侧入路治疗尺骨冠状突骨折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自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我科共收治尺骨冠状突骨折患者14例,男8例,女6例,均为闭合性骨折。根据O′Driscoll尺骨冠状突骨折分型,O′DriscollⅠ型4例,Ⅱ型6例,Ⅲ型4例。手术均采用肘前内侧入路,在正中神经和肱动脉之间进入,劈开肱肌后显露尺骨冠状突,依照骨折情况行克氏针、空心螺钉、Herbert钉、小钢板固定。术后早期行肘关节功能锻炼。术后随访记录患者肘关节疼痛、活动范围和检查稳定性恢复,肘关节力量情况,根据改良Morrey肘关节功能评分评价肘关节总体功能。结果 14例术后均获随访,时间8~20个月,平均15.3个月。患侧肘部和手部力量均同健侧,肘关节平均屈曲(122.8±6.5)°,平均伸直(4.5±4.2)°,前臂旋转活动度平均旋前(85.6±5.3)°,平均旋后(82.2±7.1)°,术后改良Morrey肘关节功能评分优9例,良5例,优良率达100%。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肘关节疼痛、不稳定、关节僵硬等并发症。结论尺骨冠状突骨折手术可采用经正中神经和肱动脉间隙的前内侧入路,该入路具有解剖层次清楚,创伤小,操作便利的特点,临床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突 骨折 尺骨 手术入路 肘前内侧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守和手术治疗急性髌骨脱位的Meta分析 被引量:11
5
作者 苏守文 史德海 +2 位作者 李智勇 卢华定 王昆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24-631,共8页
【目的】通过Meta分析,探讨保守和手术两种方法治疗急性髌骨脱位的临床疗效有无差异。【方法】在PubMed、Cochrane图书馆、MEDLINE、EMBase等数据库(均截止至2014年2月)中检索比较保守和手术治疗急性髌骨脱位的随机对照研究,使用RevMan ... 【目的】通过Meta分析,探讨保守和手术两种方法治疗急性髌骨脱位的临床疗效有无差异。【方法】在PubMed、Cochrane图书馆、MEDLINE、EMBase等数据库(均截止至2014年2月)中检索比较保守和手术治疗急性髌骨脱位的随机对照研究,使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临床指标为髌骨脱位复发率、髌骨半脱位的复发率、Kujala评分、再次手术率以及膝关节不稳等情况。【结果】纳入8篇随机对照研究(40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对于急性髌骨脱位患者,两种治疗方法在半脱位复发率(RR=0.73,95%CI:0.46-1.15)、Kujala评分(WMD=5.56,95%CI:-3.54-14.67)、再次手术率(RR=1.09,95%CI:0.72-1.65)、膝关节不稳症状发生率(RR=0.57,95%CI:0.25-1.30)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治疗后脱位复发率(RR=0.65,95%CI:0.48-0.88)低于保守治疗,且2年随访期内,手术治疗Kujala评分(WMD=13.94,95%CI:5.36-22.52)方面优于保守治疗(P<0.05)。【结论】对于急性髌骨脱位,手术治疗后脱位复发率较保守治疗低,且膝关节短期功能恢复及稳定性优于保守治疗,但是保守和手术两种治疗方法在膝关节Kujala评分、半脱位复发率、再次手术率以及膝关节不稳症状发生率方面并无统计学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髌骨脱位 内侧髌骨韧带 手术治疗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